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阿難。汝學多聞。未盡諸漏。心中徒知顛倒所因。真倒現前。實未能識。恐汝誠心猶未信伏。吾今試將塵俗諸事。當除汝疑」。 那麼佛答覆阿難的話,他說你呀多聞第一,佛學很高明,記問很淵博,道理講的都很對。「未盡諸漏」沒有實際證到漏盡果,漏儘是圓滿不漏的,沒有滲漏,沒有一 點缺陷的。六根門頭就是說眼耳鼻舌身意都無滲漏之處,所謂「未盡諸漏」,這是簡單的說法。換句話說在三界中欲界、色界、無色界中八十八結使解脫了,唸唸圓 澄,身心寂滅,這就是無漏。因此佛說「心中徒知顛倒所因」,現在你在理論上也知道一切眾生自我顛倒所以沒有成佛,顛倒的因瞭解了,理論上瞭解了。「真倒現 前,實未能識」。真正的顛倒來了,真的大顛倒來了,結果你不瞭解。現在怕你「此心猶未信伏」,這同我們一樣,我們現在研究都是妄想心、意識分別心來理解這 個佛法,用這個妄想第六意識的分別心來理解,你不會相信的,你也不瞭解。佛每一節每一步帶領他如何去求證。「吾今試將塵俗諸事。當除汝疑。」我現在就目前 人世間現實的世間普通一般的事,做一個比喻,做一個引導,使你解除了這個疑惑。
「即時。如來敕羅睺羅。擊鍾一聲」。那麼這個時候,佛講到這裡就命令他的弟子,也就是他的兒子,出了家的佛的兒子叫羅睺羅,他說你去打鐘,那麼羅睺羅就去打鍾了,咚這麼一聲,這個聲音一發出來,咚一聲。
「問阿難言。汝今聞否」。佛問阿難,你聽到打鐘的聲音嗎?你這個聲音聽到嗎?我們現在不要打鐘,等於我在講話也是一樣這個聲音,你聽到打鐘的聲音嗎?
「阿難大眾俱言。我聞」。這是個現場表演了,一個實際的領導,大家注意啊,你們諸位修觀音的法門,這是最初步的。阿難同大家同時講聽到了。這個鐘打了一聲,咚,聽到了,都聽到了。
「鍾歇無聲。佛又問言。汝今聞否」。這一聲鍾打過了,問大家說聽到沒有?大家說聽到了。這個聲音過了鐘聲過了一點聲音也沒有,那麼佛又問阿難他們:「現在你們聽到嗎?」
「阿難大眾俱言。不聞」。阿難和大家說:「沒有,現在沒有聽見」。
「時。羅睺羅。又擊一聲」。大家說沒有聽見,羅睺羅又把鍾咚打了一聲。
「佛又問言。汝今聞否」。佛又問了,現在你們聽到打鍾嗎?
「阿難大眾又言。俱聞」。大家又說聽到了。那麼這兩次了。
「佛問阿難」。佛就再進一步問他。
「汝雲何聞。雲何不聞」。佛說我問你,你怎麼樣叫做聽到打鐘的聲音?怎麼樣叫做聽不到?怎麼叫做聽到,怎麼叫做沒聽見?沒有聲音了?
「阿難大眾俱白佛言」。這個時候阿難同大家一樣了,同時和佛講。
「鐘聲若擊。則我得聞」。 鍾一打咚一下,那我們大家聽到了嘛。
「擊久聲銷。音響雙絕。則名無聞」。鍾打過了,打過了很久了,沒有聲音了,聲音跟那個震動的作用兩樣,聲和響倆都沒有了,那我們就曉得沒有聽到什麼,沒有聲音,大家的答案。
「如來又敕羅睺羅擊鍾」。那麼佛聽到大家的答案,就告訴羅睺羅再打鐘。
「問阿難言。爾今聲否」。現在有聲音嗎?
「阿難言。聲」。阿難和大家說有聲音。
「少選聲銷」。過了一下下聲音沒有了,那個大鐘的聲音拖得很長的。,一兩秒鐘沒有了。
「佛又問言。爾今聲否」。佛又問你們現在聽到聲音嗎?
「阿難大眾答言。無聲」。阿難和大家同時答沒有聲音。
「有頃。羅睺更來撞鐘」。再過了一下,羅睺重新又去打鐘。
「佛又問言。爾今聲否」。佛又問大家:現在有聲音嗎?
「阿難大眾俱言。有聲」。有聲。
「佛問阿難。汝雲何聲。雲何無聲」。他說我問你:怎麼叫做有聲音?怎麼叫做沒有聲音?
「阿難大眾俱白佛言」。佛提的這個問題,阿難和大家同樣向佛講。
「鐘聲若擊。則名有聲」。這個鐘一打咚一下叫有聲。
「擊久聲銷。音響雙絕。則名無聲」。打過了,過了一陣沒有聲音了,就叫做沒有聲音。
「佛語阿難。及諸大眾。汝今雲何自語矯亂」。奇怪,你們這一般人,自己講話一塌糊塗,亂七八糟的講話。佛等於說你們講話一塌糊塗,怎麼那麼亂七八糟講話?
