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學佛者的信念 濟群法師著述

學佛者的信念 濟群法師著述

第十三章、受持利益

[日期:2010-08-3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濟群法師著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十三章、受持利益

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若諸菩薩,於此大願,隨順趣入;則能成熟一切眾生,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是故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剎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若復有人,聞此願王,一經於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或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及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剎,若鳩槃荼,若毗舍闍,若部多等,飲血噉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是故有人,誦此願者,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於雲翳。諸佛菩薩之所稱讚,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眾生悉應供養。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師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眾生供養。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花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服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善男子,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乃至書寫,廣為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餘無知者。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諦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功德無量

這一段經文主要的內容,是說修習普賢十大行願的殊勝果報。修學普賢十大願王到底有哪一些利益和好處呢?主要有以下幾種:

1、能得到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

2、能消除業障,遠離邪魔。

3、能於世間無所障礙,諸佛稱讚,人天禮敬,受到眾生供養。

4、像佛菩薩那樣,具備三十二相。

5、出生高貴,不墮惡道,遠離惡友,制服外道。

6、能解脫一切煩惱,得大自在。

7、臨命終時,立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上生,馬上見到阿彌陀佛及各位大菩薩,蒙佛授記,最終成佛度化眾生。

這裏把修學《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的殊勝果報,向大家作一個簡單的歸納和總結。下面分別把經文的內容向大家講解。

「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善男子,是普賢菩薩對法會裏邊聞法人的稱呼。菩薩摩訶薩,是指大菩薩。我們要想成為一個大菩薩,就要修習普賢的十大願王,只有這十種功德都具備了,你才能成為一個大菩薩。

「若諸菩薩,於此大願,隨順趣入」。作為一個初發心,修學佛法,行菩薩道的人來說,能夠遵照普賢十種大願去修行,把這十大願王變成自己的願望和行動。那麼,就能夠「成熟一切眾生」。成熟一切眾生的意思,是說按十大願王去做,才能使你的發心得到落實,為眾生帶來利益。「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修習十大願王,才能與圓滿佛果相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前面講過了,就是無上正等覺,是佛的果位,最高的覺悟,叫無上菩提。如果一個人按普賢十大願王去修行,既能普渡眾生,同時也能夠圓成佛果。學習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成佛過程就是「自覺」,學習佛陀度眾生的精神和行為就是「覺他」。自覺和覺他兩者相結合,「則能成滿普賢諸行願海」。我們只有這樣去修行,才能夠成就,圓滿普賢菩薩的十種行願海了。「是故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知」。所以說,學佛行菩薩道的人要知道這十種大願的種種意義和道理,能夠使得一切眾生成佛。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眾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剎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若復有人,聞此願王,一經於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不管善男人,還是善女人,把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的佛剎,化成極細小的微塵,像那麼多的七寶,拿去布施供養,世界上所有的一切眾生和一切諸佛菩薩。那心細的聽眾,也許會說,法師,世界的寶物不能用數目來計算的,怎麼只說七種呢?雖然世界上的寶物很多,但我們要挑選寶物裏邊最好的七寶。七寶是:金、銀、珊瑚、硨渠(白玉)瑪瑙、赤珠(紅色的珠)、摩尼。摩尼,是梵語,譯為如意珠。這種寶珠又光又潔淨,污穢染不上去,放在污水中,污水也會變清。如意寶珠,你要什麼就會有什麼,它出在龍王或摩竭魚的腦子裏,是一種極其稀少的稀世珍寶,人得到它,毒藥、火燒不能傷害人命。所以,這裏特地提出上妙七寶,別的寶貝,與七寶相比,就不能相提並論了。

那麼拿世界上像微塵那麼多的七寶,去布施供養無量無邊的一切眾生和佛菩薩,還有再把人天最勝的安樂,像人間的富貴榮華,天宮的種種快樂,用來布施給同前面所說,那麼多的一切世界所有的眾生,供養一切世界上的諸佛菩薩。並且這種布施、供養不是一天二天的,是要經過佛剎極微塵數劫,那樣長久的時間,而且沒有間斷。按理說像這樣大的功德,當然是大得不得了了。但是比起你耳朵一聽聞到普賢十大願王,所得的功德,比上邊所說的布施眾生,供養諸佛的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那怕大到優波尼沙陀分,也不及一分,可見聽經、念經、讀誦《普賢行願品》的功德,實在是大的不得了。能夠聽聞普賢的十大願品的人,所得到的功德是超過其他任何功德的。希望你們回去後,按普賢十大願王去修行,廣為人說,把這法門推廣,普及到大眾中去。

