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

三十五集

[日期:2016-05-28] 來源:  作者:南懷瑾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今天我們《楞嚴經》是卷五,上一次的總論,佛說一個偈子。那麼上次我們繼續研究佛說所謂第二義,其次。我們普通以這個 身心這個生命求道求證菩提的方法,那麼人的生命就是身和心兩方面,心物一元的。拿物理世界來講,拿個體來講就是身心是一體的,心理和生理是一體的。那麼修 行求證的道理就是要用六根來求證,這個六根是不可以執著,但是也並不是捨棄它。那麼六根的應用與求證,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樣說哪樣好?哪樣不好?沒有一定, 總而言之要一門深入,這是討論的總綱。現在佛歸納這個道理。做了一個歸結的好記憶念誦的偈子。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真性有為空    緣生故如幻 

無為無起滅    不實如空花

由 這個體自性之體形而上的道理說到形而下一切的作用,所謂真性這也是名相,就是自性,所謂真如自性。我們知道《楞嚴經》上面佛也說過真如自性,或者我們中國 通稱的叫做道。這個道體所謂自性是性空的。不過要注意啊,空不是沒有東西,等於我們用數理上一切萬有起於一,一切數字起於一,千百萬億無窮數都是一,一加 一、一加一加起來的,一以前這個數字是什麼呢?是零。零就代表空,沒有;,也代表了無限、無窮、太多數、不可知數,拿數理哲學道理就可以瞭解這個說法,所 以是性空的,自性本空。注意喲,所謂空不是你去空它,你去空它還是意識上造作的,不是自性,自性是本空,換句話說勉強的講它來空你的,不是你去空它,自性 本空用不著你去用心求空。所以一切有為法,宇宙萬有一切有為現象雖然是有,最後歸於空。

「緣生故如幻」一切萬有的起來---因緣所生,什麼 樣是因緣?後面《楞嚴經》佛也有解釋,我們留在後面。萬有的生起不自生,不是自然突然而來的。所謂龍樹菩薩的中論提到這個事,就是性空緣起、緣起性空,因 此龍樹菩薩著了一部經典叫《中論》「諸法不自生」, 諸法不自生,並不是自己生的。 「亦不從他生」,也不是上帝、閻王、也不是菩薩、佛做你的主宰,並不是他力所生。「不共不無因」並不是另外有一個作用共生的,共同努力的。譬如人與人不是 一男一女共同努力就可以生出來的,另有作用,要三緣和合才能生一個人。不共生、不無因生,一切因緣自有因果的道理存在。「是名為無生」,生而不生也是緣生 的道理,生而不生,一切生起都是因緣聚散,因緣的生滅,所以叫緣起。萬有的現象生起是緣起、緣生,緣起性空,自性本空。因為空所以能夠緣起生一切萬有之 法。所以性空緣起、緣起性空根本的道理。那麼所以龍樹菩薩弘揚般若這一方面,所謂我們中國的佛學把它批判稱為性宗,講畢竟空,而弘揚這一面。但是龍樹菩薩 同時也弘揚唯識法相方面,那麼這一方面就是講緣起,宇宙萬有一切法,皆是緣起的。所以真性有為法一切皆空,本空。空並不是沒有啊,以其空能生一切法,空能 生一切法,空也能夠滅一切法就是破一切法,所以一切法的生起是緣生、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所以一切法皆是因緣聚會,偶然的暫時的存在,所以 緣生一切萬有,空不是沒有,承認是有,不過這個有是幻有,夢幻一樣暫時的偶然的存在,所以「緣生故如幻」,先說明這個基本的道理。

「無為無 起滅,不實如空華 」真如自性不是有為法,注意喲,我們大家修道做功夫都從心意識一個有為法去追求。所以佛提到第一義,說到大家修行,根本發心用心開始就錯了,以生滅心、妄 想心來求一個無所得,了不可得之果,基本就錯了,所以因地不真,果地就迂迴,白走了許多冤枉路,最後是錯的。道體是一切無為,無為還是翻譯過來用的,中國 文化的名稱一切無所住,無為、空、無相、無住,這是無為。是空的自性本空的,沒有一切境界,凡有境界已經著相了。境界並不是不對,那是如夢如幻的,一切作 為、一切行願也是如夢如幻,所以它自性本體本來是無為。我們看到萬有的現象有生滅,生滅歸於無生滅,最後歸於不生不滅。生滅就是幻有的、緣起的,它性空, 歸於不生不滅。所以呀,自性是無為無起滅、無生滅的。那麼這四句又說明宇宙的萬有,幻起幻滅沒有真實的,都是幻的,不實如空中的虛花一樣,病眼空花都是變 態,都是變相,幻有、夢幻都是變態、自性的變態。那麼這是基本的說明。

言妄顯諸真      妄真同二妄

猶非真非真      雲何見所見  

所 以我們現在講妄想,一切都是妄想,假的,這個思想、感情啊,情緒、感覺、知覺都是妄想,意識妄想分別作用都是假的。要注意喲,「妄」這是為了表達自性這個 菩提道體,建立一個名詞叫它是妄想,去掉妄想以外,好像真如清淨就現前了,這是言語表達的方便,這是一種方法、教導的方法,因為見之於言語,見之於文字只 好那麼表達。除了這個表達以外,這個自性、這個道佛道怎麼表達?無話可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凡是說的都是多餘,說的已經不是道了。所以講一個妄想,是 陪襯出來、相對的,陪襯自性。因為其它都是妄想,自性是什麼?那個才是真的,所以「言妄顯諸真」,沒有妄想、一切妄想放下那個才是真如自性之道。其實所謂 一個真如、一個道,已經錯了,有個真如有個道也是妄想,有個真如也是假如啊,那是個名詞、名相,不要被名詞騙了。所以去妄想,小乘呢,他不瞭解這個道理, 斷妄證真,認為把妄想切斷了,這個思想一切切斷了隱伏下去就會得道了,就是你把妄想完全壓下去了,沒有了,有個空、清淨、那個道、光明那個境界,那個也是 妄想,那是更大的妄想。所以連那一切境界都要空掉,本空才是道。所以真如和妄想是相對待的兩個名稱,在教導說明表達的方便才有這種名詞,「言妄顯諸真」。

