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學的真實面目 妙澤居士著

佛學的真實面目 妙澤居士著

44:一部經典能有多長?

[日期:2010-07-20] 來源:轉載  作者:妙澤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44:一部經典能有多長?

我們常說的佛法即是指釋迦牟尼佛所傳下的法。但過去未來,一切佛法的核心要義又是沒有差別的,都是勝義般若波羅蜜多的「方便示現」。一切十方三世所有諸佛菩薩皆由般若波羅蜜多「生出」 。釋迦牟尼佛一生的言說和行為,被其弟子記錄整理下來,這就是所謂的佛經。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與我最能相應的,傳達般若波羅蜜多最完整,最到位的一部經典是《心經》(全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儘管它只有寥寥兩百六十多個字。

《心經》確實是運用了一種高濃度的歸納法,直指人心。當然沒開悟見道時,我們閱讀它、解悟它只能用演繹法了。據說曾有一位大德單講「般若」二字,便講了一個星期之久。

《心經》將般若智慧已詮釋殆盡,不破文字又不立文字。比如釋迦牟尼當初悟道講法,針對小乘、中乘修行的特點,說的是「四聖諦」(即苦、集、滅、道),十二因緣等法要,講了生命與存在的本質和若是修道則有得以解脫的可能性,同時傳達了「出離心」是修行的基礎。而在《心經》等大乘經典裏又說「無苦集滅道」。實質是揭示出了勝義諦和俗諦的對應與平等無二,說明「真空」與「妙有」實是圓融不二,以及小乘修行若只求個人解脫(還有法我執),執著於「空」則不能徹底圓滿。因此,所有大乘經典無不是說小乘修行仍是不究竟的,要求小乘「回小向大」,須證得人法兩空後才能究竟圓滿。《心經》更是如此,該經的當機者是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在小乘弟子中為「智慧第一」。

般若即智慧,波羅蜜多直譯為「彼岸到」,經題中「心」字的涵義有幾種:一是中心,心要與核心的意思。二是說明一個修行人最重要的是心。三是大乘佛法是全部佛教的核心,般若又是大乘佛法的核心,而《心經》則是般若經典的核心的核心,所以稱為《心經》。其次,心是指明人的本心在《金剛經》中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心」,是智慧本心,是不執著於諸相及概念假說的妙明真心。由此,常讀《心經》,不僅可以平心修性,驅魔抗邪,還能開啟無上智慧。現將經文轉抄如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呵。

註 解:

1、「般若」 讀拼音「bo  re」 的音 。2、「舍利子」就是舍利弗。2、「菩提薩埵」 是菩薩全稱。「埵」 讀拼音「duo」 音。3、「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耨」 讀拼音「nou」 音,「藐」 讀拼音「miao」 音。4、「呵」 讀拼音「he」 音。

【書籍目錄】
第1頁:本書的緣起(前言) 第2頁:1:佛學是怎麼一回事?
第3頁:2:「佛」是一種什麼概念? 第4頁:3:佛學不是宗教
第5頁:4:什麼是「佛法」? 第6頁:5:所謂的「佛教」
第7頁:6:存在的「實相」 第8頁:7:哲學與佛學
第9頁:8:漫談生命與存在 第10頁:9:「業」 是什麼?
第11頁:10:從生命的種類說起 第12頁:11:關於練氣功
第13頁:12:佛教反對迷信與宿命 第14頁:13:「佛渡有緣人」是什麼意思?
第15頁:14:修行與入世 第16頁:15:何謂「涅槃」?
第17頁:16:關於「末法時期」 第18頁:17:從「不二法門」說起
第19頁:18:什麼是「五毒心」? 第20頁:19:該不該吃素?
第21頁:20:正信才是真佛教 第22頁:21:誰才算是佛門弟子?
第23頁:22:什麼才叫「去執著」? 第24頁:23:簡述「八正道」
第25頁:24:從供奉佛像說起 第26頁:25:佛弟子對現實生活的態度
第27頁:26:有為和無為 第28頁:27:如何才有正確的佛學知見?
第29頁:28:虛懷若谷方是真修行 第30頁:29:「開悟」僅是一個起點?
第31頁:30:誰是「善知識」? 第32頁:31:誰該是「外道」?
第33頁:32:從佛門的戒律說起 第34頁:33:佛弟子應該博學多聞
第35頁:34:關於「在家人」 第36頁:35:從大乘「六度法」說起
第37頁:36:如此而已話「神通」 第38頁:37:如何做功課?
第39頁:38:念佛的心要 第40頁:39:什麼是「咒語」?
第41頁:40:關於「淨土三資糧」 第42頁:41:真實不虛話「往生」
第43頁:42:閒話「道交感應」 第44頁:43:做功課有何要領?
第45頁:44:一部經典能有多長? 第46頁:45:解悟空性很重要
第47頁:46:也談禪、密、淨 第48頁:47:修行的本質
第49頁:48:必須走的「中道」 第50頁:49:魔障即菩提
第51頁:50:煩惱即菩提 第52頁: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