消罪業、離魔障

「或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剎,若鳩般荼,若毗舍闍,若部多等,飲血噉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如果有人,用非常虔誠懇切心去相信普賢的十大願王,並把這十種願王,領受記住,受持讀誦。持、是把握住的意思。看書叫做讀;誦、是不看書。持是記住的意思。那怕只受持讀誦、書寫一個四句的偈,就能夠滅除五無間業的苦刑。

古代印刷業不發達,佛經的流通靠人書寫,現在印刷業發達了,你可以出一些錢,或者大家都出些錢,印刷幾萬冊,這跟書寫的功德也是一樣的。因為你出了錢,讓別人去印刷,等於替你書寫,是吧?所以效果跟你書寫的功德是一樣的。哪怕只書寫「一四句偈」,有的人說,法師啊,普賢這本經書裏面的內容這麼多,到底哪四句呢?一句、就是一句話裏邊有七個字,四句話有二十八個字,這樣的四句話二十八個字,組成一個最短、但意思、結構完整內容的句子,稱為一四句偈。如像《普賢行願品》裏四句內容:「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還有下邊要講的:「所的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獅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一遍禮盡無餘」。如果大家工作學習忙,回去沒有時間把整個《普賢行願品》全部讀誦,只要讀誦、受持任何四句,就能夠滅除五無間業。

五無間業,是指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在這五逆罪中,大家能夠做到的,有二點,對於居士來說容易辦到,就是把你的父母給殺了。這個你有條件辦到。但我說的意思,是指你有機會犯下這種罪業,不是要去殺你的父母!所以大家要注意。阿羅漢在世間實在太少了,要去找一個來殺,也不一定找得到,所以這種罪業是不容易犯的。破和合僧,是出家人的事,跟在家居士沒有關係。主要針對僧團出家人另立山頭、鬧分裂。還有呢?出佛身血,佛陀早已入滅,你想出佛身血,也沒有這種條件。那有的人說,如果把寺院裏的佛像砸了,算不算出佛身血呢?當然也有這種意思在裏面。但嚴格來說還談不上。

假如有人,曾經犯下五無間業的罪,他死了之後,就要到阿鼻地獄中去受五無間業之苦。五無間者:一、時無間,凡是到這種地獄裏去的眾生,日日夜夜受刑罰,沒有一分鐘的時間,讓你停歇,每時每刻都處於受刑狀態。二、形無間,到了阿鼻地獄去的人,非常痛苦!你一個人在受刑罰時,你會感到千萬個你在受苦。三、受苦無間,到了這個地獄去的眾生,種種苦刑都讓你嘗盡。而受苦時間沒有停歇,接連不斷。四、趣果無間,不論男女老少,貧富貴賤,也不管天神地鬼,凡是造下了墮落地獄的罪業,就一定要受到這種苦的報應。五、壽命無間,落到地獄去的罪人,受罪的時間是一萬劫,這種人一天一夜,都在受苦。千死千生,萬死萬生。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這種苦報永遠無間斷,苦不堪言!但是我們十分幸運!倘若我們曾經造過這些罪業,現在讀誦《普賢行願品》一四句偈,就能滅除這種果報。這樣重的罪業都能夠消除,其他罪業就可想而知了。

「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所有世界上的各種病痛,無論是身體上的各種病痛,還是心靈上的各種痛苦和煩惱的事情,以及無始以來犯下像佛剎極微塵數那麼多的一切惡業,如果受持讀誦、書寫《普賢行願品》一四句偈,都可以完全消滅清除。所以普賢行願品的功德法力無量無邊!希望你們回去,每天都能念一遍。

