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種善因得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種善因得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種善因得善果(第三講)

[日期:2011-01-2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淨空法師講述

華藏圖書館錄影室

印光大師在《文鈔》裏面,給雲台居士寫得信不少,談到因果這個課題也很多。他老人家說:

【因果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

世間是指過去帝王將相,出世間是講諸佛菩薩。世、出世間的聖賢,目的都是在教化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要想達到這個目的,闡揚因果的道理,說明因果的事實,是非常重要的,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也不外乎此。我們綜合佛在經論裏面所說的,尤其是大乘佛法,一乘的大經,無不是闡明因果的道理。佛告訴我們,世、出世間一切法,體是永恒不變的,相是幻妄不實的。所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決定不是真實的。所以告訴我們,萬法皆空。這個皆空是講現象,萬法的現象皆空,但是因果不空。因果是什麼呢?因果就是這一切萬法的相續相。因果是相續的,因果是循環的。這一種相續循環的現象,永遠存在。因此善因一定感善果,惡因一定感惡報。老法師說,在我們現代這個時代,要提倡因果報應,把這些道理、事實真相,向大家說清楚、講明白,讓一切眾生起心動念,能有所收斂。

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每一個國家地區,都極力在倡導民主、自由、開放。古時候,領導人的權威,家長的權威,師長的權威,長子的權威,在民主自由開放的環境之下,統統消失掉了。一般人民,可以說無拘無束,要不懂得因果報應事實的真相,他內有貪嗔癡慢,煩惱的習氣;外有五欲六塵的勾引,他怎麼能不造罪業?怎麼能不感惡報?各人造業受報事小,如果社會上普遍都是這樣,那就造成不堪設想的共業了。在這個環境之下,縱然佛菩薩、聖賢統統出現在世間,也無可奈何。這個事實,我想諸位想一想,都能夠體會得到。眼前的社會,就是事實的證明。

老法師在民國初年,這些口號剛剛提倡的時候,他老人家有高度的智慧,就知道往後這個社會的演變,預先給我們開了一副藥方。我們如果能認識,能依教奉行,這還有救。如果對這個藥方不認識,不以為然,問題就非常嚴重了。後來的發展,真會到不堪設想的地步。

他老人家在答覆喬智如居士信裏面,講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他說:「兒女雖小,決定不能夠任性、驕生慣養。」中國古時候的諺語常說:「教子嬰孩」,你教兒女,在他嬰孩時代就要開始。嬰是嬰兒、小孩。這一句話意思很深。「教婦初來」,婦是媳婦,娶妻,教妻是她一進門就教導她,這個時候容易。如果說是驕慣一個時期,她不聽,她不接受你的教育了。古聖先賢的話沒有錯,可是現在在我們這個社會,還是有很大的阻力。你家裏這個教法,別人家裏不是這個教法。你這個小孩在家裏,聽從父母,但是跟別的小孩在一起玩,跟同學們在一塊相處,他們的父母對他不是這個教法。所以小孩也會產生疑惑,也會產生反抗,這個麻煩就大了。因此這個因果的理念,必須要向社會廣大群眾宣導。必須讓廣大的群眾都能夠瞭解,共同向這個方向、向這個目標來努力。以共同的理念,教兒女,教學生。領導人教他的幹部,教他的部屬,才能夠真正達到社會安定、和睦、繁榮、興旺的目標。

印光大師又特別注重教女,教女孩子比教男孩子更重要。他說:

【善教兒女】

這是治國平天下的根本。他老人家說的,細細去想,很有道理,他說治國平天下的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這個可以從古今中外歷史裏面去觀察。世間上為什麼少賢人、少聖人呢?由於世間上少賢女。如果有賢女,將來這個人必定是賢妻賢母。先生有個好內助,在他事業上,一定是飛黃騰達,一定是一帆風順。兒女有賢母,小孩自幼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善法的薰陶,將來那有不成聖成賢的道理呢?這正是所謂,女人操治國平天下大權之大部分。所以教導兒女必須從幼小的時候,就要常常跟他講因果報應的故事。他年齡大一點,有理解力的時候,要跟他分析因果報應的道理。讓他明瞭,能夠常常存畏懼之心,自然就不會做這些傷天害理、損人利己之事。提倡因果報應,以及善教兒女,這是天下太平的根本法輪。我們學佛,四眾同修,出家的男眾女眾,在家的男眾女眾,你要是真正的佛弟子,你就有責任,對於一切人,在一切時、一切處,都要以此相勸,以此共勉。

