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張講表是講「人生三際之抉秘」,這是講十二因緣的。十二因緣就是三世因果。我們大家到這個人世間來,現在這一生,這一生之前有因緣,有人身的因緣,才有這一個生命;有了這個生命,我們這一生又造了業了,未來又要受未來的生命。不管是那一類的眾生都是如此,不學佛的人都是如此,學佛怎麼樣呢?我們先了解過去、現在、未來、前世、今世、來世,這個就告訴我們過去世、現在這一世、未來世,把這個狀況了解了,了解之後我們就按照這個佛家講的辦法,把它斷除掉,斷除就是了了這個生死。
十二因緣講究這個事實,三際就是指的過去世、現再世、未來世。過去、現在、未來。任何人都不知道,這就是個秘密。這個秘密,佛法把它挑出來,抉秘就是特別地把它挑出來,把秘密挑出來,讓大家都知道。學佛必須認識自己,我們從無始以來,我們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現在、未來是始終不斷的。這個不斷,各位不要迷信我們始終過去也是人身、現在人身、未來還是人身,那就是邪術,那是外道。佛法呢,過去在那一道我們不知道,現在到了人道了,未來到那一道我們也不知道。但是你明瞭因果,你就知道了,我們過去從那一道來的,將來要到那一道,我們做的什麼業,到那一道,我們自己也知道。知道這個還不算,在六道裡是不究竟的,六道你說你學了人道,下世再到人間來,或者是你下輩子到天上去,這個都是不可靠的。必得要脫離了六道,才是個根本的辦法。但是你怎麼樣脫離六道?你必得要了解三世因果、十二因緣,你得要了解,了解這個以後,你才有辦法,才按照這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甲、雙重因果
內容分成兩段講,第一是甲這一段,講的「雙重因果」;第二段是乙,用比喻的話,一共兩段。
所謂「十二因緣」,這裡講人生,是就我們在人間這一生、這一個階段來講的。講到三際的話,包括過去以及未來。過去是不是在人間,我們也不知道。我們現在學的是淨土宗念佛法門,未來我們相信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但是如果不是修淨土宗的話,尤其是,不是學佛的人的話,那麼在未來,誰知道啊。所以在六道裡的眾生,過去不知道,未來不知道,在目前人生究竟是什麼呢,也是茫然無知的,迷惑顛倒的眾生就是如此。這裡十二因緣就講十二個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從因到果中間有各種緣,十二重循環不斷的情形。所謂「雙重因果」,就是因裡面就有果,果裡面又有因,雙重的,不是那麼簡單的。
過去因緣
首先看「過去的因緣」,過去的因緣有兩支,一個是無明,一個是行。什麼是「無明」呢?無明在這裡講,它的主體就是癡。眾生的根本煩惱就是貪瞋癡,癡是什麼呢?癡就是不明瞭種種的事理,這就是愚癡,這就是無明,這也就是一切煩惱都是無明。由於這個無明在過去造了很多很多的事情,都是不瞭解,是無始以來的,從無始以來的這種煩惱,這叫做無明。再就是「行」,行是什麼呢?行是善惡的業,眾生在世間造的善業,造的惡業,造那些事業造完了以後,就變成因了。造業的時候用什麼造啊?就是用行為來造的,所以善惡業在它造的時候就是一種行動、行為。行為所得的固然是果,果就是因,過去所種的因。無明是一種煩惱,加上善惡的業,這兩個項目成就了過去的因緣。所謂過去就是在我們這一生以前的因緣,這種因緣,並不是說只是過去這一生,過去一生又有一生,往上推,推的沒有開始,找不出一個開始。怎麼樣才知道呢?你必得要證了果以後才知道,我們凡夫眾生沒有證果,究竟我們這個生命開始是從那裡來,無始的,太長久了。這個是過去因緣。
現在苦果