「大眾阿難。俱時問佛」。阿難跟大眾就不服氣了,同時問佛:
「我今雲何名為矯亂」。你問我我答覆你,怎麼說我們亂七八糟啊?沒有錯嘛,你問我答覆你,沒有錯。
「佛言。我問汝聞。汝則言聞。又問汝聲。汝則言聲。惟聞與聲。報答無定。如是雲何不名矯亂」。 注意喲,佛說啊,我問你們聽到嗎?聽到了。鍾不打了,還聽到嗎?你們說沒有聽到。第二次打鍾我問你們有聲音嗎?你們說有聲音。再問你們不打了,有聲音嗎? 沒有聲音。一下說有聲音,一下說聽到,跟著人家嘴巴上亂轉。禪宗祖師罵人啊,鼻子牽在別人手裡走,鼻子牽在別人手裡走是什麼東西啊?那位牛大哥。笨得像牛 一樣。禪宗祖師罵人高明得很,這個人鼻子牽在人家手裡走的。我問你們聽到沒有?你們就說聽到。我問你們有聲音嗎?沒有聲音。這個道理我們停留在這裡,這叫 什麼?眾生顛倒。這個眾生顛倒。
我們插進來一個故事,中國文化莊子講過的一個道理,莊子啊,老子大概曉得吧?都是我們大家同學。莊子說過我 們現在成語也用的「朝三暮四」,早晨三個晚上四個。莊子怎麼說呢?他說有一個養猴子的老頭子叫楚公,養猴子養了一群猴子,天天喂猴子早晨給它三個芋頭做早 餐,下午給猴子四個芋頭做晚餐。有一天老頭子告訴這一般猴子:不行,明天改了,上午四個下午三個。可猴子大吵這不行啊,我們吃不飽,這不對,吵了半天,那 就是開大會啊、群眾運動啊、報紙啊、刊物啊亂吵一頓了。後來這個老頭子說不要吵不要吵,恢復原狀早上三個下午四個,大家就乖了。換來換去他還是七個芋頭, 他一點沒有損失。所以朝三暮四,一顛倒啊大家都搞不清楚了。人都是這樣矛盾的,莊子說你看這個群眾是盲的,連個聲也搞不清楚,漂亮和丑差不多,你好我好差 不多,有時候恭維你的話同罵你是一樣的,「哎呀,你真了不起呀。」那句話是罵你並不是恭維,自己聽了還高興,眾生顛倒,朝三暮四就是這個道理。
佛這一段話也等於講你怎麼顛倒朝三暮四啊?佛說你聽到嗎?聽到。聽不到嗎?聽不到。有聲音嗎?有聲音,他說都跟著我的嘴巴在轉哪,換句話說你毫無定見,自己沒有定見。那麼佛講了這個,罵了以後,再講下去。
「阿難。聲銷無響。汝說無聞」。他說譬如打鍾吧,我怎麼樣說第一個罵他們,第一講話顛倒,跟著別人的意思在轉。第二打鍾一樣,鍾打過了,聲音過去了就沒有響聲了,那麼你說沒有聽見。他說真的嗎?
「若實無聞。聞性已滅。同於枯木」。 假定說這個聲音這樣一來聽見,沒有聲音聽不見了嗎?如果真沒有聽見,那個聽的作用就完全沒有了。道理在哪裡?他說那聽的作用不是完全沒有了嗎?那再響聲的 時候我們聽就沒有了,聲音沒有了就聽不見,那麼人就同枯木同木頭一樣了,同石頭一樣了,這個地方注意啊。我們試試看,這樣打一下,聽見。沒有了,你聽到沒 有?有人點點頭,他不曉得聽到什麼,聽到冷氣機了,我們現在是聽這個聲音(師示敲桌子聲音),聲音沒有就沒有了,你那個能夠聽的還在不在?在呀,當然在。 可是阿難當時故意代表一般人,一般人一定認為,這個不敲了,聲音沒有了,如果真的沒有了,那我們能聽的那個功能就應該消失了。那麼假使我們能聽的功能消失 了,這個變成活的死人嘛,變成枯木了。
「鐘聲更擊。汝雲何知」。那麼你假使說聽不見,那麼第二次打鐘的時候怎麼又聽見了呢?
「知有知無」。所以佛說你需要知道,我們聽到聲音知道有聲音,「知無」沒有聲音的時候知道沒有聽到聲音。
「自是聲塵」。自性起的作用。聽到聲音這個影像,有聲音聽到這個聲音就是有。沒有聲音,在聽什麼?這裡經典沒有講,其實上面佛講過沒有聲音我們也聽到,聽到一個靜。能聽的自性並沒有變動,所以有聲無聲是聲塵外界的作用,我們聽見聽不見,在耳朵聽到這個聲音有沒有,是我們自性的反應。
「或無或有。豈彼聞性為汝有無」。 所以聲音啊打起來就有撞擊就有,不撞擊就沒有,我們能聽的聞性「為汝有無」它不屬於空也不屬於有啊,不空也不有,你不能講它有,也不能講它無,這個要注 意。佛這一段話,我們剛才講,大家要修觀音法門入門的,特別要留意這個事情,特別要留意。譬如我們念佛,自己念佛,心裡念「南無阿彌陀佛」聽真正的嘴巴發 的聲音可以,或者聽心裡頭也可以,有聲音的時候自己聽到「阿彌陀佛」。沒有聲音,你說我佛沒有了不念了,不念你聽到什麼?聽的那個是靜態。那一念靜態很清 淨嘛,你就在那一念靜態上定下去很好啊,定下去不是很好嘛。哎你說我現在不念佛了,糟糕了,心理慌亂了,這不是很笨很顛倒嗎?這個道理。這是我們插過來講 的,佛在這裡沒有討論,觀音法門後面有討論的。
「聞實雲無。誰知無者」。我們能聽的這個聲音,你現在聲 音敲過了,你說沒有聲音了,那你怎麼曉得沒有聲音呢?因為你聽到了一個現象是沒有聲音的現象。「誰知無者」這個時候你要注意喲,耳朵有聲聽到叫做有,沒有 聲音叫做無,聲音有生滅,你那個聽有聽無的沒有生滅。他說當你聽到沒有聲音的時候,你要注意喲,「誰知無者」那個知道這一下什麼都沒有,那個是什麼東西? 「誰知無者」誰,那個是什麼東西?我們知道空了,知道空那個是什麼東西?佛講到這裡,他沒有給你答案。那麼佛又繼續說了。