「妄 真同二妄」講一個真如、講一個妄想,其實兩個都是妄想。所以我們說得道,道是什麼東西?道不可說、不可思、不可名,有一個名相可說我得了道我有個境界,你 看我又放光的、動地的、清淨的都不是,那也是大妄想。所以妄想這個名稱這個作用與相對的最後的道體真如自性明心見性,那是個名詞啊,並無可明之處也無可見 之物,這要搞清楚。真有個心、真有個性,乃至看了道家的書,圓陀陀,光爍爍,我打坐起來這個亮光這個明點,這個是道了,正是個大妄想形成。所謂明點啦、拙 火啦等等都是個大妄想形成。「妄真同二妄」,妄想固然是妄想,你有個自性境界有個真如境界也是妄想,你認為自己得了道,成了佛那是個大妄想,就成魔了。真 正的佛並不認為自己成佛,很平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非常平凡的事,沒有什麼稀奇。聖人決不認為自己是聖人,我得了道了,我是聖人,差不多了,快要神 經了,真正的聖人最平淡、最平凡、最自然,所以妄真同二妄。所謂真正的道體「猶非真非真」,說我得了這個是真的,其它都是妄的假的,這個真的不是有這麼一 個東西,所以覺得自己有一個真如自性的境界,已經不是真了。那你說所以我都放掉,連那個境界都沒有了,這個才是對,這個還不是。你說有個空不是,你說空我 都空了,空都空了你還有個空也空了,空空也空,空空也空還是有個空空也空,凡有一法留存都不是,所以能真所真都不是。「雲何見所見。」所以明心見性,得道 了,說我看到了。有些人說我打起坐來看到自己在打坐,啊,那個是真的,這個是假的,你才被自己騙了,那快要變成離魂症了。離魂症是一種病,也等於說夢遊症 差不多,不同一點,那就是精神分開分裂了,神識飛越。或者說道家講的一樣,圓陀陀,光爍爍,這個就是真,我成丹了,你差不多耽了,耽誤了,糟糕了,那也不 是。所以如何去見道?所謂見道是個名詞,有所見非道也,有我的能見也非道。能見、所見都自然返本還源,這是《楞嚴經》佛上兩次講的,伏歸元真。這些能見、 所見都空了才差不多。所以說能見與所見,我們所有的境界都是現象,唯識講都是相分。我們知道自己有這個境界,就是自性所生的見分,能見、所見與這些境界。

中間無實性。所以你覺得我氣脈通了,這個是道,什麼道?上有食道,下有尿道,什麼道?都是自己妄想造成的,執著了都不得了了,所以「中間無實性」,有一個境界有一個道已經不是了。

是 故若交蘆。所以宇宙萬有現象包括你所有的功夫,所有的境界,不是說你不對,那都是修證修道的過程,那是修道的過程。等於我們上樓一定要第一層,第二層這個 過程,過程兩邊的境界都不需要去執著它,這些相、境界,同能見、所見一切等等如交蘆。上一次我們講到過一個架子、三叉架子,這個三叉的架子,我們拿三個筷 子來把它一綁就架住了在那裡,你說靠哪一支筷子的力量都不是,那麼少了一支就會倒,但是三樣都不是。這個力學的道理,一個三叉架子,你說靠哪一支吃力?三 支都不是,可是它形成了一個東西架在那裡,抽掉了一支,那兩支都倒下來。我們這個心裡作用、感受、知覺同感覺的作用都是這樣,譬如我們做功夫,哎呀這樣 好、這樣舒服、快樂痛苦、心裡感受的境界,覺得這樣對不對,知覺的境界。知覺感覺等等的同那一個現象,都像交蘆一樣三叉架子,假有的,緣生的。這個架子架 住,是緣生性空,它本來沒有東西,你不要被這個現象困住了,那麼佛說第三點。

結解同所因   聖凡無二路

汝觀交中性   空有二俱非

所 以他告訴阿難,修行,說哪個法子好?哪個法好?沒有一個法。所以佛在《金剛經》般若解脫的時候講了一句話,「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那是在《金剛經》講般 若實相。我們也可以拿來借用來解釋這個地方,一切法門無有高下,所以禪宗六祖在六祖《壇經》上就講了一句話「聖人用邪法,邪法亦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 是邪。」只在你知見正,修行正,行願功夫都正,邪法也是正的。邪人知見錯誤了,邪人用正法,正法也變成邪了。所以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不管你用哪一個方 法,六根門頭來修證,解除心中的結使,妄想要求的結使都空了,所以「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最後成道都是一樣的,方法沒有哪個好,哪個不好,看適合於 什麼人。所以「結解同所因。」要解開這個結子「同所因」,基本原來是一樣。最後解脫了結使啊,自然就返本還原得道了,得道了叫做聖人,那是個名詞啊,他還 是這個人,沒有迷惑了。迷住了耽誤了叫凡夫,凡夫還是這個人,聖人與凡夫不二,無二路,一體的就是這個東西。等於我們的眼睛蒙住了就如瞎子看不見了,手打 開就看見了,還是這個眼睛。聖人凡夫不二,是一體的,「聖凡無二路」就是這個道。因此佛說剛才提到交蘆三個東西架子架起來,你說這個力的重點在哪一枝筷子 上?都沒有,可是三個叉叉一架起來,它就形成一個東西了。「汝觀交中性」你看三個叉叉打起來,你看中間這個業力的重點在哪一邊?在身上嗎?在心上嗎?還在 境界上?還在作用上?都沒有,中間本空的。所以這個自性之體,你講空也不對,你講有也錯了,空、有都是相對兩邊的話,那你說我第三個非空非有,非空就是 有,非有就是空;即空即有,即空就是空,即有就是有嘛,所以這四句,禪宗所以講離四句,絕百非,哪四句呀,「空,有」兩句了,「即空即有」第三句了,「非 空非有」第四句了,都不是。講本體的論辯離不開這四點,那麼在哲學上,一元,二元,多元等等,都屬於這四句的範圍。非空即是有,非有即是空,都是空話,所 以佛認為這些哲學的研討的道理,都是戲論。所謂戲論,就是小孩子說笑話,空話,說笑話。道體你說它空不對,有也不對,兩方面都不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都不是。

