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讚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菩薩的資格考察
一般經典的開頭,總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什麼地方、幹什麼。可是《普賢行願品》沒有這個開頭。為什麼沒有呢?前面講過,這部經是《華嚴經》中的一品,一個部分,我們現在是從中間開始的,不是開頭。這一段經文有點序分的味道,先把一種一種的行願說出來,後邊依次解說,像是一本書籍的總目。
「爾時」,是指佛陀說法的那個時候。「菩薩摩訶薩」,是梵語。菩薩是覺悟的有情,不但自己覺悟了,也要使眾生覺悟。菩薩摩訶薩,是指大菩薩。菩薩與阿羅漢的區別在於:菩薩自己覺悟了,並發心去幫助世界上所有的人,希望他們也能覺悟。相反的自己覺悟了,不去幫助別人,沒有去度化眾生,就證入了,稱為阿羅漢。佛跟菩薩又有什麼區別呢?佛的覺悟是圓滿的覺悟,而菩薩的覺悟還沒有圓滿。就像十四以前的月亮和十五的月亮相比,雖然它們也放光,但是有缺陷的。而佛的覺悟如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園,它放出的光是圓滿的。
菩薩,有小菩薩、大菩薩、新菩薩、老菩薩之分。比如學佛的人發菩提心,受菩薩戒,將來去度化眾生,幫助世界上的人,這人現在就是菩薩了。但是他是屬於初發心的菩薩。雖然也叫菩薩,但是跟普賢、觀音菩薩一樣不一樣呢?不一樣的。因為他的功德、智慧、能力、都不能同這些大菩薩相比。就拿忍辱來說,假如人家需要你的眼珠,你能把眼睛挖出來嗎?對於一個大菩薩來說就很容易辦到。但對於小菩薩,尤其是一個初發心的菩薩而言,就很難做到了。所以,同樣是菩薩,境界卻有高低之分。
菩薩這個概念,許多人往往不能正確的理解。一提到菩薩,就覺得,他是來無影去無蹤的,就像想像中的觀音菩薩、普賢菩薩一樣。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好多高僧大德他們就是菩薩。像太虛大師,他一生的修行完全按照菩薩道德標準來修的。他寫過這樣的一首詩:「比丘不是佛未成,請你呼我為菩薩」,是說自己按照比丘的要求,似乎不合格,當然這有些謙稱的味道;以佛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我還沒有完成。那麼,請你叫我為菩薩吧!「所以,大家都稱他太虛菩薩。又如臺灣的慈航法師,人們都稱他為慈航菩薩。
在坐的每一位,如果能發菩提心,受菩薩戒,我們也可以稱他為菩薩。從小菩薩、新菩薩開始做起,將來隨著你的智慧和功德的成就,也像普賢菩薩、觀音菩薩那樣,你就成大菩薩了。所以,菩薩是由普通人開始做起的;菩薩是從日常生活中修行來的,是非常現實的。只要我們能用菩薩的戒律和道德行為,來要求自己,那我們每個人都是菩薩。菩薩的最大特點是什麼呢?就是無私奉獻的精神,像雷鋒那樣,犧牲個人的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去幫助別人,給社會大眾帶來幸福和歡樂的人,就是菩薩。我們不妨也可以把雷鋒稱為雷鋒菩薩!因為他具有菩薩的精神。
《觀世音普門品》講到觀音菩薩,為了度化眾生,示現各種各樣的身相。經中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觀音菩薩為了方便善巧度化眾生,有時當國王,有時當男人,有時當女人,有時當乞丐,甚至有時當畜生。有時示現佛教徒的身份說法,有時則示現其他身相。因此,看一個人是不是菩薩,不能只看他是不是學佛的,而是要看他所作所為,符不符合菩薩的精神和標準。這才是非常重要的!
佛陀的功德有多大
「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稱,是稱讚。歎,是佩服,讚揚的意思。普賢菩薩聽了釋迦牟尼佛說法後,稱頌讚歎佛的功德。勝功德的勝字,是說如來的功德,不是尋常的功德,是超過尋常人的功德。佛的功德無量無邊,普賢稱讚如來功德很大很大。世界上誰的功德最大呢?如來的功德最大!
我們經常會念的一個偈子:「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這是說,不管是天上的人,還是地上的人,沒有一個眾生的功德,比得上如來的功德大。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向佛陀學習呢?因為佛陀的道德已經徹底圓滿了;我們假如不向佛陀學習,還向誰學習呢!