「是故。阿難。聲於聞中。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為有為無」。 所以你懂了這個道理,阿難,這個聲音、聲塵是外在的作用。「聞性」我們能聽聲音、知道空是我們的自性的作用,所以聲音在我們能聞的能夠聽見的這個自性中, 聲音本身有生有滅有起有落,並不是我們能聽聲音這個自性啊,並沒有生滅啊。聲音來了就聽見,聲音不來不是沒有聽見,聽到一個靜態。所以聲音本身有生滅,我 們能聽生滅的這個聞性並沒有生滅。他說這個東西啊並沒有生滅的。「令汝聞性為有為無」,它自性本來清淨,不能講它空,也不能講它是有。因為有外界的反應它 就會起作用,所以它有是緣起,也叫做妙有。空,自性空,一切本來是空,空並不是沒有東西。所以「令汝聞性為有為無」
「汝尚顛倒。惑聲為聞。何怪昏迷。以常為斷」。 你自己本身在顛倒,你的思想觀念搞不清楚,顛倒。「惑聲為聞」跟著外境界的聲音在轉,以為這是聽。譬如一個人耳朵聾了,我們老年了,常常耳朵聽不見。你說 耳朵聽不見了嗎?聽的聲音大得很。聽自己裡頭嗡嗡的聲音,他還是在聽啊,不過聽覺的功能沒有向外放射,回轉來聽自己裡頭的,聽到一股悶氣,悶悶的,那也是 聲音。所以你自己顛倒了,就把外界的音聲這個作用當成這個體。「何怪昏迷,以常為斷」因此當然不怪你們啊,本來自性就在這裡,自性真常就在這裡,並不要外 求的,可是你因為被作用拉走了,認為這一切作用沒有了,以為就是沒有了。本來在,因此你「以常為斷」,本來自性真常,你認為切斷了。
「終不應言。離諸動靜。閉塞開通。說聞無性」。 所以你總不要更搞錯了,離開了動相、靜相,離開了閉塞(閉塞是鼻子的現象,鼻子通不通),開通就是舌頭啊這個嘴巴張開,這些感覺的現象,你總不能夠離開了 生理上這些感覺的現象同外界的作用,總不能離開這些現象以外,「說聞無性」你說我自性能聽的自性什麼都不存在,那你的觀念就完全搞錯了,被現象騙去了。
「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於彼睡時。搗練舂米。其人夢中。聞舂搗聲。別作他物。或為擊鼓。或復撞鐘。即於夢時。自怪其鍾為木石響。於時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夢時。惑此舂音將為鼓響」。 這一節文字上我們都不解釋,少解釋一點,佛做一個比方,這個比方不要聽故事忘記了,我們回轉來找自心自性。譬如一個人睡著了,重睡人。我們普通有時候睡覺 睡得不很著,雖然好像覺得在睡覺啊裡頭還有輕微在思想,沒有在思想在做夢。其實每個人天天做夢隨時做夢,沒有真正睡著的。一夜當中真正睡著只有半個鐘頭的 時間,很短,其它都是亂夢,不過醒來忘記了,以為自己睡了。「重睡」睡著了,真睡著了一下下,已經醒了,腦筋已經開始在活動,不過習慣性眼睛也閉著,還是 覺得沒有醒啊。那麼這個人睡著了,在床上,實際睡一下休息過了已經醒了,可是沒有起來,迷迷糊糊。家裡的人在他睡眠的時候或者搗練舂米或者洗衣服,過去洗 衣服啊,衣服脫了,拿個木棍子一樣的木錘在打這個洗衣服,把髒的打下來,或者是舂米或者是打東西,那麼這個人不曉得,在睡的時候就聽到這個聲音就做夢了, 就會做夢,引起他的幻想。認為或者聽到廟子在打鐘,因此感覺到自己在山裡走了,聽到這個和尚廟子在打鐘,不過這個鐘啊,太老了,不好聽啊,破鐘,就變成帶 質。因此在夢中算不定發心做功德,我到了一定出十萬塊錢把這個鐘重新補過來,這個夢境就會出來的,或者聽到自己打鐘,或者覺得別人在打鼓,跟著夢境獨影意 識的聯想。這個聯想夢境不完全獨影了,又變成帶質了,帶質境。認為實際上外面有個東西,物質東西在動,他由這個實際的東西動,加上聯想,獨影意識的聯想變 成別的境界。那麼他在這個夢裡頭就奇怪,這個鐘聲不大好聽,這個廟子好像把鍾打破了都不知道。佛做了這個比方,這個情形我們大家有的,我想大家都有這個經 驗,尤其我們年輕的時候在睡夢中啊,聽到別的響啊,就把它當成各種聯想。「於時忽寤」,忽然這個時候醒過來了,醒過來看到家裡人在舂米,或者在做工啊打這 個聲音,哎呀,這個樣子啊,你們在洗衣服啊,我剛才做夢啊,我把洗衣服這個聲音聽得好大啊,像打鍾一樣。佛做了一個比方。
