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兩張講表花的時間不少,也都是非常基本的,也非常重要的那些理論,大家務必要在上面多多溫習、多多注意。這個第三講表大家看看就好,也容易懂。
甲、誤會
第一段甲這一項,這是個「誤會」。第三講表總題目叫作「消除幾種誤會」,所謂誤會是一般不學佛的人對於我們學佛的人,起了好幾種的誤會,因為這樣的關係,當初我們的老師就特地編了這張表,讓我們學的人在外面遇到人,對我們講到這種誤會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他們解釋解釋,消除這些誤會。
首先要解釋「誤會」這個名詞。所謂誤會呢,是「我假理想」,假是假設的,理想是自己憑空所想的,就是一個人憑他自己心理假設的,憑他自己所想像的,事實上不是那樣,這是一種。再一種呢,或者他聽別人,「聽信妄談」,聽信別人不實在的,談說的那些誤會。這個就是說「未見而言」這些誤會。所以沒有看見事實而說的話,是與事實不符,這是一種誤會。或者「見蛇為龍」,龍我們也沒有看見過,大概在一般人的想像裡邊,龍大概跟蛇差不多,蛇是長蟲,長的那個形狀讓人家看見蛇,就把牠當成一條龍,其實蛇是蛇,龍是龍,把蛇當作龍,這是一個誤會。三是「未究其理」,對於任何一個事情,雖然把事情看明白了,這個事實有它的道理,沒有把這個道理研究明白,也起了誤會了。有這個幾點,「自非其真」,自然不是真,真就是真象,不得真象,所以把這個誤會解釋,所謂誤會就是這樣出來的。
乙、幾種排斥
下面就是講一般人對於佛家有「幾種排斥」,排是排擠,斥是喝斥,排斥佛法。他用什麼樣排斥呢?一個說是學佛的人是個「迷信」,再呢學佛人是個「消極」,再說學佛的人,佛法是個「神權主義」,要不然就說學佛的人「忽略現實」,再說「不合乎科學」。好了,這幾句話說出來,大帽子壓下來,我們受不了了,一聽到人說我們學佛的人迷信,我們就不敢學了,再說學佛的人消極,我們也不敢學了。其實這都是誤會的話,下面就是一種解釋。
丙、迷信屬他
「迷信是屬於他人的」;學佛,佛是正信,「正信才屬於佛法的」。這個怎麼講?一般人迷信是以無當作有,把無的說成有的,叫「無謂有」。「渴鹿陽焰」,陽焰是春天在野外,那種水蒸氣蒸發出來,太陽一照,起了一個現象,那種現象有種種形狀出現。莊子曾經說「野馬也,塵埃也」,野馬是看起來就像是馬的形狀一樣,其實在人的眼裡面看的是陽焰,在野外的鹿口渴了,在牠的眼裡一看,陽焰看起來好像是一片水,追逐陽焰,遠處看好像水,追到近處就不是了,追到近處沒有,望到遠處又是,就到處跑,始終是追求不到的。就拿這個比喻話,一般人是講對於迷信的事情,就是把沒有的說成有,等於渴鹿陽焰,渴鹿追逐陽焰是一樣的。
還有「有謂無」,把有的事情說成是無。古時候近視沒有近視眼鏡,天上的星斗是看不到的,別人告訴他天上有好多星星啊,很好、很漂亮、很好看,天上的繁星他看不到,那有這回事情?你們說的話,我一看,我自己睜著眼睛再大也看不到,他自己親眼看不到,他相信他的眼睛,他不知道他自己犯了近視眼了。「斥星」,斥就是排斥這個星斗,排斥這個星星。
還有「偏陋執」,中道難明,世人或偏空見,或偏有見。例如坐轎子,轎子是前有人抬,後有人抬,前後有人在抬轎的,他坐在轎子裡面,只看到前面的轎夫,別人在給他抬,後邊的轎夫他看不到,他下了轎子的時候,他拿工錢給人家,只給前面的轎夫,後面轎夫向他要錢,他不給他,你沒有給我抬轎啊,我只看到前面的給我抬,他言之成理,他看得見他才給他,沒有看見他就不給他。就等於現在科學家講的話,你拿出證據來,你沒有證據我不相信,那些科學家就等於這個「轎付前價」一樣的,我沒有看到我不相信,這都是迷信啊。
