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法鼓山故事 聖嚴法師著

法鼓山故事 聖嚴法師著

修學篇 山居生活 - 我講的一堂課:「高僧行誼」

[日期:2010-07-24]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我講的一堂課:「高僧行誼」
  
  假日裡,來山的民眾常會見到一群群的法師正在出坡、在教室裡上課,或者練習唱誦、學法器、打太極拳,也有的在電腦教室查找資料、寫作等;這些法師,多半是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院的學僧。
  
  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院自二○○一年九月起正式創辦,招收年滿十八歲至三十五歲發願出家奉獻的青年。本院除擁有與中華佛學研究所相同的師資,另在修行、生活與威儀上設有專任的指導法師,主要由僧團具相當修行程度的法師擔任。目前在海峽兩岸,本院以優穎的師資頗為突顯,其他能與我們的師資程度相當的佛學院不是沒有,但也相當少見。
  
  報考佛學院的學僧,不少已取得國內外碩博士的高等學位,可見他們不是為了學歷而來,而是希望成為一個標準的佛教宗教師人才。這也是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院的創辦宗旨:培養如法如律的出家人,植育標準稱職的佛教宗教師人才。
  
  至於佛教的宗教師人才,最重視的是什麼?是情緒、威儀、觀念和道心的培養,因此佛學院的課程設計,除了種種關於佛教歷史、佛學概論等基礎學程,也相當重視學僧奉獻與服務精神的培養,以及學僧身心陶冶的課程;我給他們講的一堂課是「高僧行誼」,希望他們每位都能學習成為高僧。
  
  從歷代的高僧典範之中,可歸納出造就高僧的主要條件有三:一是高僧的行誼,二是高僧的事蹟,三是高僧的思想。其中又以高僧行誼最為重要,光是有高僧的事蹟與思想,卻少了高僧行誼,尚不足以成就一代高僧。這是我們特別重視高僧行誼的原因;由我講授歷代高僧的人格養成、精神與典範行誼,希望學僧們從中體會、學習。
  
  在四年的佛學院教育之後,學僧在情緒、威儀、思想和對三寶的護持、對眾生的關懷,都是道心堅固而律儀清淨的。至二○○六年底,佛學院已有兩屆畢業學僧,畢業後分派到各事業體與執事單位都相當受歡迎。而他們仍在繼續學習,還有精進的課程;一般職場說是「在職訓練」,我們則稱是「在職的修行」、「在職的學習」。
  
  僧伽大學佛學院的體制,除了四年制的大學教育,尚有兩年制的僧才養成班和六年制的禪學系。
  
  僧才養成班創辦於二○○三年,接受三十五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的青壯人士也能到法鼓山出家奉獻,接受僧才的養成教育。至二○○六年底,已有兩屆學僧結業圓滿。
  
  僧才養成班的學僧畢業之後,也都分派到各事業體與執事單位領職,同樣受到相當的歡迎。他們仍是一樣繼續學習,如有加強經教的課程、深入修行觀念與方法的課程,以及對常住服務、對社會關懷的課程;成長課程不會間斷。因此,來到法鼓山的民眾,一方面接受法師的關懷,從法師身上學習到如何安身、安心、安家、安業的觀念和方法,可說是滿載而歸,不虛此行。對法鼓山大學院教育培養的學僧來講,每一次都是弘揚佛法、奉獻學習的機會,他們是非常感恩的。
  
  六年制的禪學系,自二○○六年起招收第一屆新生,主要的授課與修行環境都在禪堂中進行,專以培養傳承中華禪法鼓宗的法門龍象人才。

  

【書籍目錄】
第1頁:楔子 第2頁:土地篇 觀音菩薩道場 - 來法鼓山觀音道場,參北台灣第一聖地
第3頁:土地篇 觀音菩薩道場 - 現成的一塊地等著我們 第4頁:土地篇 觀音菩薩道場 - 補「天窗」煞費周章
第5頁:土地篇 觀音菩薩道場 - 走自己的路 第6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法鼓山建築的一些想法
第7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大好氣勢 第8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忽然眼前一亮
第9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建築師的承擔與挑戰 第10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一個堅持
第11頁:佛像篇 慈悲的海洋 - 選擇佛像先考慮材質 第12頁:佛像篇 慈悲的海洋 - 獨一無二的大殿三佛
第13頁:佛像篇 慈悲的海洋 - 慈悲觀音和藥師古佛 第14頁:景觀篇 深心隨喜 - 如地涌出的建築群
第15頁:景觀篇 深心隨喜 - 法華鐘鳴,靈山勝會 第16頁:景觀篇 深心隨喜 - 三個三門
第17頁:步道篇 走進人間淨土 - 走觀音大道,溯法印與曹源 第18頁:步道篇 走進人間淨土 - 步道、溪流與公園
第19頁:步道篇 走進人間淨土 - 山神廟增修一二記事 第20頁:修學篇 山居生活 - 菩薩上山來
第21頁:修學篇 山居生活 - 我講的一堂課:「高僧行誼」 第22頁:修學篇 山居生活 - 山的迴響
第23頁:農禪篇 飲水思源 - 從一塊菜圃開始 第24頁:農禪篇 飲水思源 - 農禪寺成為台北市歷史建築
第25頁:農禪篇 飲水思源 - 法鼓落成,農禪增建,雲來不思議 第26頁:附錄 - 法鼓歌曲輯
第27頁:附錄 -- 禮讚法鼓山 詩文/鄭石岩 第28頁:附錄 - 編輯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