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於不義,生不若死
居住在山林中的文人隱士生活雖然清苦,但他們的高風亮節、情逸超群的風度,卻使人在尊崇敬仰之餘感覺神骨清高,使人可望而不可及。在田野裡勞動的農夫,外表雖然粗魯,但他們由衷誠摯的渾厚模樣,卻表現出天真純樸的作風,使人在敬重之外,更有一種說不出的戀慕之情。這時候回想一下在市井中生活的人,不免會與利祿之輩、販夫之徒為伍,實在讓人感覺陋劣污穢,慚愧不已。
古時候的忠臣義士,寧願為國盡忠而死,絕不肯投降失節,就是怕失掉了人格身分。所以,宋末文天祥被元朝俘虜而不投降,並且作了兩句詩以明心志。他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臨刑之前在衣帶上面寫著:「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這就是君子寧願殺身以成仁,也不可受辱失節損失名譽。
【後集一二六】
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饒;農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渾具;若一失身井駔儈,不若轉死溝壑神骨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