天下的治與亂,就在每一個家庭是不是著重道德,著重品德的修養。每一個家庭都健全,這個社會自然是健康的。社會出了問題,那就是家庭出了問題。所以在中國,古聖先賢建立國家社會,用什麼方法呢?用五倫。五倫第一個是夫婦,第二是父子,第三是兄弟,第四是朋友,第五是君臣。由內向外。夫婦同室,同一個房間;父子兄弟,同一個家庭。由此可知,如果夫婦不和,家就亂;家不和,社會就動亂。所以中國古聖先賢他瞭解、他明白,要把一個國家治理好,要想這個社會安定繁榮,從那裏起呢?從家庭起。家庭從那裏起呢?從夫婦起。這才以五倫十義,為教育的大根大本。家庭是以這個為根本,社會也是以這個為根本,國家還是以這個為根本,這是中國幾千年傳下來的道統。世界聞名古國有幾個?早就都滅亡了。唯一中國這個古國,到今天還存在。你要問存在的理由是什麼?就是這一個道統在維繫著。如果這個道統喪失掉了,這個聞名古國恐怕也有問題,它的基礎就動搖了。老和尚這些教誨、這些議論,都是根本、切實的說法。

老法師在答覆江易園居士裏頭,也有一段話說,他勉勵大家:「現代提倡佛學,一定要注意淨土法門,以及因果報應。當時各地方組織蓮社,修學淨土的這些同修們,有一個共修共學的場所,這個很好,很難得。現代我們雖然不用蓮社這個名稱,我們遵循夏蓮居老居士的建議,各處組織淨宗學會。實在講,這一個名詞,就是古時候蓮社的現代化。因為我們想像蓮社、想像寺院,往往都聯想到宗教上去了。實在講,現代的四眾弟子有責任,要把佛教帶出宗教。因為佛法本來就不是宗教,它是世尊對一切眾生至善美滿的教育。我們希望它能脫離宗教,恢復教育的本來面目,才能夠普遍利益社會廣大的群眾,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所以夏老有鑒於此,將這個名稱訂作學會。我們現在尊崇他這個建議。學會實際上跟蓮社是一樣的,只是在名稱上換了一下。

淨宗學會怎麼個組織法?需要多大的公寓,多少人數,實在講,這個沒有一定的,一切隨緣,不必勉強去做。你們在一個地方念佛、弘法,人數逐漸逐漸多了,大家覺得需要有一個聚會的場所,這個就是自然形成的。像台中,往年李炳南老居士到台中之後,他就學他的老師,每到一個地方,就給人家講經說法,勸人念佛。利用公餘的時候,在朋友家裏,五個人、十個人,他就講起來了。以後越講人越多,人家家裏客廳太小,容納不下了。覺得有需要搞一個小講堂,這才動個念頭,我要搞一個蓮社。在綠川買了一棟舊房子,重新整修了一下,規模很小。那個講堂,只能容納一百多個人的樣子,大概一百二十個人,就擠得很滿了。要用我們現在臺灣這個制度來講,大概是五十坪的樣子。從前蓮社的大殿,大概只有五十坪。蓮社現在的規模,這是幾十年逐漸逐漸擴展。旁邊鄰居,有的時候他們離開了,移民到國外去了,把鄰居的房子買來擴大。現在大家所看到的,他是整個拆掉,重建的大樓。最初早年的,那要看他們的歷史的照片,你就能看到,很簡陋。一切都是隨緣而成就的,這個成就的多麼自在。

那麼在這一個地方法緣越來越殊勝,於是蓮社的地方容納不下了,再開闢第二個道場,就建立慈光圖書館。慈光圖書館的規模,比蓮社大多了。但是現在諸位去看,好像是差不多,那是蓮社以後不斷擴充,才有今天的規模。而慈光圖書館一直保持四十年前原來的樣子,只多了一點點。我這一次去休息的這個小樓,是後來買的,這是四十年前沒有。所以道場的擴充,一定是循其自然的發展。頂重要的,是自己要真實的修學,這個重要。所以從很小的道場,逐漸逐漸發展,這是在中國歷史上,自古以來,許多大道場、名山、寶剎都是這麼成就的。真正是恒順眾生,隨喜功德,所以你能夠得自在。

發展事業,又不失清淨心,這才叫自利利他。如果一昧發展這個事業,每一天為這些事情操勞,而自己得不到清淨,那麼你所修的是人天有漏的福報。甚至於將來往生,都會成問題,這就得不償失了。畢竟念佛往生,才是我們一生當中最大的事情,其餘的,小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諸位要曉得,永脫輪迴;不但永脫六道輪迴,永遠超越十法界了。你回歸到一真法界了。華藏世界是一真法界,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回歸到一真法界,你生活的空間就擴大了,擴大到不可思議,你就得大自在了。

