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學的真實面目 妙澤居士著

佛學的真實面目 妙澤居士著

19:該不該吃素?

[日期:2010-07-20] 來源:轉載  作者:妙澤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19:該不該吃素?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佛門有許多弟子常年吃素身體非常好,而且還長壽。吃素確實易培植一個人的慈悲心和清淨心。氣功界都知道,動物脂肪會影響氣脈的通暢。可見素食實是一種對我們非常有利的飲食習慣,無論自然界的動物還是人類自身,肉食者未必比素食者長壽和健康,這一點科學界也早有論證。在佛門來看,食肉只是一種積重難返的習性使然,而一個人健康與否在於其心態以及自身的業力,與其是否食肉并無直接的因果關係。

「隨緣消夙業,更不造新殃」,這是佛教徒的人生觀之一。六道眾生在無明中輪迴不已,我們吃我我吃我們,這便是產生輪迴的業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任何人都不想被「取命」,而一切有情眾生的生命都有靈性,因業力和慧力程度不一而領受不同的相狀與形態(果報),我們當然也不應取它們的命。眾生皆有佛性,原本同根同源,殺眾生、食眾生肉至少是不夠慈悲的表現。因此,佛門是提倡素食的,因為吃素者才是從根本上避免了造殺業的人,予己修行也非常有利,所以是件功德無量的事。

據說無論人類,還是動物被屠殺、宰割時,因肉體劇烈痛楚而引發精神上、情緒上、心理上的恐怖、怨恨、悲傷等等,在遺體中都會產生一些毒素(俗稱屍毒)。動物的肉經由食肉者嘴巴進入胃腸,消化後溶入血液,再由血液流遍全身,毒素在體內攢積久了,便會使各器官組織的細胞慢慢中毒、腐化、變異,最終便會引發種種疾病。

美國華盛頓心理實驗室曾做過一種心理變化對生理健康導致影響的化學試驗。即是放一支玻璃管容器在冰水杯中,管底朝下,空口朝上。受試驗的人從管口向管內呼氣,氣遇冷而凝結在管內壁上,集聚成水。如果受驗人的心理狀態正常,呼氣凝成的水呈無色透明,如同一般的水;如果受驗人的情緒狀況是怨恨、生氣、害怕、嫉妒等等,玻璃管中的水會出現種種不同的顏色,經過化學分析,都含致命的劇毒。憤恨、嫉妒的水讓一隻老鼠喝,它幾分鐘內就會死亡。因此,無論一個人是否信仰佛教,若要修身養性,確保身心健康,獲得長壽,培養素食的飲食習慣確是一種好手段,致少植物中的營養成份非常齊全、高效,絕不會引起什麼心臟及其它內臟的疾病。

【書籍目錄】
第1頁:本書的緣起(前言) 第2頁:1:佛學是怎麼一回事?
第3頁:2:「佛」是一種什麼概念? 第4頁:3:佛學不是宗教
第5頁:4:什麼是「佛法」? 第6頁:5:所謂的「佛教」
第7頁:6:存在的「實相」 第8頁:7:哲學與佛學
第9頁:8:漫談生命與存在 第10頁:9:「業」 是什麼?
第11頁:10:從生命的種類說起 第12頁:11:關於練氣功
第13頁:12:佛教反對迷信與宿命 第14頁:13:「佛渡有緣人」是什麼意思?
第15頁:14:修行與入世 第16頁:15:何謂「涅槃」?
第17頁:16:關於「末法時期」 第18頁:17:從「不二法門」說起
第19頁:18:什麼是「五毒心」? 第20頁:19:該不該吃素?
第21頁:20:正信才是真佛教 第22頁:21:誰才算是佛門弟子?
第23頁:22:什麼才叫「去執著」? 第24頁:23:簡述「八正道」
第25頁:24:從供奉佛像說起 第26頁:25:佛弟子對現實生活的態度
第27頁:26:有為和無為 第28頁:27:如何才有正確的佛學知見?
第29頁:28:虛懷若谷方是真修行 第30頁:29:「開悟」僅是一個起點?
第31頁:30:誰是「善知識」? 第32頁:31:誰該是「外道」?
第33頁:32:從佛門的戒律說起 第34頁:33:佛弟子應該博學多聞
第35頁:34:關於「在家人」 第36頁:35:從大乘「六度法」說起
第37頁:36:如此而已話「神通」 第38頁:37:如何做功課?
第39頁:38:念佛的心要 第40頁:39:什麼是「咒語」?
第41頁:40:關於「淨土三資糧」 第42頁:41:真實不虛話「往生」
第43頁:42:閒話「道交感應」 第44頁:43:做功課有何要領?
第45頁:44:一部經典能有多長? 第46頁:45:解悟空性很重要
第47頁:46:也談禪、密、淨 第48頁:47:修行的本質
第49頁:48:必須走的「中道」 第50頁:49:魔障即菩提
第51頁:50:煩惱即菩提 第52頁: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