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法鼓山故事 聖嚴法師著

法鼓山故事 聖嚴法師著

步道篇 走進人間淨土 - 山神廟增修一二記事

[日期:2010-07-24]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山神廟增修一二記事
  
  在山上諸多戶外景致裡,我想特別一說「山神廟」;它的位置就在法鼓一橋對面,臨溪步道的終點。
  
  在我們來到山上之前,此地已有一座土地公廟,這是三界村幾戶村民多少年以來的保護神。根據當地村民的講法,從前這裡每到了夜晚,就會有一簇一簇的星火,微微泛著綠光,在不同地點出現;漸漸的,星火會合為一,隨後驟然消失於空中。
  
  這種景象,據說不少的村民都見過,也有人好奇走近,但什麼也看不到,只見到一塊大石頭。漸漸的,就有居民對此石頭膜拜,說是很靈感,於是村民就蓋了這座小小的土地公廟。
  

  

  法鼓山即景觀修(四)
  
  有意思的是,這地方原來屬於私人土地,因地主沒表示意見,也就成全了這樁事。日後當我們來到法鼓山,陸續把周邊土地買進,其中的一塊,就是土地公廟所在的山坡地。原地主未交代如何處理,一切由我們自行決定,而在考量村民能有信仰是樁好事,基於尊重,我們也就把土地公廟保留下來了。
  
  隨著上山人員的漸增,我們跟土地公廟的互動也愈見頻繁。有好多人經過這裡,都會停下來合十、問訊;我也是一樣。每回經過土地公廟前,我一定是合掌、問訊,向土地公打招呼。法鼓一橋尚未建成之前,只有一條小橋從土地公廟的右側經過,那是我們唯有的進出路。每當我經過之時,都會停下來問訊,也請土地公菩薩為我們守護道場。當時有一位工務所職員很誠心,每天上班之前,一定準備水果、清茶敬拜土地公。
  

  

  法鼓山即景觀修(五)
  
  有一回,我帶著研究所學生上山看建築用地,有一學生看到我對土地公問訊,他講:「師父!閻王好見,小鬼難擋!別拜小鬼啦!」我當場斥責他:「你錯了!土地公是在這裡替我們守護道場。」結果馬上就有事情了!就在我們走進建築用地,穿過水田之時,那學生就出狀況了!他的一隻腳陷進爛泥淖中,另一隻腳想拔出來卻越陷越深,整個膝蓋都快陷進去了。他很緊張,問我怎麼辦?我就把我的木杖遞給他,一邊對他講:「你向土地公道歉吧!請土地公『大人不計小鬼過』!」他照著我的話講了。很奇怪!他原先動彈不得的腳,自然就從泥裡拔出來了。回程經過土地公廟,他自己主動趨前向土地公菩薩道歉。這是真實的事。如果說土地公信仰完全是迷信,好像也不是這麼一回事!
  

  

  法鼓山即景觀修(六)
  
  再過一段時間以後,我開始對土地公菩薩說法。我說:「三界是火宅,您在這地方很辛苦,雖然做了土地公,仍然不自由,並沒有真正得解脫。現在山上的臨時殿每天都有早晚課,請您來聽吧!我講開示的時候,也請您來聽法!不要老是守在這裡,快到西方佛國淨土去吧!」後來,有一個俗稱有「第三隻眼」的人,到了山上這麼講:「這裡的土地公走了!廟還在,可是土地公被高人度走了!」而工務所的那位專職一聽說土地公不在了,從此不去拜了。可是,當地村民還是一樣來拜,結果又來了另一位土地公菩薩。
  
  我是發了一個願:待法鼓山落成以後,就把土地公菩薩升格為「山神」,將土地公廟翻修成「山神廟」。因這項工程不在原來的建築規畫之中,必須另作籌款。當時有一位李枝河居士發心替我駕車,我問他能不能發心,他二話不說就接下這樁護持的功德。就這樣,我們把土地公廟翻修成山神廟,規模比原來大一些。我們也不打算把山神廟蓋得太大,因為這裡有步道經過,山坡上也有棵大樹;我們不希望傷了這棵樹。
  

  

  法鼓山即景觀修(七)
  
  在山神廟增建之前,原來即有一副對聯是我題上的;大意是保佑三界村,護持法鼓山。現在山神廟已完成擴建,僧團營建部的果懋法師希望我再給一副對聯,我新想的對子是「保佑三界村全體村民日日吉祥如意,護持法鼓山教育園區時時平安清淨」,也可簡作「保佑三界村村民吉祥如意,護持法鼓山園區平安清淨」。

  

【書籍目錄】
第1頁:楔子 第2頁:土地篇 觀音菩薩道場 - 來法鼓山觀音道場,參北台灣第一聖地
第3頁:土地篇 觀音菩薩道場 - 現成的一塊地等著我們 第4頁:土地篇 觀音菩薩道場 - 補「天窗」煞費周章
第5頁:土地篇 觀音菩薩道場 - 走自己的路 第6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法鼓山建築的一些想法
第7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大好氣勢 第8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忽然眼前一亮
第9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建築師的承擔與挑戰 第10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一個堅持
第11頁:佛像篇 慈悲的海洋 - 選擇佛像先考慮材質 第12頁:佛像篇 慈悲的海洋 - 獨一無二的大殿三佛
第13頁:佛像篇 慈悲的海洋 - 慈悲觀音和藥師古佛 第14頁:景觀篇 深心隨喜 - 如地涌出的建築群
第15頁:景觀篇 深心隨喜 - 法華鐘鳴,靈山勝會 第16頁:景觀篇 深心隨喜 - 三個三門
第17頁:步道篇 走進人間淨土 - 走觀音大道,溯法印與曹源 第18頁:步道篇 走進人間淨土 - 步道、溪流與公園
第19頁:步道篇 走進人間淨土 - 山神廟增修一二記事 第20頁:修學篇 山居生活 - 菩薩上山來
第21頁:修學篇 山居生活 - 我講的一堂課:「高僧行誼」 第22頁:修學篇 山居生活 - 山的迴響
第23頁:農禪篇 飲水思源 - 從一塊菜圃開始 第24頁:農禪篇 飲水思源 - 農禪寺成為台北市歷史建築
第25頁:農禪篇 飲水思源 - 法鼓落成,農禪增建,雲來不思議 第26頁:附錄 - 法鼓歌曲輯
第27頁:附錄 -- 禮讚法鼓山 詩文/鄭石岩 第28頁:附錄 - 編輯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