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乘世界 馮馮居士

佛乘世界 馮馮居士

「學佛須否出家」面面觀

[日期:2011-02-1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馮馮居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迷失在未來. / .謄錄

常常有人來信問很多奇奇怪怪的問題,例如:學佛應不應該出家,需不需要出家,必須出家才可修行嗎?修行必須出家才可修成正果嗎?趁著年輕出家好呢?還是到年老出家好?應該放棄學業去出家嗎?應該放棄職業或事業去出家嗎?應該拋棄家庭去出家嗎?

這一類的來信,今年有陡然大增之勢,來信者以青年人為大多數,尤以學生為多,其次以家庭婦女為多。在性別方面,則以婦女佔最多人數。以地區而論,則以臺灣來信問出家的最多,美加華僑其次,華僑之中,又以臺灣女子為多。

這個統計,反映出一個現象,就是現在愈來愈多人信佛學佛,也愈來愈多人嚮往出家,尤其是在臺灣社會,嚮往出家修行,似乎已經蔚然成為時尚風氣。

繼之而興起的出家風氣,發生的地點卻是中國大陸,也有很多青年學子出家,不少人來信問我出家好不好?

從社會的經濟狀況來看,臺灣是一個經濟成長的富庶社會,工商發達,教育普及,國民生活水準已經超逾美加。幾十年前, 人人羡慕美國人有錢,風水輪流轉,如今是全世界都羡慕臺灣人有錢,生活消費高,享受一流,大陸則未能企及臺灣,但亦正在漸漸成長,發展比一般第三世界國家 好了不知多少倍。

為何臺灣與大陸愈來愈多人想放棄學業事業前途與家庭去出家?並且蔚為風氣?而幾十年前,在貧窮掙扎中的社會,反而很少人要出家修行。這是相當令人不解的一個問題。

從一個方向來看,可能是:物質生活愈豐富,精神生活卻愈來愈貧乏,所以有很多人想出家修行來充實精神上、心靈上的空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多人希望出家修行,乃是佛教德積數十年來的辛勤播種廣傳佛法的成就,把學佛修行與佛法的真理甘露遍灑了人間。現在已經開出茁壯蓬勃的花朵結成了接引的果實。可喜可賀。

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佛教雖然已經很蓬勃,成為一支中流砥柱的宗教與道德支柱,卻並不是人人有佛緣,也不是全民皆佛徒。非信仰佛教的人,恐怕也仍然佔社會人口的大部分。對於佛教鼓吹出家修行,不免會產生反感,視之為迷信盲從。

從佛教信仰來看,出家是一個人生的最高理想目標,放下一切名利,一切物質生活享受,無牽無掛,念佛誦經,濟度眾生,弘法度迷,慈悲喜拾,接引彼岸,永了生死輪迴,成佛證果。

但是從非信佛的人來看,出家是逃避現實,不負生產責任,成為社會的負擔,甚至還有人指責出家人是寄生蟲。固然這都是世俗人的世俗之見,但是,世俗人未識佛法,怎知真諦?自然只能以世俗之見來抨擊出家人。

很不幸地,也的確並非每一位出家人的出家動機都是純正的正信,抱著弘法利眾的悲願而出家,其中也有因為消極而逃避現 實的,也有賈寶玉式的因失戀而出家,也不免有些人是為了個人利益而出家,並未把出家作為修行的理想,只是圖謀供養或發展個人的名利。儘管這一類只是少數, 卻已是「一粒老鼠屎弄臭一鍋湯」,世俗人見到一萬個正信正修出家人也不感動,但只見到一個失德的出家人就會嘲罵全體出家人,卻未想到,任何團體,人多了,都有良莠不齊的現象,世人每每因見某些假借宗教而牟利自肥的情形,就以偏概全,這是人之常情。

古代出家須經很苛嚴的考驗,著名的唐代玄奘三藏法師十二歲出家,也須經過多場考試與考核,才獲准出家,並非今時那麼容易。唐代出家須經官方考試,宋代以後就 漸漸廢弛,但也仍然規定觀察三年才准為僧受具足戒。如今時代,雖然有嚴格的山門,但也有不少「即食文化」的出家,甚至有「自封」的出家與自封的名號,以至 良莠不齊情形每況愈下,品流複雜,往往有魚目混珠之嫌,大大損壞了正信正行的出家人的形象。正邪難分,世俗人只從外表觀察,哪知真偽正邪?世俗人一般心目 中只知求財求福求子求祿求平安,很少人會用心去研究正信的佛法,更不會識別誰是真正的正信出家人,見廟就拜,見僧袍就拜,見偶像就跪。而另一些世俗人則只 從這些表相來大罵佛教,更有外教的人以其偏狹之心來讕言毀謗佛教。只見他人之短而不見知自身的缺點!