「一切魔軍、夜叉、羅剎,若鳩般荼,若毗舍闍,若部多等,飲血噉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魔、是一種惡鬼,專門擾亂修道人,破壞別人做善事的。魔軍,是惡鬼手下的兵。夜叉很兇狠、會吃人,身體很輕靈,能在空中飛行很快。鳩槃荼、毗舍闍也是惡鬼,鳩槃荼吸人精氣,毗舍闍,要噉人的氣。以上這些惡鬼,在《西遊記》裏描寫得比較多,想來大家一定不陌生。

如今是末法時代,世界上的妖魔鬼怪特別多。如社會上出現各種各樣的邪教,五花八門的氣功流派,這個自稱活佛,那個自稱菩薩。為什麼有這麼多煉氣功的?許多人裝神弄鬼,神神鬼鬼的。社會上的氣功師,有真本事,真功夫的不多,很多都是鬼神附身的。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這個世界的災難特別多,各種瘟疫之類的病也特別多。還有許多的人,心腸也特別壞!危害社會、國家、人民的事,什麼都能幹得出來。有一些人日嫖夜賭,吸毒販毒,搶劫殺人,賣淫強姦、貪污盜竊、倒賣槍支彈藥等醜惡現象很多。這些醜惡事情很多都是惡鬼幹的,還有妖魔鬼怪在傳播一些病毒和不良的資訊。如何擺脫這些不良的資訊,避免遭受他們的危害呢?我們今天十分幸運!能夠聞到佛法,能受持讀誦《普賢行願品》,這些鬼神、夜叉、羅剎等妖魔鬼怪,看見我們就會感到害怕!這是為什麼呢?以正壓邪,邪不勝正嘛!這些邪魔惡道,看見學佛的人,就會敬而遠之,它們乖乖地躲開我們,靠邊站去。

「或時發心親近守護」。這些惡鬼們,它們不僅害怕我們,而且有時候,它們還會發心來擁護你,在關鍵時刻,還能保護你的安全。你說佛法有多麼厲害!多麼好啊!佛法不僅讓人變好,而且惡鬼也會變好。真是法力無邊。

我們現在有許多人很講究保險,什麼人身保險,這樣那樣的保險,最常見的,像坐飛機買保險。但是這些保險,我覺得都算不上真正的保險。因為坐飛機,等飛機掉下來,保險公司最多給你一筆錢,已經掉下來了,人都死了,保險也沒有用嘛!所以最好的人生保險,還是學佛,多行善事,諸惡莫作;或稱念佛、菩薩的名號;或受持《普賢行願品》。才是最有效、最可靠的保險!

好像是去年,還是前年。不知你們聽說過沒有?從廈門飛往廣州的飛機失事了。好幾架飛機在白雲機場撞到一起。結果呢?飛機上有三個佛教徒免於這次事故。其他的人通通的完蛋了。這三個人為什麼沒有事?能夠逢凶化吉,免於大難呢?因為他們三人在乘飛機之前感覺不對勁兒,大家的臉色也不對,心裏有些惶惶不安。學佛的人,碰到這種事情,首先想到了佛菩薩,找菩薩保險去嗎!於是,他們到南普陀寺打了一堂普佛,還請了一尊觀音菩薩,然後三人乘飛機去了。上了飛機,他們三人正好坐在一起。飛機在機場降落時,幾架飛機撞擊在一塊,他們坐的地方,正好被撞裂開,他們從縫裏掉下來。結果得以逃生;而其餘的人全死了,都和飛機同歸於盡了!

招感殊勝的果報

「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於雲翳。諸佛菩薩之所稱讚,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眾生悉應供養」。要是有人讀誦普賢十大願王,不論你走到什麼地方去,沒有任何阻擋妨礙。因為你的業障滅除了,妖魔鬼怪都讓開了,它不來干擾你了,所到之處當然沒有障礙;就像空中的月亮,本來是被雲霧籠罩著,現在月亮從雲霧裏出來了。月亮放射光芒,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阻隔、遮住月光。並且諸佛菩薩,看見我們按普賢的十大願王去修行,也會很開心。佛菩薩會稱讚我們,為我們高興。那麼,你說間上的人,看見我們要不要讚揚呢?不僅天上的人,還有世間一切的人,看到我們也要尊敬我們的。因為按普賢行願去修學,遵循這樣崇高的道德規範,你想想這個人的道德情操有多高尚?一切眾生看到這樣的人,都會去供養他們。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讀誦受持十大願王的人,他能夠善得人身。善得人身的意思是說,你將來出身的家庭好,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還有相貌長得莊嚴,能生在一個有佛法的社會裏邊,從小遇到很多的善知識,跟你在一起,將佛法的道理傳授給你。這是善得人生。反過來說,就是不善得人生,對吧?我們通過學佛,我們的行為會為未來的生命負責,會深信因果。那麼,未來的生命中生生世世都能善得人身。如果不相信因果,幹了壞事也無所謂,造下許多罪業,對自己未來的生命不負責,將來的生命中就不善得人身。

