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法鼓山故事 聖嚴法師著

法鼓山故事 聖嚴法師著

步道篇 走進人間淨土 - 步道、溪流與公園

[日期:2010-07-24]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步道、溪流與公園
  
  為使來山民眾能有安全、寧靜的朝山空間,不致有人車爭道的危險,山上另規畫了朝山步道。
  
  步道
  
  在法鼓山開山落成以前,便經常有各地民眾前來法鼓山朝山禮拜;有的是在清晨黎明,有的是在週末假日。而我看到民眾就挨著馬路邊朝山禮拜,雖然來往的行人、車輛會予以尊重、禮讓,但是仍有安全的顧慮。因此我便想到在道路兩側,沿溪規畫朝山步道。
  
  山上的朝山步道,共有九段。先是從大停車場開始,沿雙面觀音路右側經土地公廟,我稱為「山神廟」;然後過橋抵達三門,稱為「臨溪步道」。
  
  進入三門以後,往上可銜接兩段:一段是通往接待大廳到祈願觀音殿的「祈願步道」;另一段是經臨時寮,抵法華鐘、法華公園所在的「法華公園步道」。
  
  從大停車場過溪,經便民橋到「來迎觀音公園」的一段,稱為「來迎觀音步道」;自「來迎觀音公園」沿著溪濱往上,可抵「華八仙公園」,稱為「華八仙公園步道」。
  
  過了「華八仙公園」以後,原來的臨溪步道轉進林間,過橋後可接兩段:一段直抵「自然生命公園」的「自然步道」;一段接藥師古佛與藥王園的「藥師古佛迴環步道」。
  
  另外,從雙環路的遊覽車平台的右側,往上接到大殿的「木棧步道」;由大殿左後側至開山觀音公園的「開山觀音公園步道」。這使人來到山中,四通八達,要到任何景點,都有朝山步道。
  
  這九段步道的總長度相當可觀,從大停車場到大殿,慢步至少要一小時,朝山禮拜則歷時更久。朝山步道除了能使來山的民眾放鬆身心、親近大地以外,也可作為禪修的經行步道;都是採用大陸引進的花崗石或玄武岩砌成,有石材與泥土混合的兩種觸感。
  
  在步道兩旁,將來會有各式各樣的植栽,有花、有樹、有芳草,讓不同時節來到法鼓山的人,都能一邊聽著潺潺的流水聲,一邊享受著漫步於自然步道的感覺。實際上,這就是修的觀音法門,也是在修的四念住法門──山光水色、黃花翠竹,無非諸佛法身說法!隨時隨處,我們都身處於佛國淨土中。
  
  這是我一邊在建設法鼓山的硬體設施,一邊也構思著如何讓來山的民眾體驗清淨的修行環境。
  
  溪流
  
  環抱園區的兩條清溪,即法印溪、曹源溪,原來都只是小山澗,溪身窄,水量也少,有些地方是一般人輕易就可跨過的。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沛然活潑的兩條溪流,這真是得來不易!
  
  過去我一直在想,這兩條溪太淺、太小了,怎麼樣可以寬闊深廣一些?結果,就在西元二○○○年的一場「象神」颱風,帶來豐沛的雨量,把這兩條溪給沖深沖大了。那時我人在美國,台北的弟子緊急打越洋電話告訴我:「山上的兩條小溪,已變成滔滔大水了!」
  
  真是菩薩感應,也感恩這場「象神」颱風,不僅把溪流沖寬好幾倍,也把山上的大石頭沖刷而下,後來這些石塊全都成為山上最佳的景觀石材。現在山上的每個景點都有巨石,例如溪流的兩側、園區造景,或者是溪邊的砌石駁坎等等,來源都是這些滾落的石頭。對我們來講,這些石頭就像是「從天而降」,一夜之間降臨法鼓山,把原有的溪流沖大,也把溪身沖寬了,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
  