從世俗人另一個角度來看,社會的文明、文化、經濟……,一切都是重要的,互相支持關聯的,每一個人都有其用處,各有對社會的貢獻,每一行業人才都是國家社 會的重要份子,都是必須的螺絲釘。少了農人,沒人種田,社會沒飯吃;少了技工,工廠無法生產工具與機器商品;沒有商人,誰去推動貿易行銷?學機械的,學電 腦的,學工程,學醫學,學法律,學語文……種種不同的人才分工合作,才可推動社會的繁榮,民生的改善,國家的富強,社會的安定,人類的生存與繁衍。

出家人弘法利眾,也是社會人才的一環,對於淨化人心維護道德,自有其偉大的貢獻。不幸地,從世俗人的觀點來看,出家人只是念佛誦經,不事生產,只是逃避現 實,對於社會毫無貢獻。有人說,看!某某人大學畢業,留美回國,不去做所學的電腦工程師,卻跑去出家念佛誦經,那麼多年的教育,多可惜!看,某小姐大學千 辛萬苦才考進,卻放棄了教育,跑去出家青燈木魚過日子,多可惜!某人留美學的是核子物理系,卻跑去出家,多可惜!

可不能說這些世俗之見不正確,的確是很可惜,所學非所用,好不容易造就的特殊人才,放棄了本行,跑去出家,社會的大機器,又少了幾顆重要的螺絲釘,這是社會的重大損失。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但是,假如說,這些人才出家,等於是做了教授教師,去教育社會,那麼說,就是失諸東,收之西,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正信的出家人以正法正信正行正念正思惟正言等等為教,以身作則為教,則又何異於教授教師?換言之,科學家也並非人人從事研究工作,也有些做教師的呀!

基本上,我認為出家人對社會具有非常重要偉大的教育使命,從弘揚佛法之中,教育了社會,維護了道德,也發揚了慈悲的佛法精神。假如有誰能考慮到放棄自己的一場學業事業與前途幸福,放棄家庭,而去認真嚴肅出家,作為實踐佛法慈悲理想,這是值得讚歎的。

不過,倘若有誰只是為了失戀而出家,或為了做人做自了漢而出家,那麼不純正的動機的出家,就不是可稱讚的事。

聽說有些少數人要出家只是為了出國方便,及赴美國移民方便,因為美國移民法優待宗教傳教人士,不列入優先順序,隨時可以批准。事實上,我也曾見過有人在大 陸向一些老年僧人收買戒牒,從羊肉館廚師搖身一變為法師成功移民美國,照舊開涮羊肉館子發財,也見過有人在臺灣出了家,利用美國移民方便,上了岸就脫下海 青,接取妻兒來美國團聚……。像這些例子,不勝枚舉,但畢竟仍居少數,不能以偏概全,可是這些人的行為已經使正信出家人受到了不利影響,自不待言。

也有人是嚮往出家人的修行生活悠閒,以為都似王維的詩句那麼逍遙。假如以此心態去出家,那就等於小男孩夢想航海的快樂而想去做水手。出家的生活與工作其實一點都不悠閒,披上袈裟事更多哪!

倘若有人認為必須拋棄父母妻子兄弟姊妹兒女這些塵緣無牽無掛,而跑去出家,卻又自以為是可以成佛,又以為自己出家去弘法度眾,不受牽掛。這種動機,也頗為 可疑。到底是否真正開悟?試問: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都不愛,對自己的妻子兒女也不愛,狠心斬斷親情,卻侈言弘法利眾對眾生慈悲?你對眾生慈悲再 大,卻為何對你自己的父母妻兒骨肉不慈悲?你要侈言濟度眾生,為何卻要斬斷自己的父母與妻兒骨肉?就有一位男士,拋棄他出生只有一天的兒子與四歲的女兒, 更別說太太,他跑去出家了,讓失業貧病的太太獨立撫養兩兒,他說兒子都是「討債鬼」,怎麼也不聽我勸告他回家,問他為何出家,他說要「濟度眾生」,或者他 將來也能成佛作祖。但是,他所謂「修行」是建立於妻兒的痛苦眼淚之上的,依我看,他是在作惡業(使妻子兒女痛苦)多於修行哉!

佛陀在世出家苦行七年,觀明星而開悟,放棄苦修,成道後率妻子耶輸陀羅與兒子羅侯羅同往外地同修,後來又度父王母后同修,可見出家並無須拋棄父母妻兒,日本有些宗教准許和尚在寺內與妻子兒女同往,一同生活可能也有其道理,應該算是合乎人道的制度,衛道之士抨擊為犯淫戒,這是另一個問題,下次另談吧!