「正信」是什麼呢?佛法對於一個事實,不是完全靠親眼看的,親眼看、肉眼看的有些是不可靠的,他也講現量、比量、聖言量。「現量」是親眼看,親眼看有一種條件,當你第一眼,眼識剛剛接觸到的時候,還沒有分別,分別心還沒有起來的時候,你這個量是現量,你所得的事實是「性境」,性是本性,你得的是性境,境是境界的境。當你第一個念頭看的時候,起了第二個念頭,你分別。當你看一個顏色的時候,看的紅色也好、藍色也好、或是起了各種顏色也好,你第一眼看的這個色,你沒有分別,當你第二念一分別的時候,那個顏色就不純粹了,加上你自己分別的念頭進去了。所以講現量,就是第一個念頭起來的時候,第二個念頭還沒有加上去,還沒起來的時候,這是現量,這是普通的。真正講的現量就是從自己本性起來的,本性起來的還沒有轉變,那是現量。曾子寫的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那個德是明德,這個明還沒有轉變的時候,沒有變成昏暗的時候,那個明德,當你認識那個明德的時候,你心裡那個光明還沒有變成昏暗的時候,那才是現量。
「比量」,有一些事實不容許有現量的,比如說歷史上的事情,早就過去了,古人像堯舜禹湯,帝堯、帝舜多少年早就不在了,那要現量你怎麼現量呢?那要比量。比量是根據歷史記載的、可靠的、正史的記載的,那叫比。比當然有它的條件的,佛家因明學,因明學叫三支比量,它有它的那種學理在那裡,三支比量成立了,這個理論才能建立起來,三支比量不建立起來的話,就不可靠,不能相信的。還有比量也比不成功,那就靠「聖言量」。
「聖言量」,佛說的話,就中國聖人來講,孔夫子講的話,那個當然是可靠的,因為聖人不跟我們凡夫一樣。我們凡夫說話免不了還有所企圖、有所貪名圖利,既是有貪名圖利在那裡,他說話有所隱瞞的,有些不可靠。聖人不會貪名圖利的,他講的話都是真實的話,所以我們相信聖人的話,以聖人的話做一個標準,這叫聖言量。因此我們學佛,你拿佛所講的話、經裡面講的話,這是可靠。儒家,像中國講五經,經裡講的話都是可靠的,這都是聖人的話。這都是信得過的,現量可以相信、比量可以相信、聖言量可以相信,這不是迷信,這是正信。
現量、比量、聖言量,在唯識簡介裡面有講,大家時間都很寶貴,不要講重覆。
丁、消極兩屬
再講到「消極」,消極也是兩屬,「善消極屬於他」,「惡消極屬於佛」。不肯做善事也是消極。什麼是善呢?「進德修業」比如各位在學校裡念書,古時候在學校念書都是教以進德、以修養品德,一方面求種種學問,一方面要修養自己的品德。「濟困扶危」,在社會上人家有困難,你救濟人家,人家發生危險,你要扶持人家,你這樣濟困扶危。為了大眾,你要犧牲,犧牲自己的利益,成全大眾的利益,這是善事。這屬於他。「惡積極屬於他」,身體方面殺盜淫,造殺生、偷盜、強盜、淫欲的事情。現代的淫欲實在太厲害了,學校裡面恐怕人家淫欲還學不好,還有性教育教人家學得更快,身體有殺盜淫。口有四種惡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裡面就是第六識裡面貪求這個、貪求那個,貪求不到就瞋恨,恨這個恨那個。「癡」就是不相信因果,種種的事實道理他都不明瞭,這就是惡。對於這些個惡,一般世間非常積極,這是屬於他的。
惡方面消極屬於佛,這些罪惡的事情,消極是不幹。這些惡是什麼呢?縱欲,放縱這些欲念,包括淫欲;享受,貪圖口腹之欲,種種把人家東西用不正當的手段爭取過來,自己享受,「縱欲享受」。「營私害公」,結黨營私,那個政黨比較好一點,若澈底純粹好,我看沒有,只能說在選舉的時候,那個政黨稍微好一點而已,只能這樣選擇。結黨的人,大前提為他的黨,因為他個人造勢的力量有限,藉黨營私,他才有力量,大家的惡勢力結在一起,這個力量很大,可以為所欲為的,這叫營私害公。我們不是故意這麼講,實實在在是如此。「爭名奪利」,這些都是惡,佛法不這麼做的,學佛的人不肯幹。
「善是積極屬於佛」,「離欲出家」,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釋迦牟尼佛是王子,他可以合法的繼承王位,他不幹,他離開,他不要了,出了家。
還有「莊嚴地獄」,地獄裡面多苦,地獄的眾生太苦了,地藏菩薩要把地獄裡邊的眾生都要度乾淨,不但地獄裡面,三惡道的眾生他都要莊嚴,都要改變那個環境,把那些眾生都要度得乾乾淨淨,眾生都乾淨了,那個環境自然莊嚴起來了,這個一般人誰肯幹啊?