在那個環境裏面,我們依舊不斷的修學,不斷的幫助一切苦難眾生。我們的修學,像經上講的,遍供十方諸佛。供佛,修福。供佛,當然聞佛說法。聞法是開智慧,福慧雙修。同時又能在十法界隨緣示現,廣度眾生。我們要達到這麼一個境界,佛告訴我們,只有念佛求生淨土,你就成就了。如果不念佛求生淨土,你要想到這個境界,那的確是很難。經上講至少要經歷三大阿僧 劫。這是說明為什麼提倡學佛一定要注重淨土法門。淨土最著重的是修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我們往生真正的條件是清淨心,所以念佛講求的是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念念都要與清淨心相應,這樣功夫就得力,才能夠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夠念到一心不亂,這樣當然就得生。

心地清淨的人,一定生智慧,一定生慈悲,決定不會作惡。這是老法師教我們要特別注重提倡因果。又勸導大家要戒殺護生。實在說,今天講到戒殺護生,我們中國人遠遠不如外國人。我們在許多國家,人家公園裏面有很多野生動物,這些動物都不怕人。像樹上的松鼠,你一招手,它就到你身邊來。甚至於小鳥、鴿子、海鷗,這些野生動物都不怕人,都可以飛到你的身邊,停在你的手臂上。這是什麼道理呢?這動物跟人相處,它看到人沒有害它的念頭。可是在中國,這一些動物見到人就驚慌恐怖,趕快逃命了。這什麼原因呢?大概是我們中國人殺氣太重了。它一接觸就生恐懼之感。所以一定要學著戒殺護生。

老法師教導我們,我們應當勸一切人,要善教兒女;做老師的,要善教學生。國家、社會的動亂,由於缺乏賢人,而它的根源,實在就是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母教是最為重要。所以他老人家的看法,教女比教子關係更大。他說有賢女,這個社會上就有賢妻、就有賢母。一個人小時候有賢母,成人之後有賢妻,他想不做賢人也辦不到。因為他自小受賢母、賢妻的薰陶,他在社會上當然是正人君子。由此可知,這個才是真正正本清源的良策。所以老法師對於一些在家的大德、居士,在當時,居士們出來弘揚佛法的人很多、很普遍,而且很有成就。老和尚開導他們,希望他們弘揚佛法的時候,特別注意提倡。目的,都是祈求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是印祖答覆江易園居士的一段話。他答覆永嘉某居士,信上這麼個說法,這個是一些人求佛菩薩保佑,求感應的話,這一段開示很重要。他說:

【豈菩薩唯在普陀,不遍界以應感乎哉。】

許多人拜觀音菩薩,拜觀世音菩薩,在我們中國是最為普遍的,所謂家家觀世音。於是乎結伴到普陀山去朝山,去拜觀音菩薩。一直到現在,這個風氣還不間斷。現代觀光旅遊開放了,招來了人潮;而實在,這裏面朝山,拜菩薩的人,我看至少也有一半以上。特別是中國人,老和尚這一段話,用意就很深了。難道觀音菩薩只在普陀山,不在別的地方?實在說,觀音菩薩常在一切眾生起心動念之處,顯大神通,說微妙法。可惜的是,眾生不知不覺,迷惑顛倒,當面錯過,辜負此恩。也許有人要問,觀世音菩薩在一切眾生起心動念之處,我為什麼沒有感觸到呢?這是對於佛理沒有瞭解,或者是瞭解不透徹,你見不到。

在佛教裏面,所有一切諸佛的名號、形象,其實諸佛的形象都是一樣的,佛佛道同,都是代表當人性德。換一句話說,是代表我們自己的性德,本性本具的德能不在外面。所有一切諸菩薩,菩薩的名號、形象,是表我們的修德。觀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我們起心動念,對一切人、對一切物、對一切事,如果是用清淨、平等、慈悲心,與觀世音菩薩就相應。觀音菩薩就在你心中,觀音菩薩就在你生活的周邊,也可以說就是你生活的全體。祖師講:

【顯大神通,演說妙法。】

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就是說的這一樁事情。我們眾生為什麼當面錯過?我們起心動念都是錯誤的,都是一些分別、妄想、執著,與清淨、慈悲毫不相應,這叫當面錯過。我們想一想,佛在經論裏頭,怎麼樣教導我們?我們有沒有看清楚?有沒有聽明白?有沒有真正體會到佛所說的義趣?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相不相應?就是有沒有做到?如果沒有,那就是辜負慈恩。