迷晦即無明   發明便解脫  

解結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所以你不懂這個道理,自己迷悟了,迷掉了。晦:蓋住了,自性的靈光,遮蓋住了,這個樣子叫做無明。

「發 明便解脫」明白了就解脫了,等於我們常常比方,自己這個鑰匙放在口袋裡,忘了,拚命的找,急了一頭大汗,這個是無明,找到了,哈哈一笑在口袋裡,悟了什麼 事都沒有,發明便解脫,開發了明白了自己的自性本來在此,那麼馬上就一切解脫,這是基本的願力。修證的方法呢,怎麼樣悟了呢?求得明白了呢?發明了呢?依 六根任何一門去修,六根等於結一個結扣一樣,把結扣的中心抓住了,但是我們打一個結,要把它自己打起來自己解得掉,可是認得了這個結子要這樣解,可是要在 解的時候要功夫喲,要慢慢來啊。所以理雖然如此,功夫還是要修證。功夫的方法,六根門頭隨便你用哪一根去修證。所以「解結」解開這個結使啊,在功夫的程序 上一步有一步的功夫,等於我們讀書,由幼稚園開始,小學到中學讀到大學,大學讀了博士乃至說超過博士,這個人學問好得很。你問問那個真的有學問的,他什麼 都不懂。所以孔子也講,他我什麼都不懂,因為空空如也,就是心如明鏡了,什麼都沒有,不過你問到他就有反應就知道。所謂學問,你認識了那麼多字,最後一個 都不認識,可是用出來就有了。道也是如此,所以解結,修證功夫是有次第,慢慢來的,還是要一步一步上來,最後到了家呢,「六解一亦亡」,六根都解脫了,心 性。所以道的境界萬法歸一,一也本空,一也是假名,一亦亡,都沒有。

根選擇圓通  入流成正覺  

那 麼佛在這裡很慈悲了,道理雖然是這樣,可是一切凡夫眾生迷戀太久了,迷戀有為世間這個三界,欲有;慾望、 色有、無色有。我們拿普通的道理講,情、愛、欲迷戀得太久了。你要解脫這個三界,欲有、色有、無色有,所以要選擇它,六根用哪個方法自己最適合。在六根門 頭有些人也許利用眼睛看光,有些人利用觀音法門耳根來修,有些人利用練氣脈呀,修道家也沒有錯;乃至修身上的白骨觀也沒有錯,以身根來修;有些人聽呼吸, 用鼻根來修;有些人用嘴巴怎麼修啊?舌根,甘露水啊下降啊這些等等啊,嘴裡檀香味道啊,很多,這個裡頭有很多的方法。不管你怎麼樣,或者我們用智慧參究用 意根來修,都隨便,六根你自己的選擇,當然這個叫師資相應,自身能夠相應;退抓同時,到那個時候,所謂高明的老師、善知識一指導,一看這個人應該走哪一條 路。

譬如常說的佛在世的時候有兩個人來出家,一個銀樓裡頭打銀的,一位是染布的來出家修行。修了好幾年都不成功,不要說開悟,得定都做不 到。後來佛知道了就問了,我記不得是阿難還是舍利弗哪一位了,搞不清楚了。佛問他們倆個,他說這兩個你收來的徒弟,怎麼那麼多年不成功,你教他什麼方法? 這兩位佛的弟子向佛報告了,我教他修白骨觀,另外一位我教他修數息觀。哎呀,佛說你剛剛相反,教授法錯了,那個打銀的人,心很細,等於照相館的老闆一樣, 修這個相片啊,那個毛只有一支一根毛,心很精細很精細,心因為細,他平生才可以做這個工作,它本來就很寧靜很細,你再教它修數息入手,修安般就他容易成 功。那個染布的人,天天看這個白布,看了幾十年看慣了,你教他修白骨,那個影像一帶就出來了,就很快了,把兩個方法一換就對了。兩上方法一換,他們七天都 證得阿羅漢,得道了,所以教授方法問題。等於我們吃東西一樣,你喜歡吃「majie」{听录注:一种食品,不明,录音34分钟处} 他喜歡吃粽子,都是糯米做的。可是他要吃「majie」   啊,有什麼辦法呢?他也說粽子好,個人根器不同根性不同,所謂善知識不善就在這裡,這個人用這個方法就對了,他可以念佛,他可以參禪,他可以學密宗,他可 以幹什麼,門門都通。古人的詩,處處綠楊堪繫馬,家家有路到長安,這是我們的古詩。我們現代人啊現代化,都把它改了,「條條大路通羅馬」就是根據這個詩改 過來的,因為不帶一點西化表示沒有學問,所以趕快把自己文化改一改,原來的「處處綠楊堪繫馬,家家有路到長安。」。因為中國古代唐代首都在長安,文化鼎盛 的時候,那個時候世界上的羅馬,不過比羅馬高明,現在羅馬早亡了,大家亂講。所以我們說回來,修行的事選擇法門,從六根門頭哪一根開始修?「根選擇圓通。 入流成正覺」,等於你入流了,進入法性之流,那麼隨便你哪一個法門,都可以成道,都可以成正等正覺。第六點佛說:

