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 聖嚴法師著

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 聖嚴法師著

「隨喜功德」讚

[日期:2010-07-24]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隨喜功德」讚
  
  所有十方群生福,有學無學辟支佛,及諸佛子諸如來,我皆隨喜咸一切。
  
  此四句的意思是說:此十方的一切眾生,各修各的福業,各享各的福報;十方世界的一切聲聞獨覺等小乘聖者,各修各的福德智慧,各享各的福德智慧;十方世 界的一切大乘菩薩及一切諸佛,各修各的福德智慧,各有各的福德智慧。凡是這些,無論是凡夫聖者,無論是小乘大乘,我對他們的功德,無不一一隨喜。
  
  「隨喜」是他人有福有德,不論是誰,不論多少,雖不是我自己的功德,我也一律感同身受,心生歡喜。通常人只能為自己的幸福感到歡喜,也多半能為自己家 人的幸福感到歡喜,能為親近的親友家的幸福感到歡喜;但對於陌生人的幸福,則未必覺得歡喜;甚至有人因為幸福的是他而不是我,不論他是外人或家人,很容易 引起自己的妒嫉,便丟出一句酸溜溜的話來:「那有什麼了不起的。」
  
  如果你是發了菩提心的菩薩行者,是會把一切人,乃至一切眾生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了,見到他人有福,就等於自己有福;雖然自己的能力不足,無法為眾生提供多少福利,但若有他人能為眾生營福,不論是誰,不論多少,都該心生歡喜。
  
  能夠見聞作福隨喜的人,能夠見聞得福隨喜的人,一定也是一位有福報、有智慧的人。
  
  此處的「有學、無學」是指小乘的聖者,小乘聖者分為兩類:
  
  聲聞聖者是聞佛說法,而得聖道的人,分為四等,名為四果,其中初果、二果、三果位的聖者,因為尚未出離三界生死,但已將要出離三界生死海,所以名為「有學」聖者;第四果阿羅漢,便是「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已得解脫三界生死海,所以名為「無學」聖者。
  
  辟支佛,又譯為獨覺,是未聞諸佛說法,自悟十二因緣,解脫三界生死煩惱的聖者。根據《成實論》及《俱舍論》所載,各有「有學十八人」的說法,雖此二論所列名目略異,但主張有學聖者經十八個位次的果位,則是相同。
  
  至於「無學」的定義,僅指阿羅漢,稱為「無學果」或「無學道」,煩惱斷盡,已無事可學。戒定慧合稱為三無漏學,在有學位中,煩惱未盡,故仍須學。
  
  「佛子」,本來是三寶弟子或是佛教徒的通稱,若依大乘法門,唯有入如來家、乘如來願、發了無上菩提心、受了菩薩戒的菩薩,始得名為佛子。此處所指的「諸佛子」,因與「諸如來」連用,諸佛子當然就是諸菩薩眾的意思。
  
  可見普賢菩薩所示的隨喜功德,是不論凡聖的,不論多少的,正如〈行願品〉所說,上從「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的一切功德,下至「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做大善事有大功德,當然可喜;不做惡事,做小功德,亦當隨喜。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
第3頁:「禮敬諸佛」讚 第4頁:「稱讚如來」讚
第5頁:「廣修供養」讚 第6頁:「懺悔業障」讚
第7頁:「隨喜功德」讚 第8頁:「請轉法輪」讚
第9頁:「請佛住世」讚 第10頁:「功德迴向」讚
第11頁:「學佛迴向」讚 第12頁:「利益眾生」讚
第13頁:「大行利生」讚 第14頁:「恆順眾生」讚
第15頁:「同行善友」讚 第16頁:「持法修行」讚
第17頁:「重重無盡」讚 第18頁:「十種威力」讚
第19頁:「圓滿七海」讚 第20頁:「盡學普賢」讚
第21頁:「學文殊行」讚 第22頁:「行願功德」讚
第23頁:「滅罪生福」讚 第24頁:「善根迴向」讚
第25頁:「往生極樂」讚 第26頁:「利樂有情」讚
第27頁:「結歸極樂」讚 第28頁:後記
第29頁:附錄 - 普賢菩薩行願讚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5-25 13:29:16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