「阿難。是人夢中。豈憶靜搖開閉通塞。其形雖寐。聞性不昏」。 佛說你看這個人睡著了,把別的聲音聽來了,不過加上意識的聯想當成打鍾了,或者當成打雷了。佛說「是人夢中」這個人在睡覺做夢的時候,「豈憶靜搖開閉通 塞」至於說平常的習慣,身體的搖動、鼻子的開閉這種感覺的狀況,睡眠的時候完全沒有。雖然沒有,平常的習慣影像還在。同時,「其形雖寐」睡覺是身體睡著 了,「聞性不昏」,能聽的那個自性並沒有睡覺啊。佛說到這裡,所以他在夢中睡著了,一打鐘,別的敲響,他也聽見啊,不過聽見呢,他那個意識在昏迷的狀態 中,所以呀加上聯想,這個聯想就顛倒,把別的聲音當成打鐘。佛就講到這裡,那麼我們讀經讀到這裡,想想看,佛做了這個比方做得非常高明,當然佛是很高明。 但是我們可以由佛的高明進一步想,我們統統睡著了,夜裡或者有重要的事什麼人叫你都叫不醒,叫了老半天把你叫醒了,雖然你睡著了,你的聞性還在啊。當然, 拿現在的科學心理學、醫學不同的解釋,那是腦神經的反應---一種解釋。不過所謂腦神經的反應啊,這個問題將來要辯論起來還很多了。實際上佛就直接告訴 你,雖然睡著了,這個聞性在呀。所以一叫你或者鬧鐘一響,啊,又醒了,這個覺性自己就清醒過來。所以睡眠只是一個狀況而已,那一種狀況叫做睡眠,這個聞性 並沒有變,因為睡眠也是個生滅現象啊,疲勞了就要睡眠,疲勞休息過來就又醒了,醒了就不需要睡眠,所以睡眠與不睡眠它是一個生滅的現象,能聞生滅的那個沒 有動搖過啊。因此下面佛講兩句話。重要的。
「縱汝形銷。命光遷謝。此性雲何為汝銷滅」。所以你要瞭解, 什麼叫縱?縱是中文的用法,白話文就是假使,古文只用一個字「縱」,再不然用「縱然」加一個然字,縱然。他用這個睡覺的比喻講了,假使你身體死掉了,這個 形體銷掉了,乃至一把火把你燒掉了,或者是放在棺材爛了,「形銷」。「命光遷謝」,注意喲,我們生命的神光,死亡並不是沒有啊,是離開這個房子這個生命另 外找一個新的生命,這個大家都是學佛的知道,這裡死了另外一個生命中間存在叫中有身,也叫中陰身。我們講過好幾次,再提起大家注意,不是鬼,鬼是另外鬼 道。這個身體死了,另外生命還沒有得到以前,這個中間存在叫中陰身,也叫中有身。所以在佛眼看來,佛法的道理,我們這個生命的死亡是搬一個房子,所以你找 到另外一個房子,變牛啦,或者變狗啦,或者升天了,那是另外一個道理,六道輪迴,另有果報的道理。現在不談那個,現在說人死亡了形銷了,命光遷謝,遷動 了,所以佛家死了叫做遷化。學佛的人死去了叫遷化。到廟子上去問,某某老和尚好多年沒有看到,到哪裡去了?哎,阿彌陀佛,遷化了。遷化就是死了,不過遷化 多美呀,所以佛學真好啊,這個名稱多美啊,一點恐怖都沒有,遷化。謝,謝謝了,再見,遷謝。所以阿羅漢死的時候都很美,「常揖世間」,在佛經上,給大家做 揖再見。這一見啊,再見是很遠了,算不定過三萬年再來,所以長揖世間。他說假使這個人死了,命光遷謝。這個自性啊,能知生死此性,「雲何為汝銷滅」,它並 沒有生死啊,所以了生死要明心見性啊,這個自性並沒有生死啊,生死是形狀,同這個聲音聽見、聽不見一樣,能知道自性這個沒有斷過。
「以諸眾生從無始來。循諸色聲。逐念流轉。曾不開悟性淨妙常。不循所常。逐諸生滅」。 所以我講你顛倒,因為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就跟到外界的現象在轉。眼睛跟到色相、耳朵跟到聲音,最重要的是聲色,所以我們街上最吃香的生意是聲色,電視機 啊、電影啊,好看的、好聽的,再第三樣啊,館子店好吃的,這個最重要。所以一般人無始以來,都跟著聲色在轉,「逐念流轉」四個字啊,逐:追。自己的心意識 思想聽自己的意識思想在騙,生滅心妄想在騙,流轉就是在輪迴。「曾不開悟性淨妙常」,永遠自己不悟自性本來清淨,本來是淨土,本來妙不可言,本來不生不滅 的。《楞嚴經》不生不滅用一個字來代表,常。「不循所常」你不知道自己的自性本來是不生不滅的,「逐諸生滅」就跟著妄想生滅心,外界的現象、作用在跑了。
「由是生生雜染流轉」。所以生生世世在生死海中。被現象、被人世間的聲色塵勞染污了、雜亂了,在輪迴中流浪生死。
「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前。塵根識心應時銷落」。 注意這要背來了,你怎麼求證呢?譬如大家念佛也好,靜坐也好,隨便你修什麼法門顯教密宗都不管,拋棄了生滅心。乃至我們說念佛,我經常說你們注意喲,念 佛,阿彌陀佛這一念是生滅心啊,用這一念佛號念佛的名號念到真土淨土現前,生滅心不動了,乃至一個「阿」字都沒有起念,已經整個的阿彌陀佛的境界,淨土境 界現前,不是妄想心,這個才是正念。前念過去了,前一句阿彌陀佛過去了,第二句阿彌陀佛沒有接上來,這個中間完全清淨,清楚的,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唸唸 清淨,這個叫淨念。所以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將來我們要討論到的,淨念相繼,這個才是修淨土最重要的法門之一,並不是概全體,以別的方法也可以修到,這 就是淨念相繼。