「不捨一人」,佛法大菩薩度化眾生,任何一個眾生他不捨棄。「帶果行因」很多大菩薩可以成佛了,他帶著證的果位,果位證得很高,帶著果,他回來再行因,在因地,他成為普通人一樣的來行菩薩道,這種積極善是屬於佛。帶果行因也不是這麼簡單,他變成普通眾生,不但在人間,在六道裡面他都去,在畜生道裡邊,他身體變得跟畜生道一樣的,這個誰敢啊?只有佛家這麼做。
戊、他尚神權
還有「神權」,講神權是他人崇尚神權的,講「天帝」、講造物主,這個外道講的。還有「神鬼」,神鬼管你賞罰,你要做壞事,神鬼來賞罰,做好事賞你,做壞事他罰你,這是神權。佛法講得最究竟的時候,不是這個,學理貫通的話,不是講這個。「偽教」,假的教,他講神仙,現在假的教是變成合法的了,過去是地下活動的。這是尚的神權。
「佛尚自權」,懂得因緣果是「萬法心造」的,自己造因,自己遇到緣,因緣和合,自己結果。「自轉因果」,一切法都是自己心裡造的,懂得因緣果,因果都是自己轉,要改變自己,怎麼樣改變,完全操縱在自己手裡,不要相信那些神鬼。可惜我們現在有很多學佛的人,他有了病了,自己有病你自己看醫生找醫生去,醫生看不好,你自己是業障,你自己好好承受就是了。他不相信,找那些鬼神,有很多人,他說,啊!有很多神鬼附在他身上,有鬼附在他身上,他可以治你的病,你相信那一套,那是迷信。我們真正學佛的人,不要相信那個,自己轉因果。「惟我獨尊」,講到最後的時候,一切完全靠自己,惟我獨尊啊。釋迦牟尼佛早就成了佛了,他現在到人間來成佛,表演那個樣子給你看看,所以生下來的時候,走了幾步,然後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個惟我獨尊,我指的是什麼呢?獨尊,尊指的是什麼呢?就是體相用,指的那個體,體是人人都有的,那個體就是性之本性。我們任何人,在六道裡面任何一個眾生,都有那個本性,所以惟我獨尊的就是那個本性,那個是最尊貴的,本性是萬德萬能,我們修佛就是要明心見性,證果就是把這個煩惱障、所知障把它破除掉了,讓惟我獨尊的這個本性完全開發出來,這是「自權」。
這個自權,一切宗教沒有它,不懂得這個道理,世間那些學說,哲學也好、科學也好,他們更不懂。只有佛法。再講到中國文化這是了不起了,你必須了解這一層,你才能夠對於中國文化尊重,才了解它的好在那裡,千萬不要人云亦云地說,我們中國文化是傳統文化,不好啊,早就過了時了,我們不要了。我們把這個中國文化精熟的那些學理,把它跟佛法一對照,完全一樣的。所以現在講,除了佛法,世間任何宗教、任何學理,沒有那一個可以跟佛法相比,能夠比的只有中國文化,大家必須有這個了解。所以中國人過去研究、學中國文化,他是講學道啊,他是學道啊,佛法也是講學道。學道最重要是講究心,尊重自己的本性。
己、忽略現實屬他
「忽略現實屬他」,別人就說信佛的人研究佛學,就忽略了現實。正好相反。所謂忽略現實怎麼講呢?社會一般人「所求」的,求的是什麼呢?不外乎求發財、升官、選舉能夠當選,這一類的。這一類的話,求得正當,那當然是人在社會做事情一分正當的職業,求得合法合理,那當然沒有話講。但是有不正當地求,比如說選舉,選舉用不正的手段買票等等,或者是用很多不合理的方法的話,那就是不對了,用那些方法求得來的權力、名位等等,就如同「刀頭舐蜜」,就等於說是那個小孩子想吃蜂蜜,那個蜜放在刀口上,你來吃吧,伸舌來吃蜜,蜜還沒吃到嘴裡面,那個舌先割破了,這是比喻。實際上事實是這樣,世間的很多人求名、求利,種種的貪求,求還沒有到手,犯的法律就發生了。只要大家平常多留心電視裡面報告這些事情,都是這樣的。
