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普門品講記 玅境老和尚

普門品講記 玅境老和尚

一、牒釋品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日期:2011-02-1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玅境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肆、牒釋品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一、總標人法立名

「觀世音菩薩」是人的名稱;「普門」,是觀世音菩薩修學聖道所證悟之法門名稱。觀世音菩薩是能證悟的人,普門是他所證悟的法,人、法合起來,作為這一品的名稱。

二、觀世音的譯名

「觀 世音菩薩」,竺法護尊者譯為「光世音」。「光」是光明。這個世界上有太陽、有月亮的光明,還有燈的光明;但是,現在「光世音」的光明不是這三種光明,而是 佛菩薩內心的大慈悲光明、大智慧光明。這種光明是一切眾生所缺少的,也是最需要的。觀世音菩薩具有這樣的大慈悲、大智慧光明,來利益我們這個世間,這樣的 翻譯意義很好。

唐三藏玄奘法師譯為「觀自在菩薩」(也有譯為「觀世自在」的)。「觀」就是大智 慧。如果你常常歡喜靜坐,就會感覺「自在」二字是很好的。修行的境界,初開始的時候是不自在的,不是那麼順利;想要讓自己這一念心「寂而常照,照而常 寂」,是很難很難的。但是,經過長期的用功,慢慢地這一念心就調柔了,也就能安住不動,就會感覺到自在一點了。但這只是一個很粗淺的小境界!

佛 菩薩修學無量無邊的法門時,都是觀一切法空、如實相。修這樣高深法門的時候,也有這個問題,也都是初開始時不那麼自在,一旦成功了,大自在的境界就現前 了。所以,這個「觀自在」,若按照觀世音菩薩自己修行的境界來說,就是修行成功、得大自在了。不管是觀第一義諦,或是觀無量無邊的法門,都是無障礙的境 界,故曰「觀自在」。

約觀世音菩薩以大悲心廣度眾生這方面說,也可以解釋「觀自在」。觀世音菩薩度化一切眾生的時候,雖然眾生剛強難度,而觀世音菩薩還是很自在的。因為,觀世音菩薩雖然來到眾生的世界,但是眾生的世界卻不能染污他,也不能影響他,他還能保持大自在的境界。

這是從觀世音菩薩自己修行成功、或發大悲心廣度眾生這二方面,來讚歎觀世音菩薩的大自在,所以尊稱為「觀自在菩薩」。

鳩摩羅什法師譯為「觀世音菩薩」,用字與竺法護尊者、玄奘法師不一樣,這在〈普門品〉中有很好的詮釋,說明觀世音菩薩何以名為「觀世音」,在此我們就不加以重複,等到正文時再說明。

三、釋菩薩名義

「菩薩」,梵語「菩提薩埵」,中國人歡喜簡略,因此簡稱為「菩薩」。

什麼是「菩提」?菩提是三乘聖人無漏、清淨無分別的智慧,通於聲聞、緣覺、佛,因此有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佛菩提。

「薩 埵」就是「有情」,鳩摩羅什法師譯為「眾生」,是指希求聖道、希求菩提的有情;如果以人的立場來說,就是希求菩提的人。「薩埵」或者譯為「勇猛」,勇猛精 進的希求菩提;未得菩提即是凡夫,已得菩提就是入聖位了。若是加上「摩訶薩」,即「菩提薩埵摩訶薩埵」,那就包含特別的意思在內,是單指發無上菩提心的大 乘菩薩境界,而不通於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了。現在說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他在過去已經成佛,名為正法明如來,正是倒駕慈航的意思,當然這是大菩薩的境界。

我 們讀《佛說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或讀《觀世音菩薩授記經》,會知道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二位大弟子之一,也是阿彌陀佛國的大菩薩,不是住在我 們這個世界的。然而,觀世音菩薩有大悲心,雖在阿彌陀佛國幫助阿彌陀佛弘揚佛法,但是他也會到他方世界去廣度眾生。所以,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例如中國的普 陀山,那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有很多人去禮拜,能夠見到觀世音菩薩的相好光明。但是在《華嚴經》中,敘述印度南方的海邊有補怛洛迦山,觀世音菩薩就住在那 裡。在《大唐西域記》裡提到:如果有人不怕艱難,到那裡是會見到觀世音菩薩的。不過,這都是觀世音菩薩化身,到別的世界去度化眾生的地點。

然而,我們這個世界與觀世音菩薩的因緣,的確是特別殊勝!尤其是大乘佛教弘傳的地區,沒有不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沒有不禮拜觀世音菩薩的。可見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眾生,和觀世音菩薩的因緣之殊勝,也可以知道觀世音菩薩對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也是特別慈悲!

四、釋普門名義

其 次解釋「普門」。前面說過,觀世音菩薩是能證悟普門的大聖人。「普門」是他所證悟的,也就是他修行成就的一個法門。「普」是普遍;「門」是通達無礙,就像 房子有門,我們可以由此出入,沒有門就不能出入了。「普門」,就是普遍的都是門,亦即普遍的都是無障礙的境界。這句話如何解釋呢?

