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故道白雲(佛陀傳記) 一行禪師著

故道白雲(佛陀傳記) 一行禪師著

非滿非空

[日期:2010-12-19] 來源:轉載  作者:一行禪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法會之後,縛悉底尊者留意到大部份的僧眾都沉默不語。他也感到自己沒有掌握到佛陀所說的要領。他預算在法理研討會的時候,再細心聆聽長者們的意見。
  
  接下來的一次法會,阿難陀尊者被推薦代表僧眾發問一些問題。他第一個問題就是:「世尊,『世間』和『世法』的意思是什麼?」
  
  佛陀說:「阿難陀,世間是所有會變化和散滅的東西之總稱。一切世法都豐在於十八界,六根、六塵和六識之內。你們都知道六種根本的感應器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種客體的外塵物象,就是色相、聲音、香臭、甜苦等味、觸碰之感和心生之物象。
  
  六種因為根塵接觸而產生的意識,就是看見、聽聞、嗅覺、味覺、觸覺和心想意識。十八界之外,便沒有世法。十八界之內的,全都落於生死、變化和散滅的範疇之中。因此,我說『世間』是這些會變化散滅的物象的總稱。」
  
  佛陀說:「阿難陀,我說一切法皆空的意思,就是因為一切世法皆無自性。六根、六塵、或六識,都絕無個別獨立的自體。」
  
  阿難陀說:「世尊,你曾說過解脫之三門是緣起性空、無明無作、無願無求。你又說過一切法皆空。那麼,是否因為一切法也落於變化散滅,故而說它是空?」
  
  「阿難陀,我時常都講空與觀空。觀空是可以幫助人超越生死的一種禪修妙用。今天,我會講多一些關於觀空的。」
  
  「阿難陀,我們現在全坐在講堂裡。這裡面沒有市集、水牛或村落。我們可以說,講堂內是空無不在這裡的東西,但卻有在這裡面的東西。換句話說,這法講堂是無空市集、水牛和村落,但存有著比丘。你同意我的說法嗎?」
  
  「同意,世尊。」
  
  「法會之後,我們將會離開講堂,而比丘便不再在這裡了。那時候,講堂就會是空無無市集、水牛、村落和比丘了。你同意嗎?」
  
  「同意,世尊。那時,講堂內將空無剛才所說的東西。」
  
  「阿難陀,滿面的意思,指滿的一些東西;而空的意思,是指空無一些東西。『滿』與『空』兩字,本身沒有獨立的意思。」
  
  「世尊,請你再詳細解釋。」
  
  「你們細心想想,空,是空無一些東西,就如空無市集、水牛、村落和比丘。我們不可以說『空』是可以獨立存在的。『滿』也是一樣的道理。滿,永遠都指滿是一些東西,如滿是市集、水牛、村落和比丘。『滿』也不是可以獨立而存在的。目前,我們可以說講堂是空無市集、水牛和村落。正如一切法,當我們說一切法皆滿,它們滿是什麼呢?又如我們說一切法皆空,它們空無什麼呢?」
  
  「比丘們,世法的空,意指空無恆常與不變的自性。這就是一切法皆空的意思。你們知道一切法都落在變化散滅之中。因此,它們便不可以說是有獨立個別的自體。比丘們,『空』的意思,是空無自性。」
  
  「比丘們,五蘊之中,沒有任何一蘊是具有恆常不變之性的。色身、感受、思想、行念和意識,都全沒有自性。它們沒有恆常不變之性。有自性,必需要具備恆常不變之性。去觀想以能見到恆常不變之性的不存在,便是觀空。」
  
