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清涼小品(二) 張有恆教授著

清涼小品(二) 張有恆教授著

七十、病中的省思

[日期:2011-01-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張有恆教授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七十、病中的省思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只是一般人在平時往往忙於自己的事業而疏忽了要定時運動,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個人亦曾因身體的一個小毛病,不予注意,而造成大病,必須住院療養。在住院的期間,摒除外界干擾,讓自己的心沉澱下來,而有以下的省思:

1、深刻體會「因小果大」的道理:吾人很多的大毛病都是由小毛病累積而成,因此,我們平時對於一些小的毛病或習氣(因),應當立即看醫生診斷或想辦法對治,不要諱疾忌醫,到後來釀成大病(果),再後悔就為時已晚矣!

2、了解「對症下藥」的重要:吾人生病,一定要看醫生,並且吃對藥。因如不及早醫治,或是吃錯藥,便會轉為重症,致人於死。蓋以人體身上的毛病,若不能對症下藥,即使藥再珍貴,亦無法發揮作用。語云:「藥不分粗妙,貴在對症;法無論淺深,要在契機」。當知:「佛是大醫王」,佛說一切法門,無非要對治眾生的一切心病,而眾生心病雖多,最厲害的就是貪瞋癡三毒,故佛要我們以「戒」對治「貪心」,以「定」對治「瞋心」,以「慧」對治「癡心」,所以吾人在平時即應:「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方能真正對治我們身心的毛病。

3、應時時「懺悔業障」:民國一代高僧慧明法師曾云:「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需心藥治;心要正時身亦淨,心生還是病生時」。蓋吾人之所以會生病,除了四大(地、水、火、風)不調之外,主要的因素仍是心不清淨所致,是故平時應好好檢討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犯了「貪、瞋、癡」三毒煩惱的毛病,例如,須切記:「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瞋心對自己和別人的身心影響,實遠超過毒蛇猛獸的傷害。因我們若被毒蛇猛獸咬傷,只要及時就醫,尚有活命的機會,至於一念瞋心,起了傷人的念頭,甚至妄造惡業,往往「一失足成千古恨,要回頭已百年身」了。所以我們平時應常檢討並懺悔自己所犯的過失,並且發願誓不再犯,如此方是對治「心病」的不二法門。經云:「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發人深省。是可供我們懺悔參考的偈語。此外,我們亦應了解:「病由業生,業由煩惱生」,是故除應「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外,更應積極利他,消除煩惱,因利他才有功德,而且發心真實,漸次業消,亦可減少身心之病也。

4、以「病苦是良師」自我激勵:在病中是人最脆弱的時候,有些病人自認沒有做什麼壞事,卻得此重病(如癌症),往往因此怨天尤人,抱怨老天不公平;我們須知對罹患重病的病人而言:「生病的時間是特慢的,與世不同的,從病床到廁所可能要花上一小時的旅程;生病的空間是縮小的,可能只到病患邊緣,再過去就是遙遠的天邊」。因之,我們要以「同理心」、「感同身受的心」來看待病人,並以「病苦是良師」來自我激勵,提醒自己在身體健康時,要及時行善,好好去幫助別人,做一些有益於人群的事。

5、在病中方知念佛好:人在生病所受之痛苦,親人亦不能代受,是故佛菩薩是唯一的依靠。如《無量壽經》云:「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亦云:「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所以吾人在生病當中,能夠念觀音菩薩及阿彌陀佛名號,除可減輕痛苦外,亦可消業障增福慧也。

語云:「平安就是福」,這是確實的話。經過病魔的考驗,能讓我們在生病當中,有機會檢討自己,反省自己,並且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想一些有遠見的事;在病中也可使自己深刻去體會「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的大慈大悲,自己更應於今生身體健康時,效法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盡未來際盡心盡力弘揚正知正見,視眾生之病如己病,幫助一切眾生究竟「離苦得樂」,以報答佛恩於萬一。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四十一、心靈元年
第3頁:四十二、中國佛教出世因緣 第4頁:四十三、佛之釋義
第5頁:四十四、「南無阿彌陀佛」的意義 第6頁:四十五、一屁吹過江
第7頁:四十六、不二法門 第8頁:四十七、福慧雙修
第9頁:四十八、淨業三福(一) 第10頁:四十九、淨業三福(二)
第11頁:五十、淨業三福(三) 第12頁:五十一、「父母」是「在世佛」
第13頁:五十二、三學—戒、定、慧 第14頁:五十三、三車法師
第15頁:五十四、三百杯不醉 第16頁:五十五、四無量心
第17頁:五十六、五戒 第18頁:五十七、六和敬
第19頁:五十八、六度(一) 第20頁:五十九、六度(二)
第21頁:六十、「服務別人」就是「布施」 第22頁:六十一、十善
第23頁:六十二、十大願王 第24頁:六十三、人生智慧的開啟
第25頁:六十四、談時間管理—作「不急」而「重要」的事 第26頁:六十五、心無罣礙
第27頁:六十六、醒世對聯 第28頁:六十七、「盂蘭盆」節—「中元普度」的由來
第29頁:六十八、因小果大 第30頁:六十九、惡還本身
第31頁:七十、病中的省思 第32頁:七十一、作之君、作之師、作之親
第33頁:修行從改心做起 第34頁:念佛的功德
推薦 打印 | 錄入: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