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三藏精要 楊秀鶴居士編選

三藏精要 楊秀鶴居士編選

第三篇 因果 第三章 佛陀

[日期:2010-12-1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楊秀鶴居士編選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三章 佛陀

第一節 慈悲

◎了知一切諸法之起滅,應修已修,應斷悉斷,以名為佛。佛在世,如蓮花,生泥中更不著泥;在世不著世,破一切煩惱,究竟離生死之際,以名為佛。《雜阿含經》

◎覺悟名為佛。《大日經》

◎譬如人覺知有賊,賊無能為;菩薩摩訶薩,能覺一切無量煩惱,既覺了已,令諸煩惱,無能所為;為故名佛。《涅槃經》

◎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而今此處,多諸患難,唯我一人,能為救護。《法華經》

◎譬如人有七子,其中一子遇病,父母之愛,雖非不平等,然於病子心偏重,如來亦於諸眾生,雖非不平等,然於有罪者,心偏重。《涅槃經》

◎佛告舍利弗,舍利弗!云何,如來心不可思議也。舍利弗!如來大悲,常不捨一切眾生,為令成熟,常悲愍。是故,如來大悲心,無有限量,不可思議也。舍利弗!菩提自性明亮,我是故成就正覺。自性明亮者,無所染,故等虛空,虛空者周遍在一切,而虛空平等,故明亮也。如來為令眾生覺此明亮之菩提自性,起大悲心。舍利弗!菩提無出入,我是故成就正覺。無出入者:無相故,不出亦不入。平等故,無彼此差別,如來欲令眾生知之,故轉大悲心,舍利弗!如來欲令愚夫異生知真理,故起大悲心。《大乘菩薩正法經》

◎佛心者,大慈悲是也,以無緣慈,攝諸眾生。《觀無量經》

◎大慈大悲,名無佛性。《涅槃經》

◎慈即如來,如來即慈。《同上》

◎善男子!智者深見一切眾生,沉沒於生死煩惱大海,為欲拔濟故生悲。

又見眾生,迷於邪路,無有示導者,是故生悲。

又見眾生,臥五欲泥,而不能出,猶放逸,是故生悲。

又見眾生,常為財物妻子所纏縛,不能捨離,是故生悲。

又見眾生,身、口與意,造不善業,多受苦果,猶樂著,是故生悲。

又見眾生,竭求五欲,如渴飲鹹水,是故生悲。

又見眾生,雖欲求樂,不造樂因,雖不樂苦,喜造苦因;欲受天樂,不具足戒。是故生悲。

又見眾生,於無我我所,生我我所想,是故生悲。

又見眾生,畏生老死,而更造作生老死業,是故生悲。

又見眾生,處無明闇,不知燃智慧燈明,是故生悲。

又見眾生,為煩惱火之所燃燒,而不能求三昧定水,是故生悲。

又見眾生,為五欲樂,造無量惡,是故生悲。

又見眾生,知五欲苦,不求息之,譬如飢者食毒飯,是故生悲。

又見眾生,值佛出世,聞甘露淨法,不能受持,是故生悲。

又見眾生,信邪惡,信邪惡之友,終不追求善知識之教,是故生悲。

又見眾生,多有財寶,不能捨施,是故生悲。

又見眾生,是故生悲,耕田,種作,商賈,販賣,一切皆苦,是故生悲。

又見眾生,父母,兄弟,妻子,奴婢,眷屬,宗室,不相愛念,是故生悲。《優婆塞戒經》

◎我於無量劫,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成正覺。《無量壽經》

第二節 智慧

◎如來心意識難測。譬如虛空,為一切所依。又如來之智,為世間出世間智所依。譬如淨法界,常為一切聲聞,緣覺,菩薩解脫之所依止。譬如大海水,潛潤流於四天下地。如來之智,清淨明了,平等無二,無有分別,但隨眾生心行之異,所得智慧,各不同耳。《華嚴經》

◎如來成正覺,於一切義,無所觀察;於法平等,無所疑惑;無形,無相,無行,無止,無量,無際,離二邊,住中道,出一切文字言說;知一切眾生,心念所行之根本性樂欲,煩惱染習;於一念中,悉知三世一切諸法,譬如大海,普能印現四天下中眾生之身色形像也。《華嚴經》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與大比丘眾,大菩薩眾俱。文殊等菩薩,皆得陀羅尼無礙辯才,得諸神通,善曉了實性,悉逮得無生法忍。時罔明菩薩,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頂禮佛足,合掌問曰:世尊!如來身,是光明藏。方便說法,不可思議。解佛說法,拜斯光明,信心清淨,自得光明身。世尊!希放大智慧光明,時佛放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及十方佛土。十方無量菩薩,拜斯光明,皆來此娑婆世界。