由於過去因緣,到我們這一生了,這一生是怎麼來的呢?就是「現在的苦果」,那就是我們人生到這個世間來做這幾種事情。一個是「識」,識是什麼呢?這裡這個識就指的主體第八識之阿賴耶識。因為一個人死了以後,前七個識都含藏到第八識裡面去,所以它叫做「本識」、根本識。根本識含藏很多,過去所造的種種善惡業、種種的煩惱,都在這個根本識裡面,所以前面講的無明、行等等,那些煩惱,那是業,那些業種子等等都在本識裡面含藏。本識裡面含藏,由過去因緣推動了根本識到現在。「攬渧」是什麼呢?本識攬渧就是根本識來投胎的時候,什麼投胎呢?就是遇到父母兩性在那裡會合,父母兩性在交合的時候,做子女他本人的根本識,父母子女是緣分,緣分到了,他自自然然的,本識就跟父母,入了母胎,這叫本識攬渧。攬渧這個渧字,就是經書裡面講父精母血,精血這一方面。所謂精血藉著父的精子、母親的血液,加上自己的本識,三合。在周易之中國的經典,孔子解釋周易的卦爻的時候,他就講過,「精氣為物,游魂為變」,精氣就是指的父母兩性的渧,游魂就是自己的本識,中國的聖人經典也是這麼講的。識投胎就是根本識。
這個根本識投了胎,在母親的胎裡邊,這個時候只是一種「名色」。剛剛入胎的時候,他又不是一個物質,本識不是物質,本識他是一種心法,心法裡面當然有各種種子。那個物質是物質種子,比如說心經所講「色受想行識」,色法就是物質,可是物質在第八識裡面那個物質,他是一個物質的種子,種子是一種功能,是一種習氣、功能狀況。因此,投了胎以後,在母親的身體之內,他只是一個由本識結合父母的兩性的身體的各一部分,那麼他就成為「名色」了。本識一發展,一個是名,一個是色。名就是本識的整體的第八識,是一種煖氣而已,叫「識煖」。色就是物質的種子起了現形,變成一個「胚團」,這種胚團就是色。有了這個胚團,胚團是物質的,就是色;名就是本識、精神這一方面,就是心法。
再進一步,由於母體供給子體胎兒種種營養所需要的成分,因此嬰兒在母體裡面,他的一呼一吸,隨著他的母體呼吸一致地運作,這個運作,母體的養分供給胎兒吸收,胎兒分六部分來吸收,叫做「六入」。這個六部分吸收,逐漸逐漸的六種叫做六根。根就是眼有眼根、耳有耳根,這是肉體這一方面的。比肉體更精密的就是淨色根。這個是講的「扶塵根」,塵是塵土,就是地水火風四大要素,四大要素都是跟泥土一樣的,都純粹是物質的。由這個純粹的物質來扶持淨色根,很清淨的那個物質,由它來扶持那種根,有那個根,將來就可以發出識,這個扶塵根就逐漸逐漸「具形」,具是當完備講,具備講。具備六種根的形狀,叫六入。這個六根全部完成了,然後就一般的狀況來講,母親是懷胎十個月,十個月就是嬰兒在胎裡邊六根都完成了,眼耳鼻舌身五根全部完成了,五根完成了,意根精神這一方面當然也具備了,這時候就出生了,出生就出胎。
「觸」,胎兒生下來與外界接觸,跟外界接觸,他就是「根攝了境界」了,他原來在母親所懷的胎裡邊,他是完全吸收母體的營養成分。出了母體之後,他六根接觸外在的境界了。攝就是攝取、吸收,他的六根跟外界接觸,就吸收外面的境界,外面什麼境界呢?就是色聲香味觸,這些外面的境界,這叫做觸。這只能叫做觸,為什麼只叫做觸呢?嬰兒剛剛出生,以至於他還沒有分別善惡是非的階段,他雖然眼看外面的境界,耳聽外面的聲音,他辨別不出來是好是不好、是善是惡,沒有辨別的,只能說是個接觸而已。
到後來逐漸逐漸分別能力有了,這個小孩大一點,小的時候的小孩,你對他表示好感,他也是跟你笑一笑,你罵他,他也跟你笑一笑,他是在觸的這個階段,分不出來。到了你罵他的時候,他感覺到你在罵他,他哭了,他懂得哭了,懂得你的意思了,這就不叫觸了,叫「受」了。受就是辨別人家對他是好意、是不好的意思,他能夠分別得出來,這就是「感受」了。有了這受,就是有「苦」受、有「樂」受、不苦不樂的「捨」受,這些種種分別的觀感,感是一種感想,這就是一種受的階段。有了這個受的時候,一個人在真正的時候,只是在觸的階段,他沒有什麼苦樂的感受,到了受的這個階段,他就有了苦樂的感受了,這是現在的苦果。
現在因緣
過來就是「現在的因緣」了。這個因緣第一個是「愛」,愛是從那兒來的?愛是藉著前面講「受」的那邊來的,有了感受,也就是分別苦樂、是非善惡這種感受的時候,他就有一種貪愛的這種心理,所以愛的時候,因為受才發生了,「生著」,著是執著的意思。有了執著的時候,為什麼執著呢?有痛苦的時候,他就要把這個痛苦想辦法要解除;有樂的時候,他要貪求,把這個樂求過來。他這個執著就是把苦執著,當成是真實的苦,把樂也當成真實的樂,這就是執著。這種執著都是因為那個意識的感受來的,所以才發生這種愛。
愛進一步就是「取」,取是「因為執著」的關係,執著是心理只是一種執著,進一步就採取「追求」,追求是取了。比如說一般人在社會上,那所看見的、所聽到的、所接觸的一切都是花花世界,沒有一樁東西不是執著可取的,什麼事情他都要貪求,就是追求這個、追求那個。
