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故道白雲(佛陀傳記) 一行禪師著

故道白雲(佛陀傳記) 一行禪師著

三妙門

[日期:2010-12-19] 來源:轉載  作者:一行禪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離開海岸,佛陀前往巴連弗城和毗捨離,然後再朝著他的故鄉前進。剛進入釋迦國的三摩伽摩城,他便獲悉耆那教派的教主若提子去世的消息,並知道他的教團已分列成水火不容的兩派。雙方除了彼此力斥對方誤解教理之外,更各自拉擾信眾的支持以增加勢力。他們的信徒因而感到非常困擾,無所悉從。
  
  舍利弗的侍從,學僧周那,將這個情形詳細報告阿難陀尊者。他對這次耆那教的糾紛十分清楚,因為他曾在若提子說過教的波婆城地區居住過一段時間。阿難陀也轉告這個情形給佛陀知道,並說:「世尊,我真不願見到僧團在你入滅之後也四分五裂。」
  
  佛陀拍拍阿難陀的肩膊,說道:「阿難陀,現在有比丘時常就教理的問題爭辨嗎?他們對四念處、四正勤、五蘊、七正覺因和八正道等教理,有分歧的意見嗎?」
  
  「沒有,我從沒有見過比丘在教理上爭持。但這可能是因為你仍健在。我們都依皈你的福德。我們因為聽從你的教誨,才可以和平相處。但你走了之後,我們便可能在戒律、僧團的體制甚或弘法的方式上,都會有不同的意見了。這些分歧一旦演變為衝突,很多同修信眾便會因此而對大道的信心動搖。」
  
  佛陀安慰他。「阿難陀,你不用擔心。如果僧團內對四念處、四正勤、五蘊、七正覺因和八正道等教理有所爭論,這才是真正要擔心的事。否則,如戒行、僧團體制和弘法方式等枝節問題上的分歧,是不值得去憂慮的。」
  
  雖經佛陀再三的安撫,阿難陀的憂心仍未能止息。最近便有消息傳來,曾一度是佛陀侍者的蘇納卡特尊者,因為對僧團的不滿,已經在毗捨離離棄了僧團。他現在舉辦講座演說,旨在非議佛陀和僧團。他揚言沙行喬答摩只不過是個普通的人,沒有特別深遠的見地。他說喬答摩只教導個人的解脫,對社會漠不關心。蘇納卡特正傳播著混沌擾亂的種子。舍利弗尊者都知道這個情況,並且與阿難陀分憂。
  
  阿難陀又知道王捨城的僧團醞釀頭不滿。在提婆達多尊者的領導下,幾個比丘正密謀組織一個新的僧團,脫離佛陀的領導。好幾個能幹的比丘都與提婆達多勾結,他們包括瞿迦梨、迦留羅提捨、騫荼達波和三聞達多等尊者。提婆達多是佛陀最有才幹的大弟子之一。舍利弗尊者時常都在人前讚美他,又待他如知己。對於提婆達多近來對佛陀變得異常嫉妒,阿難陀也感到大惑不解。他知道暫時還未有人向佛陀暫時還未有人向佛陀透露這些事情。他恐怕在不久的將來,便要親自告訴佛陀這些壞消息。
  
  翌年,佛陀回到捨際城結夏安居。他住在祗園精舍,而佛陀就是在這裡宣說『法印經』的。
  
  「我今天要為你們講說妙理。請你們都把心裡的雜念清除,以能平和安穩的聽講、納受、和理解。」
  
  「比丘們,一些法理的特徵,可以成為正法的印志。我所教的法理,有三法印。他們就是空、無相、和無願無求。此三特點也就是導致解脫的三門通道。因此,三法印又可稱為三解脫門。」
  
  「比丘們,第一法印是『空』。『空』並不是『不存在』的意思。它是指沒有東西可以獨立存在的意思。『空』是指空無獨立的自性個體。你們都知道,『存在』和『非存在』的兩種信念都是有偏差的。一切法因緣而生。此是因為彼是,此非因為彼非;此生因為彼生,此滅因為彼滅。因此,『空』的性體就是互依。」
  
  「比丘們,觀察萬法的互依性,便能體會一切法都存在於彼此之內,以及一法之中含藏萬法之理。脫離一法,便了無他法。觀照十八界的六根六塵和六識。觀想五蘊的色、受、想、行、識。你們會發覺沒有一法一蘊是可以獨立而存的。它們全都互相依賴以能存在。當你們見到一切法的空性時,你們便不會再追逐或逃避任何的法。你們這時便超越了對一切法的執著、分別和偏見。觀照空性,就如開啟了自由的第一扇門。『空』是第一解脫門。」
  