東方淨潔國,有日月光佛。梵天思益,拜佛光明,到日月光佛所曰,日月光佛!我欲到娑婆世界,拜釋迦牟尼佛,供養親近焉。日月光佛許曰,往矣,思益!今正汝之行時也。娑婆世界,今集若干菩薩,汝以十法,往彼土也:一者於毀譽心無增減。二者聞善聞惡,心無分別。三者愚者智者,以悲心接。四者於上中下眾生,意常平等。五者於供養,無有二心。六者於他闕失,勿見其過。七者種種乘,皆見一乘。八者聞三惡道,勿驚畏。九者見諸菩薩,想如來。十者佛出五濁世,希有想。汝以此十法,遊彼國矣!思益答曰:我所能行,佛知之矣。我今以十法遊彼國也。《梵天思益所問經》

◎設我成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人天。《無量壽經》

◎無量光明慧,身如真金山,金色妙光明,普流諸世界,隨物示其色,是故稽首禮。《十住毗娑婆論》

◎譬如日出閻浮提,先照須彌山等之大王山,次照黑山,次照高原,然後照一切大地。然日無先照此,後照彼之差別觀念,但以大地有高下故。照有先後之別。

如來說法亦同此,成就無量法界智輪,常放無礙智慧光明,先照菩薩大山王,次照緣覺,次照聲聞,次照決定善根之眾生,隨其心器,示廣大智;然後普照一切眾生乃至邪定者皆普及。然彼如來之大智日光,不作是念,但放光明,平等普照,無礙無障;因眾生智有高下放,照有先後之別也。《華嚴經》

◎佛慧明淨日,除世癡闇冥。《淨土論》

◎譬如日出有照,生而盲者,因無眼故,未曾能見,雖無見,亦為日光所饒益。如來之智光亦如是,無信無解,毀戒,邪命自活之盲眾生,無信眼故,不見諸佛智慧日輪。雖然!亦為佛之智日所饒益也。何則,如來以成力,令彼眾生,所有身苦及諸煩惱,未來苦因等,皆消滅,而得善根故也。《華嚴經》

◎佛者:一者有眾生,專心憶念,則現其前。二者有眾生,心調順,則為說法。三者有眾生,能生淨信,必獲無量善根。四者有眾生,能入法位,悉令現證了知。五者教化眾生,而無疲厭。六者遊諸佛剎,往來無礙。七者大悲故,不捨一切眾生。八者現變化身,恆不斷絕。九者神通自在,未曾休息。十者法界安住,而能觀察。《華嚴經》

第三節 救濟

◎佛能以法自去迷,亦令人去迷,自得定,亦令人得定;自渡彼岸,亦令人渡彼岸;自解脫,亦令人解脫,自得滅度,亦令人得滅度。《長阿含經》

◎佛問象師,調象法,有幾許?象師答曰:有三。其三者:一者剛鉤鉤口著羈絆,二者減食令饑瘦,三者杖捶加楚痛。由鉤鉤口,制口強;由不與多飲食,制身獷:由加捶杖,伏其心。佛告象師,吾亦有三法,調一切人,亦自調,乃至令得無為。一者以至誠,制御口患:二者以慈貞,伏身剛強,三者以智慧,滅愚癡。蓋持此三事,得度一切人,令離三惡道。《法句譬喻經》

◎佛告思益,思益!若能知佛以五力說法者,能做佛事。思益曰,世尊!佛以五力者何也?佛告之曰,思益!佛所用五力者:一者言說,二者隨宜,三者方便,四者法門,五者大悲。

一言說者:說過去法,未來法及現在法;說世間出世間法;說有罪無罪法;說有漏無漏法;說有為無為法;說生死涅槃法;然諸法不可說而說之。若知如是時,雖有一切言說,於諸法無貪著。無貪著故,無礙辯才,諸言說不壞法性,言說非法性故也。

二隨宜者:垢法說淨法,淨法說垢法;為生語見者,實語說虛妄,為增上慢者,虛妄說實語;從滅顛倒煩惱邊,說有涅槃。從諸法不生,照相亦無滅相邊,說無涅槃。從世諦門,說有眾生,從第一義門,說無眾生。

