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分說明五蘊諸法,與真如空性,無二無別。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裡所說的「色不異空」等四句,正是對立統一規律,在佛教哲理上的反映。據文獻報導,在現代科學領域裡,已以實驗表明微觀粒子不僅具有顆粒性,並具有波動性(如無線電波)。正像有些科學家所指出,所謂顆粒只是場強較高的空間,其中並無一物,這不是「色即是空」嗎?在宏觀世界裡,已以實驗證明「空生萬法」的論點。如天文編號為:M八七無線電波星雲旋系能從非物質的無線電波區,噴出長達一萬光年的光炬,其中是高速高能電子,這種從非物質之中,也即從虛空之中,能射出物質,這不是「空即是色」嗎?心經關於色、空問題的精闢理論,正由科學實驗不斷證實。但這些僅是從物質世界方面,說明緣起性空,變幻無窮的情況,藉此作為比喻。實際上心經所說的涵義,則是大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所徹證的、超邏輯的「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楞嚴經)、色空不二、性相圓融的圓覺境界!
當大弟子舍利弗,向觀世音菩薩請問般若法門時,菩薩便以親身所證答之。「色不異空」就是說萬法因緣所生,其性本空;「空不異色」就是說,其性雖空,而不礙因緣和合,生起萬法。故曰「不異」。不異就是無差別、無二相的意思,也就是不離,說明並非離色別有空,離空別有色。又進一步說明,色與空不是二法,現象與本質不二。譬如水與波不二,同是濕性。又如鏡與影的關係,所現的影,就是能現的鏡。空是自性本具的真空,色是自性本具的妙色。楞嚴經所謂色身、虛空、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不但真空自性與物質不二,而且與種種心念,也是不二的,所以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即有形之相,與無形之相,都與自性無二無別。影雖多種,同為實相。總之,覺性如寶珠,五蘊如珠體所現的五色。這就說明了色空不二,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的道理,是宇宙間事事物物的真理和實相。
我們在觀心、看念時,寂寂無念,即真空;了了常知,即妙有。若能於此處悟入,便能徹悟空有不二,性相不二,體用不二,寂照不二,逐步證入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法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