《法華經‧方便品》的開端說道:「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諸佛有高深的智慧,能覺悟真理,而我們凡夫還未能覺悟。我們若想覺悟,該怎麼辦呢?就是要有一個門徑,有了門徑,我們也可以覺悟佛所覺悟的真理。

那 麼,這個智慧的門是什麼呢?天親菩薩的《法華論》裡解釋「門」就是言教,也就是「以勝教言,開真理故」。意指以語言文字作門,顯示佛所覺悟的真理,我們由 此門入,就可以明白佛法。這句話是為我們而說的,因為我們初學佛法的人,處處都是障礙,諸佛所證悟的真理是怎麼回事,我們是無法見聞覺知的。現在,佛菩薩 給我們一個門,我們從這個門可以通過去,就無障礙了。所以,文字般若是不能廢掉的,還是很有需要的。

我 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門」的意思。譬如:我今生做人感到很不快樂,希望能夠生到天上,怎麼辦呢?佛菩薩開導我們,也給我們一個門。那是什麼呢?就 是我們能誠心誠意的受持五戒十善,即是生天之門。若不修五戒十善,則被罪業障礙而生天無門,想到天上也去不了。我們若修五戒十善,即開生天之門,可以生天 無障礙——這是一扇門。

一個人如果想到地獄、餓鬼、畜生的世界去,也有一扇門,那就是你不受持 五戒、也不修學十善,隨時可以殺害生命、偷盜、說謊騙人,做一切惡事,這就是三惡道的門。但是若能修學五戒、十善,就是關閉了三惡道的門,即使想去也去不 了。然而這都只是一件事的門,不是普門,不能夠處處通達無礙。

若是我們想得阿羅漢果,也有個 門;或是想得禪定、想修智慧,都是有方法的,也就是都有門,但這些都是一一的、特別的門。而觀世音菩薩的普門,就不是這個意思,他修普門行成功了,一切都 是門,要到地獄去也可以,願意到天上去也可以,一切都是無障礙的。我們凡夫若做了五逆十惡、不孝順父母等許多傷天害理的事,開啟了三惡道的門,就必須到三 惡道去受苦,想出來都出不來,因為罪業沒有完,想解脫是不可能的,所以是有障礙。若是生到天上享天福,這是生天之門開了,但在天上迷惑顛倒,其實還是一種 障礙!

觀世音菩薩到一切境界、一切世界去,無論是到地獄、或到天堂,不管怎麼樣的快樂或苦惱, 都無法動搖觀世音菩薩的大自在境界,一切皆是無障礙的,故曰「普門」。我們讀《華嚴經.入法界品》,其實「入法界」就是普門的意思,表示佛及觀世音菩薩 等,都能無障礙地入一切法界,什麼地方都能去,所以普遍地都是門。但這一定要到第八地菩薩以上那種大解脫的境界才可以辦得到,初得無生法忍的菩薩還是辦不 到的。

現在,我們所學習的〈普門品〉,內容是敘述觀世音菩薩救度一切眾生的境界。

在 〈普門品〉中,一共分兩大段。第一段、說明觀世音菩薩救護一切眾生令脫七難,能解三毒破除貪瞋癡的煩惱,並能滿足二求。這是救護眾生這些不如意的事,把世 間上苦惱的事情解脫了,得到多少的滿足。第二段、說明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依天台智者大師的解釋:第一段是約觀世音 菩薩說的,第二段是約普門說的;合此以解釋普門之意,就是觀世音菩薩普為一切眾生開示一切解脫門的意思。

在第二段中,觀世音菩薩為一切眾生說出世間的解脫法門,和前面的救護眾生、解脫災難不同。前面救災脫難,不是根本地得大解脫;而後面觀世音菩薩為眾生演說佛法,使令眾生修學聖道,若能成就,就是究竟的得大解脫了。所以,這個普門是有很深的意思在裡面的。

「品」者類也,一類一類的。〈方便品〉是一類,〈譬喻品〉是一類,〈化城喻品〉也是一類,〈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又是一類,故曰「品」。

【書籍目錄】
第1頁:一、釋經題 第2頁:一、本經大意
第3頁:一、本品大意 第4頁:一、牒釋品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5頁:一、流通因緣 第6頁:一、譯者簡介
第7頁:二、普門品講記.一 第8頁:二、普門品講記.二
第9頁:二、普門品講記.三 第10頁:二、普門品講記.四
第11頁:二、普門品講記.五 第12頁:二、普門品講記.六
第13頁:二、普門品講記.七 第14頁:二、普門品講記.八
第15頁:二、普門品講記.九 第16頁:二、普門品講記.十
第17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一 第18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二
第19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三 第20頁:三、普門品講記.十四
第21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五 第22頁:三、普門品講記.十六
第23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七 第24頁:三、普門品講記.十八
第25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九 第26頁:三、普門品講記.二十
第27頁:四、普門品講記.二十一 第28頁:四、普門品講記.二十二
第29頁:四、普門品講記.二十三 第30頁:五、上玅下境老和尚生平簡介
第31頁:五、出版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