所以佛說我們如果放棄了生滅之心,譬如念佛這一念有生滅的,第二個方法,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儘管念,這是生 滅心啊,當我們在念佛的時候,你看都是我們念,我們心裡頭同時都知道,我現在念了三句了,我現在念了四句了,我現在念了一百句,沒有動過雜念,我也知道。 哎呀現在我好清淨,也知道,那一個知道的是能知自性啊。念佛「阿彌陀佛」是能知自性起的用,那一個知道自己同時知道自己在念佛,唸唸清淨,我們定一個名稱 叫做體,體上起用,清清楚楚。所以我們要認清楚,不抓到生滅心當成真實,同時要看清楚,自己這個起心動念都很清楚,隨時知道的,這個東西自己的真心,它永 遠不生不滅的都在這裡,你不要再向外面再去找的。「守於真常」,就常常定在這個上面。我們講定,定個什麼?把這個保持謂之定,保持了。那麼保持了,譬如我 們現在聽話,每句話都聽到,自己也知道聽得清楚聽不清楚,這一個並沒有動過啊,你只要保持自己這個清淨面,「常光現前」慢慢久定下去,自己本自的光明透露 了。那麼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塵:外境界色聲香味觸法,內外境界身體都忘了,外面境界一切都空了,「根塵識心」,心裡頭雜念妄想都沒了,「應時銷落」都 化掉了銷化了。佛在上次講過,《楞嚴經》佛說提一壺開水澆到冰上一樣,那個冰統統化掉。但是你要久定啊,自己的清淨心守住了,「常光現前」的時候,「根塵 識心應時銷落」,完全沒有了。
所以「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到這個時候,你不要用心說把妄想 去掉,沒的妄想了。因為我們的妄想是無始以來一個習慣性,這個思想,思想的現象為塵,是外境塵埃把我們自性的光明遮住了。所以把思想自然一空了,自性的光 明出來了。想:能夠思想的,相:這個現象,「為塵」是自性上面的灰塵。「識情為垢」我們心意識能分別與情感等等所起的作用,這個分別心,是我們光明清淨自 體上所有的塵垢、渣子,等它自己澄清清楚。那麼到了「常光現前。塵根識心應時銷落。」這個時候「想相為塵,識情為垢」,妄想同一切放不下的感情,「二俱遠 離」,統統沒有,完全空了,真正的空了。不是說我現在坐著好空啊好舒服啊,有個舒服就是塵垢,連這個也沒有,統統遠離。那麼這個時候你說開悟了嗎?開悟 了,什麼開悟?你眼睛張開了,不是這個眼睛。
「則汝法眼應時清明」。所經佛經上說,有些人佛在世的時 候,在佛當場聽法懂了這個道理,得法眼淨,就是這個道理。法眼不是肉眼啊,智慧之眼打開了。啊,懂了,原來是這個樣子,那真懂了佛法,智慧之眼。所以他說 到了這個境界,這些都是實際的功夫喲。「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你學佛就得到佛的法眼,當時就清淨明白了。
「雲何不成無上知覺」。只要這樣去修,最後總歸要成佛的。如果你真能夠照這樣修,「雲何」哪裡不會成功的呀?哪裡不會成佛呢?一定會成佛,這是佛說的。那麼這一段佛講了很清楚了,分析六根。
我 們這位阿難尊者,這位祖師啊聽到這裡,他反正啊,替我們後世眾生大慈大悲,他故意裝笨,粘著佛一個一個問題盯著來。有一個故事有兩句話,有一個徒弟跟著師 父永遠不開悟,後來他說不開悟不要緊,反正師父開悟了,他講兩句話很有意思:「螞蟥叮在鷺鷥腳,你上天來我上天。」我們這個田里有一種鳥會飛的,白的長腳 叫鷺鷥,有一種蟲叫螞蟥,稻田里頭有。我們人這個腿上給它一鑽進去,它就鑽進裡面去了,那不得了,那痛得不得了,拉都拉不出來,這個叫螞蟥。螞蟥叮到鷺鷥 腳,反正我盯著鷺鷥腳,跟住了,叮住了。鷺鷥這個腿上盯到螞蟥,螞蟥永遠在泥巴裡爬不動,它盯著鷺鷥腿上好辦,鷺鷥飛起來你上天來我上天,它就跟著上去 了。阿難的辦法,現在問的也是這樣,一個一個問題追上來。現在阿難又提出來問題問了。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雖說第二義門。今觀世間解結之人。若不知其所結之元。我信是人。終不能解」。 注意喲,我們講到這裡這個《楞嚴經》,實際上問題還停留在佛和阿難當時的問答,講到修證的問題,怎麼樣修行求證到自性清淨。佛說兩個原因,那麼第一個原因 講了,第二個原因剛剛我們才講完。那麼中間佛就比方我們生命不能成佛,有六個結使六個疙瘩,重要的關鍵,眼耳鼻舌身意,你解脫不開被它纏住了,所以不能得 道,不能悟道,不能成佛。那麼佛告訴阿難,你必須要把這個結解開了,六根的結,所以有上面剛才講過這一段的討論。現在阿難表示聽懂了,聽懂了,螞蟥盯到鷺 絲腳,又來了。到底還是盯住了,還沒有解開呢。說世尊啊,你雖然講了第二義門,次要的辦法。修行辦法這個原理也告訴了我們,但是你看世間上結結之人,這個 成結打在那裡。「若不知其所結之元」,這個結怎麼打起來的,根根在哪裡?假使這個人要把結扣解開,這個中心都找不到,阿難說我相信這個人永遠解不開這個結 扣。這是替我們講的,代言人,阿難尊者是我們的代言人。
