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般若心經講義 圓瑛大師著

般若心經講義 圓瑛大師著

甲一 解題目

[日期:2010-09-19]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圓瑛大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義

甲一  解題目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此經乃大乘經,如來為發大乘心者說。是攝取大部般若,六百卷中之要義,故前無如是我聞,後無信受奉行。計二百六十字。其文雖約,其義甚豐。不僅六百卷般若之奧旨,收攝無遺;即一大藏聖教之要義,包括殆盡。實為成佛之指南,利生之法寶也。無論僧俗,均宜研究。

今則先解題目,後釋經文。題為一經之總,經是一題之別。題中之總綱既明,經內之別義自易。此題須分通別:前七字是別題,別在此經,方是此名,與諸部不同故。後一字是通題,通於經藏,皆名為經,與諸經無異故。

「般若」是梵語,即印度語。印度人自謂是梵天苗裔,故其語稱梵語。此二字乃翻字不翻音,字是華文,音是梵音。又即古來五種不翻中,尊重不翻。一、名多含不翻,如婆伽梵含六義等。二、秘密不翻,如神咒等。三、尊重不翻,即般若等。四、順古不翻,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五、此方所無不翻,如閻浮提等。

般若二字尊重,有翻作智慧即輕薄,以智慧尚不足以盡其義。世間科學,亦有智慧,製造無線電,飛行機等。但能令物質文明進步,不能令生死輪迴解脫;故仍存梵語不翻。

若欲翻之,當翻妙智、或翻淨慧,以是出世無漏法故。此般若妙智,人人本具,個個不無;與十方諸佛,無二無別。何以知之?昔日世尊,於菩提樹下,初成正覺,三歎:「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祇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無師智、自然智,一切顯現。」如來智慧,即此般若妙智。眾生迷此,而成煩惱。諸佛悟此,而得菩提。

般若有三:一、實相般若,二、觀照般若,三、文字般若。此卷經中,所有文字,能詮觀照工夫,而契實相妙理,故亦得稱般若。依此般若,能出生死。

觀照般若,觀照真俗二諦。依真成俗,全俗即真。不二而二,二而不二。如本文照見五蘊皆空:照見五蘊諸法,是照俗諦;一一皆空,是照真諦。真俗圓融,空有無礙。依此般若,得入第一義諦。

實相般若,即第一義諦。無相、無不相,是名實相。何謂無相?無一切虛妄之相,何謂無不相?具足恆沙種性功德之相。「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見諸相非相,即照見五蘊皆空也。即見如來,即實相法身理顯也。

一切眾生,皆具實相般若,皆當作佛。若無觀照般若之功,則佛性埋沒在五蘊山中。此經以觀照為宗,故我說是成佛之指南。我等當知:實相般若並非他物,乃是人人本具,元妙元明之真心耳!此心具雖眾生同具,迷則大都皆迷。若不迴光返照,何以得破我法二執,而出二種生死耶?

實相真心,生佛平等。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眾生迷真認妄,執妄為真,種種顛倒,所以久處輪迴,無由出離。何以說眾生迷真認妄?可試問於人曰:汝有心否?必答曰:有。再問心在那裏?必以手指胸曰:在這裏。此即迷真心認妄心之明證也。將本有廣大圓滿,實相妙明之真心棄之,惟認色身之內,肉團假心為心,此一迷也。更執此肉團為真心,不知此心無有功能力用,但為妄識所托之處。若聞說此心無用,必起諍辯之曰:現前能思想分別,皆此心之功用,何以而說無用?然此等說話,又復錯認第六識妄想心之功能,當作肉團心之功能。執此妄想為真心,又一迷也。「楞嚴經」云:「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誠可憐憫。」

此經,指示眾生,依真心實相般若之體,起觀照般若之用。由觀照般若之用,契實相般若之體。照用功深,彼岸自到。實相真心,如鏡子;我法煩惱,如塵垢;觀照工夫,如磨鏡;般若妙智,如鏡光。眾生心中,本具大智慧光明,雖迷不失。即如鏡子本具光明,雖為塵垢障蔽,光明不失。若肯用功擦磨,自可垢盡明生。吾人若肯用功觀照,則靜極光通,自可契入真空實相妙理。般若,乃六度之先導。六度者,以布施等六法,度慳貪等六弊之心。若無般若:安知廣修布施而度慳貪?安知發心持戒而度過惡?安知修行忍辱而度瞋恨?安知常勤精進而度懈怠?安知深入禪定而度散亂?安知常起慧照而度愚癡?是知菩薩修行六度,捨般若無由起行,則般若之為功大矣哉!

「波羅密」譯云彼岸到,此則順彼方言;若照我方,則云到彼岸。彼岸者,對此岸說。此岸,是凡夫生死輪迴之地;彼岸,是聖人涅槃安樂之場。一切眾生,不是定居此岸,彼岸人人悉皆有分。此心迷時,則居此岸;此心一悟,即到彼岸。迷即愚癡,悟則般若智照現前,由凡夫生死此岸,度過煩惱中流,而到涅槃彼岸矣。

「多」字定也。此解與諸家不同,古解只有一二家亦作定解。因菩薩修行,必須定慧均等,不偏不倚,中中流入。定心若生法愛,則必用慧照以策進之。慧心若生智愛,則必用定力以扶助之。定愛慧策,慧愛定扶;即古德所謂:寂寂惺惺,惺惺寂寂,定慧雙修工夫也。又由般若之智,而到彼岸,即成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也。

「心」,即人人本有,實相般若之真心;為萬法總持,乃眾生佛性。經云:「大地眾生本來是佛」;即指此心與佛無二無別故也。此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昔日楞嚴會上,佛問阿難,心在何處?阿難七審計執:一、計心在內。二、計心在外。三、計心伏眼根,而不留礙。四、計見暗見明,心分內外。五、計心則隨合隨有。六、計心在根塵之中。七、計一切無著。那知七計咸非,始終被破。不但肉團不是真心,即緣塵分別之意識心,也不是真心。若認識為心,無異認賊為子。必須照空妄心,則真心自可出障圓明,靈光獨耀矣。此心即是般若真心,亦即如來藏心,涅槃妙心。上七字是所詮解竟。

「經」字一字是能詮。詮上三般若之功能力用。梵語修多羅,此翻契經。乃佛所說契理契機之教;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又具常法二義:常則三世不能易其說,法則十界所能應遵其軌;故謂之曰經。

又有一解,心經二字合之,謂此經二百六十字乃六百卷般若中之心經也。心為一身之要,此經為般若之要,故名「心經」;亦如「楞嚴心咒」之類。

此經單法立名,實相為體,觀照為宗,度苦為用,熟酥為教相。於如來五時教法中,第四時所說。如來十九出家,五載參方,六年苦行,三十成道。說法四十九年,而分五時:初、華嚴時,轉根本無上法輪。二、阿含時,隱大施小。三、方等時,引小入大。四、般若時,轉偏成圓。五、法華涅槃時,開權顯實。此經係第四般若時所說。般若歷時最長,計二十二年,共說八部般若,此「摩訶般若」所攝,為大部之精要。故譯出單行,令人易於受持。傳至中華,凡五譯。今從唐三藏法師玄奘所譯。先解題目竟。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般若心經講義序
第3頁:甲一 解題目 第4頁:甲二 釋經文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