陀那微細識  習氣成瀑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開演

這 四句當中前面兩句在《解深密經》,佛講唯識法相的道理時說過,「阿陀那識」,阿陀那識是阿賴耶識的變相的用,勉強講也可以同於阿賴耶識。但阿陀那識是講它 的用,異熟,阿賴耶識異熟種子這個業力的作用。我們現在大家沒有研究過唯識,不詳細的表達解說了。就是說我們自心的這個習氣的種子,這個種性很厲害。自心 習氣的種性是什麼東西呢?我們現在大家要自己瞭解自己,什麼東西阿賴耶識?就是我們講個性,等於父母所生的個性帶來的,這個個性是前生的種子帶來的,這一 生變成現在的行為、個性。這一生所作所為現行變成來生的種子,形成了個人的別業的個性。那麼這個作用有異熟,異熟就包括了因緣果報,有等流。異熟就是別 業,等流就是共業,這個作用包含了別業、共業的作用,這個阿賴耶識所起的個性,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兄弟姐妹個性絕對不同,同處有不同,不同處有相同,修行到 最後我們身心內在那個個性到最後都要爆發,它本空。可你說它空啊,它不空,唸唸遷流,我們的個性每個念頭每個念頭連鎖接著的,唸唸遷流不斷的,像一股瀑流 水一樣,瀑布一樣永遠不斷的,表面上看像一股瀑流水,實際上每一個念頭,每一個流水的分子中間都有空隙,你沒有看到。譬如我們打坐修行念佛坐在那裡,自己 覺得妄念斷不了很痛苦,呀就是這個妄念不斷,妄念不要求斷,「真非真」,妄念非妄念,本空,但是這個妄唸唸念一念一念接上來,它中間有空隙的,你沒有把握 住啊。把所握住以後當下切斷了,切斷了那個空相就出來,不過最後要知道,那個空相也是個妄念,也要去掉,那個也不是,也要放下。

因為我們不 知道,所以修道的人最可怕的是這個習氣,大部分喜歡好奇、愛神通;有些人愛清淨,也是習氣喲;有些人喜歡談空,你給他講有啊,呀,這是外道;有些人喜歡談 有,你給他講空,呀,這是妖怪;有些人喜歡參淨土,你講參禪,完了完了,這個人完了,走歪路了;有些人喜歡參禪的,修淨土,這個沒有出息;世間人千奇百 怪,一切眾生自己的習氣的種子,它構成一股力量,所以叫業力,如瀑流水,一股瀑布的流水一樣切斷不了。所以一般人修道,去妄求真,想去掉妄念證得真如,真 妄同二妄啊,有一個道,有一個真,道也是妄想啊。所以在理論上告訴你自性真如,有一個真,這個真啊差不多了就不真了。所以怎麼樣是真正真如自性的道?怎麼 樣不是真如自性的道?中間有許多人喜歡搞思想、搞學理,用思維辯證下去越辯越深,世學問越高成道越難,所以你說我所以不認識字,哎呀,成道快了,那更難。 所以此中很難,真非真恐迷,所以關於這個道理佛說不大肯講。講有一個東西,這個生命是有一個東西,你們抓住了一個東西,所以佛說有個法身,法身是空相, 喲,拚命抓個法身了。說成了道的時候,千百萬億化身,真高興啊,只要我修了道坐在這裡回大陸一看,嗯,一個念頭就回去啦,我還坐在這裡啊,想像那個法身、 化身的境界啊都變神經了。有沒有這個作用呢?有這個作用,不是世間法的那麼理想。所以對阿陀那識,阿賴耶識的包含萬有的種性這個道理不敢講,佛都不敢講, 怕開口。一開口了以後怕使大家更搞糊塗了,本來還清醒的,因聽了佛法越來越修糊塗了,就糟糕了。所以佛說我常常不開演。第七點,總而言之,迷悟在哪裡?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他 說一切都是自心所造的,所以《華嚴經》也就是唯識宗的大經,也是經典裡頭的經典,佛經裡頭的佛經。《華嚴經》告訴你: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 性,一切唯心造。萬法唯心,一切都是自心造的境界。什麼我們修行的人覺得給魔魔到了,哪裡有個魔啊?什麼魔都不怕,就是怕自己這個魔,我魔我,最可怕。所 以黃襞禪師講一句話特別注意,什麼是魔?除了三種魔以外什麼沒有別的魔:起心動念是天魔。我們想什麼,哎喲,看到光了,什麼有神通了,起心動念是天魔;什 麼都不想,一念空下去什麼都不知道,不起心動念是陰魔,是五陰之魔;倒起不起是煩惱魔,所以這三個魔概括了一切魔境,最可怕了。你說有個鬼來了要吃我,吃 我有什麼怕?吃了我也可以變鬼和它倆一樣,還可以打一架,一點事都沒有,而且你真不怕他吃你,他真吃不到你,誰說鬼吃鬼?什麼魔都不可怕,世界上有兩個魔 可怕,第一可怕是自己,第二可怕是人魔,鬼也不凶,魔也不可怕,人才可怕呢。魔也是人造的,鬼也是人做的,所以一切人我都是自心造的,都是「自心取自 心」。這裡佛露一個秘密,什麼叫妄想?什麼叫虛妄?虛妄即是真實,真實也是虛妄,非真也非幻,非有也非空。像夢,夢有什麼不好?夢比現實人生更美喲,夢真 美喲,夢裡頭什麼不要負責任的,醒了就算了。現在我們瞪起眼睛在做夢啊,你不要認為這個不是夢啊!現在我們在這裡也是夢,等一下就沒有了,也負不了責任 的。夢也就是真,真也就是夢,一切萬法本來皆是真善美,沒有夢幻也沒有真實,這些都是名言的表相而已,所以一切本來如幻,不是夢幻,夢幻也是真實,真實也 是夢幻。「非幻成幻法」,瞭解了這個道理呢?這個是真的現實,現實是空,空就是現實。

不取無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雲何立  是名妙蓮華

一 切不執著就是道,知道一切皆是夢幻空花,道也不執著,佛也不執著,還我本來真面目,依然天下大笨蛋,如此而已,無所謂,這一無所謂可你真做到無所謂嗎?你 說現在一刀砍下來痛,無所謂,是不是?很好玩,你做到了差不多了,你做不到。你真功夫到了呢,那個時候哎喲,好痛喔,哈哈,走了,沒有事了,那真可以解脫 了,一切都是夢幻。苦受、樂受、憂受、喜受、捨受,我們人生境界的這個五受,苦樂憂喜捨都沒有了,都是夢幻空花,一切不執著一切不起,不起就是不執著,知 道一切境界如夢如幻。