現在我們學習《普賢行願品》後,要按普賢的十大願王去修學,這樣就能圓滿普賢的所有功德,我們就能夠像普賢一樣了。等到修學的功德完全圓滿了,不久我們也能夠像普賢一樣,成就微妙莊嚴的色身,具備三十二種大丈夫的相好。三十二大丈夫相,從看相學的角度來說,這種相是世間上長得最莊嚴、又溫和、又慈祥、又端正、五官、手指、眉毛,總而言之,全身從頭到腳,身上的每一個部位都長得非常的圓滿,從整個身上的長相來看,找不出任何的缺陷,所以稱做大丈夫相。

「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勝族,是貴族,指大戶人家。修學普賢菩薩十大願的人,這一世沒有受到像上邊所說的那種好報,他到了下一世,無論生在人道、天道,都會投生在大富大貴的人家裏邊去,不會生在貧窮下賤中。

「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就是全能、全部的意思。制伏,壓住的意思。外道,是不合佛法的教義、教規,不合真理的法,佛法以外的法,都叫外道。修學普賢行願品的人,永遠不會墮落到惡道裏邊去,並能夠破壞一切惡道,使得三惡道裏邊的眾生,越來越少,乃至惡道徹底消除。遠離一切不善的朋友,降伏一切妖魔鬼怪。你沒有神通,它要跟你鬥法,鬥神通,你鬥不過它,你就完蛋了。所以我們在德行和修行上要有所成就,這樣才能壓邪。如果你的功力不夠,德行不夠,你想度它,結果你反而被它度化了。

「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獅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眾生供養」。獅子,是獸中之王。摧伏,是用威勢降伏。堪受,是可以接受。修學普賢十大願王的人,能夠破除一切煩惱,得大自在。學佛、行菩薩道的最終目的就是斷除煩惱,得大自在。不能自在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煩惱沒有斷除。煩惱是什麼意思呢?這兩個字大家經常掛在嘴邊,而且每一個人都有感受、體會對吧?但要把它的意思說清楚,恐怕知道的人也不是很多。所謂煩,是擾也。惱,是亂也。煩惱,是擾亂內心不得安寧、不得自在的因素。眾生的煩惱到底有多少呢?佛經上說;八萬四千種。這八萬四千種煩惱,又名「八萬四千塵勞」。諸位不要以為這只是用來嚇唬人的形容詞罷了。其實,這個數目是一個精心歸納總結出的正確數目。如果你想詳細知道,請你查閱《教乘法數》的第八百六十八頁,就可一目了然了。

人世間的煩惱是從哪里來的呢?是因為「我執」造成的。「我執」又分「人我執」、「法我執」。「人我執」,是我們對於五蘊和合的色身,不知是隨因緣暫時和合的一種假相,而執有獨存、不變的自我。以自我為中心;「法我執」,是執五蘊諸法,不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認為有真實不變的實體相、差別相。眾生由二執產生煩惱,因煩惱而造業,由惡業招感生死苦果。

