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他,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諮詢如來因地法行,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密,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云何無明。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一切諸如來。
從於本因地,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知彼如空華,
即能免流轉,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覺者如虛空。
平等不動轉,覺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眾幻滅無處。
成道亦無得,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能發菩提心。
末世諸眾生,修此免邪見。
文殊問意,為全經綱領,計分三段,一問如何明悟因地法行,故曰願為說於如來本起因地法行,二問如何是發心修持,故曰於大乘中發清淨心,三問如何除諸禪病,故曰遠離諸病,使末世眾生不墮邪見,只此數語,巳將圓覺經義大綱提出,為全經清淨眼目。
人生難得,此生能聞正法,由此啟發覺慧,了達本性,此一大事因緣,永離三界,於一生關係之巨,任何重要急事,難與比擬,其機緣之不易得,正如大海中落一細針,入海訪求,寧有把握?今不期而得,其喜可知,此或可仿其萬一。故必鄭重將事,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也,後人輕法,即是於自已不痛切,用功何由得入。諦聽者,恒審專一之意,萬緣故下,一門深入而聽也。
佛言,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此法王,不可專指於佛,一氣貫句到方成佛道止,既云永斷無明,方成佛道,其非對佛可知,佛與佛毋庸說法,亦毋庸再成佛。所說者,只對眾生,開山第一句,說此無上法王,雖佛全得其用,稱為無上法王,而眾生亦未失其用,法王仍在,寶藏未啟,非謂無寶,一知即啟,證入圓覺。荷澤禪師云,知之一字,眾妙之門。雖名曰門,實無內外,惟染淨諸法之所自出,遂名曰門。最初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是修行門一個總辦法,不如是,不能永斷無明也,無明一斷,自然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密,悉皆流出矣。
圓照者,無功用之照也,照即能照,覺相為所照,能所雙忘,方名圓照清淨,若有能所,無明未斷,不名成佛,此法佛佛道同,無佛不爾,故名皆依,自覺覺他,故名教授菩薩,言此會無二乘人可聞法要,惟菩薩可教授,可領受,不與二乘共也,又名不共法。行者切勿把自己與佛分為兩個,應知一切皆如也,經云通達無我法者,是名菩薩。
說無明一段,最為簡明暢達,計分五段:一說無明相貌,二說無明非有實體,無生處故,三說破無明之最簡捷法,四說本來無無明,五說無明不必定指為無。惟無明與清淨,名雖有二,覺則不二,常不動故,究竟圓滿遍十方故,似此步步脫卸,破無明於不知不覺,真妙難思議矣。
一、說無明相貌者,以迷人為喻,雖顛倒至四方易處,人卻不曾有異,如醉漢,正醉時,不得謂為非人也,及至醒時,了無變更,了無增益,故本體則不變,顛倒則不無,其因地在一執我,認四大假合之體為身,根塵緣合之影為心,二者皆幻,生滅無常。如珠四照,隨境而現青黃,青黃忽現忽滅,無從執實,愚者忘珠,執青黃之幻色以為珠。又譬彼病目,翳眼觀空,見空中華,不獨以空華為實,並忘自眼病翳,轉輾妄取生死輪轉,故以無明為父愛為母而念念生死為子也。
二、無明非有實體者,極言有則必有體相,即不可捉摸取捨,其非有實體可知,如人有夢,夢中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明明於無生中妄見生滅,只此虛空幻化之見,亦是無中生有,就妄見故說有,就實論故說無,今名曰妄,則實,實非有,以無生處故。
三、破無明之簡捷法者,在一知字,知即一切都了,頓出生死,更無他法,修行人第一求了生死,不知生死之母是無明,無明之母是執幻,執幻之母是無慧,無慧即失照,失照即不知。此一知字,乃理解事證後之智知,非世間小慧之了知也,故密宗以般若為佛母,又心經言成佛成菩薩,無不依般若而波羅密,捨此而能成佛者,即是魔說,此為正因。
四、說本來無無明者,是在已證知之後:一知萬法皆如空華,無明安在。二知空華虛妄,不枉取執,即無輪轉。三知身心兩空,生死亦幻,無作無受,故無無明。四知無明本性非有,不必定取功用作為起觀行照,方得身心空無,即不起照證空,或正顛倒時,其本性原來空寂,即色即空,智者見之,自徹了也。
五、說無明非無與清淨不二者,謂無明幻影以及假名依幻說覺,幻自非無,但此無明與清淨,名為二物,實自一體。譬如鳴鐘,聲聞百里者,此鐘也,若以手按之,再擊則聲啞,亦同此鐘也,聲雖有別,鐘不有二,去手則又鍠然遠送,聲聞百里矣,故無明乃暫時聲啞,於鐘畢竟無損。無明清淨二者,同一如來藏所自出,性既虛空不動,無起滅,無知見,又復誰起誰滅,何有能見能知,畢竟不可得,無明亦然,再心境兩空,情器交徹,普該一切,遍滿十方,如來藏性,本來如斯,不須滅舊添新,滅惑生智,方名究竟也。所言如法界性者,通於一切,即致知格物之意也,知此則山河大地,無一處能離我之如來藏性,即我之藏性遍滿法界耳。
此分關係最巨,上上根人一聞於耳,即已徹悟,一知字,已全包括信願行證在內,正不必另起何種功用矣,但三根普被,於鈍根人,亦當顧及,不得不開諸大士之啟請,用以嘉惠後學,其實圓覺意義,圓覺相貌,由因達果,佛於此分內,宣說淨盡!沒些子矣,故當圓觀,勿被經轉可也。
佛說夢中人,醒時不可得,又說覺者如虛空,明示平等不二,愚人定欲分夢覺為二,若與說不二法,彼又實指夢覺為一,不知非一非異,何可執實,故真見實相者,見一切是幻,見一切法是幻,見覺亦是幻想,無能覺,無所覺,無說者,無聞者,故曰如來無所說,即此無所說,正是覺實相。
皆依圓照清淨覺相句,是修證根本法門,無法不爾,無佛不爾,非如此不能永斷無明,此即是本起因地,與心經兩依字同義。
說無明起因,最為簡捷,無非認妄,而認妄之因,只一迷字,惟有開智慧一法門,全經重一知字,知則幻滅,幻滅則證真,妙用盡備於斯。
自如來因地修圓覺者,至本性無故六句,最有力量,為頓根人斷生死無上法門,每日至少轉念數十次,使之熟極時,隨處引文而照,隨照而寂,即鈍根人,能不驚不怖,時時體念者,亦可頓超一僧祇劫也。
亦不可無知覺性句,此覺性,非對治幻覺之覺,以對治之覺,其覺亦幻,此覺乃不生滅之常性也,故下云無起滅知見故,此句救活偏空斷滅人不少。
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句內,如字,究竟字,正表了義義,即是十二部經清淨眼目。
不墮邪見句,表捨此即是邪見,非為正因,終不得發大乘清淨心也。
此分佛巳將圓覺說完,鈍根人,即巳了達畢業,毋庸再啟,惟方便未來及中下根者。下更以修法示之,試觀上文佛告文殊而稱善男子等,一等字,即包括在會同證悟者不少,豈止十二位哉。
右繞 向右轉繞,以右為順也。
三匝 三圈也,表三寶三德等義。
末世 末法時代,即今之世。
墮 落也。
五體 四肢及頭也。
諮詢 請問也。
諦 息心細審。
陀羅尼 總持意,總一切法持無量義。
涅槃 寂滅義,謂覺性既圓,無法不寂也。
菩提 空淨大覺義,有五:一發心,二伏心,三明心,四出到,五無上。
俱遣 言皆不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