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物須有自得,勿徒留連光景
栽花種竹,養鶴觀魚,這些都是風雅的事情。但是必須領會其中的妙趣,內心始有怡然自得之感。如果只是留連眼前的光景,玩賞物品外形的話,這也不過是像從耳朵進去、嘴裡出來而已,比方小人聽聞了聖賢的道理,並不去身體力行,只是用嘴說說罷了,一切不過是在仿效君子的動作,佛家叫做「頑空」。
佛家有些小乘的學者,並未悟得真空妙有的妙理;大乘的學者不同,他們所說的空,並不是虛無之義,而是「空即是有,有即是空」,不像小乘的空如同頑石枯木沒有一點生氣,似是而非。
現在愛種植花竹,愛觀賞魚鶴,乃君子所樂,是很風雅高尚的事,全是因為君子能夠領會其中超逸的情趣,心中感到真正的樂趣。小人就不同了,他僅僅觀賞外形,不了解其中的樂趣,並沒有什麼高尚趣味可言。
【後集一二五】
栽花種竹,玩鶴觀魚。亦要有段自得處。若徒留連光景,玩弄物華,亦吾儒之口耳,釋氏之頑空而已,有何佳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