世界上儘管有成就、有道德修養的人也不少。像古代的聖賢,如孔子、老子,佛教中的一些高僧大德,以及我們現前的師長等,雖然,他們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但是我們從他們身上多多少少總能挑出一些毛病。總的來說,他們的道德是有缺陷的,是不圓滿的。可是,我們在佛陀的人格中,找不出任何的毛病和缺陷。佛陀的起心動念、言行、一舉一動都是圓滿無缺的。所以,普賢菩薩稱讚如來的功德,勝過所有的人。把如來的功德,「告諸菩薩及善財童子言」,說如來的功德到底有多大?這裏除了告訴參加華嚴法會上的許多菩薩,還有善財童子。但善財童子是此次法會的當機者。因此特別提出善財的名字,向他說法。前面向大家說過,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一位參拜的是文殊師利菩薩,最後參拜的是普賢菩薩。
「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普賢菩薩在說法前,對法會上許多聽法的人,先叫了一聲善男子。指以善財為代表,所有參加這次法會的聽眾。如來的功德到底有多大呢?佛教認為:在宇宙中,不是只有一尊佛,而是十方(東、南、西、北,還有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方、下方)世界都有佛陀的存在,就像微塵那麼多,是無法用數位來計算的。普賢菩薩告訴我們,這麼多的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如來的功德,還是演講不完的。
什麼叫佛剎?剎,是梵語,是國土的意思。佛剎,是佛所住的國土。那麼,宇宙中有多少佛剎呢?有不可說不可說的佛剎。就是說:宇宙中佛的國土,無法用數位來說明。一個佛剎,在佛經裏面叫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究竟有多大?佛教以須彌山為中心,一個太陽,一個月亮,眾多的星球構成一個世界。一千個世界為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個大千世界,是為三千大千世界。地球是我們人類現在所住的地方,地球主要由地殼、地幔、地核所組成的。那麼我們把地球剖開,一直剖到最小的程度,化為眾多的極微塵。那麼你想一想,把一個佛剎,也就說把眾多的星球剖成微塵,這個數量是不是很大啊?實在是太大了!對吧?那麼,何況用這麼多的數目,來比劫數的長久。
劫,是一個時間單位。一劫到底有多長的時間呢?劫有大劫、中劫和小劫。佛教所說的小劫,是怎樣計算的呢?是根據人的壽命來計算的。佛教經典裏說,人的壽命從80000歲開始,然後每100年減一歲,一直減到人的壽命10歲為止,然後再從人的壽命10歲開始,每過100年增加一歲,一直增加到80000歲,這樣一增一減就叫一小劫,一小劫以現在的年數來計算,是(80,00010)×100×2=15,998,000年。那麼,一小劫就是15,998,000年。佛教所說的中劫,就是20個小劫。那麼它的公式就是15,998,000×20=319,960,000,可見一中劫的時間就是319,960,000年。佛教所說的大劫,就是80個小劫,可見一大劫的時間就是319,960,000×80=1,279,840,000年。
佛教所說的芥子劫,時間就更長,長得難以計算,佛教只用比喻來說明,就是在一座方圓40里的城市裏,裏面什麼東西都沒有,全部堆放的都是芥子,天上的人每過三年下來一次,從這裏拿走一粒芥子,一直到拿完這座城裏的所有芥子為止。從拿走第一粒芥子,到拿走最後一粒芥子,這麼長的時間,就是一個劫,這叫芥子劫。現在說的是極微塵數劫,不是一個劫,那就可想而知了,這個極微塵數劫的數目實在太大了,這種時間實在太長,太長了。
現在把上邊這一段經文的主要意思,向大家作一個簡單總結和歸納:如來的功德無量無邊。倘使十方世界的許多佛,拿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的時間,接連不斷的去演講佛的功德,還是永遠講不完的。我們想想,佛陀的功德簡直大的不得了!佛陀的功德不可窮盡,沒有辦法說盡!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呢?因為佛陀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如何成就佛果功德
那麼如何才能成就佛陀的功德呢?這是佛教徒都很關心的問題。普賢菩薩告訴我們:「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倘若有人要成就,佛陀廣大無量的功德,應該要依普賢的十種廣大行願去修,從內心深處發出這樣的十種大願,然後按照所發的大願,至誠懇切地去修行、去實踐。那麼,就能夠成就佛的功德,成佛自然可以了。
「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這一段經文,是普賢菩薩接著上邊所說的十種行願,把每一種的行願說出來;像是一本書的目錄,或是一篇文章的題目,先讓讀者知道,到後邊再詳細地講解明白。
普賢菩薩前面只說了十種廣大的行願,並沒有說明白是那十種。那麼,聽法的人,一定急著想知道。所以普賢菩薩又接上面的話題說道:」何等為十「就是對法會裏邊的聽眾,普賢自問自答地說:我上邊說的十種廣大行願,是哪十種呢?然後把這十種行願的名目,一個一個的說出來。下邊把十種行願的內容,向大家詳細介紹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