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學佛文集 暢懷法師

學佛文集 暢懷法師

卷柒、人物誌 -- 2.追悼倓虛長老

[日期:2011-02-2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暢懷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追悼倓虛長老

  《楞嚴經》說︰「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由此則知,宇 宙人生,森羅萬象,無一不在千變萬化中,或聚或散,或生或死,老人既示身為人,當然亦不能脫出此一大例。是故眾生因緣若熟,公亦無身而現身,化緣若盡,無 滅而示滅,此乃隨機而假設耳。若以實際言之,公之法身,本來常住,生既無生,焉有滅乎?我知公生有來歷,不同凡俗,故以佛法而悼公!

  公原籍河北省寧河縣。世壽八十有九,戒臘四十有六。於一生中,創立叢林,興 辦佛教學校,不辭跋涉,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而且公具有無礙辯才,能應機施教,每有機教相扣之時,總是滔滔不絕,時以誨人不倦之精神,造就後賢,因 此其信徒弟子,非獨遍布國內,國外亦流布萬千,是以公之德望,非但受國內人士之敬仰,亦為國際人士所推崇。

  我因障深慧淺,早年未能親近聞法,誠為半生遺憾。西元一九四九年,公弘法抵 港,創辦華南學佛院,第二期招生,我被招收入學,此時公高齡雖近耄耋,但精神仍舊矍鑠,音如洪鐘,雙目明朗,猶似壯年,從未見公戴過眼鏡,縱遇字小如蟻, 無不閱讀如儀,真乃得天獨厚,公每講法華,依文發揮之時,滿堂弟子興奮,忘卻時間幾許,正如《法華經》所謂︰「妙光菩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 法,佛所護念,六十小劫,不起於座,時會聽者,亦坐一處,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是時眾中,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是故聽 者,無不讚揚,心悅誠服。公之說法,深入人心,四眾聞之,莫不欣仰。

  公對於諸經,無不弘揚,然耑以法華為主旨。《法華經》乃是諸佛如來秘密之 藏,其義神妙,不可測量,於諸經中,最為第一。此經能使一切眾生,獲正法眼藏。所謂︰「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是為本經之宗旨,故此 公之一生多以法華傳授於人。公常言道︰「法華乃是成佛之法,汝等雖然終日為俗事忙,無暇讀誦全部,然亦要每日讀一品,即此一品之功,將來必有成佛之分。」 因此其信徒弟子,無不受命以法華為常課。公未示滅前五年,復提倡法華勝會,懇求港九佛教信徒,以誦《法華經》之功德,祈禱世界和平,於每年八月間,聚會數 百人,隆重舉行回向儀式,公並以獎品鼓勵四眾讀誦《法華經》者,此一舉動,誠為近世所少見。

  公可能因建寺度人積有偉功,雖經多次患病,氣息欲絕,仍有感而復生。每於痼 疾垂危,中西醫生,皆言不治,斷定日時,將離人間,於是信徒弟子,無不痛哭流涕,買棺備殮,計劃後事,距料未過幾日,症已轉好,漸而能進飲食,再過數日, 法體健康,復踰未病之前,知者皆言,此為罕事,及詢問醫生,亦皆莫名其妙。

  公病癒以後,一日弟子去問安道︰「你老平日,一點痛苦難忍,例如病時吃藥, 尚經弟子幾番勸導與善誘,始勉強放進口內,藥入口時,且斜咀皺眉,若似吃黃連,嚥下之後,又說簡直是要我的老命,令旁邊弟子不禁大笑一場。而你老病至嚴重 時,受此痛苦,又當如何?」公答道︰「我老實講吧,我將要斷氣時,非但無有痛苦,卻覺安樂,若在虛空,騰雲駕霧,飄然出塵,逍遙自在。」由此言知,公平時 實有真功夫,到臨終時,自有把握。古人所謂︰「老僧自有安閒法,八苦交煎亦無妨。」公可謂此中人矣。