  阿難陀說:「一切無法我體自性,這點我是明白求恩。但,世尊,世法其實存在嗎?」
  
  佛陀悄悄的垂望他身前一張小桌子上面放著的一碗水。他指著那碗水,問阿難陀說:「阿難陀,你會說這碗裡是滿還是空?」
  
  「世尊,這碗裡滿是水。」
  
  「阿難陀,拿這碗到外面,把水全倒去。」
  
  阿難陀尊者依照佛陀的指示去做。他回來時,把空碗放回桌上。佛陀拿起碗來倒持著。他問道:「阿難陛,現在,這碗裡是滿還是空?」
  
  「世尊,現在不滿了。它現在是空的。」
  
  「阿難陀,你是否肯定這碗是空?」
  
  「肯定了,世尊,我肯定這碗是空?」
  
  「阿難陀,這碗已不再滿是水,但它卻滿是空氣。你已以又忘記了!『空』指空無什麼,『滿』指滿是什麼。現在的情形,碗裡是空無水,但滿是空氣。」
  
  「我現在明白了。」
  
  「很好。阿難陀,這碗可以是空或滿。但當然,是空是滿,都先要有這碗啊。沒有碗,便也不會有空或滿。法講堂也一樣。要說它是空是滿,首先就要有那講堂的存在。」
  
  「啊!」比丘們都突然齊聲低歎。
  
  阿難陀尊者合掌說道:「世尊,那麼,世法實在是有的。法是真實的。」
  
  佛陀微笑。「阿難陀,不要被字眼作弄。如果世法是空無自性的現象,它們的存在,便不是一般意識中的存在了。它們的所謂存在,仍然存著『空』的含意。」
  
  阿難陀合掌說:「請世尊申請解釋。」
  
  「阿難陀,我們已經說過空和滿的碗。我們也說過空和滿的講堂。我又約略談過空義。讓我多談一些關於『滿』。」
  
  「雖然我們剛才都同意桌上的碗是空無滴水。但如果我們看深入一點,會發覺這不是盡真的。」
  
  佛陀把碗拿在手中,望著阿難陀。「阿難陀,在形成這個碗的錯綜交集原素中,你見到有水的存在嗎?」
  
  「我見到,世尊。沒有水,陶匠便沒法搓成陶土來造成碗。」
  
  「正是,阿難陀。雖然我們曾說碗是空的,但看深一層,我們可以看到碗裡實有水的存在。碗的存在,是不賴水的存在。阿難陀,你又可以見到碗裡有火的存在嗎?」
  
  「可以,世尊。造碗的過程,是需要火來完成的。看深入一點,我見到火和熱力的存在。」
  
  「你還見到什麼?」
  
  「我見到空氣。沒有空氣,火便沒法燃燒,而且陶匠也沒法生存。我見到陶匠那工巧技熟的一雙手。我見到他的意識。我見到燒陶瓷的烘爐,和爐裡堆著的柴薪。我見到那些木所來自的樹。我見以領樹木生長的雨水、陽光和泥土。世尊,我可以見到令這碗生起的千萬相互切入的原素。」
  
  「好極了,阿難陀!觀想這碗,便可以見到導致它存在的所有互依的原素。阿難陀,這些原素,是在碗內和碗外都存在著的。你的覺察,也是其中之一。假若你把熱力回歸太陽那裡,把陶土回歸大地,把水回歸河裡,把陶匠回歸他的父母處,又把柴木回歸林樹,那碗還會存在嗎?」
  
  「世尊,那碗不能再存在了。如果你把所有的原素都回歸它們的本源,碗是不能再存的。」
  
  「阿難陀,觀照緣生之法,我們便知道碗是不能獨立存在的。它只可以與其他一切法互依而存。一切法都是互相依賴以生死存亡。一法的存在,代表著所有法的存在。一切法的存在,代表著一法的存在。阿難陀,這就是相互之間切入和相互之間存在的原理。」
  
  「阿難陀,相間切入的意思,是『此』中有『彼』,『彼』中有『此』。例如,我們看見碗時,可以見到陶匠,看見陶匠時,又可以見到碗。相間存在的意思,是『此是彼』,『彼是此』。例如,浪花就是水,而水也就是浪花。阿難陀,講堂裡目前沒有市集、水牛、或村落。但這只是從一個角度而言。實際上,沒有市集、水牛、或村落,這講堂也不會存在。因此,阿難陀,當你望著這空無一物的講堂時,你應該可以見到市集、水牛和和村落的存在。沒有『此』,便沒有『彼』。『空』(sunnata)的真義,就是『此是因彼是』。」
  
  比丘們都在全然的靜默中聆聽著。佛陀的說話,給他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過了一會,佛陀又再拿起那空碗,說道:「比丘們,這碗並不能獨立存在。它在這裡,是有賴所有其他非碗的存在物,如泥土、水、火、空氣、陶匠等等所至的。一切世法也如是。每一法都與其他法相互而存。一切法的存在,都是循著相間切入和相間存在的原理。
  
  「比丘們,深入細看這碗,你們便可以見到整個宇宙。這碗裡含藏著整個宇宙。只有一樣東西是這碗所空缺的。那就是個別獨立的自性。個別獨立的自性又是什麼?它是全不倚靠其他原素而可以獨立存在的自體。沒有一法是不倚靠其他法而存在的。沒有一法具備著獨立的自體。這就是『空』的義理。『空』是指空無自性。」
  