三方便者:佛為眾生說,布施得大福,持戒得生天,忍辱得端正果報,精進得諸功德,禪定得法喜,智慧得捨諸煩惱。多聞者,智慧增長,行十善者,得人天福;慈悲喜捨,得生梵天;禪定得如實智慧,智慧得道果,學地得無學地,佛地得無量智慧,涅槃滅一切煩惱。然如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亦無施與慳,無持戒與破戒,無忍辱與瞋恚,無精進與懈怠,無禪定與散亂,無智慧與智慧果,無有一切相而說之,皆為眾生方便而說也。

四法門者:眼目鼻舌身意六根,色聲香昧觸法六境,皆是解脫門也。何則,六根六境,其實空也。無我,無我所,空也,無想也,無作也,無生也,無滅也,無所來也,無所去也,無退也,無起也,法性清淨也,我以文字示之。

五大悲者:佛以三十二大悲,救護眾生。

一者諸法無我,而眾生不信不解,我於此起大悲。

二者一切眾生,實無而信有,於此起大悲。

三者一切法無壽命,而信有,於此起大悲。

四者一切法無人相,而信有,於此起大悲。

五者一切法無所有,而信有,於此起大悲。

六者一切法無住,而信有,於此起大悲。

七者一切法無所歸,而信有,於此起大悲。

八者一切法無我所有,而信有,於此起大悲。

九者一切法無所屬,而信有,於此起大悲。

十者一切法無相可取,而信有,於此起大悲。

十一者一切法無生,而信有,於此起大悲。

十二者一切法不退生,而信有,於此起大悲。

十三者一切法無垢而著垢,於此起大悲。

十四者一切法離染而為有染,於此起大悲。

十五者一切法離瞋而為有瞋,於此起大悲。

十六者一切法離癡而為有癡,於此起大悲。

十七者一切法無所來而信有,於此起大悲。

十八者一切法無所去而信有,於此起大悲。

十九者一切法無起而信有,於此起大悲。

二十者一切法無戲論而信有,於此起大悲。

二十一者一切法無相而信有,於此起大悲。

二十二者一切法無作而信有,於此起大悲。

二十三者世間常起瞋恚而諍,於此起大悲。

二十四者世間起邪見顛倒之念,而作邪行,於此起大悲。

二十五者世間饕餮無厭定,互相掠奪,於此起大悲。

二十六者眾生於產業妻子等,堅作執著整念,於此起大悲。

二十七眾生於身貪者,於此起大悲。

二十八眾生好欺誑,行邪命,於此起大悲。

二十九眾生樂不淨家,於此起大悲。

三十者眾生懈怠聖解脫行,於此起大悲。 

三十一者眾生捨最上智慧,而求聲聞辟支,於此起大悲。

三十二者一切無滅而信有,於此起大悲。若有菩薩起此大悲心:大福田也。《梵天思益所問經》

◎以佛性等故,視眾生無有差別。《涅槃經》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維摩經》

◎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淨土論》

◎問曰: 佛所證之法一也,然何故現無量剎土,化無量眾生,演無量音,現無量身也?答曰: 如地性一也,眾生各別住,地無一異念也。又火性一而能燒眾物,其火無分別也。又大海水一而波濤能現千萬形,其水無別也。又風性一而吹一切物,風無各別而吹之念也。如太陽無雲翳,普照十方,光明無異性,諸佛之法亦如是也。《華嚴經》 

第四節 法身

◎佛曰:自今已後,我諸弟子,相傳行道,即是如來法身常在世而不滅也。《遺教經》

◎法身不動,不生,不戲論,不分別,寂靜也。不可見,不可聞,不可嗅,不可味,不可觸,如鏡中見諸像,隨諸眾生,種種信力,示現種種身。《佛境界經》

◎如來甚深智,普轉於法界,為世之明導,同諸佛法身,隨眾生之意,令見諸形色,於一佛身土,化為無量佛。《華嚴經》

◎大慧復問佛言,世尊!如來以何密意,於大眾中,唱如是言:我是過去一切諸佛。佛言: 大慧!如果依四平等秘密意故,於大眾中,作如是言。云何為四:所謂: 字平等,語平等,身平等,法平等也。字平等者,謂我亦名佛,一切如來亦名佛,佛名無別,是名平等。語平等者,謂作六十四種梵音聲語,一切如來,亦作此語。梵音聲性,不增不減,無有差別,是名語等。身平等者,謂我與諸佛法身色相及隨形好,皆等無差別(除為調伏種種眾生,隨類現身),是名身等。法平等者,謂我與諸佛,皆同語得三十七種菩提分法,是名法等。是故:如來於大眾中,作如是說。《入楞伽經》