學佛修行是為了解脫煩惱,如何解脫煩惱呢?這要從破除我法二執下手,佛法中的許多重要義理,都是為了破除我們的執著。就如」緣起性空「這一思想,萬法緣起,自性本空是說宇宙和人生都是由某些因素或條件的暫時聚合,任何事物都沒有固定不變的實體。譬如說人身,是由色、受、想、行、識五蘊積合而成,缺一不可。在這種積聚中,沒有我的本質存在。如色身滅亡了,我也就消失了。那四種精神因素中,也同樣缺一不可,人死了,「受」感覺沒有了,「行」行為也不存在,那人就不是人了,我還算什麼我呢?因此,人的生命是那麼脆弱,是靠五蘊的因素暫時湊合,隨時都有可能離散。再如今天大家坐在這裏聽經,這個法會裏邊的人,來自四面八方,法會由聽眾、法師、經書、三者因素組成,缺一不可。當講完經之後呢?大家各走各的,這個法會也就不存在了。這就說明,大家能夠坐在一起,是因為條件暫時和合,它是一種暫時的現象,而自性是空的。

說到煩惱二字,引出這樣的話題。目的是讓大家明白,產生煩惱的根源來自我法二執。同時通過「緣起性空」之理,使大家懂得外界事物的一切現象,都是因緣聚合的一種表面的假相。我們不要被一切假相所迷惑,守住自己這顆清淨心,讓自己的般若智慧顯現出來,觀照一切法空,將我法二執連根拔除,除斷煩惱,得大自在,了脫生死!

我們修學普賢行願品,能夠消除一切煩惱。菩薩的最大特點,是要破除我執。改變以我為中心,如果一個人能做到無我,放下自我,當下就是菩提!如果一個人,沒有了煩惱,放下自我,這人就像「獅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眾生供養」。獅子,是獸中之王,它可以降伏一切群獸,而不被群獸所降伏。意思是說,修學普賢行願之後,你就是人中之王,你可以降伏世間的一切人,而不被世間的一切人所降伏。原因是什麼呢?因為你有智慧,你有完善的人格和道德。這樣的人就有資格接受一切人對你的恭敬、禮拜和供養。那你是什麼人呢?你就是佛菩薩了。

往生淨土

「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一個人到他臨死的時候,一切根身逐漸失去作用。比如眼睛看不見了,耳朵聽不見,舌頭不能動,不能說話,吃東西了,身體動不了,思想停止活動了。一切親人都要離棄了,那怕是國王,到臨死時,一切威風權力完全退失。所以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光著屁股來的,走的時候,兩手空空。真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儘管有些人活著的時候,他在社會上威風凜凜,耀武揚威,不可一世。你當官也好,作皇帝也罷,活著時前呼後擁,很得意!可是當臨死時,你還能神氣嗎?叫你神氣,你也神氣不起來了。我們來看看,一個死人值錢?還是一頭死豬值錢呢?如果把死人和死豬同時扔在外面去,看看人家撿的是豬還是人?肯定撿的是豬!不會是人。撿人去幹什麼?所以說想到人死還不如一頭豬值錢,活著的時候,對任何事情都不要貪著,淡化功名利祿的追求,知足常樂,這樣煩惱痛苦的事就自然減少,那我們就活得輕鬆愉快!

記得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過:「在無限的空間中,在無限的時間中,在無限的宇宙中,產生了一個有機體的泡沫,這個泡沫持繼了一會兒便破滅了。這個泡沫就是──我」。這句話的道理說明,光陰迅速,人生短暫,諸法無常。《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句話告訴我們,整個物質世界,人生所有的一切,像露珠一樣,很容易消逝;像閃電一樣迅速即滅。整個世界和人生如夢、影子、泡沫、露珠、閃電一樣迅速無常。如果大家都能運用佛法的智慧去面對人生、面對社會,用佛的智慧去指導我們的修行,那麼,大家就能放下自我,放下執著、得大自在!

「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輔相大臣,是輔佐國王的文武大臣。宮城內外,是宮城內外的一切,在封建社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濱莫非王臣」。作為國王是多麼的富有。象馬車乘,凡是屬於國王所有的大象、馬、象車、馬車。還有很多值錢的奇異珍寶,國庫裏,有秘密藏放的金銀、寶物之類的東西。伏藏,是藏在地裏的礦物。這一切到了臨死時,沒有一件東西,能跟他一起去。