  「比丘們,人的基本原素是五蘊。色相不含藏自體。因為色相不能獨立存在。色相之內,有受、想、行、識、感受也是同樣一個道理。感受沒有自體,因為它不能獨自存在。感受中有色、想、行、識。其他三蘊,也是同一原理。沒有一蘊是具有個別自體的。五蘊互依互存。因此,五蘊皆空。」
  
  「比丘們,六根、六塵和六識也全都是空的。每一根、塵、識、都有賴其他的根、塵、識、才能存在。沒有一根、一塵、一識不是沒有獨立個別的自性的。」
  
  「比丘們,讓我重述一遍以使你們易於記憶。此是,故彼是。一切世法都是互依而存。因此,一切法皆空。『空』之義,是指空無獨立的自性和個體。」
  
  阿難陀尊者說:「世尊,一些婆羅門的學者和其他教團的要領,曾揚言沙行喬答摩是教導斷滅論的。他們都說你導人於否定生命的一切。他們對你的誤會,是不是因為你說萬法皆空的呢?」
  
  佛陀答道:「阿難字母,婆羅門的學者與其他教團的要領都說錯了。我從沒有教導過斷滅之論。也從沒有導人於否定生命。阿難陀,邪見之中,有兩種見解是最容易使人陷入纏網的。那就是『存在』和非存在『的見解。前者認定萬物都有恆常獨立的自性。後都有認定所有一切都是幻象。如果你們偏信其一,都是沒有見到實相真理。」
  
  「阿難陀,一次伽遮耶納比丘問我:『世尊,什麼是邪見?什麼是正見?』我告訴他,邪見就是陷於『存在』或『非存在』任何一邊的見解。當我們見到實相真性,我們便不會被這些見解纏縛。一個有正見的人,會明白萬法生死的程序。因此,他便不會再被存在或不存在的念頭困擾。當苦惱生起時,有正見的人會知道苦惱在生起。苦惱減退時,他也知道苦惱在減退散滅。萬法的起滅,都不會騷擾一個有正見的人。恆常與虛幻這兩種邪見都是太極端的。緣起之法的超越了這兩種極端,落於中道。」
  
  「阿難陀,『存在』與『非存在』都是不合乎實相的意念。實相超越了這些意念的領域。超越了『存在』與『非存在』的意念的人,才是覺者。」
  
  「阿難陀,不單只『存在』與『不存在』是空,生與死也是空。它們都只是意念而已。」
  
  阿難陀尊才問道:「世尊,若然生死都是空,那你又為何常說世法無常,不停在生在來滅?」
  
  「阿難陀,在相對的意念上而言,我們才說世法不停在生滅。但從絕對的角度而言,一切法性當然就是無生滅了。」
  
  「請世尊你詳釋。」
  
  「阿難陀,就拿你種在法講堂前的菩提樹作例子吧。它何時出生?」
  
  「世尊,它是四年前,種子發芽那一剎出生的。」
  
  「阿難陀,在那一刻之前,菩提樹並不在存在。」
  
  「那你的意思是指菩提樹從無而生起?有『法』是可以從無而生起的嗎?」
  
  阿難陀默然不語。
  
  佛陀繼續說:「阿難陀,宇宙裡沒有一切法是從無而生起的。沒有種子,就不會有菩提樹的存在,有賴它的種子。樹就是種子的延續。在種子未生根之前,菩提樹已經存於種子之內。法已存在,又何需出生?菩提樹的本性本來無生。」
  
  佛陀問阿難陀:「種子生根入土之後,種子有死去嗎?」
  
  「有,世尊,種子死去以能生樹。」
  
  「阿難陀,種子沒有死去。死的意思,是從『存在』進入『不存在』。宇宙中那有一法會從『存在』進入『不存在』?一片樹葉、一粒微塵、一絲燒香的煙,沒有一樣是會由『存在』進入『不存在』的。這些法都只有轉化為另一些法罷了。那菩提種子也是一樣。種子沒有死。它只是轉化為樹。種子和樹,都無生無死。阿難陀,那種子和那樹、你、我、比丘、講堂、一片樹葉、一粒微塵、一絲燒香的煙,全都無生無死。」
  
  「阿難陀,一切法都無生無死。生與死都只是心識意念。一切法都非空非滿、非成非壞、非垢非淨、非增非減、非來非去、非一非多。這所有都只是意念。觀照萬法的空性,我們才可以超越所有分別的意念,而體證萬物的真性。」
  