至於各方來信所問應否輟學棄業出家等等問題,我的答覆是個人自主,我不能越俎代庖來代他人決定,因為個人情況不同,因緣不同,志趣各異,動機也有別。

拿我自己來說,我是個信佛學佛的人,但我絕不會拋棄我的年邁慈母不予供養照料而跑去出家,我自己覺得我做個在家的學佛人已經很滿足,我沒有什麼弘法利眾的 大志,也談不到是孝,佛陀也曾講過「父母恩重難報經」,並沒教人拋棄母親去出家。至於教人「辭親割愛」才可出家,我怕是後世弟子的觀念,我認為很不合理, 很不人道,試想一想,我若出家去了,誰來照料我母親?我出家去了,讓我母親日夜哭泣思念我?讓她無衣無食,無依無靠?倘若我能弘法利眾,這樣也未免對母親 太殘酷了吧?我為什麼時候要把我的出家理想建在母親的痛苦上面?連對自己的母親都無情,還講什麼修行呢?講什麼對眾生慈悲?

我也不願見到「全民皆修」,太虛大師的佛學與詩詞學問舉世同欽,但他曾主張全國四萬萬五千萬同胞都人人出家,我卻不敢苟同!全民出家,豈非中華民族絕種了, 無眾生何來的佛?假若他主張的只是「短期出家」,像泰國方式做,或是像臺灣現在的一些七天至十天「出家班」,領受一下佛法,那就值得推薦。

可能我的思想還是受孔子儒家的影響較深吧?我還是擁護儒家的「誠意正心修身齊家」觀念,我覺得家庭倫常是很重要的,是盡到社會安定和平的重要關鍵之一,倘若全國人人都出了家,都不要家庭,「全民皆僧」又與「全民皆兵」有何分別?

信筆至此,又想起有些法師很熱心勸人出家,有一位已故的高僧,當年的軼事是,見了誰都說:「你前世是一個和尚,佛緣很深,今世應該出家繼續再修!」那麼 說,人人都前世是出家人。當他不喜歡誰,他就說;「你前世是個殺豬的屠夫,做了太多惡業!」聽久了,聽多了,猴子就說;「同一個來人,去年您說他前生是和 尚,今年他怎又變殺豬的呢?」老法師拿了紙扇子照實打罵:「你這個猴子真壞!」

說人「前生是出家人」,這話您聽著也不新鮮吧?不少人還是拿這句老套來勸人出家哪!

圖片出處

黃山

聖教序

香港夜景

荷花:網貼 

母子 

櫻花:網貼 

短期出家

原載《佛乘世界》第3期:1997年6月11日

【書籍目錄】
第1頁:戒淫漫談 第2頁:「聖誕節」慶祝源起面面觀
第3頁:西藏、本教、密教、喇嘛教 第4頁:跪拜之禮應廢除
第5頁:「學佛須否出家」面面觀 第6頁:素食、斷食、偏 食、守 午
第7頁:解讀《佛說父母恩重難 報經》 第8頁:拜佛供奉甚麼香最好?
第9頁:從神話與宗教看類的源起 第10頁:戒殺的曲解
第11頁:佛經的真偽問題 第12頁:論「戒偷盜」
第13頁:淺論「戒飲酒」 第14頁:嬰靈超度問題
第15頁:「佛教為何不戒吸 煙」? 第16頁:佛陀是吃素?吃葷?
第17頁:論「妄語之戒」 第18頁:一個樂盲──「在莫斯科芭蕾舞臺上」
推薦 打印 | 錄入: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0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2-3-30 19:23:27
誰說太監就戒淫了?
第 9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7-3-9 10:38:15
自以為是合理的推斷,既然是難以判案,為何又去嘗試論斷呢?我雖是印公的信徒,也對印公長老的去神話化不作探究的,這是由於很多是難以証明,史不足徵。但也深深佩服印公的勇氣,特別是會開罪很多大乘密宗淨宗的信徒。但印度佛教史上從四阿含到大乘逐步梵化的現像是有必要做檢討的,也本著怪力亂神對社會的禍害,印公提出的,都是為了建立正信。
第 8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5-20 1:48:48
好棒,我曾經買了好多 馮馮 居士的書籍,如:藏紅色的法衣.....等,後來借給了一位朋友,他說因為已經"絕版了"找尋了很久都找不到,後來他沒有還我,跟他要,他說不見了。今天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好高興喔。
第 7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12-29 21:14:09
吃素並沒錯,但吃素必非依定有所修行:修行也非依定要吃素。
我還是覺得先修心在修口,不要把不吃素的人當作罪大惡極。
廚師"不小心"把葷的食材放入素食者的食物中,結果是得到素食者的謾罵,
應該說廚師活該,還是素食者修行不到家?
我曾經問過一些素食主義者,若有一天你只能吃肉弱者餓死,你會怎選???
他說他寧願死....這讓我覺得是不是對佛法不透徹???
第 6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3-5-12 3:26:11
正信佛教當思維 禮拜之禮時試問為何禮拜? 禮拜時所念身口意住何處?
如果弟子不懂禮拜不是法師沒教好 就是弟子愚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