「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復如是。從無始際。與諸無明。俱滅俱生。雖得如是多聞善根。名為出家。猶隔日瘧」。 阿難說對不起,今天同我一樣參加這個法會的人,同我一樣都還在求學的階段,還沒有得道啊,正在學習的階段,也同這個道理一樣,同普通人一樣。我們很可憐 了,從無始劫來,都是把這個無明,沒有明心見性沒有悟道以前,都是一片無明,無明就是都看不清楚了,「俱生俱滅」,跟著這個妄想在生滅。所以雖然我們學問 佛學很清楚,道理懂得很多。(對不起,阿難當時是出家的,我是照話講,出家同學不要怪我)。雖然我現在也現了出家相,「猶隔日瘧」打擺子一樣,可惜台灣大 家沒有打擺子這個病,我們當年生過這個病。譬如說上午剛剛兩個鐘頭在發燒,燒得什麼都蓋不住。過了兩個鐘頭冷啊,棉被三床蓋起牙齒都打架。一下冷一下熱, 打過了一冷一熱過了又蠻好,普通人一樣。到了時間第二天準定那個時間又來了,熱了就來了,又冷起來,冷過又熱,熱過了又冷。「隔日瘧」用得很好,所以有時 候我們修道啊,有時候自己想想,呵,和聖人兩個差不多了,一樣啊,我就是菩薩了。再過一陣啊,糟糕,自己好像下了十八層地獄,都不對了。一下心地非常慈悲 清淨,佛法蠻好,有時候煩起來修個什麼道?格老子不想幹了,像是隔日瘧。阿難的經驗之談,形容得非常好。阿難說我們沒有出家,雖然出家,如隔日瘧。隔日瘧 這個病台灣是完全沒有了,假設一到邊區地帶,有時候給毒蚊子一叮就來了,這是一種傳染性的,西醫講是傳染性。中醫過去不同,我們看到,我自己也生過這個瘧 疾,很多人生過,尤其在邊區。可是很奇怪在中醫的醫理認為這是飲食頂住了,飲食在胃口頂住了。
我還看過一個怪事呢,鄉下一個土郎中,種田 的,這個人瘧疾,隔日瘧。瘧疾很多種啊,有時候天天到這個時候發燒,明天到這個時候發燒,天天到這個時候,過兩個鐘頭發冷,一定的,就是天天的。隔日瘧 啊,今天好好的,明天不得了,明天過了,後天又好好的,大後天一定的,這個叫隔日瘧。後來病了十幾年,那個時候我們在四川看到一個鄉下老頭,他會打瘧疾, 打空上瘧疾。怎麼叫打呢?也不吃藥。有種植物叫葛根,這個藥也是草了,這個根根很長。他把它拿來,根根有指頭那麼粗,小指頭。把這個皮一扒,扒了裡頭白白 的,很好看,嫩嫩的。他根據人的指頭,一寸三分,一寸三分在哪裡呀,像他老哥身體很高的時候,我們這個身體矮的一寸三分怎麼比呀?是每個人的中指頭以這個 為標準就是一寸,小孩子也是,他根據你這個指頭量。我當時看到還沒有太注意,後來想跟他學,有個原因就搞開了,很可惜。他把這葛根一量,拿刀來一砍,也沒 有消毒什麼,就這樣,那麼很長。叫那個生病的人,把嘴張開,頭仰起來。他把那個東西從喉嚨一直就下去,等於現在照胃鏡一樣,它這個涼的下去啊,到一定的, 到胃口到某一個程度一定的,根據人體。然後這樣一拉拉出來,那個葛根還是白的,還是好的。好了,那麼問這個病人呢,它這個下去覺得怎麼樣?他說沒有什麼難 過,好舒服啊,它下去了以後,這個胃口上就有個東西一樣,咚就給它打下去了,就沒有這個瘧疾了。所以他們認為瘧疾是飲食吃進去不消化,等於一盒飯放在廚房 裡放久了,外面長毛了,那個東西在裡頭就變成瘧疾了,當然外界傳來的,同內在的,各有各的理由。不過在經驗上看起。
這是醫學方面順便講到的隔日瘧,現在我們談的不是醫學。阿難講啊,我們的學佛有時候同聖人差不多,有時候比凡夫還要凡,猶如隔日瘧。希望佛你老人家大慈大悲。
「惟願大慈。哀愍淪溺」。你要慈悲啊,可憐可憐我們。溺等於掉在苦海裡頭沒有爬上來。
「今日身心。雲何是結。從何名解」。 我們現在坐在這裡,我們為什麼不能悟道?不能成道,這個身體這個心理上,哪裡是這個結的中心?而且這個結怎麼樣來解開呢?他就問這個問題,這個結怎麼解得 掉?我們注意喲,大小乘的佛學基礎五個階段: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學佛是要解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個話是解脫的意思。解脫掉了才跳出三 界外,三界如牢獄,我們是在這裡坐在牢獄裡受煎熬、受罪,解脫不了。這個刑具解脫不了,怎麼解脫?所以請佛啊可憐可憐我們,大慈大悲,這個就叫度人,你度 一下我,這個身心怎麼是結怎麼解脫?