「非幻尚不生,幻法雲何立」那一切不執著,什麼叫空,什麼叫有,什麼叫如夢如幻,什麼叫非如夢如幻,此心不但妄念不 生,真如之念也不起,本來平常,本來自在。那麼所謂諸法如夢幻,也是一句空話,這句話的本身就是夢幻。悟到了明白了這個道理,「是名妙蓮花」。我們曉得世 界上做生意的人都有商標,每個公司行號都有個商標,浮落牛奶也好,黑熊汽水也好都有人標記。一切的宗教都有標記,天主教基督教十字架,佛教佛法的標記就是 蓮花,只有它不同。注意這個蓮花,蓮花在乾淨清淨高貴的地方長不出來的,要在最髒最糟糕的地方它才出蓮花,出污泥而不染。那們我們大家聽過我們顯明法師講 的《妙法蓮華經》就懂了,一切的花或者後開花先結果,或者是先開花後結果,只有蓮花是一開是花果同時來。所以釋迦牟尼佛拈花微笑,究竟拈的是蓮花啊還是什 麼花,這個要到十方三世諸佛的地方,諸位假使學考古學的要考證考證了。這個是妙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所以蓮花是佛教的標記。注意太清高了不是佛法,沒有用, 蓮花生在爛污泥裡,那個污泥越髒越爛,蓮花長得越大越漂亮,可是它本身一點污點都不染。所以這個裡頭有秘密,而且是花果同時等等,而且重重無盡。我們的標 記佛都坐在蓮花台上,不坐在別的地方,大如車輪的蓮花的確可以坐,有沒有?有,世界上有這種蓮花,很少見。

這個法門才是「金剛王寶覺   如幻三摩提」  

什 麼是金剛王寶覺?照教理上講,尤其照唯識教理,我們一個凡夫發心修行學佛到成佛,太遠、路途太遠了,要三大阿僧祗劫,所以七次投生,八次投生,二十次投生 那還不算呢,那還構不上一個小劫呢,千生萬世還構不上一小劫,三大阿僧祗劫,多生累世修行行善才慢慢證果,慢慢到了菩薩地,十地,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妙 二覺,超過十地還沒有到成佛的境界啊,最後要得金剛喻定,顛撲不破,有如金剛,斷最後一品無明,得金剛喻定了,才成佛,多困難!照教理說起嚇死人的,所以 講教理的人反對禪宗,密宗,說即生成佛,沒有這回事,絕對不承認的,講教理那多困難。在《楞嚴經》所以它不屬於教理以內,有些把它打成禪宗的經典,有些把 它歸到密宗的經典,不管怎麼歸,在這本經典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你懂了,真妄不二,一切不起,這就是金剛王寶覺,得金剛喻定,手持金剛王寶劍,魔來斬魔,佛 來斬佛,了不可得,得金剛喻定。那真正成就,不算成佛,寶覺:太寶貴了,覺:大徹大悟。大徹大悟了如何呢?做人不做人啊?一樣做人,看世間一切如夢如幻, 叫如幻三昧。成佛也如幻如夢,弘法度眾生也如夢如幻,六道輪迴,三界二十五有,統統如夢如幻,一切世間本來三千大千世界皆如夢幻空花。證得夢幻如幻的三摩 地,如幻夢幻的三昧境界是普賢王如來的境界,普賢王如來,夢幻三昧,無所不在,無所在,非空也非有,即空也即有,無所不至。

所以這一條路「彈指超無學」。言下頓悟一彈指之間就證得無學位。超無學位就是得道了,不需要再學了。

此阿毗達磨」 如果要論這個道理用邏輯辯論是最高的論義,要辯證得清楚,要思考辯論得清楚這個法門。佛說這個法門結論以前,佛不是摸摸阿難的頭嗎?我們不要忘記了,上一 個禮拜一,阿難現在還跪在那裡,佛還在摸他的頂啊,上一個禮拜一起。那麼在這個時候十方諸佛給佛灌頂,佛也摸摸阿難的頂,阿難摸摸我們大家的頂,彼此在 灌,十方諸佛與一切眾生灌頂,一切眾生也於十方諸佛灌頂。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門

十 方諸佛要想成佛只有這一條路,沒有第二法,所以叫不二法門,不二價,只有這一個,沒有第二個。 「一路涅槃門」現在阿難應該站起來了,不要再摸了,灌頂也灌完了,此乃智慧灌頂。佛說這個偈子給我們大家在智慧灌頂,智慧灌頂無形無相啊,要諸位誠心誠 意,就一念之間馬上就覺得得到智慧灌頂,佛這個是真正的說法。

好,那麼六解一亡這一段,我們到此佛做了總結,馬上開始這一卷裡頭來了,二十五位菩薩圓通最重要的環節。每一位菩薩要起來報告自己修行的經驗,怎麼樣成道的就在這一卷裡頭開始了。我們這一位尊者阿難,成佛這一個結論講完了。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聞佛如來無上慈誨,祇夜伽陀,雜糅精瑩,妙理清徹」。 阿難同大家聽到佛講了上面長誦短頌,「祇夜伽陀」就是偈頌,上面長篇大論給他講下來,下面歸納起來又做了一個詩偈告訴他。「雜糅精瑩」把上面所講的長篇大 論道理所講的歸納成偈子,就是一個綱要,這個妙理清徹這個道理啊,怎麼叫做頓悟?明心見性,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怎麼樣叫漸修?慢慢求證。

心目開明,歎未曾有」。 我們現代人普通人講得很對,眼睛是靈魂之窗啊,這個窗子打開了就什麼都懂了,心和眼倆關係很大。所以心目開明,法眼清淨,歎未曾有,感歎從來沒有過。啊這 一回對了,同我們一樣,啊,這一次講得好,啊這一次對了,明天呢?又不對了,再來。所以他這個時候阿難又同大家歎為曾有,從來沒有過,太好了,太好了,過 一下一想想又不對了。