◎佛身充滿於世界,普現一切眾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恆處此菩薩座。《華嚴經》

◎佛世尊無礙,遍於無量無邊法界。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身,色相清淨,普入諸趣,而無染著。一切諸佛有無邊際,無障礙眼,於一切法,悉皆明見,一切諸佛有無邊際,無障礙耳,悉了解一切音聲。一切諸佛有無邊際,無障礙鼻,能到諸自由之彼岸。一切諸佛有廣長舌,出妙音聲,普遍法界。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身,應眾生心而令得見。一切諸佛有無邊際意,住於無礙平等法身。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解脫,示現無盡大神通力。一切諸佛有無邊際清淨世界,隨眾生樂,現眾佛土。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菩薩行願,得圓滿智,遊戲自在,悉通達一切佛法。此如來應正等覺偏法界也。《華嚴經》

◎如來法身與菩薩法身,其體雖無別,於功德威力則異也。一切法,性相平等,同一體,凡聖,迷悟,染淨,因果,去來,進退,皆同一相也。然如摩尼珠,未充雕飾磨瑩,則無有光彩。菩薩法身,同於未充磨飾者,不能與如來法身同一而言也。《華嚴經》

◎佛告迦葉,如來身是常住身,不可壞之金剛身也。能以護持正法之因緣,成就此金剛身。我於往昔,依護法因緣,成就此金剛常住不可壞身。《涅槃經》

◎彌勒菩薩問佛,佛於迦耶城,菩提樹下成道以來未久,而多劫以來修行之無數佛及菩薩,敬禮世尊,恰如百歲老翁,問二十餘歲壯年云,汝是我父也。父少於子,舉世不信也。願佛為未來人說此疑。世尊是時告大菩薩眾曰:我自成佛以來,從五百萬億塵點,猶經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自是以來,我常在此世界,說法教化;又於他百千萬億世界,利導眾生。善男子!我於此間,作種種佛,又云入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別也。善男子!我接人,應其知識,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又有時言入涅槃,又云不入。如來於諸眾生,樂小法者,說我少出家,得無上正遍覺。然我實成佛以來,久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眾生,欲令入佛道,作如是說。善男子!如來演說經典,皆為度脫眾生。雖或說己身,或說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所說皆實不虛。何也,如來實知見三界全相,無有生死若退若出,無在世及滅度者,非實非虛,非同非異;非如凡夫之見三界,如來明見,無有錯誤。因眾生有種種欲望,種種分別,故說種種因緣,種種法,以令作諸善。如是我自成佛以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常住不滅,而使云滅者,為教化眾生也。何則?若言如來常住而不滅者,薄德之人,不種善根,益成貧窮下賤,貪著五欲,陷於妄見。是故方便,告以諸佛出世難值,過百萬劫,有見佛者,有不見佛者。眾生聞此語,必當作難遇想,渴仰於佛,欲種善根,是故如來不滅,而云滅度也。《法華經》

◎如來法身,非來,非去,諸法實性不動故。真如如來也,法界如來也,法性如來也,無虛妄性,如來也,無變異性,如來也,平等性,如來也,離生性,如來也,實性,如來也,住性,如來也,實際,如來也,虛空界,如來也,不思議界,如來也,無生性,如來也,無滅性,如來也,如實性,如來也,遠離性,如來也,寂定性,如來也,空性,如來也,無來無去也。《大般若經》

◎佛告迦葉,迦葉!佛性甚深,難見難入,有百盲人,為治目,詣良醫處,醫以金錍決眼膜,示一指,問其見否?不能見,至示二指二指,方得少見。無量菩薩,具足波羅蜜,雖至十住,如來未說性故,不能見佛性。十住菩薩,尚不能見,況乎二乘。及如來既說,少見之也。譬如人行曠野,渴而求水,叢樹間有白鶴,是人迷悶故,不能分別,以此鶴為水,及諦觀之,乃知白鶴。《涅槃經》

◎佛告諸弟子:譬如有一王,命臣牽一象,命眾盲人見之,盲人以手觸彼象終,王問彼等,象為如何?彼觸象牙者曰,象之形,如蘆葭根;觸其耳者曰,象之形如箕;觸頭者曰,象形如石,觸鼻者曰,象形如杆,觸腳者曰,象形如木臼,觸背者曰,象形如床,觸腹者曰,象形如甕;觸尾者曰,象形如繩,眾盲所云,雖不說象體,離此而外,無有象也。一切法,在色不受,皆佛性也。《涅槃經》