「所得」,大概世間人所求得的都是昧著機,機是心裡的動機。求道的人自己念頭是什麼,這個念頭是有利於人?還是有害於人?這是學佛的人自己要懂的。雖然懂,要知道啊,真正是明瞭因果而且懂得佛理的人他才知道,不研究佛理的人也不見得就能知道,昧了自己的動機,起了損人利己的念頭,自己還不知道,認為還是理所當然。那麼這種罪業造成功了,所招來的那種苦報、那種後果,那後果一來害怕了,害怕有什麼用啊?就等於看見銀行堆起來那麼多的錢、鈔票,趕快去搶吧,還沒有出門就被人家抓到了,一抓起來,自己害怕了,既然害怕,你何必搶人家幹什麼呢?那就是「昧機畏果」。佛經說個比喻很能啟發人。說一個小偷跑到金子店、銀樓裡面,銀樓裡面主人就坐在旁邊,他也不看主人,他一跑過去,伸手就把那個金片子、金條一手就抓去,主人在那裡,你一手抓去,那便宜得了你嗎?馬上就把你抓起來,抓起來警察就問了,那時候不見得有警察,相似的是警察,就問,你這個小偷也真是太差勁了,明明那個主人在那裡,你還偷,你這是怎麼回事,你太愚笨了。他答覆得很妙,他說我去偷,我眼裡只看見金條,沒有看見主人在那裡。這個意思就是犯罪的人,他只有看見那個財色名食睡,只看見那些利益,法律嚴重的後果在那裡,他想不到,一般人都是如此,這叫做「昧機畏果」。所以佛法裡面講「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社會上這些凡夫都是眾生,沒有不是這樣的。
那麼就「設比喻」。「火烘牡丹」。宋朝有個學者,寫的一本書叫作【齊東野語】。齊東野語那部書重視考據,把古代那些小的故事、歷史考據得很精確的。在它記載有一樁事情叫作唐花,唐就是唐朝,唐花是什麼呢?就是牡丹花。一般牡丹花是春夏時候開,到了冬天,有錢的人、有地位的人,要欣賞牡丹花,那怎麼辦呢?要想出辦法來。就佈置一種暖室,用保溫的設備,那種暖氣就跟春天牡丹花開花的氣溫一樣的,牡丹一下就開出來了,這叫「火烘牡丹」,用火的溫度把它烘出來,牡丹花開出來了。那很好了,於是就欣賞了。可是要知道,牡丹樹是草本,牡丹開花一次以後,一下就絕了,以後就不會再開了。這就是說,一個人用非常的手段,不是自然的,那麼得來的錢財也好,得來的種種不是自然應得的那些東西,得來之後怎麼樣呢?一下就完了,以後就不會再有了,這是「火烘牡丹」。這就是說我們社會上一般人所求的就是這樣,好像把一個人所有的福報,該吃的東西、該用的東西,就在這一生當中全部把它享受完了,沒有後來的,不講以後的事情,一般人都是這種觀念。他就不知道人的生命不是這一生,三世因果的,在這一生享受享受完了之後,在享受的時候就又造業了,那將來苦果有得受了,這就是忽略現實,忽略現實就是社會一般人的現狀。
但是佛法是「始終真樂屬佛」,自始至終講究的都是真樂。這個樂是怎麼呢?樂是要自己培真樂,那麼真樂從那裡培養起來啊?「四正勤法」,四種非常正確的法要勤勤懇懇地去做。那四種呢?就拿善惡這兩個做衡量的一個標準。凡是惡業,罪惡的事情,已經造的罪惡就趕快斷除,不要繼續造了,未造的惡業就不要再繼續發生,「已生惡令斷」令斷惡,「未生惡令不生」就叫它不要再發生。就善的這方面也是這樣,「未生善」就是這善業還沒有做的,「令速生」使得它趕快就發生,很多善事情沒做,趕快搶著做。「已生善」已經做的善業,「令增長」,做得越多越好。這就是善惡兩種事情,已生的、未生的,就是一種四正勤。這個四正勤做的話,都是有好的結果。
「知果畏因」,知道罪惡必然有苦果,曉得那個苦果將來來的話,那就是因方面不要做。
