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國之旅 聖嚴法師著

佛國之旅 聖嚴法師著

三九、恆河沐浴及火葬的宗教信仰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九、恆河沐浴及火葬的宗教信仰

  十月二十三日凌晨四點三十分起床,五點三十分登車,經過十分鐘車程,穿過婆羅奈斯城最熱鬧的巿中心,看到終宵歌唱的歌臺舞榭,許多不知疲累的聽眾通宵達旦載歌載舞,印度人真是個快樂的民族。但巿容還是很髒很亂,人民的服裝還是很舊很破,所以只能用露天的野臺作為大眾娛樂的場所。我們步行五分鐘到達恆河西岸被印度教視為聖地聖河的段落,據說每天有五千人來此浴身,男女老少都有。

  我們在晨曦朦朧中登上專門搭載觀光客的小木船,看到成群的印度教徒在河中沐浴。據說有五十多個沐浴口,其中只有五個是最神聖的,因此教徒多半擠在這五個及其附近的沐浴口。男的都光著上身,下身圍著沙里,一次一次地潛入水中又站起來,幾秒鐘便沈下去一次,既是一種修行的方法,也是洗脫一切罪障的信仰方法。也有不少婦女,身罩單薄的沙里,做著跟男人一樣的動作,見到觀光客的木船從五十公尺以外的河面駛過,她們也視若無睹;用照相機把她們攝入鏡頭,她們也毫不在乎。河邊架有上百的大布傘,每具傘下都有一人管理,這個人也是印度教的宗教師,他教導那些朝禮恆河的印度教徒們如何沐浴、祈禱,包括動作和所用的咒語(mantra)。印度教徒在入河沐浴前若有衣物,亦可寄放在傘下,離開時供養金錢,表示恭敬。對於非印度教徒並不開放也不許進入該範圍。

  

  ▲印度教徒在恆河沐浴。

  恆河水質渾濁比中國的長江更甚,不知道整個恆河是否都是這個情況,至少在婆羅奈斯那一段,雖未聞到臭味,但頗似排放下水道的臭水河。河面飄浮著許多垃圾、果皮、紙屑、罐頭、人畜的糞便,特別是沿著河邊,污濁的情況更為嚴重。那些在河邊沐浴的印度教徒,依舊習以為常而不以為髒,真值得佩服。我不相信這是他們的愚癡,而是對於自己的信仰毫不懷疑勇往直前。因為他們相信在恆河沐浴就能往生天國,他們也相信婆羅奈斯是進入天國的捷徑。因此生時要到此段河中沐浴,死後都盼望擠到此段的恆河邊火葬。我們也看到了沐浴口的下游,設有幾個火葬臺,和我們在尼泊爾虎河邊所見的相同,當時有幾具死屍正在那裡火化,冒出熊熊烈火。送葬的人沒有哭,也不哀傷,是那樣的自然,臉上甚至掛著欣慰喜悅的表情。據說,印度教徒死亡,沒有人哭泣;這對於中國人來說,是無法理解的事,即使佛教徒死亡,他的親屬多半也會哭泣。火葬時沒有棺木,而是用布把屍體緊緊裹起來,再用繩索綁成像一條香腸的樣子,擱在柴火堆上。死者的男性家屬會把頭髮剃光,只在後腦留下一撮頭髮,表示還有後代。

  我在印度也看到幾個送喪的場面。有一次我們乘的巴士在郊外公路上行駛,看到兩位年輕男子抬著一具用白布裹著的遺體,送往火葬處。另外在婆羅奈斯城中鬧區,見到兩個男人抬著一具用鮮紅的綢布裹著的屍體,若無其事地在人群中穿來穿去,沒有人讓路,他們也不在乎,好像是抬著家具通過馬路。印度導遊告訴我,那是一具有錢人家的女屍。我問︰「為什麼如此蕭條,沒有人送葬?」他的回答很妙︰「大家都很忙嘛!」我又問︰「死了之後要不要誦經?」他說︰「印度人會誦,但是沒有用,生天是他自己的事。」因此可知印度人對生與死的界限看得很淡,這也是他們的宗教帶給他們的信心所致。他們在恆河邊火葬之後的骨灰就傾入恆河,因為恆河的水從天上來,又回到天上去,所以被恆河的水帶走,就上了天國,這就是他們的信仰。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一、朝聖與旅遊
第3頁:二、印度朝聖的因緣 第4頁:三、準備工作
第5頁:四、好不容易上了路 第6頁:五、臺北.香港.尼泊爾
第7頁:六、朝聖的首站─尼泊爾 第8頁:七、加德滿都
第9頁:八、阿育王塔 第10頁:九、四眼天神廟
第11頁:一○、活女神 第12頁:一一、巴丹
第13頁:一二、西藏難民營 第14頁:一三、尼泊爾手工藝中心
第15頁:一四、萬佛寺 第16頁:一五、巴德崗
第17頁:一六、恆河上游的虎河 第18頁:一七、西藏難民的喇嘛寺
第19頁:一八、虔慶寺 第20頁:一九、塔里寺
第21頁:二○、意外事件 第22頁:二一、好大的三顆舍利
第23頁:二二、召開護法會幹部會議 第24頁:二三、進入印度之前
第25頁:二四、選購佛書 第26頁:二五、印度的第一站
第27頁:二六、步步生蓮 第28頁:二七、那爛陀大學
第29頁:二八、中國廟和日本旅館 第30頁:二九、迦蘭陀竹園
第31頁:三○、王舍城 第32頁:三一、靈鷲山
第33頁:三二、悟謙法師的大覺寺 第34頁:三三、尼連禪河
第35頁:三四、菩提樹 第36頁:三五、正覺道場
第37頁:三六、佛陀伽耶 第38頁:三七、覺音論師
第39頁:三八、婆羅奈斯 第40頁:三九、恆河沐浴及火葬的宗教信仰
第41頁:四○、恆河日出 第42頁:四一、印度的宗教
第43頁:四二、鹿野苑 第44頁:四三、鹿野苑博物館
第45頁:四四、初轉法輪 第46頁:四五、拘尸那羅
第47頁:四六、涅槃場 第48頁:四七、火化場
第49頁:四八、科拉坡的旅館 第50頁:四九、藍昆尼園
第51頁:五○、舍衛城 第52頁:五一、歷史的祇園精舍
第53頁:五二、今日的祇園精舍 第54頁:五三、印度的中國寺
第55頁:五四、華光寺 第56頁:五五、我是中國比丘
第57頁:五六、斯利那加的動亂 第58頁:五七、朝聖檢討會
第59頁:五八、印度的回教王朝 第60頁:五九、新德里
第61頁:六○、阿格拉的國王套房 第62頁:六一、泰姬瑪哈陵與阿格拉堡
第63頁:六二、德里車站 第64頁:六三、揮別印度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0-12-22 0:10:51
师公悟谦老法师,已于2010年12月8日在香港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