◎彌勒告妙吉祥言,如來我所不能供養也,何則,如來實如,無二相也,真如者如來也。妙吉祥問曰:無二汝如何說。彌勒答曰,起差別分別,說此是煩惱,此是出世間,故有三相也。若了一性,種種法如爾,無二相也。於二相,若不隨識所轉,起種種分別相,則無有二相。《神通境界經》

◎諸佛世尊,有無比不可思議境界,所謂一切諸佛,趺坐一處,遍滿十方無量世界。一切諸佛,說一義句,悉能開示一切佛法。一切諸佛,放一光明,悉能偏照一切世界。一切諸佛,於一身中,悉能示現一切諸身,一切諸佛,於一處中,悉能示現一切世界,一切諸佛,於一智中,悉能決了一切諸法。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住十方世界,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現如來無量威德。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普緣三世佛及眾生,心無雜亂。一切諸佛,於一念中,與去來今一切諸佛,體一無二也。《華嚴經》

◎菩薩知一切世間之境界,是如來境界也。一切三世之境界,一切剎境界,一切法境界,一切眾生境界,真境無差別境界,法界無障礙境界,實際無邊際境界,虛空無分量境界,無境界之境界,是如來境界也。如世間之境界無量,如來之境亦無量也。《華嚴經》

◎世間者,放逸而長迷醉於五欲,妄想非實,而作苦障。是時,勤修不放逸,奉行佛法,以大誓,以度彼者,是則佛境界也。見迷惑而失正路,習行諸邪徑群生,長在大黑闇;為此等現智慧燈,令見佛法,是佛境界也。三有之海,深廣而無涯底,諸群生漂溺之;以方便造正法船度之,是佛境界也。《華嚴經》

◎諸佛境界,不可思議,一切眾生,思量佛境,心則狂亂。《般若經》

◎於一微塵中,悉見諸世界;眾生若聞者,迷亂心發狂。《華嚴經》

第五節 涅槃

◎佛告大眾,涅槃者,解脫也。涅槃非色者,二乘之解脫也;色也者,諸佛之解脫也。解脫者,遠離一切繫縛時,無有生,無有和合者,此非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其性清淨也。如來與解脫無有二。真解脫者,虛空也。真解脫者,無為也,真解脫者,無病也。真解脫者,安靜也。真解脫者,安穩也。真解脫者,無等侶,真解脫者,無憂畏。真解脫者,無憂喜,解脫者,無□破。真解脫者,無迫切。真解脫者,無動法。真解脫者希有也,真解脫者不可量,真解脫者最上也,真解脫者無上也,真解脫者恆常也,真解脫者堅實也,真解脫者無邊也,真解脫者深也,真解脫者不可見,真解脫者不可取,真解脫者清淨也,真解脫者一昧也,真解脫者寂靜也,真解脫者平等也,真解脫者知足也,真解脫者默然也。《涅槃經》

◎問佛涅槃者,無常也耶?答曰,涅槃者,非無常,常住也。何則,世間有五因:第一曰生因,是業煩惱等及草木等之種也。第二曰和合因,是善與善心和合,不善與不善心和合,無記與無記心和合也。第三曰住因,如下有柱故,屋不墮落。第四曰增長因,如依衣服飲食等之因緣故,令增長眾生身;外如種不被火燒,亦不被鳥食而增長者是也。第五曰遠因,如依憑國王,故無盜賊,亦如芽之依因地水火風等者也。然涅槃之體,非此五因所成,故不可曰無常也。

又有二因,第一日了因,如燈燭之照闇中,了因也。第二曰作因,如陶師之作陶也。然令涅槃,非依作因而有,唯依了因而顯現,故了因者,名三十七道品及六度也。《涅槃經》

◎佛告迦葉,迦葉!諸聲聞及凡夫,聞說三乘無別而疑之,然三乘成就,同一佛性,故無有別,諸眾生久後,乃知一切三乘同一佛性。如諸金礦之除滓穢而成金,眾生到無煩惱,至於知三乘同一佛性。若云聲聞如舍利弗得小涅槃,緣覺得中涅槃,菩薩得大涅槃者,有過罪也。雖開示三乘,知如來祕室藏時,諸阿羅漢,亦悉得大涅槃。故大涅槃者,畢竟樂也。何有差別。《涅槃經》