「亦令未來苦難眾生。得免輪迴。不落三有」。我們讀到這個經典,就 要站起來給阿難尊者頂禮三拜,當年他連我們都帶上了。這個不是為了我們在會的要求,我這個要求也為未來永遠未來的眾生跳出輪迴,怎麼能跳出輪迴,不墮落在 三界裡頭。三有就是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也就是欲有、色有、無色有三有,不墮落在這個境界裡頭。那麼阿難把這個提出來要求以後。
「作是語已。普及大眾。五體投地。雨淚翹誠。佇佛如來無上開示」。就在那裡等佛開示。
「爾時。世尊憐愍阿難。及諸會中諸有學者。亦為未來一切眾生。為出世因。作將來眼。以閻浮檀紫光金手。摩阿難頂」。 你們不是要學密宗嗎?這個就是真灌頂了,這個就是灌頂了。注意,你們現在拿十塊錢紅包裝一裝,騙那些喇嘛,很多的供養,然後人家弄一點水,頭上倒一倒,摸 一摸,念一下,灌頂了,又學一法,自己騙自己。呵呵,這個真的灌頂不是那麼容易。這個時候世尊憐憫阿難,慈悲憐憫阿難,以及在會的大家,「諸有學者」一般 還在學的階段,所以學法你們到了人家那裡,喇嘛、師父那裡,不管人家如何,自己要真誠,不要開玩笑,不去亂搞。我聽到你們的笑話,非常多,不是你們在會 的,所以大家要注意這個。佛說不但為你們也為未來的一切眾生著想。
「為出世因」注意喲,我們為什麼學佛?這八個字「作將來眼」。現在我們開 始學佛,你修密也好,去學法第一步求灌頂啊,結緣的灌頂啊做什麼,做為出世之因。並不是說你學了這個法,聽了《楞嚴經》,或者是給你皈依了,或者學了淨土 了,學了密宗了,得了灌頂了,你就會成佛啊,不是啊!結一個善因之緣而已,做未來的因,修行靠你自己。所以將來成就了,做將來人天眼目。人中的眼睛,眼睛 代表什麼?智慧,人沒有眼睛什麼都看不見了,看得明白,是見地,看得很明白。不但為人中的眼睛,也為天上人間的眼睛。所以佛稱天人師,佛,世尊是天人之 師,不但是人間的大老師,也是三界天人的大老師,所以「為出世因,作將來眼」。就是我們今天發心學佛的人,自己要搞清楚是要為這個。那麼佛就用自己的手灌 頂了,阿難跪在那裡,摸摸阿難的腦袋,摸摸他的頭頂,大人摸摸小孩子啊,這是真灌頂。什麼叫閻浮提紫金光色?佛是我們東方人、印度人,尼泊爾南邊這一帶 人,他的膚色粽色紫色不是全黑帶一點黃色。他的皮膚(閻浮提是這個世界上)紫金紅紅的發亮的帶一點黃色的,就是身體有光,身體很健壯。以這個手摸摸阿難的 頭頂,這下灌頂來了。
「即時。十方普佛世界。六種振動。微塵如來住世界者。各有寶光。從其頂出。其光同時於彼世界。來祇陀林。灌如來頂。是諸大眾。得未曾有」。 你看啊,佛拿手摸摸阿難的頭頂,就是這麼一摸,那就是南無,難得一摸。這一摸摸了以後,這一摸手搭在阿難頭頂一摸。這個大地六種震動,嚇死你了,東出西沒 上湧下湧,地就震動了,震動了,整個的世界外太空都來了。「微塵世界」,現在在的同釋迦牟尼佛一樣都是住在那個世界說法的,所有的光都過到這個世界上來。 每一個十方諸佛的寶光出來灌到釋迦牟尼佛的頂上來,佛又給阿難灌頂,十方諸佛給佛灌頂,佛又給十方諸佛灌頂,光光相入,佛與佛之間彼此互相灌頂。這個灌頂 就是一種,這種是光明灌頂相,是光明的灌頂之相。這個光明灌頂同時也代表了兼帶了智慧的灌頂。這個地方這個經典啊,我們《楞嚴經》好幾處放光、好幾處灌 頂。這個時候是在灌頂,所以大家都看到,這個現場就很鬧熱了,大家都看到了,「得未曾有」誰也平生沒有經歷過的,莊嚴合掌讚歎。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惟汝六根。更無他物」。 注意喲,佛用手摸摸阿難頭就發生這個現象,十方諸佛一切佛的智慧光明同時來灌到了佛的頭頂上,和佛的光明智慧融合一起了,這個場面很偉大。釋迦牟尼佛沒有 說話啊,就是手那麼摸一摸。那麼阿難同大家在這個情況呢,就聽到一種聲音,不只是釋迦牟尼佛也那麼講,十方諸佛同樣一句話,「異口同音」,嘴巴講的不同, 都是那個要點。對阿難講,「善哉。阿難」,好,阿難,你問得好,你現在要想瞭解俱生無明。我們這一念無明,永遠不明白的,沒有得道沒有明心見性,這一念無 明與生命俱來的,所以叫「俱生無明」,與生命同來的叫「俱生無明」。你要瞭解「使汝輪轉生死結根,」,你要瞭解生死的根根,一念無明在什麼地方,怎麼解 嗎?十方諸佛同時告訴就是你自己的六根啊,就是這個鼻子耳朵眼睛啊。結也結在這裡,解開也在這裡。「更無他物」,沒有別的東西。
「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登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注意喲,第二句話,你想悟道、明心見性成佛,這就是《楞嚴經》的秘密了,佛法的秘密。你想快快的得到平安快樂,成道得解脫成佛也是這個六根,沒有別的東 西。所以你不要輕視,哎呀,有一般學佛的人四大本空,還管這個四大做什麼!太執著這個身體為究竟為道,錯了;完全不管這個身體也不對,也錯了,這個身體也 是自性功能變的。所以這一段注意喲,這是個秘密啊,所以講到這裡頭好嚴重啊,佛還不只自己嘴裡講出的,就是那麼灌一下頂,摸一下阿難,馬上十方諸佛同一個 聲音告訴他,你想成道得解脫無始無明,把你迷糊了就是六根,就是這個身心,你現在要成佛悟道也離不開這個身心。更不討厭說我是女生啊,男生才成佛,那都是 方便的話,男女老幼一樣,本性功能都一樣,沒有這個事,那是非了義教,了義之教男女平等,也沒有年齡差別,說老了不能成道了,不能成佛,沒有這回事,我講 錯了我下去,下去不好受啊,這個話不是亂賭注的喲。所以呀,諸位呀,好好努力去修。這一段很重要。
「阿難雖聞如是法音。心猶未明。稽首白佛。雲何令我生死輪迴。安樂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阿難聽了,不只釋迦牟尼佛給他講,十方諸佛異口同聲告訴他,他不是不懂。他雖然聽懂了,他代表我們,「心猶未明」,心裡頭還沒有明白,再磕頭,向佛講,這 個話我還是不懂,怎麼樣生死輪迴,墮落下去也就是六根?怎麼樣說成佛解脫也靠這個六根?也靠這個生命,再沒有別的東西,這怎麼講法呢?所以《楞嚴經》在中 間卷四卷五的階段都是討論真實求證用功的方法。