取然後就「有」了,有什麼呢?有就是「因」,因是怎麼來的?就從愛取來的,由愛到取,必然就要造業了。取世間那些財物、男女之色。男女現在講戀愛,談戀愛也不是那麼簡單,男的對女的也好,女的對男的也好,互相找一個理想的,那個不容易的,這個就是費了種種的麻煩;尤其是牽涉到第三者,就是鬧了三角關係的時候,那好了,各種的戰術都使出來了,那個就是取。一取,想想看,這就是有了,種了這個因,種子就有了,就「業」。「業就牽著後有」,由愛取所造的業,然後就有了未來的因,因就是個種子,將來你這個種子,將來就要結果的。
未來苦果
什麼果啊?生死的苦果。比如說這一生死了以後,未來就是嘗受未來的苦果了。「未來苦果」第一個就是「生」,生當然也是苦,我們在前面大家都研究過,生下來就是苦的事情。所謂生是什麼呢?「倒識託胎」,又跟前面「現在苦果」那個「識」是一樣的了,本識攬渧。所謂倒識託胎怎麼講啊?「倒」是迷惑顛倒的,這個識,比如說一個人他壽命終了,一終了的時候,第八識,就是一般講的靈魂,靈魂就到處遊蕩,遇到來世的父母之緣的時候,那就是前面講的攬渧,父母兩性在交合的時候,他一碰上這個緣了,就去投胎了。投胎怎麼叫倒呢?倒在那個時候,他不以為是父母,他所認識的是,比如說未來,他本身是個男性的話,他所見的只是母體,如果他未來是女性的話,他所見到的是父體,這完全是顛顛倒倒的,倒識託胎。生了以後,又是那個階段之識、名色、六入、觸、受等等,又循環回來了。循環回來時候,生了以後又是老病死,後來又有「老死」,老死就生了後有八苦,又是死,死了以後又生。所以「更生到未來的惑業」,「往下再推是未來無終」,沒有終了的時候。
乙、喻語
這個在後邊這一段就有個比喻的話,這十二因緣就如同「十二重城」一樣的,一重一重的,比方我們在世間看監獄,不過一道圍牆而已,它的監獄圍牆是十二重,怎麼能夠出得來啊?「長期困在監獄的意思」差不多。又有個比喻叫「十二輪」,十二輪是「輪迴不停的意思」,那個車輪子轉到這裡、轉到那裡,沒有停止。
這個叫做人生三際,就是眾生在六道輪迴生死的過去、現在、未來三際的一個秘密,秘密叫抉秘,現在把這個秘密公開出來,挑出來公開,讓大家了解一下,雖然有時候不便公開,但是研究學術,佛法講的就是事實,講究真理、事實,不能不研究,所以這個秘密講出來的時候,就是讓大家了解我們眾生實際上是就這麼一個狀況。
秘密有一點需要補充說明的,愛取這兩個字就是生死最厲害的,讓眾生生死在十二重城裡面出不來就是愛取。所以在佛學名詞裡面,唯識學所講「愛取潤生」,有愛有取,潤是什麼呢?就是比如說天下的雨水,滋潤地上的草木、種的五穀,沒有水滋潤的話,這些花草樹木不能夠生長。眾生轉世,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所以生死不斷就是由於愛取來滋潤的,才有生。這個愛取潤生是怎麼樣的情況呢?這就是秘密了。秘密叫做「中有」,世俗人講就是靈魂,靈魂在佛學裡面講叫中有。在儒家,孔子在周易繫辭傳裡講到「游魂」,遊遊蕩蕩的游魂,佛學叫中有。比如說,我們現在談不上中有,我們現在是第八識,八個識在這裡,什麼時候才有中有呢?就在壽命終了的時候,快要斷氣了,還沒有斷氣。快要斷氣,還沒有斷氣,這個時候,心裡很恐慌,恐慌什麼呢?覺得我這個身體馬上就沒有了,這怎麼辦呢?一個人對於他的身體執著得非常厲害,任何眾生都有身見,身體的知見,牢牢地執著,不肯放棄,到壽命終了,快要死了,這個身見不放棄也要放棄,這個時候他心裡恐懼了。這個時候他起了一種愛,愛取有的愛,這個愛叫做「自體愛」,對於自己身體發生一種愛的執著,叫做自體愛。由於這個自體愛,一方面是恐懼現有的身體快要結束、沒有了,一方面又想這個身體怎麼辦,怎麼維持呢?就在這個時候,潤生一個中有,一種氣氛就潤生出來了,叫中有身。中有身一發生的時候,自體愛就消失掉了,就變成中有了,然後氣就斷了,氣一斷,有了中有,就到處遊遊蕩蕩,到處找他的緣分,找他來生父母的緣分。那麼一找到的時候,就發生一個「生有」,生就是未來生死的生,有就是愛取有的有。由中有到生有。這個生有也並不是馬上就有,要什麼時候才有生有呢?