  公園
  
  山上的戶外景點,除了步道、溪流,另一個引人聚集的焦點,就是分散各處的公園了。山上有好幾個綠地公園,有些是開放的,有些則不對外開放。
  
  開放的公園有好幾個。來山民眾首先接近的是「三門大石公園」與「大停車場公園」。位於雙面觀音路上的大停車場,本身就是一座公園;此處有一顯著地標,被我稱為「四大天王」的四棵老榕樹。從大停車場到三門的一塊狹長形綠地,稱為「臨溪步道公園」,正在進行整體美化工程。
  
  來迎觀音所在,包括後方的一塊綠地,稱為「來迎觀音公園」。自「來迎觀音公園」往上,可接「北魏藥師公園」與「華八仙公園」。「華八仙公園」及其沿途步道,全栽植一種稱為「華八仙」的長綠灌木,其葉形長而橢圓,春夏間頂部會盛開一朵朵白色的小花,相當引人!由「華八仙公園」往上,可接「自然生命公園」。
  
  在居士寮後方,與法華鐘樓相接的一處綠地,稱為「法華公園」。此外,位於接待大廳祈願觀音殿前的一塊綠地,稱為「祈願觀音公園」。大殿後方的山丘平台上,開山觀音座落的公園,即稱「開山觀音公園」。
  
  以上這幾座公園是開放的;前來朝山、禮拜、參訪的民眾,或者是禪眾經行,都可充分使用這些綠地公園。
  
  不過,也有幾個公園是不對外開放的,包括男寮與大殿之間的「男寮經行公園」,僅供男寮住眾使用;女寮與齋堂之間的「女寮公園」,僅為女寮住眾使用;禪堂四周及臨溪的「禪堂臨溪公園」,僅供禪堂的禪眾使用;教職員宿舍左側方的「學舍臨溪公園」,僅供住宿的教職人員及學生使用。這幾個公園平時不對外開放,遇有大節日或者山上重要慶典時,則可適度開放參觀。另有「森林禪修公園」及「關房公園」,尚在規畫中。

  

  

【書籍目錄】
第1頁:楔子 第2頁:土地篇 觀音菩薩道場 - 來法鼓山觀音道場,參北台灣第一聖地
第3頁:土地篇 觀音菩薩道場 - 現成的一塊地等著我們 第4頁:土地篇 觀音菩薩道場 - 補「天窗」煞費周章
第5頁:土地篇 觀音菩薩道場 - 走自己的路 第6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法鼓山建築的一些想法
第7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大好氣勢 第8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忽然眼前一亮
第9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建築師的承擔與挑戰 第10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一個堅持
第11頁:佛像篇 慈悲的海洋 - 選擇佛像先考慮材質 第12頁:佛像篇 慈悲的海洋 - 獨一無二的大殿三佛
第13頁:佛像篇 慈悲的海洋 - 慈悲觀音和藥師古佛 第14頁:景觀篇 深心隨喜 - 如地涌出的建築群
第15頁:景觀篇 深心隨喜 - 法華鐘鳴,靈山勝會 第16頁:景觀篇 深心隨喜 - 三個三門
第17頁:步道篇 走進人間淨土 - 走觀音大道,溯法印與曹源 第18頁:步道篇 走進人間淨土 - 步道、溪流與公園
第19頁:步道篇 走進人間淨土 - 山神廟增修一二記事 第20頁:修學篇 山居生活 - 菩薩上山來
第21頁:修學篇 山居生活 - 我講的一堂課:「高僧行誼」 第22頁:修學篇 山居生活 - 山的迴響
第23頁:農禪篇 飲水思源 - 從一塊菜圃開始 第24頁:農禪篇 飲水思源 - 農禪寺成為台北市歷史建築
第25頁:農禪篇 飲水思源 - 法鼓落成,農禪增建,雲來不思議 第26頁:附錄 - 法鼓歌曲輯
第27頁:附錄 -- 禮讚法鼓山 詩文/鄭石岩 第28頁:附錄 - 編輯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