「佛告阿難。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虛妄。猶如空花」。 這個都要背來呀,以及下面的偈子最好能夠瞭解背來,真正學佛的同學們,尤其年青同學。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相對的塵外界色聲香味觸法,「根塵同源」,注意 喲,塵是物理世界的東西、外界的東西啊,在身體上可以說生理跟心理,所以真正的佛學絕對的心物一元論。六根的根塵同源的,同一個根源,一體的兩面。「縛脫 無二」解脫同不解脫也都是一個作用,一切都是唯心的,心物是一元的。解脫成道與我們墮落了不得解脫束綁變成凡夫也是唯心。「識性虛妄,猶如空花。」可是我 們心意識,能夠思想能夠起的作用這個自性本來性空的,性空緣起。「猶如空花」一切的現象界作用,虛空中的花朵一樣,用過了自性本空。空了呢?空是本來清淨 圓明,所以一切心意識,識性是虛妄。猶如空中的狂花一樣,幻象。一切世界物理世界、生理東西都是幻象。
「阿難。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於交蘆」。 我們這個自性,心意識的作用,這個心意識性空妙有。阿難,自性本來清淨,因外境「由塵發知」,外境來了對境起心動念,就起了知覺的作用。「因根有相」通過 了六根(生理的機能)知道了這一切的現象。所以《楞嚴經》第二卷講過,外洎山河大地,整個的物理世界,內至身心包括你生理心理,都是妙明真心中物,都是一 心所變的相分---現象與作用;那麼我們自己的知覺呢,知道這個現象這個作用是見分。在唯識叫相分與見分。《楞嚴經》不用這兩個名稱,其實名稱不同道理是 一個。他說我們物理世界的外境同我們生理的這一切等等都是外塵,我們能夠知道一切現象知道一切動作,這個能知道這個見分也可以叫做精神部分,我們普通講精 神部分就是見分,相分與見分自性本空。「同於交蘆」,等於一個三角架子,蘆就是一種植物了,現在在城裡頭都看不到了,鄉下很多,像蘆筍就是蘆的一種,當然 蘆筍不是罐頭裡拿出來,你把現場砍了蘆筍,三個一架架起來就不會倒。現在就是心意識自心、相現象界、見分三個交叉,三個交叉架在那裡就倒不下來。其實三個 交叉就是心、物(外界就是根塵)相分、見分就是三個同於交蘆,沒有根根,也沒有結使的中心,都是自己迷住了,粘住了在那裡。現在重要的來了,千萬注意呀諸 位,要想悟道,有一個祖師就在這裡悟道,中國有一個禪宗祖師。
「是故。汝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 所以你修道的時候不要有一個求道的心,有一個求明心見性,求菩薩加被我,要菩薩放光在我頭上過來,你就完了。所知所見唸唸都空掉,一切放下,知見要建立一 個知性,有一個能知所知的,這就是個無明的根本。譬如我們理學家王陽明先生,拿孟子的話「良知良能」,如果你拿《楞嚴經》這一段,陽明學說全體垮了。所以 我對陽明學說理學家很多真法師我都批評,就是這樣,陽明的四句教大有問題,他都落在知見立知上。有一個所知有一個所見,建立個知建立個見即無明本,生死無 明的根本。「知見無見」你真達到一切皆空,放下了,無所知無所見,我也不求悟,我也不做凡夫也不成佛,這是什麼人?不是凡夫不是佛,那麼禪宗祖師說這是天 下第一等的無事閒人,誰也做不到。「知見無見」無所知無所見,到這個境界。「斯即涅磐無漏清淨。」證果了,佛的果位,這就是真正得到無漏,真正的淨土。
「雲何是中更容他物」。 這時候是真空、徹底的空、畢竟的空,哪裡還有個東西呢?所以六祖悟了道,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哪裡還有個良知?哪裡還有個良能在呢?本來無一物,何處 惹塵埃。所以講到這一段,有人說禪宗要參話頭,《楞嚴經》處處是話頭。在五代的時候有個遇安禪師,他研究教,就是研究佛經的,有一天他讀《楞嚴經》,讀到 這裡他自己把它圈點,忽然自己一下靈感一來把圈點另外點過了,他就大徹大悟,所以後來人家叫他外號破楞嚴。《楞嚴經》四個字一句呆定的,「知見立知,即無 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磐。無漏真淨,」四個個字一組。他讀到這裡啊,加了標點:「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大徹大悟,他自己點,他確 實另外點過一下文句,他自己這麼一個標點一下,自己大徹大悟,悟道了。知見立:有所知有所見,還有個境界,還有個道,還有個東西,「知即無明本」這一點知 道的,就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就是妄想。知見無:所知所見什麼都沒有,一切放下,「見斯即涅磐」真到了這個境界就是成了道了。下面什麼無漏真淨他都不要了, 那當然無漏。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磐,所以呀,並不一定說你非打坐不可,非念佛不可,你把經教教理經典真研究透徹了,一念之間,一個文字 之間,忽然徹悟了,那真好啊。給他這麼一潑點,點了真好啊,本來四個字,知見立知,即無明本,也好啊,沒有錯啊,一樣好,雙絕!知見無見,斯即涅磐,無漏 真淨,他自己看經看到這裡,把它一標點,「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磐」清清楚楚就悟道了。那麼佛講到這個地方,那麼下面把上面這個重要的怎 麼樣六根解脫,把它歸納起來做了一首偈子。偈子不像中國的詩,不需要平仄,不需要音韻,但是把上面道理的意思歸納變成韻文,在原本的梵文,現在當然找不到 《楞嚴經》原本梵文,這個佛的偈子是最高的音樂非常美,翻譯成中文已經不大高明了,這也並不是說中國文字不對,因為這個很難辦,一個哲學由科學的道理變成 一個文學的音樂韻文啊,很難弄,所以我們中國的偈子偈頌叫做另外一種中國佛教的文學,只能如此。那個偈子整個的道理,今天來不及了,禮拜三再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