就是在中有這一個靈魂一碰到來世的父母的緣,就是父母兩性在交合的時候,見到父母的緣的時候,就起了一種「境界愛」,境就是外面什麼環境的那個境,界就是世界的界,起了境界愛,這個境界指的就是父母兩性交合的時候那種境界。遇見這種境界,就起了境界愛,起了境界愛的話,那就是前面講的本識攬渧了,這個境界愛一起的時候,與父精母血兩種成分一沾染之後,這個境界愛就消失了,然後就成為生有了。那麼這個生有一起了之後,這個生有就是境界愛把他滋潤起來的,滋潤成為生有。生有一發生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整個收回到本識,收回第八識裡面去。這個阿賴耶識整體的,就是到了母胎裡面去了,叫做愛取潤生,這是一種秘訣。這種秘訣,現在一般講生理學,誰也不明瞭這種秘訣,西洋的科學家研究生命工程、研究生命科學的話,他也不了解;孔夫子是聖人,他當然了解,要不然他為什麼講「精氣為物,游魂為變」?當然他看得清楚。也可以說,孔夫子就是大菩薩再來的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人。
人生三際,想想看,要想了生死的時候,把這個生死問題能夠了結的話,試問,別說現在年輕人對於愛取斷除不掉,就是在什麼樣年齡的人,他就是能夠表面上沒有了,就是年紀很老的人,他對男女情愛是不動心了,不動心是不動心,種子在那裡沒有斷。這個跟各位講,種子沒有斷的時候,他還是要受生的。如果種子斷的時候,就不會有中有,也不會有生有,生死就了了。學佛普通法門,自己用功夫,定功做止觀也好、禪家參禪也好,明心見性,了解十二因緣這種程序以後,他自己就完全用自己的力量來克制自己,不但是不起現形,對於男女之愛不起現形,就是不動心。這還不算,除了不動心以外,含藏在第八識貪愛的種子全部把它破除、粉碎了,一點也沒有,乾乾淨淨,這才不受後有了,那就是不生不滅了,那才是了了生死。想想看,這種功夫,誰能夠說在這一生就能成就啊?這一生沒有一個人能有這種功夫,憑著幾十年學佛的功夫辦得到啊?我想不可能。只有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也還是多生多劫修行,在這一生到人間來表演,做做樣子給人看看而已,也不是一生就能做的,也是多生多劫修持,才能夠辦得到。以前各期的同學們有很多說:這樣一講的話,那我們學佛的人,不這樣學就不能夠了生死,要照著這樣學,我們學了佛就是無情了,愛情也不能談了,那怎麼辦呢?這個問題就不能解了。這個的確是一個問題。要學普通法門,你學禪宗也好、密宗也好、其他各宗也好,要想用自己的力量來了生死的話,別說是不能談戀愛,什麼都不能做,不是不准談,你就是不結婚,不結婚也並不是就辦得到,那必得要完全不動心,不動心之後,然後要把那個種子破除掉,這個談何容易啊!
我們生死要了,那怎麼辦呢?跟各位講實在的話,你只有學淨土法門,學念佛,念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當然也不是鼓勵你去談戀愛,也不是這樣的。就是說,原則上愛取還是要不得的,但是要不得的話,在這個世間,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阿彌陀佛也了解大家是辦不到,釋迦牟尼佛也了解大家辦不到,叫你換換環境。你在娑婆世界,你結婚你儘管結婚,戀愛也照樣地戀愛,只要用正當的手段,不准亂的。結了婚以後,正正當當地有了個正業,維持一個家庭,守住五戒,五戒就是戒邪淫,這個不許做的,只要不犯邪淫的話,夫妻正正當當的,這是沒有問題,你一句阿彌陀佛,正助雙修的話,臨命終的時候,就能夠二力法門,這個後邊要跟各位講的,一方面我們自己在平常的念佛功夫,再是阿彌陀佛的那種願力,兩方面的力量,在壽命終了的時候,我們在那個時候,不會有自體愛,不會有中有身,也不會有六道的生有的這些狀況。這裡斷氣,那裡到了極樂世界,就在定中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我們學佛,把這個分得清清楚楚的話,今日之下,說實在的話,我們當生能夠了生死的話,你唯有學這個淨土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