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金山有鑛 聖嚴法師著

金山有鑛 聖嚴法師著

四二、探礦尋寶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四二、探尋寶
  
  當我每到一處,每見一人,第一個念頭便是我能夠給他們什麼?他們會因我而得到什麼利益?第二個念頭就是觀察、探問他們有什麼優點和長處,是我所沒有的,如何向他們學習?能夠學習什麼?我用三寶布施,我也探鑛尋寶。
  
  因此,我在做演講旅行及弘法訪問的同時,也可以隨時隨地向許多人學到不少的長處,那真所謂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道理吧!這也是我喜歡於訪問旅行之後,總會情不自禁的找時間寫下記錄性和報導性的文章。
  
  我在密西根大學訪問之時,向他們討教佛教文學研究所課程及學分的情況,他們告訴我,通常的學生完成碩士學位時,必須修滿三十六個學分。每門課三學分,畢業論文也是三學分,也就是共計十二門課,包括論文在內,在四個學期,兩個學年完成,也就是每學期平均修三門課。優秀的學生,每學期可以修到四門,但是要讀完四個學期,如果加上夏季的學期,一年半內也可以讀完。
  
  他們的課程對於成績特別優秀的學生,只需修二十四個學分,其中的二十一個學分由老師指定;剩下三個學分,也就是一門課,是由學生自選。所謂老師指定的課程,包括兩門語文,兩門跟自己專攻主題相關的課程,一門佛教文獻學或者佛教資料史,另外兩門是學生自己主題研究的課程,然後再加上二十到二十五頁長的小論文,算為三個學分。至於普通的學生,再加四門課程,作為輔助佛學基礎及語文能力之不足。
  
  通常的上課方式分成三類,就是老師授課、師生對讀研討、學生上臺報告。一個碩士在畢業前,必須到大學部給學生演講四十五分鐘,是就研究的課題作授課的練習和考驗。另外要在兩個小時內即席撰寫一篇有關研究方法的論文,約六頁以上。論文的題目事先已由老師提供參考資料,共有八個主題,要讀許多的書,然後由老師指定八題中的任何一題撰寫論文。經過這樣的訓練之後,完成的碩士學位,應該是有相當的程度了。
  
  我又問起他們,在對於教授們的共同研究方面的運作方式,他們告訴我是採用對讀、研究、討論。那是集合不同研究領域的人,選擇同一部經、同一部論、同一篇論文、用不同的立場和角度,甚至是根據不同語文與版本,研讀同一個題材的資料。就可使得每一個人都能增長自己未見未聞的觀點或訊息,大家不但不感到乏味,而且都會覺得很有意義、很有收穫。
  
  我也問到研究生獎學金的事,他們說通常能夠申請到的機會比較多的是助教獎學金,也需要在入學以後一年以上或者兩個學期以後,端視學生語文能力及研究能力之優秀者,即可向本系或本所提出申請,也有由老師推薦的。像智如比丘尼現在就是這項助教獎學金的受惠者,但她必須擔任監考、改考卷、替老師上課或兼一門大學部的課,每星期得花上六個到八個小時或者更多時間。以此而使學生付出時間,換得了經驗。另外一種獎學金是由於特定的公司為了需求特定的人才,所以提供獎學金委託某些大學的特定科系的研究所,代理訓練他們所需要的人,如果有幸而申請到這一類的獎學金,那就只要埋頭讀書,專心研究,而不必要為學校兼做其他的工作,不過像這樣的機會,可遇不可求,相當難得。至於佛教學系,至少在目前還沒有發現這種方式的獎學金。
  
  對於有志求學而無力負擔學費及生活費的學生,另外還有兩條路可以找到資源:
  
  如果你已取得美國居留權的身分或者你是美國公民,可以向政府無息貸款或有息貸款,等到畢業之後,找到工作之時,分期歸還。
  
  可以向學校申請一份工作,按月支付你工資,你就以此而賺取了學費及生活費,這是工讀生的方式,例如恆清法師留學期間曾在學校的圖書館工作,目前的梅迺文同學也有一份同樣的收入。
  
  在我們國內的佛教界,教育未上軌道,也沒有制度。辦學的人必須無條件的負擔師生所有的經費以及教育所需的設備,如果沒有雄厚的基金作為後盾,也沒有產業作為支援,要想維持得久,實在很不容易。我們是否也可以參考外國的制度和方式?也就是學校、學生、佛教團體,共同解決經費供需、工作分擔、計畫培養人才、任用人才的問題。這是我在訪問了密西根大學之後,所得的省思和想法。
  
  其實我不僅注意佛教的教育,也注意佛教的修行活動、弘法方式以及東西方觀念的會通、教內外現實環境的互動。回顧佛教的歷史固然重要,展望佛教的前途更加的重要。我們如果不把心胸擴大,眼光放遠,盡量學習人家之所長,改良自家之所短,不僅會趕不上時代,也會很快地被我們所處的環境淘汰。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一、前言─處處是金山
第3頁:二、人覓山山尋人 第4頁:三、法鼓山在金山
第5頁:四、法鼓山的護法會 第6頁:五、大型演講
第7頁:六、慰問巡視 第8頁:七、輔導課程
第9頁:八、又要去香港 第10頁:九、隨行與迎送
第11頁:一○、沙田 第12頁:一一、大會堂演講
第13頁:一二、亞洲電視臺的「俗世梵音」 第14頁:一三、香港的護法居士
第15頁:一四、明星和歌星 第16頁:一五、大嶼山
第17頁:一六、天壇大佛 第18頁:一七、香港再見
第19頁:一八、舊金山 第20頁:一九、訪問美西的因緣
第21頁:二○、柏克萊大學 第22頁:二一、東亞圖書館
第23頁:二二、史丹福大學 第24頁:二三、柏克萊禪中心
第25頁:二四、綠谷農場禪中心 第26頁:二五、蘇諾瑪山禪中心
第27頁:二六、三藩市禪中心 第28頁:二七、三藩市總醫院
第29頁:二八、大覺蓮社 第30頁:二九、矽谷
第31頁:三○、學者與我 第32頁:三一、座談會
第33頁:三二、一天禪訓 第34頁:三三、整合研究所
第35頁:三四、金門大橋 第36頁:三五、猶卡雅
第37頁:三六、舊金山的法師 第38頁:三七、熱心的護法群
第39頁:三八、哥倫比亞大學 第40頁:三九、布洛倫學院
第41頁:四○、密西根大學簽合約 第42頁:四一、密大演講
第43頁:四二、探礦尋寶 第44頁:四三、紐約第五十次禪七
第45頁:四四、冰島來的禪行者 第46頁:四五、到美國十五年
第47頁:四六、出入學府在北美 第48頁:附錄一 -- 沒有床的大家庭
第49頁:附錄二 -- 夢中的拓荒者 第50頁:附錄三 -- 法雨普施在紐約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