阿難合掌」。又來了。「頂禮白佛。我今聞佛無遮大悲。性淨妙常真實法句。心猶未達六解一亡。舒結倫次。惟垂大慈。再愍斯會。及與將來。施以法音。洗滌沉垢」。 阿難真是在佛前面耍賴,剛才還說好啊,從來沒有聽過都懂了,心目開明都瞭解了。等他磕一個頭起來,說老人家,我還沒有懂,再來。實際上阿難我們真的要向他 頂禮萬拜都感激不盡,他並不是為了自己,也為了我們裝傻,在那裡裝傻。剛剛講了以後,他又跪下來,佛前面說「我今聞佛無遮大悲」,拿高帽子給佛帶,讚歎。 你老人家大慈大悲,而且這個大慈大悲無遮的,像太陽一樣沒有遮蓋的,普是普遍的,不過太陽有時候照不到,不是太陽的過錯,你自己帶一個帽子,沒有辦法,無 遮的大慈大悲。啊,直接告訴我們一切眾生自性本來就是淨土,「性淨」乾淨的,本來就是妙不可言、本來是不滅常在的不變,你講的都是真話,佛沒有妄語。雖然 如此,可是我,他說沒有悟啊,「心猶未達」我的心還搞不清楚啊,什麼樣叫六根解脫了,那個一也不住,什麼叫「六解一亡」我不懂啊。「舒結倫次」根據你老人 家講佛法講的三界中間有十個結使,貪、嗔、癡、慢、疑,見思惑有十種,三界一加起來有九十九個結使,以小乘法門來講。大乘法門來講結使不止九十九,太多 了,一念一個結,心有萬萬結解不開。怎麼樣叫六根解脫,六結一亡,「舒結倫次」把這個心理的結使解得開這個次序呀,實在我不懂。「惟垂大慈」,希望你老人 家大慈大悲。「再愍斯會」,可憐可憐我們大家。阿難替我們說話了,不但為我們在坐的,為將來的眾生,「施以法音。洗滌沉垢」,把它再搞清楚一點。佛給阿難 纏上也沒法子了。

即時。如來於獅子座。整涅槃僧。斂僧伽黎。覽七寶機。引手於機。取劫波羅天所奉花巾」。 這一段我們大家一方面下面有註解,白話也有翻的,可以借用參考一下,大概都懂了。但是這個經典,你看我經常告訴大家,念佛經要很恭敬的念,當然要焚香洗 手,齋戒沐浴,但是真在念的時候,要把佛經不要念死了,它是活的,你看成歷史看成小說,看成佛就在前面和你講話,經典上並沒有那麼死板,活潑得很。這一段 就活潑得很,這一段描寫佛聽了阿難講,上面你看把阿難救回來講到現在六解一亡,我們記錄下來有四卷經典,這是記錄啊,現場的對話表演的記錄啊。他老人家也 有點累啊,說了那麼久了,我們都講了幾個月了,他起碼到現在也半天多了,很累啊。所以他「整涅槃僧」把衣服也拉一拉,把位置也動一動,「斂僧伽黎」把那個 袈裟也說了半天手那麼比,也有點掉下來了,所以也那麼搭了一下。「攬七寶機」把那個茶几啊拖過來一下,手嘛也就勢那麼動一動,把茶几上有個手巾,這個過去 天人獻給他最名貴這一條就抓來,這個鏡頭很美喲,很漂亮,很活潑的。千萬不要認為佛說法坐在那裡,「啊---你們聽到,」。以前法師們講經,我們小的時候 聽這個經都「如是我聞,下坐」,哎呀,好呆憐哪,聽的人都要聽死了,佛法是活的,所以我們不要拿看小說的心情看佛經,就不對,沒有恭敬心。但是你把佛經看 成死了也是犯了錯誤,它非常活潑。所以佛在這個時候沒有罵阿難,也沒有說他囉嗦,很慈悲,把手動一動,茶几拖過來,衣服拉一拉,把這個手巾拿起啊,打了一 個結子。他在做節目主持人,現場表演,這個時候啊,我們釋迦牟尼佛變成做了節目主持人了。

於大眾前。綰成一結」。在大家前面自己拿個手巾啊,打一個結。

示阿難言」。就告訴阿難。「此名何等」。這個手巾拿來打個結,問阿難,這個叫什麼?這不是多餘嗎?他這個主持人節目主持人,導演就導演得那麼好,手巾一打,他說這個叫什麼?

阿難大眾俱白佛言。此名為結」。不但阿難講話,大家也講,你老人家,這個叫打結嘛,手巾打結。

於是如來綰迭花巾。又成一結。重問阿難。此名何等」。那麼佛聽大家答覆了,在那個長的一條手巾上又打一個結問大家,這個又叫什麼?

阿難大眾又白佛言。此亦名結」。阿難和大家說這個也叫做結嘛。

如是倫次綰迭花巾。總成六結。一一結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結。持問阿難。此名何等。阿難大眾。亦復如是。次第酬佛。此名為結」。這一段我們簡單過去了,佛這個節目主持人做得很精細,一條手巾拿來打了六次結,每一次打起來問阿難和大家這個叫什麼,大家都要答覆這個叫結,手巾打個結。第二次又打,打了六次,每一次都那麼問,問了六次,大家也答覆了六次。這個都叫做結嘛,手巾打起來叫結。

佛告阿難」。佛同阿難講了。「我初綰巾。汝名為結。此迭花巾。先實一條。第二第三。雲何汝曹復名為結」。 注意喲,佛講話非常邏輯的。他說我只有一條手巾,開始打了一個結,你們叫它是結。後來我又加了五個,你們都叫它是結,這個什麼道理?他說我手巾只有一條。 你看我們假設學統計的話、學會計的話,大家答話是沒有對嘛,第一個那個叫第一結,第二個叫第二結,第三個第三結,大家都說結,結,結,都答不對了,在邏輯 上,是吧?手巾只有一條,我打了六個結,他說你們怎麼都叫做結呢?佛講話很科學很合邏輯呀。阿難提出來辯護了。

阿難白佛言。世尊。此寶迭花緝績成巾。雖本一體。如我思惟。如來一綰。得一結名。若百綰成。終名百結。何況此巾只有六結。終不至七。亦不停五。雲何如來只許初時。第二第三。不名為結」。 阿難辯論也對啊,法庭上的辯論啊,他說佛啊,你這條名貴的手巾只有一條,當然你打了一個結嘛,我們叫這個是結。這條手巾你打了一百個結,也叫做結呀,我們 講的沒有錯啊。況且你只打了六個結,也沒有打五個也沒有打七個,所以我們就叫它這個都是結,那麼你這個意思我們講話不合邏輯,難道第一個結才叫做結?後面 五個不叫做結?那叫做結兒子啊?他說沒有這個道理了,我們都叫它結沒有錯嘛。這個辯論也很對,所以呀正理只有一條,歪理就有千條。要注意世界上的事情都是 這樣的。