再「六根清淨」,學佛的人怎麼樣學法?普通法門沒有別的,開始就是要六根清淨,六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這還不算,還有意根,就是思想、第六識。這六根都要清淨,清淨什麼?一塵不染,那叫清淨,這個好不容易。我們就拿舌根來講,舌根我們一天到晚見到人就不能不說話,普通人說話一定是引起人家的煩惱。毀謗人家,各位還在讀書的時候,你沒有這種經驗,體會不到,你將來到社會上工作做久了,跟人家相處多了,你就知道。罵人家、毀謗人家固然不好,造業了;讚美人家、讚歎人家,也不見得,為什麼呢?讚歎要讚歎得恰到好處,那個對方是有這種道德、有這些學問,你讚歎他還可以;對方也沒有那些道德、也沒有那些學問,你也恭維他、也讚歎他,那就引起很多很多的問題出來了。你讚歎沒有道德修養的人,別人一聽的時候,就引導人家,你讚揚、讚美他,無非是宣揚他了,人家誤信你這句話的時候,就親近他,好了,我們佛法說是「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他是個惡知識,你卻讚美他,你誤導人家來親近惡知識,這就造了口業了。你讚歎人家,也不一定有心要這樣,別說你是無心的,你對於對方要是出於你對他一種特殊的私人的情感,這樣的讚美他,也不一定是有益的,這樣當然就是造業了;何況還有意的,那就更不必說了。眼耳鼻舌身五根,五根都要清淨。
眼,眼不看談何容易啊?最重要,你要看見外面不正當的那些,注意不使它染污我們的心理,你怎麼辦呢?我們一個人不能不出門,就坐在家裡的時候,每天不能不看報紙,也不能不看電視,報紙上登載的,電視裡所報導出來的,都是犯罪的事情,都是殺人放火的事情,那你看在眼裡,那好了,你說眼根能夠清淨嗎?修道的功夫就在上面練。當我們五根接觸外面五塵的時候,當下自己就要警惕自己,那就是格物致知,當下就致知了,外來勾引我們自己內在的心理。那就是說,見到外面的五塵,我心裡一動心,當我們自己動心的時候,自己就警惕,這就不讓外面的五塵染污我們的五根。
還有第六識對的法塵怎麼辦呢?那更微細了,那就是雖然我們眼不看、耳不聽,不接觸外面的五塵,自己心裡時時刻刻一空閒的時候,心裡就胡思亂想,想到過去,想到未來,無非是世間造罪業的事情,自己不造,看見別人造的時候,落下那個印象,心裡像在放電影一樣,在那裡放、在那裡放,那就是自己心裡意根在那裡被染污了。
他六根清淨,普通法門隨時就在那裡把我們六根轉得非常清淨,六根清淨才能了生死,才能成佛。但是我們學淨土法門是特別法,知道這個困難,雖然困難,我們也必須這麼做啊。並不是說你這個特別法門不要講求,還是講求,做得不徹底,那麼另外有特殊的辦法,那就是念佛,用佛號來把我們六根轉化,轉移我們心裡的念頭。轉移比自己完全用自己的力量來排遣、排除,要容易多了。
佛家這幾個「始終真樂」不是世間人他能夠辦得到的,而唯有這樣才是真正得到真的樂,一般人得不到,這才是真正的現實。講上面那個所求的、所得的,用比喻來講,都是真正忽略現實,佛家才不是忽略現實的,所以矯正那個。
庚、不合科學屬他
最後是「不合科學」,那也是。你要問社會上一般人,「人生何為」啊?我們人到這個世間來為的是什麼呢?一般人就答覆不出來了,那就是講人生觀,你問問現在的人生觀,各有各的講法,他不知道想說的是什麼,總歸之,兩個字「迷惑」,他們所講那些人生觀,沒有一個不是迷惑。
那麼「宇宙何關」,講宇宙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啊?問他,顛顛倒倒的,迷惑「顛倒」,他也說不出來。是的,他認為不是;不是的,他認為是的。問到佛學是什麼呢?