◎佛告思益,我不得生死,不得涅槃,時五百比丘,從座而起曰,我等空修梵行,若無涅槃,何修道求智慧也。思益告比丘曰,譬如癡人畏虛空,捨空而走,到處皆虛空。又有一人求虛空,東西馳走曰,吾求虛空。是人知虛空之名而不知虛空也。求涅槃者,亦往來於涅槃之中,而不知涅槃。視之為煩惱,如涅槃名字,而不知涅槃體也。《梵天思益所問經》

◎佛告大慧,大慧!無性乘者,謂闡提也。此有二種:一者以捨一切善根故,二者發願愍一切眾生,盡一切眾生界故也。云何捨一切善根,謂謗菩薩藏云,此非順解脫之說。作是語時,善根悉斷,不能入涅槃。云何發願愍眾生,盡眾生界?謂以諸菩薩之本願與方便願,令一切眾生,悉入涅槃。若有一眾生未入涅槃者,我亦不入涅槃。此亦住一闡提趣。大慧問曰,世尊!何者畢竟不入涅槃者也。佛言,彼菩薩一闡提,知本來涅槃,是故畢竟不入涅槃。何也,彼捨善根闡提,以佛威力,成時有發菩提心,生善根而證涅槃。是佛不捨一切眾生故也。《入楞伽經》

◎維摩詰問文殊師利言:文殊師利!如來種者何也。文殊師利答曰:維摩結!貪瞋癡三毒、四顛倒見、五蓋、六八、七識處、八邪法、九惱處、十惡等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也。煩惱泥中,生清淨之蓮,有眾生,乃興佛法。若不入煩惱大海,焉能得一切智寶。《維摩經》

◎眾生心者涅槃也。本性常清淨,如虛空無異。《新譯入楞伽經》

◎眾生心體,從本已來,不生不滅,自性清淨。《占察經》

◎彼心名如來藏,所謂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量清淨業也。《同上》

◎覺成就故,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生死亦不厭,涅槃亦不愛,持戒亦不敬,毀戒亦不憎,久習亦不重,初學亦不輕。何也?一切覺故。譬如曉了眼光之前境,其光圓滿,而無憎愛。是光體無二也。無修,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也。不離、不即、無縛、無脫。何也,眾生本來成佛者也。故生死與涅槃,不異昨夢,以生死涅槃作昨夢,無起、無滅、無去、無來。《圓覺經》

◎一切障礙,即究竟覺也。得失無非解脫,成壞無非涅槃,智愚無非般若。菩薩外道,成就之法,同一菩提也。無明真如,無異境界。戒定慧三學,貪瞋癡三毒,俱是梵行也。眾生國土,同一法性也。地獄天堂,皆淨土也。有性無性,共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無上妙覺,遍於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圓覺經》

◎佛告沙羅林外梵志須跋多羅言:須跋多羅!非想非非想,猶名為想,涅槃無想也。汝師□頭藍,利根聰明,不知呵責非非想,故受惡身,況其餘者。若不斷一切諸有,不能見實相。實相者無相之相也。無相者,一切法無自相,無他相,及自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非有相,無無相,無因相,無果相。謂之真實相,謂之法界,謂之畢竟智,謂之第一義諦,謂之第一義空。《涅槃經》

◎佛告地天大王,一切諸法,皆是佛法也。大王問佛曰,若一切法皆佛法,一切眾生亦佛法也。佛答曰,若不以顛倒想,則一切眾生,皆是佛法也。大王!若如實見眾生,是平等真如實際也。實際者法界也。法界不能顯示,假名實際。故俗也,故有言說。《寶積經》

【書籍目錄】
第1頁:序篇 第2頁:第一篇 歸依 第一章 信仰
第3頁:第一篇 歸依 第二章 念佛 第4頁:第一篇 歸依 第三章 懺悔
第5頁:第二篇 修善破惡 第一章 修善破惡 第6頁:第二篇 修善破惡 第二章 自利
第7頁:第二篇 修善破惡 第三章 利他 第8頁:第四章 三寶 第一節 佛寶
第9頁:第三篇 因果 第一章 宇宙萬有 第10頁:第三篇 因果 第二章 眾生
第11頁:第三篇 因果 第三章 佛陀 第12頁:附錄一 亞洲民族的精神遺產
第13頁:附錄二 我們急切需要一部彿教聖經—《三藏精要》 第14頁:佛教聖經—《三藏精要》起源及偉大的特點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