佛告阿難。此寶花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條。我六綰時。名有六結。汝審觀察。巾體是同。因結有異。於意雲何。初綰結成。名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結生。吾今欲將第六結名。成第一否」。 佛也沒有罵他不對,他說你講的也對了,這條手巾「知此一巾元止一條」,手巾嘛只有一條,我六次打結叫做打了六個結。他說你仔細看看,手巾只有一條,體是一 條,六個結的體原料就是一個。「因結有異」,打六個結不同,大概佛當時打結沒有注意了,經典沒有記清楚,第一個結大概是蝴蝶結,第二個結是什麼時間,第三 個中心節,六個結大概打得不同,不過經典上這個地方記錄不詳細,應該批駁一翻,應該六個結不同。他說那麼你的意思認為第一個結打成功了叫做第一結,那麼這 樣連續打了六個結,他說我能不能把第六次打成那個結叫成第一結,可不可以呢?把第六次打那個結叫做第一個結,可不可以呢?

否也。世尊。六結若存。斯第六名。終非第一。縱我歷生盡其明辯。如何令是六結亂名」。 這個注意喲,這一段話。這段話我們解釋一下,「否也,世尊。」阿難答覆不可以,絕對否定,沒有這個道理。他說佛啊,「六結若存」這一次你拿手巾一個一個打 下來,打了六個結,這六個結子沒有解開以前存在這裡,我們不要說經過三千年、一萬年的歷史,應該說佛某年某月拿某某一條手巾打的結,這是第一個這是第二 個,這是第三第四第六個。「縱我歷生盡其明辯」不但是這一輩子,我再死了抬胎,投胎活一百歲又死了再投胎,多生累劫來隨便你怎麼樣歪理去辯,不能顛倒是 非,這是第一結,這是第二結。等於我們蓋了這個房子,第一層就是底層,上面就是頂層,絕不能夠說那是第一層,下面是頂層,不可以,這是世間法明辨是非,就 要明辨是非,這個數目不能顛倒的。他說就是我多生累世生生累世都很聰明,乃至學數理的博士到了第一名了,也不能說是「六結亂名」,第一不能變成第六,第三 不能變成第五,絕不可以的。

佛言。如是。六結不同。循顧本因。一巾所造。令其雜亂。終不得成。則汝六根。亦復如是」。 佛聽阿難講了以後說,對。就是這樣,你講的話對了,你說對了。「六結不同」這六個結打的不同。「循顧本因。一巾所造」不過追求它的根本,原來的這個結怎麼 構成啊?是一條手巾打成功的。「令其雜亂,終不得成」原料雖然是一樣體是一個,它構成六個現象就不同了,這個不同的現象有數字,絕對有數字、有相。這同我 們講《易經》的道理,理、相、數。理是一個---體,現象不同,數字也不同。在作用上,我們注意啊,所以你說修定做功夫,一步有一步的功夫,一步一步的境 界,那麼你說我剛剛第一天學了就到達那個境界,不行,不能越等,數字就有不同,一就是一,不是二,三就不是四。剛剛吃了三天素就要上西天,哪有這回事啊? 那佛的十二年都白修了?但是你注意啊,佛修了十二年啊,為什麼只修十二年,不修十三年,不修十一年半?這也是打這個手巾一樣,一個道理啊,這是秘密順便告 訴大家參一參,不在《楞嚴經》的範圍,這是另外一個題目。所以他說這條手巾打了六個結,就不能亂說是一個。

畢竟同中。生畢竟異」。 體是一個,現象、數字絕不同,不可以顛倒的,絕對的是同體,可是在作用現象是絕對的不同。你要注意,畢竟就是究竟啊,白話文。究竟的相同,體是一個,變成 這個現象不同的時候就是畢竟不同究竟不同。所以這個六根都是身心阿賴耶識的業力、異熟等流作用變相,變成眼睛,眼睛不是耳朵,耳朵不是鼻子,爸爸不是兒 子,兒子不是孫子,絕對不同,男的不是女的,女的不是男的,現象就有不同。佛說這個地方特別留意喲,理上搞清楚啊。一步有一步的功夫啊,頓悟,你悟到哪裡 去啊?你頓頓看,頓悟都是漸修來的呀。

佛告阿難。汝必嫌此六結不成。願樂一成。復雲何得」。所以佛就同阿難講啊,六個結就是六個結,要功夫求證啊,生理上、心理上一步一步來的呀。你說「六結不成,願樂一成」想一下子一刀把六結砍斷了就不行了,解不開了不能還原了。那這條毛巾就破掉了,不是這一回事啊。「復雲何得」那怎麼做得到啊?一步一步功夫來的。

阿難言。此結若存。是非鋒起。於中自生此結非彼。彼結非此。如來今日若總解除。結若不生。則無彼此。尚不名一。六雲何成」。 佛講那個道理,阿難就提出來反對意見了,辯論了,我們法師們講經絕不敢講反對意見。這個反對意見也是個名稱啊,也沒有關係,就是相反的意見。阿難聽到佛講 到那裡,阿難也是絕頂聰明人。馬上說,他沒有說佛的對不對,你講的道理一點不錯。「此結若存。是非鋒起。」注意這八個字,世間法同出世間法一樣,只要有一 件事情一句話有一個影子擺在那裡,就有是非。宇宙萬有的現象一切是相對的,有正面就有反面,有光明面就有黑暗面,所以正理一條歪理千條講不完的。有一個現 象存在的話,「是非鋒起」,只要有一個結打在那裡,那正反合,正反合,否定又有否定,永遠真理在哪裡找不到了。「是非峰起」,人世間也是,我講一句話說我 這個對,你對什麼?我的比你還要對,就吵起來了。「是非峰起」最後拳頭,你的拳頭大我的拳頭小,打起來你把我打傷了我告你。是非峰起,永遠不完的。「於中 自生此結非彼」,有是有非,就是說這是第一結,不是第二結,第二結不是第三結,這個第一結不是第二結,不是它。「彼結非此」第六個結不是第四個結,那個結 就不是這個結,人世間的是非就是這樣。「如來今日若總解除。結若不生。則無彼此。」他說你老人家把六個結一拉都解開了,就沒有結了。沒有結,影子都沒有, 屁都沒有,就沒有爭的了,哪裡叫第六結第一結啊,就解開了,解開了就沒有結了,結都沒有你還爭個什麼呢?「尚不名一」,一個結都沒有,這個手巾還是恢復本 來面目的手巾。一個結都沒有,「六雲何成」,一都沒有還怎麼叫做六呢?更沒有八了。