我們平常的人,雖然沒有這些,但每一個人家裏或多或少總有一些值錢的東西,對吧?如像你的存拆啊、金銀首飾啦、珍貴的物品之類的東西,還有兒女、妻子、丈夫、孫子、媳婦……?這些東西,活著時,都使人貪著留戀。但是當人要死的時候,哪一樣東西能夠隨自己走呢?有的人,一生都在為錢,拼命地去奮鬥。就算你擁有一百萬,但是你死時,一分錢也帶不走。所以佛教裏告訴我們要修布施,布施如救火。我們這個身體從出世開始,就在無常的烈火燃燒之中,這個色身每時每刻都是無常變化,隨時都在走向死亡。如果活著時,有了錢,捨不得拿去布施,拼命地享受,享福的同時也就是在消福!你知道不知道?你的福報享完了之後,你就會提前死。所以,人活著時,要惜福,有錢要捨得布施,為自己未來的生命種下善業。一個人離開世界時,什麼東西都不能帶走,只有業力跟隨自己一起走。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古代有一個富翁,他有四個老婆。一天,他快要死了。他把四個老婆叫到自己的跟前。大老婆嘛,人又老,樣子不如二老婆,他平時很少過問她。二老婆年紀稍微小一點兒,樣子比大老婆長得好看一點,平時偶爾也跟在一起。三老婆呢?又比二老婆更年輕漂亮一點,對她的關照要多一點。小老婆嘛年紀最小,樣子長得最好看,平時這個富翁最喜歡小老婆。他先對小老婆說:我快要離開這個人世了,孤孤單單一人走,感到很傷感,我平時對你最好,如今我要死了,你能陪我一起走嗎?她說:我知道你對我最好,但我這麼年輕,我不能跟你一起走。富翁把這話告訴了三老婆,三老婆說,你最愛小老婆,她都不願意跟你走,我憑什麼要跟你一起走呢?然後問二老婆,二老婆說:你平時對我的關照不如她們好,要我跟你去,我不幹!最後大老婆說:她們幾人都不願意跟你走,那我們好歹結髮夫妻一埸嘛,我不能眼睜睜看著你一人走,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嘛,還是讓我跟你一起去吧!

這個故事說明什麼道理呢?故事中的四夫人,代表著一個人的家庭、財產、社會上美好的東西,但臨死時這些東西,都無法讓你帶去。反過來說,這個大老婆是最醜的東西,我們平時不太注意,她代表一個人的業力。雖然自己從來不愛去理睬過問她,但當你離開世界時,只有業力隨你一起走。除了業力,還有一種力量,它就是願力。

支配我們生命流轉有兩種力量:業力把眾生送到六道輪迴中去,接受果報。那我們能不能選擇誰做我們的父母,選擇你喜歡的家庭呢?我們沒有這個能力選擇。所以,眾生處在生死流轉的業力之中是非常被動的。我們如果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發願!發願按普賢的十大願王去修行,把普賢的十大願王作為我們自己的願力。所以說,當一個人臨死時,什麼東西都能夠捨離、放下!唯有普賢的願王,我們不能放棄,不能丟下。那麼不管業力把我們送到哪里,但唯此願王能夠引導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普賢行願品》跟淨土宗的關係非常密切。淨土宗有五經?五經指的是:一、《阿彌陀經》,二、《觀無量壽經》,三、《無量壽經》,四、《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五、《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那麼五經之一就是《普賢行願品》。所以修淨土宗的人,有不少人把普賢行願品作為功課去讀誦。將來到極樂世界去品位才高。一個人到那裏品位的高低,往往跟一個人的發心和願力的大小有關。你的心量大,發心大,你的品位就高,相反的品位就低。

「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花中,蒙佛授記」。修學普賢行願品的人,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馬上就能夠見到阿彌陀佛。還有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釋迦牟尼佛接班人,是我們娑婆世界的下一任佛陀。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的人品位有九等的分別,品位最高的,可以即見到佛,品位最低的,要經過個十二大劫,蓮花才能夠開放,這個人才能見到佛。修學十大願王的人,品位一定是很高的。所以,一到極樂世界,就能夠馬上見到阿彌陀佛等各位大菩薩。這些各位大菩薩的相貌,都長得很端正莊嚴的,功德也都圓滿的,這些大菩薩都圍繞著阿彌陀佛。

往生的人,看見自己從蓮花裏邊生出來,承蒙佛的大恩大德,親自為自己授記。授記之後呢,不是坐在那兒享福去的。下邊告訴我們:「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這就告訴我們,成佛菩薩後,不能忘記眾生,不能離開眾生。得到佛的授記,就像到那裏進修,拿到一張文憑,然後可以到十方世界,哪一個世界有痛苦,你就要到那兒去度眾生。度眾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要經過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的時間,就是經過長時間,普遍到十方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的世界去,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還有慈悲心,隨著眾生的心意,為了眾生的利益,然後給他們說法。自己成佛覺悟以後,讓更多人也成佛覺悟。你說這樣的人生多好!佛法是不是很偉大啊?

