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生命不再等待 佩瑪丘卓

生命不再等待 佩瑪丘卓

第一品 發菩提心(5)

[日期:2011-02-2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佩瑪丘卓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菩提心,這覺醒的心,

  可簡要歸納為兩種:

  一是願菩提心,

  二是行菩提心。

  心中想去某處和已經動身上路,

  便是這兩類菩提心的分野。

  因此,有智慧的人應該了解,

  它們有先後之別。

在此,寂天菩薩提出了世俗菩提心的兩個面向:願和行。願菩提心有如想出去旅行,行菩提心則是實際出發上路。我們首先發願證悟佛道,並利益他人,然後全力以赴,促其實現。

  需要一些例子嗎?就拿你深陷貪愛和執取來說吧!你蓄集、囤積,害怕被拿走或被迫割捨心愛之物,那麼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你要怎樣對治這不合理的執著?

  一個方法是開發慷慨的美德。在願菩提心的層次,你環顧房間,看看自己心愛之物,然後觀想布施出去:大紅毛衣、特別的藏書、收在抽屜裡的巧克力。你不必真的給出去,只是觀想,接著擴展這供養,將百萬件毛衣、百萬本書、百萬顆巧克力,送給特定的人,或送給宇宙中任何人。

這樣,願菩提心便成就了兩件事:既得以遂願減少自己的痛苦,又能遂願裨益他人。如果我們希願他人不但接收到我們的獻禮,而且感受到無雜染的內心喜悅,我們的願就更加廣大了。

我們還沒做好準備之前,願菩提心是一項很有力的方法。舉例來說,只是決心給出你最執著的東西,就已在訓練我們如何放下害怕的心了;行菩提心——在此是實際給予的能力——不久就會出現了。

如果我們視“給予”等同於“自貪愛中解脫”,我們就更熱切給予了,即便造成一些痛苦,也不成問題。

  對仍在生死輪迴中的眾生而言,

  願菩提心可以生出豐富的善果,

  卻無法產生相續不斷的福德,

  福德只能由行菩提心生起。

  一旦發起永不退轉的願,

  為救度無量無邊的眾生,

  而受持菩提心,

  從那一刻開始,

  縱使在睡眠或失去正知的時刻,

  福德的巨大力量,

  仍不斷滋生,

  如無邊的虛空一樣廣闊。

願菩提心帶來廣大的利益,在生死輪迴中尚未解脫的眾生,它可以生出豐富的善果,我們不難看出何以如此。在發心的層次,我們就隨分隨力開始利益自他,同時勝解逐漸增長;當我們能夠將願菩提心化為行菩提心時,我們已認識到極為深刻的道理:無私的行動可將我們從恐懼和憂傷中解放。
【書籍目錄】
第1頁:目錄(1) 第2頁:目錄(2)
第3頁:導讀 菩薩道的修行 第4頁:作者序 -- 平凡如我們,也可以改變世界(1)
第5頁:作者序 -- 平凡如我們,也可以改變世界(2) 第6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1)
第7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2) 第8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3)
第9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4) 第10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5)
第11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6) 第12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7)
第13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8) 第14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9)
第15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1) 第16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2)
第17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3) 第18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4)
第19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5) 第20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6)
第21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7) 第22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1)
第23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2) 第24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3)
第25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4) 第26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5)
第27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6) 第28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1)
第29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2) 第30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3)
第31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4) 第32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5)
第33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6) 第34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7)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