  阿難陀,萬物的真性,就是非滿非空、非生非死、非聚非散。就是基於這種真性,世間的生與死、滿與空、聚與散才生起。如果不是這樣,又怎能出離生死、滿空和聚散呢?」
  
  「阿難陀,你曾試過站在海邊看著海面上此起彼伏的浪潮嗎?『無生』與『無死』就如海水。生與死就如同波浪。阿難陀,有長浪與短浪、高浪與低浪。波浪起伏,但海水依然。沒有海水,就沒有婆浪。波浪回歸海水。水是浪,浪是水。雖然波浪升起後又成過去,但如果它們明白它們是水,它們便可超越生死的概念。那時,它們便不會再擔憂、懼怕或因生死而苦惱。
  
  「比丘們,觀照一切法的空性是很微妙的。它能使你們從恐懼、憂慮和苦惱中解脫出來。它能幫助你們超越生死的世界。你們應全然投入於這種觀照的修行中。」
  
  佛陀說完了。
  
  縛悉底尊才從沒有聽過佛陀說得更深奧。佛陀的大弟子,眼裡都發放著異彩。縛悉底覺得他明白佛陀的說話,但卻未能深得其法要奧義。他知道阿難將會在未來數日內,重覆今天法會的全部內容。到時,他便可以有機會聽到大弟子們研討佛陀所說的法理,而從旁學習了。
【書籍目錄】
第1頁:為步行而行 第2頁:牧牛
第3頁:滿臂姑屍草 第4頁:受傷的天鵝
第5頁:一碗乳汁 第6頁:蕃櫻桃樹下
第7頁:白象之獎 第8頁:寶石的項鏈
第9頁:慈悲之路 第10頁:未出生的孩子
第11頁:月下之笛 第12頁:金蹄
第13頁:開始修行 第14頁:渡過恆河
第15頁:森林苦行者 第16頁:耶輸陀羅有睡著嗎?
第17頁:畢波羅樹葉 第18頁:晨星出來了
第19頁:對橘子的專注 第20頁:一隻鹿
第21頁:蓮花池 第22頁:轉法輪
第23頁:法蜜 第24頁:歸依
第25頁:音樂的妙境 第26頁:水也會上升的
第27頁:世法燃燒 第28頁:棕樹林
第29頁:緣起 第30頁:竹林
第31頁:我會在春天回去 第32頁:手指非月
第33頁:不會褪滅亡美 第34頁:重聚
第35頁:清晨的陽光 第36頁:蓮願
第37頁:新的信念 第38頁:啊,喜樂!
第39頁:等待明天 第40頁:黃金鋪地
第41頁:有誰見過我的母親? 第42頁:愛就是瞭解
第43頁:每個人的眼淚都是鹹的 第44頁:元素會重新組合
第45頁:開啟大門 第46頁:一把申恕波樹葉
第47頁:依照正法 第48頁:以禾蓋土
第49頁:大地的教化 第50頁:一把麥糠
第51頁:慧藏 第52頁:功德田
第53頁:投入此刻 第54頁:住於專念
第55頁:晨星出現 第56頁:覺觀呼吸
第57頁:木筏非岸 第58頁:一把珍貴的泥土
第59頁:論說之綱 第60頁:鹿子母夫人的哀傷
第61頁:獅子吼 第62頁:舍利弗之吼
第63頁:一直到海裡 第64頁:生死輪轉
第65頁:非滿非空 第66頁:四座山
第67頁:海洋詩人 第68頁:三妙門
第69頁:佛陀會到那裡去? 第70頁:鵪鶉與白鷹
第71頁:調弦的藝術 第72頁:默默的反抗
第73頁:隱藏的飯團 第74頁:象後的叫聲
第75頁:快樂的熱淚 第76頁:修行的果實
第77頁:眼裡的星斗 第78頁:二千僧袍
第79頁:檀香樹茹 第80頁:你們要精進!
第81頁:故道白雲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6-14 14:57:19
感恩有緣閱讀此書.感恩所有成就此書的因緣!
回复 支持 (10) 反对 (55)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3-3-28 12:43:13
你好, 我很欣賞你們這個平台所流動的書籍,從中我獲益良多,感恩。
我發現了一個問題, 當我使用Safari內置的Reader 功能閱讀一行禪師的《故道白雲》時,它只能顯示到第39頁,並餘的頁數均未能顯示。

Safari 的Reader 功能能讓我更方便的閱讀你們平台的書藉,所以希望你作出相關修正。

最後,若你們能提供顯示全書或PDF檔便更好方便讀者們作離線閱讀。 感恩。
回复 支持 (18) 反对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