  「比丘們,第二法印是『無相』(animitta)。『無相』就是要超越思想意識的分別。當人們不能體悟萬法的互依互緣和空性,他們便誤認世法是個別獨立存在的現象。他們以為此與彼各不相關,獨立而存。這樣觀看世法,就如同用分別心之利劍,把實相斬成零散的碎片。這樣做,便無法看得到實相的真面目了。比丘們,一切法都是因緣而生,互依互豐。彼有此在,此存彼中,一法蘊藏一切法。這就是相間存在與相間切入的意思了。此中有彼,彼中有此;此即是彼。如果你們這般觀想,你們便會發覺平常一般的領會是充滿錯誤的了。思想意識的眼睛,不能如慧眼般看得清晰準確。。思想意識之眼會誤當繩索為毒蛇。有慧眼的明亮,繩索的真象顯露無遺,而蛇的景象便頓然消失。」
  
  「比丘們,所有心智的概念,如存在、不存在、生、死、一、多、起、滅、去、垢、淨、增、減等,都只是思想上的分別心所形成的。從無為的絕對角度而言,實相的真象是不能只限於這些概念的範疇之內。因此,一切法都是無相的。你們要這樣觀想,來破除所有有關存在、不存在、生、死、一、多、起、滅、來、去、垢、淨、增和減等念頭。這樣,你們才能獲得解脫。『無相』就是第二解脫門。」
  
  「比丘們,第三法印是『無願無求』(appanihita)。『無願無求』的意思,是不去追逐任何的事物。為什麼?一般人通常會盡量逃避一法,而又去追逐另一法。許多人都想逃離貧困,追逐富貴。修道都則會抗拒生死,以能獲得解脫。但既然一切法都是相間存在著,相互而通,那我們又怎可能捨此逐彼?生死之內有涅槃不是個別的實體。如果你們排斥生死以逐涅槃,你們便沒有掌握到萬法互依互緣之性體了。你們便還未有掌握到一切法的『無相』與『空』性。觀想『無願無求』才能徹底消除所有的追逐和逃避。」
  
  「解脫和覺悟不是存在於你們本身之外。我們只需要張開眼睛,便可以看到我們本身就是解脫與覺悟。一切法和一切眾生,都潛藏著圓滿覺悟之性。不要向外尋找。如果你們用覺察之光去照亮自己,你們便會立刻體證覺悟。比丘們,世間的一切,包括涅槃與解脫,都是離不開你的心意識而成立的。別再往別處尋找了。心意識所產生的物象,是離不開心想意識而存的。不要再追逐任何的法,包括婆羅門、涅槃和解脫。這就是『無願無求』的意思。你們自己,就是你們要找的東西。『無願無求』這妙門,可以帶領你們達支自由。這就是第三解脫門。」
  
  「比丘們,這就是法印和三解脫門之教理。三解脫門是至高無上的妙法。你們應全心全力去依法修行。你們如果依教奉行必定能夠證得解脫。」
  
  佛陀講經完畢,舍利弗尊者站立起來,向佛陀鞠躬頂禮。其他的比丘也跟著鞠躬,以表示對佛陀的謝意。舍利弗尊者向大家宣佈,將會在翌日舉行一個專研會來研究佛陀這天的經教。他告訴僧眾這經的深廣奧義,又囑他們要全力把它鑽研、理解和實行。縛悉底尊者知道這經與佛陀前一年說的『空觀經』關係密切。他也看到佛陀如何引導他的門徒從淺易進展至深奧的教理。縛悉底望向大弟子摩訶迦葉、舍利弗、補納和目犍連等歡欣的臉上。縛悉底記得一年前佛陀講畢『觀空經』時,他們也跟著舍利弗尊者向佛陀鞠躬的情形。他體會到師徒之間的密切關係是何等重要。
  
  第二天午後,夜墨廬和諦殊羅兩位尊者到佛陀的房子來。他倆是波羅門種姓的兄弟,以精通語言學和古典文學聞名於世。他們誦經時,聲線清若銀鈴、壯如銅鼓。向佛陀鞠躬作禮之後,佛陀請他們坐下。
  
