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三、作意思惟此願勝利,有二:(丁一、現法勝利。丁二、餘生勝利。
初復有四:(戊一、攝受殊勝福德。戊二、遠離惡趣惡友,親面矚對如來。戊三、善得應得,獲與菩薩同分。戊四、永盡業障。)
戊一、攝受殊勝福德(第一八五至第一九二句)
若以十方無邊剎, 眾寶莊嚴供如來;
復以人天最勝樂, 剎塵數劫常奉獻。
若有聞此迴向王, 隨順勝解大菩提,
暫一於此能生信, 獲勝福德過於彼。
所言「若」者,或有一類眾生之義,謂有一類眾生以極微妙七寶(137)莊嚴,充滿「十方無邊剎」土,清淨信心供獻十方諸佛世尊。復以順合人天勝妙資具(138),能生勝樂甚奇希有諸受用物,作諸敬事,經歷時分,乃至剎塵數等無邊劫中,恒時奉獻。如是供養,所獲福德不可思議。若有眾生,聞此普賢迴向王已,心懷喜悅,於其文義,正憶念已,隨喜最勝菩提因果之相,而深「勝解」(139),暫一生起極清淨「信」。如是眾生,獲勝福德。謂能積聚望前福德,倍復增上大福德。以要言之,於此願中,所供養事至極廣大,作供養時至極長久,供養境界至極邊際,供養相狀至極恭敬,即便能有供養福德。正念其義,暫一作意觀修,亦能獲得極大福德。
戊二、遠離惡趣惡友、親面矚對如來(第一九三句至第一九六句)
諸有發此賢行願, 彼能遠離諸惡趣,
彼亦遠離諸惡友, 彼速親睹無量光。
諸有具足淨信眾生作意義理,而能發起「此賢行願」。謂若如理隨順修已,彼由是緣,遠離謗法(140)、違善知識、犯福田等(141)生惡趣因,故能遠離一切惡趣。又彼補特伽羅由是因緣,亦能畢竟遠離一切惡友。言「惡友」者,謂不信三寶,及邪見等不善朋疇,退出大乘趣入小乘諸惡伴侶。既遠離已,亦能由彼補特伽羅經不久時,速疾親睹相好莊嚴無量光身。此中顯示,非唯遠離生惡趣因一切惡業,生惡趣緣一切惡友,將捨命時,親面矚對無量光佛;自相續中,若有往昔諸生所積,生惡趣因諸種惡業,亦能摧壞發果機緣,而得往生清淨佛土。
戊三、善得應得,獲與菩薩同分(第一九七至第二○○句)
善得應得樂安養, 今此人壽亦善來,
經時不久彼當得, 有如普賢所成就。
又復由彼,補特伽羅於諸受用大乘法中,若善知識、若諸朋疇、若妙處所、若資具等一切順緣,任運攝受。所「應得」者,皆能善得。於諸有情能生苦楚、病等惡緣,亦於此中轉成菩提心,及修行助伴(142),身心由樂而得安養。即於今此人壽中間,亦由諸佛菩薩之所加持,善來此世他世一切義利。言「善來」者:謂善成就。彼補特伽羅經時不久,當能獲得有如「普賢所(已)成就」。謂當獲得有如普賢,若心、若行、若其功德、若其福德。言「不久」者:謂是速疾。以要言之,「彼」即此世於能受用大乘法中,一切順緣及與一切意樂加行,展轉勝進,悟入諸佛菩薩加持,輕易成就此世他世一切義利,獲得速疾於地、於道(143)最勝通達。
戊四、永盡業障(第二○一至第二○四句)
諸造極惡五無間, 皆由無知增上力;
願彼稱誦此賢行, 速疾無餘悉清淨。
一、害母,二、害父,三、害阿羅漢,四、破僧,五、於如來所,惡心出血;「五無間」罪補特伽羅,皆由「無知」。謂無簡擇應取、應捨覺慧之力,愚癡「增上」。彼等能於此賢行願,意念其義,勝解俱心,善「稱誦」已,即於此世無間業障能令「無餘」。謂無少分餘果可受,悉能滅除清淨令盡。五無間者,不善業中名至極重,亦即此世能令「清淨」,況復所餘!此中專為顯示淨治業障,其力極大。
丁二、餘生勝利,有二:(戊一、因所攝;戊二、果所攝。)
戊一、因所攝(第二○五至第二○八句)
智與形色諸相好, 種姓容顏悉具足,
諸魔外道無力能, 普為三界所應供。
諸有補特伽羅以賢行願為其本願,所餘一切未來生中,隨所受生,天人趣中,知諸明處(144),圓滿無礙趣入之智,兩脣圓藏,諸妙形色,首如傘蓋,極圓滿等諸種相好,有如王種尊貴種姓,若金色等圓滿容顏,悉能具足。於菩提道作障礙魔,惡悉彈多(145),及趣邪道諸種外道,亦無力能障此補特伽羅之道。復由福力,及與智力,能摧伏他,普為三界一切天人趣中所應供養,所應禮處。
戊二、果所攝(第二○九至第二一二句)
速詣菩提樹王下, 到已安住為利生,
降伏一切魔部眾, 成等正覺轉法輪。
諸有補特伽羅,能以此願為其本願,速疾趣進道究竟已,疾詣菩提樹王之下。既到彼已,為令成就一切有情無上菩提大利益故,以金剛跏趺坐而住,從金剛喻三摩地門(146),降伏魔軍所有部數百俱胝,現證無上菩提佛位,轉於甚深廣大法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