「佛學維何」,「未見」,他對佛學根本就不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還好,這還算是科學;就是不知道以為知道,很多人說佛學無非是迷信的東西,這就不得了了,他根本就不知道佛學是什麼東西,他就隨便講佛學是迷信,這就是未見,他根本就沒有見到,他說他見到,這就是造大業了,造大妄語這個罪業了,這就是不合乎科學。
真正佛法講的是什麼呢?佛法對於人生,人生後邊一張馬上就講到了,後邊「人生當前之所受」要講到了。人生是什麼?「人生是酬業的」,我們人到世間來,過去世造的業,那個業是合乎人道的業,所以我們到人間來,到人間來有種種的痛苦,也有一些小小的安樂,這個都是由於過去的業報來的,因此我們人生今生到這個人間來,是酬業的,是來受業報的。
「真妄覺迷」,什麼叫真妄覺迷呢?這個必得研究佛法才知道,不研究佛法什麼叫真?什麼叫妄?真是什麼呢?前面講的體相用,體才是真的,就是那個本性,本性才是真的,我們人人本來就有這個性,這才是真的。這個真不但佛家講,儒家也講本性。儒家的經典中庸說:「天命之謂性」,天怎麼講?天是本來有的,叫天然本有的命,這個命真正是叫性,本性。再講一部周易,是伏羲氏畫的卦,卦有本體,萬法都有本體,卦的本體是什麼呢?伏羲氏那時候沒有文字說明,只有用符號,用一陰一陽兩個符號來表現。到了孔子的時候才說出來,孔子把他定出一個名字叫做太極,太極就是本性,就是周易的本體,周易代表萬法,周易的本體就是萬法的本體,萬法本體就是我們人的本體,這是真的。除了本體,那就是相,還有種種的相都是妄的,假相,一般講體空相有,本體是空空無相的,相皆是虛妄。但是體空相有,體真相妄,體是真的,相是妄的。必得要覺悟,覺悟了才是得到體,得到真的;不覺悟,只執著妄相,把這個妄相當作真相,那就迷惑顛倒了,所以真妄覺迷。就是佛法才能分得清楚那是真的、那是妄的、什麼是覺、什麼是迷。不學佛,他能辦得到嗎?
最後講萬法,我們看這個宇宙人生一切的法,講起來那麼複雜,但是佛法把它歸併起來,歸到一,「萬法歸一」。這個一歸到那裡?就是前面講的,釋迦牟尼佛說唯我獨尊,一就是指的唯我獨尊,那個就是本性,本性才是唯一獨尊的。那個獨尊不只是釋迦牟尼佛是唯我獨尊,我們人人都是唯我獨尊的,每個人都是,我們人都有本性,你的本性是唯我獨尊,我的本性是唯我獨尊,你家裡養的小寵物、小狗牠也是唯我獨尊,任何都是這樣,你了解這個才是平等。這是消除這些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