「不久當坐菩提道埸,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經過漫長的時間度眾生之後,就可以坐到菩提道埸,菩提道場是佛陀悟道的處所。在成佛之前,還要通過最後一關,就是降伏魔軍。當年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也曾受到過魔軍的破壞、干擾。魔,其實並不是外來的,而是潛伏在我們心中的煩惱。魔是梵文「波旬」的音譯,是指阻礙人之善事的魔。《維摩經注》卷四說:「什曰波旬,秦言殺者,常欲斷人慧命,故名殺者」。可知魔即佛智慧的殺手。常人心中往往湧動著種種欲望,包括權利欲、情欲、貪欲等等,都會起到阻礙智慧的作用,都屬魔礙。戰勝魔軍,實際上就是戰勝自己。世界上最難的事,就是戰勝自己。修行成佛的過程,就是戰勝自己的過程。

成佛之前,魔王會帶著一幫人來干擾、破壞。但是沒關係,這時你的功德和智慧、功力已經達到很高的層次了,很快就能夠降伏魔軍。成佛後,要轉妙法輪,為眾生演講佛法,使得佛剎極微塵數世界上的眾生,都能聽聞佛法,使他們都發菩提心,根據眾生不同的根性,因材施法教化他們,使他們修學成就。像這樣的教化,不是一、二天的,而是長久到沒有窮盡的時候。「廣能利益一切眾生」。是說普渡眾生,使得一切眾生都在你的所度之列,不能漏去一個,讓每一個眾生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

「善男子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餘無知者」。這段經文,把修學《普賢行願品》的功德,向我們作了一個總結。「若聞若信,此大願王」,我們今天在坐的人,都有機會聽到了普賢的十大願王,大家都很幸運!但聽到之後,還要相信接受它。假如你不相信,那你就沒救了。相信接受以後,按照普賢的願王去受持讀誦,同時還要「廣為人說」,是要對別人講,廣泛的宣傳弘揚普賢行願的內容,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法門的好處。如果你這樣做了,你的功德到底有多大呢?這裏告訴我們,我們的功德,只有佛能夠知道,除了佛,就沒有人能夠知道了。

「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諦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聽了上邊所說這十大願王的功德,不要產生懷疑。你們聽到了,千萬不要有一點疑惑的想法,以為不會有這樣大的功德,應當相信這是真實不虛假的,沒有錯的。如果相信了,你就要真實的領受十大願王。並且能夠去讀,在讀的基礎上,就能誦,背下來,就能記住,然後書寫,到各處地方去,為許多許多的人宣傳、演說。

「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在法會聽聞,相信十大願王的人,如果在一念之中能夠相信接受,然後再依十大願王去行持,並逐漸達到圓滿,這個人所獲得功德,有無量無邊的多。這種人能把眾生從煩惱的苦海裏邊,一個一個的解脫出來,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中去。

【書籍目錄】
第1頁:整理者說 第2頁:第一章、導論
第3頁:第二章、序分 第4頁:第三章、禮敬諸佛願
第5頁:第四章、稱讚如來願 第6頁:第五章、廣修供養願
第7頁:第六章、懺悔業障願 第8頁:第七章、隨喜功德願
第9頁:第八章、請轉法輪願 第10頁:第九章、請佛住世願
第11頁:第十章、常隨佛學願 第12頁:第十一章、恒順眾生願
第13頁:第十二章、普皆回向願 第14頁:第十三章、受持利益
第15頁:第十四章、略說前七願 第16頁:第十五章、廣頌第八、九願
第17頁:第十六章、本經的殊勝 第18頁:第十七章、結歸
第19頁: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