  公之法體於癸卯年農曆六月初,即一九六三年八月初,復告違和,因有弟子多人 侍候,故我亦祇探過一次,屢詢同學,皆言公之疾,不甚重要,唯老病而已,我亦以為仍似往日,危而復安,因而不甚為慮,未料於癸卯年農曆六月二十二日中午, 智梵法師,倏來電話,要我速去,謂老法師,或今或明,恐要生西,當時我與多位同學,聆到噩耗,眼淚奪眶而出,趕至弘法精舍,不遑敘話,登樓入室,見公吉祥 而臥,一拜坐旁,專心助念,須臾公表示欲坐,左右弟子依命,扶公坐起,結跏跌坐,雙手結彌陀印,兩目下垂,法音已閉,復踰半小時,獨存氣息,微有轉動,再 踰半小時,喘息轉速,至六時許,呼息趨緩,復歷十分,氣息斷絕。自病垂危,至呼息斷絕,始終如入定式,卻無一點痛苦表示,斷氣後二十二小時,踞床端坐,宛 如在生,四眾見狀,無不讚歎!由此知公臨終,決無一點痛苦,乃安祥而去,若人由舊舍遷新,非但無苦,反而安樂,因公平時,觀察此一念心,小而無內,大而無 外,何有此身存在,縱有幻身,亦若水泡,若存若亡,剎那生滅,以是公早將色身,拋於九霄以外,何有所尠,至臨終時,萬緣放下,撒手西歸矣!

  公道高德重,示寂翌日,港九千餘信眾瞻禮遺容,至荼毗時,千人參拜,隆重舉 行念佛儀式。火葬以後,獲舍利五千餘顆,記者聞之,以為奇蹟,各處報章,大字報導,非但港九人士悉知,即國際人士亦莫不讚歎。由此知公在世顯度沒世密化, 無論現生與示寂,莫不以教化眾生為動機。話雖如此,但公從此示寂,永離人間,從今以後,世間眾生,失一寶筏,佛教亦永失一棟樑,誰能不為之惋惜!

  公一生為法為人,言行相顧,各處弘法,利益人天,現今可度眾生已度,化緣已滿,即刻起程,捨去肉體,常住法身。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吾人為其弟子,應當繼承遺志,向前邁進,方不辜負公之多年教誨。

  未受公之教誨者,亦時要警惕,人生無常,時過如流水,今日雖存,明亦難保, 古德所謂︰「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臨到我。」須知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應及早修持,脫此苦報身。亦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 度此身。」是以學佛道者,以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置於眉毛尖上,生死乃有出離之時期矣。

  最後我以一腔至誠,馨香祈禱,願公不棄眾苦有情,乘願再來,入於娑婆,教化眾生,俾眾生沾潤恩德,同出苦海,而證無上菩提。

【書籍目錄】
第1頁:導言 第2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1.佛教是否迷信
第3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2.宗教徒有三分呆 第4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3.從信解行證修學佛法
第5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4.甚麼是四大皆空 第6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5.略解六根清淨
第7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6.漫談忍辱道 第8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7.拜佛的真義
第9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8.皈依三寶身心安泰 第10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9.為初機學佛者進言
第11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1.佛教的人生觀 第12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2.福慧與人生
第13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3.福慧與善惡 第14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4.煩惱與痛苦
第15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5.談苦與空 第16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6.人間之樂不宜求
第17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7.世出世間法 第18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8.宇宙萬有從何而來
第19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1.護生的真義 第20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2.戒殺與放生
第21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3.人為何要戒殺放生 第22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4.持齋與吃素有甚麼不同
第23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5.持八關齋戒的利益 第24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6.論短期出家所得的功德
第25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7.受菩薩戒之功德 第26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1.佛教的命運和前途
第27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2.佛教何以式微 第28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3.以佛教儀式舉行婚禮的益害
第29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4.宗教對社會的貢獻 第30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5.對青少年犯罪的看法
第31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6.觀感四則 第32頁:卷伍、僧伽談 -- 1.僧伽趕經懺對佛教之影響
第33頁:卷伍、僧伽談 -- 2.對僧伽革新問題有感 第34頁:卷伍、僧伽談 -- 3.僧伽是否消極者
第35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1.釋迦牟尼佛與浴佛節 第36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2.觀世音菩薩成道
第37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3.藥師佛與眾生 第38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4.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
第39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5.盂蘭盆節的由來 第40頁:卷柒、人物誌 -- 1.覺光會長德高望重
第41頁:卷柒、人物誌 -- 2.追悼倓虛長老 第42頁:卷柒、人物誌 -- 3.記道源長老蒞港弘法功勳
第43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1.八宗緣起 第44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2.天台宗大義
第45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3.華嚴宗大義 第46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4.禪宗大義
第47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5.淨土宗大義 第48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6.三論宗大義
第49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7.唯識宗大義 第50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8.密宗大義
第51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9.律宗大義 第52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法師歷年活動年表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呱呱 发表于 2014-3-23 21:02:29
請問我想要引用《學佛文集》這本書的一些內容做學術研究,請問這本書的出版年跟出版社、出版的縣市是什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