佛教給我們常常念佛,常持菩薩名號,用意在那裏呢?念念提醒自己,用意在此地,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念提醒自己覺悟。阿彌陀佛四個字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量覺,一切時、一切處,無有不覺。覺就是佛,迷就是凡夫。叫我們常念觀世音菩薩,就是提起自己大慈悲心。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我們的慈悲心,就是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不在心外,這正是佛法所講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所以淨宗常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這個話是真實的,不是虛妄的。彌陀,自性變現的,觀音也是自性變現的,勢至還是自性變性的。乃至於十法界依正莊嚴,無有一法不是自性變現的。這叫『顯大神通,演說妙法』。

如果我們體會得,我們豈不是生活在佛法裏面嗎?我們什麼時候離開過佛法?覺悟的人,生活在佛法裏面;迷惑的人,還是生活在佛法裏面。只是覺悟的人明瞭、明白,迷惑的人不明白而已。雖然生活在佛法裏,不明白,這叫當面錯過。明白人過的生活,是諸佛菩薩的生活,是自在美滿幸福的生活;而迷惑的人,過得是苦惱的生活,差別就在此地。所以要懂得,佛在經論裏常常勸我們念佛,勸我們念菩薩名號,意義在那裏。

而祖師更是特別教導我們念阿彌陀佛名號,這裏面除了一般的意思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意義,那就是一切諸佛當中,阿彌陀佛跟我們特別有緣分。世、出世間法,不能不講緣,可以說緣決定一切。雖然是個因果關係,因要沒有緣,不能結果。因與果,我們都沒有辦法操縱,但是緣的確操縱在自己手上。我們這一生要想往生,要想不退成佛,這個緣就是常念阿彌陀佛。正是經上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做到了,決定得生淨土,我們這一生當中,就圓滿功德了。

這個殊勝,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能跟它相比的,所以一切諸佛都讚歎。這個緣得來不容易。彭際清居士曾經說過:「這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之一日」,我們在這一天遇到了。遇到了,只要你真正能認識,你能夠把它抓住,我們這一生成辦了。這是真正的稀有,要曉得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是假的,都是不可得的。而且因果相續、因果循環的可怕,一定要有高度的覺悟,在這一生當中辦這一樁大事,那就是決定求生淨土。唯有求生淨土,我們所有的問題,統統得到圓滿的解決。

因此,經不能不讀,不能不講,不能不研究討論。這個事情天天要幹。人數不必多,三、五個志同道合就不可思議了。三、五個人在一同共修,將來三、五個人往生;七、八個人在一起共修,七、八個人往生,還得了嗎?不得了。特別是在這個亂世,如果我們沒有這個機會,跟一切大眾介紹佛法,親朋好友三、五個,七、八個,不難。只要自己有恒心、有長遠心,鍥而不捨,每一個星期,或者一次、兩次,大家工作繁忙,一個星期一次。若有時間,兩次、三次,這是最好。就像我們這一個小地方,這個小地方,你想想看,三、五個人,七、八個人,行,共修就很好。講經研究討論很好,在一起念佛也很好,不必要大道場。自己關著門在家裏進修,不妨礙別人。這是在現代這個社會,真正用功辦道能成就的,是一個好方法,值得極力提倡。

譬如說我們有五個人,我們五個人成就了,大家在一塊,學了個三年五載,十年八年,自己功夫也有一點了,教理也漸漸通達了,我們就五個人分開來,每一個人再去帶五個人,那就五五二十五個人了。再過個若干年,這二十五個人成就了,一個人再帶五個人,那就有一百多個人了。這樣如果繼續不斷的發展,一定能影響這個社會。可以轉移風俗,安定社會,繁榮社會,達到治平的目標。功夫要深,要有耐心,要有恒心,相續不斷,決定有成就。這個樣一來,一切時、一切處,都得到諸佛護念、龍天擁護。我們生活縱然清苦一點,節儉一點,日子會過得很自在,安貧樂道。

亂世當中,我們也能修清淨心,我們也能成就無上道,往生淨土,就是無上道。總希望大家能認識、能明白,認真努力去做,度自己,度別人,也度了這個社會。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書籍目錄】
第1頁:種善因得善果(第一講) 第2頁:種善因得善果(第二講)
第3頁:種善因得善果(第三講) 第4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四講)
第5頁:種善因得善果(第五講) 第6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六講)
第7頁:種善因得善果(第七講) 第8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八講)
第9頁:種善因得善果(第九講) 第10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講)
第11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一講) 第12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二講)
第13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三講) 第14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四講)
第15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五講) 第16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六講)
第17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七講) 第18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八講)
第19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九講) 第20頁:種善因得善果(第二十講)
第21頁:種善因得善果(第二十一講)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KEN LEE 发表于 2011-10-1 3:41:04
I HAS GIVEN A CHANCE TO READ THIS ARTICLES. IT ACTS AS A GREAT TEACHER TO TEACH ME MANY LESSONS. It is my gift and luck to read. Thanks from my 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