  夜墨廬尊者說道:「世尊,我們想與你商討有關弘法的言語問題。世尊,你通常都以摩揭陀開示,而摩揭陀卻不是多數比丘的母語。更何況有很多地區的居民,都不懂摩揭陀。因此,比丘們便要把教理翻譯成地道的方言。我們在受戒為比丘之前,曾有幸研讀過許多不同的方言俚語。我們發覺到你高深教理的奧義,都受到很多種土語的限制而未能清楚表達。我們希望獲得你的同意,把你所有的教理都用古文吠陀語寫成。這樣一來,比丘們便可以一致用一種言語說教,而同時又可避免了翻譯的錯漏。」
  
  佛陀沉默了一會,然後說道:「你們的建議,是不會有益的。正法是活的法。用來傳播正法的語言,應該是人們日常應用的。我不想教理用一種只有學者才明白的言語來傳播。夜墨廬和諦殊羅,我希望我所有的出家和在家弟子,都能以他們的母語修習正法。這樣,正法才可以保持它的重要性和通達性。正法是要可以用於現世的,更要與地區性的文化融匯。」
  
  明白了佛陀的意願,夜墨廬和諦殊羅尊者便向佛陀鞠躬請辭。
【書籍目錄】
第1頁:為步行而行 第2頁:牧牛
第3頁:滿臂姑屍草 第4頁:受傷的天鵝
第5頁:一碗乳汁 第6頁:蕃櫻桃樹下
第7頁:白象之獎 第8頁:寶石的項鏈
第9頁:慈悲之路 第10頁:未出生的孩子
第11頁:月下之笛 第12頁:金蹄
第13頁:開始修行 第14頁:渡過恆河
第15頁:森林苦行者 第16頁:耶輸陀羅有睡著嗎?
第17頁:畢波羅樹葉 第18頁:晨星出來了
第19頁:對橘子的專注 第20頁:一隻鹿
第21頁:蓮花池 第22頁:轉法輪
第23頁:法蜜 第24頁:歸依
第25頁:音樂的妙境 第26頁:水也會上升的
第27頁:世法燃燒 第28頁:棕樹林
第29頁:緣起 第30頁:竹林
第31頁:我會在春天回去 第32頁:手指非月
第33頁:不會褪滅亡美 第34頁:重聚
第35頁:清晨的陽光 第36頁:蓮願
第37頁:新的信念 第38頁:啊,喜樂!
第39頁:等待明天 第40頁:黃金鋪地
第41頁:有誰見過我的母親? 第42頁:愛就是瞭解
第43頁:每個人的眼淚都是鹹的 第44頁:元素會重新組合
第45頁:開啟大門 第46頁:一把申恕波樹葉
第47頁:依照正法 第48頁:以禾蓋土
第49頁:大地的教化 第50頁:一把麥糠
第51頁:慧藏 第52頁:功德田
第53頁:投入此刻 第54頁:住於專念
第55頁:晨星出現 第56頁:覺觀呼吸
第57頁:木筏非岸 第58頁:一把珍貴的泥土
第59頁:論說之綱 第60頁:鹿子母夫人的哀傷
第61頁:獅子吼 第62頁:舍利弗之吼
第63頁:一直到海裡 第64頁:生死輪轉
第65頁:非滿非空 第66頁:四座山
第67頁:海洋詩人 第68頁:三妙門
第69頁:佛陀會到那裡去? 第70頁:鵪鶉與白鷹
第71頁:調弦的藝術 第72頁:默默的反抗
第73頁:隱藏的飯團 第74頁:象後的叫聲
第75頁:快樂的熱淚 第76頁:修行的果實
第77頁:眼裡的星斗 第78頁:二千僧袍
第79頁:檀香樹茹 第80頁:你們要精進!
第81頁:故道白雲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6-14 14:57:19
感恩有緣閱讀此書.感恩所有成就此書的因緣!
回复 支持 (10) 反对 (55)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3-3-28 12:43:13
你好, 我很欣賞你們這個平台所流動的書籍,從中我獲益良多,感恩。
我發現了一個問題, 當我使用Safari內置的Reader 功能閱讀一行禪師的《故道白雲》時,它只能顯示到第39頁,並餘的頁數均未能顯示。

Safari 的Reader 功能能讓我更方便的閱讀你們平台的書藉,所以希望你作出相關修正。

最後,若你們能提供顯示全書或PDF檔便更好方便讀者們作離線閱讀。 感恩。
回复 支持 (18) 反对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