佛言。六解一亡。亦復如是」。 佛說你搞了半天,就說了,我上面六結一亡就是這個道理嘛,囉嗦了半天。所以六根只要一根上得到解脫,其它五根都跟著都沒有,空了,空也不存了,有個空相也 沒有,所以「六解一亡,亦復如是。」佛說對啊,我們辯論了半天就是這個道理,六結一亡嘛,可是為什麼要那麼久的辯論啊,這叫做鍾不打不響,鼓不敲不鳴啊, 那有什麼辦法?你的腦袋一定要這樣敲。嗯,現在我總算懂了,等一下哎呀不對了。嗯和哎呀倆差不多啊,那是第一結、第二結的差別。

由汝無始心性狂亂。知見妄發。發妄不息。勞見發塵。如勞目睛。則有狂花。於湛精明。無因亂起。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花相」。 注意這一段,佛做總結。佛說由於你,他拿阿難做代表,其實阿難並不是那麼笨啊,阿難尊者高明得很哪,他是為我們受罪呀,裝傻在那裡,那麼佛也故意拿他來罵 眾生。由於你無始以來一切眾生這個心性瘋了,所以我們拿佛法的眼光看世界的人,都是病態心理,都是病態,都是瘋子。只有一個不瘋的,成了佛的就不瘋,悟了 道,否則都是瘋子。所以一切眾生無始以來心性狂亂,什麼是瘋子?你修道亂修也是瘋子啊,認為自己在修道,本來在道中。所以一切眾生自己心性狂亂,「知見妄 發」每個人所知所見不同,見解不同意見就兩樣,意見兩樣是非就鋒起了,我不同意他,他不同意我。吃飽了飯沒有事情做,就這樣做事情,叫做學問叫做見地,都 是知見。你的知見對不對?佛在上面第一卷、第二卷就講了,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各人業力深淺不同、見解不同而已,有個什麼對與不對?所以因為一切 眾生所知所見循業發現,循哪個業?妄想業力發現。

「發妄不息」,妄想業力一發動,哲學家和科學家倆意見不同,科學家哲學家和宗教家意見不 同,每個宗教派系也不同,每一個修道的人個人心得不同,都是循業發現,反正都沒有成佛,反正叫做糊塗一塌,就是一塌糊塗,都是循業發現。這個發妄不息啊。 「勞發見塵」,妄想多,塵勞煩惱,把自性清淨遮蓋了。等於佛做個比方「如勞目睛」就像我們拚命揉眼睛,或者眼睛瞪著不閉,這個眼睛眼神經疲勞了,「則有狂 花」,馬上看到眼睛前有好多亮光星星點點的,這是假的,因為自己神經疲勞了,神經病才有狂華。狂華就是神經病看到的假相,所以一切眾生皆是神經病,皆是病 態,沒有明心見性以前。「於湛精明。」你的自心你的自性本來清清湛湛、乾乾淨淨的,本來是明白的,光明的,精明圓滿的。「無因亂起」,不是上帝迷糊你也不 是魔鬼迷糊你,也不是菩薩迷糊你,是你自己自心取自心。剛才這個偈子講,諸幻成幻法,自心取自心,騙了自己。自心的狂亂騙了自己。自心的狂亂迷糊了自己, 所以無因亂起,並不是另外閻羅王迷你了,魔鬼騙了你,都沒有這回事,你就是魔鬼,你就是閻王。下面更嚴重,佛說的,不是我說的,怕嚇著大家。不但如此,你 要看到要知道這個世界上山河大地,這個地球萬相都是假的,你們都曉得,哎喲世界假了,所以我要佛啊,打坐念佛啊成道。哎呀,「生死涅磐」,要想得道啊?得 道這個道也是神經病。你以為你得了道?有個所得、有個能得都是自己欺騙自己,錯誤,一切放下,本來無事,這是佛法。我想你一切放下也做不到,本來無事也不 可能,下次再來。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集 第2頁:第二集
第3頁:第三集 第4頁:第四集
第5頁:第五集 第6頁:第六集
第7頁:第七集 第8頁:第八集
第9頁:第九集 第10頁:第十集
第11頁:十一集 第12頁:十二集
第13頁:十三集 第14頁:十四集
第15頁:十五集 第16頁:十六集
第17頁:十七集 第18頁:十八集
第19頁:十九集 第20頁:二十集
第21頁:二十一集 第22頁:二十二集
第23頁:二十三集 第24頁:二十四集
第25頁:二十五集 第26頁:二十六集
第27頁:二十七集 第28頁:二十八集
第29頁:二十九集 第30頁:三十集
第31頁:三十一集 第32頁:三十二集
第33頁:三十三集 第34頁:三十四集
第35頁:三十五集 第36頁:三十六集
第37頁:三十七集 第38頁:三十八集
第39頁:三十九集 第40頁:四十集
第41頁:四十一集 第42頁:四十二集
第43頁:四十三集 第44頁:四十四集
第45頁:四十五集 第46頁:四十六集
第47頁:四十七集 第48頁:四十八集
第49頁:四十九集 第50頁:五十集
第51頁:五十一集 第52頁:五十二集
第53頁:五十三集 第54頁:五十四集
第55頁:五十五集 第56頁:五十六集
第57頁:五十七集 第58頁:五十八集
第59頁:五十九集 第60頁:六十集
第61頁:六十一集 第62頁:六十二集
第63頁:六十三集 第64頁:六十四集
第65頁:六十五集 第66頁:六十六集
第67頁:六十七集 第68頁:六十八集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小吉 发表于 2016-11-1 23:15:47
不可多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