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栯堂禪師很有名的,尤其他的詩,他的禪有名還不算數,他的文字般若更好,非常有名的。關於這一段公案,他有一首偈子很好的詩:
「心 心心已歇馳求」,三個心字,注意啊,他為什麼用三個心啊?難道中國字他只認得三個字啊?我們普通講三心二意,對不對?你這個人三心兩意,哪三個心?普通所 講這個心分成三段,前一秒鐘的想的過去心,還沒有來想的未來心,現在正在思想的現在心,這也叫三心,這是三心的道理,把這個心、思想分成三個階段。另外說 三個心,心、意、識,佛學用的都是心的代名詞,我們現在用的思想腦筋會思想、會感覺、會知覺,看見、聽到、感覺到、思想到、見聞覺知:意識作用,也就是妄 想心,這個叫妄想心。就是意識的作用,意是意,識是識,識就是阿賴耶識,這個問題不多講,所以叫三心。兩意:第六意識我們這個意識分兩面,第一個解釋,白 天清醒的明瞭意識,夜裡做夢的那個叫獨影意識,這是一種解釋。另一種解釋第六意識還是我們現在所應用,隨時有見聞覺知都是它發揮出來的作用,它的根根在第 七識,末那識,所以末那識第七識也叫做意根,所以意分兩層了,因此我們普通有三心兩意。所以講中國古人做詩,很深的學問、很多的知識把它濃縮攏來,變成一 個非常優美的文字出來。所以叫心心心,不但是妄想心停止了,求道的心、求佛的心也休息了,都放空了;心心心已歇弛求,不向外跑了,不向心外求法,心外求法 都叫做外道,不向心外去求法,自己本心本來在這裡,所以他悟道了。心心心已歇馳求,誰能做到這一句,這一句就是《楞嚴經》上「忽然狂歇,頭非外得」,心心 心已歇馳求,道不是外來的,本來大家都有。
「紙帳卷雲眠石樓」。這是我們大家做不到啊,真的出家人在高山上,沒有錢,也不需要錢了,蚊帳也沒有,拿紙來糊一糊當蚊帳,有時候白天把紙捲起來,這個蚊帳就是這麼一張紙,把紙這樣捲起來就是蚊帳拉起來了,連著雲,房間裡都是雲,石頭落在高樓上,山洞裡。
「生死百年花上露」,了了生死了,就是活一百歲啊,像你們年輕的不覺得啊,我們年紀大一點的人,常常感覺到好像自己還是小孩子,當年的事情都在眼前,一想啊幾十年了。所以一生一死就是活一百年花上之露,這個時間太快了。沒有什麼,生跟死都沒有什麼了不起,所以了了生死了。
「悟迷一旦鏡中頭」。就是用這個典故,所以誰悟了?誰悟了道了?誰又迷了?這是用《楞嚴經》的鏡中看頭,自己本頭就在這裡,悟迷一旦鏡中頭。那麼下面一般人認為:
「人言見道方修道」,先要悟到理再來修,悟後起修那是空話,多餘的。
「我笑騎牛又覓牛」。本來騎在牛背上,還要找一條牛到哪裡去了?道本來在自己這裡,還向哪裡去找啊?所以我笑騎牛更覓牛,如果懂了這個道理,
「舉足便超千聖去」,還沒有開步走,還沒有開始修道,已經佛啊道啊這些聖人都過去了,不在話下,講難聽的話都滾蛋沒有事了,我就是佛,佛也就是人,人也就是狗,狗也就是道,道也就是佛,空名詞。
「百川昨夜向西流」。水,中國的水大陸上大部分都是向東流,因為中國是西北高原,東南,所以流到海裡來,他說水倒轉來流。那麼學密宗道家的所以要轉河車啊,倒轉來流啊,鬼話一大篇都來了,
下面一句它就倒轉來的鬼話。其實就是說道在哪裡?就在此心中間顛倒顛,倒轉來就是,一念不起。我們心都是向外面轉,你停了,就好了嘛。「忽然狂歇,頭非外得」。那麼這個我們瞭解了。
這 所謂禪宗的這些大師偈語,中國禪宗是離不開禪定功夫,要功夫到達,第一句就是功夫,心心心已歇馳求,做到了就行了。那麼到達了以後一定文字般若很高明,文 學境界自然會高了,這是一首文學境界非常高的詩。生死百年花上露,悟迷一旦鏡中頭就是這一件故事,但是我們先要瞭解,鏡中頭所提出來的故事非常有名,震撼 了我們一千多年的佛法的作用,也震撼了一千多年的文學界,各種文學上經常用到鏡中之頭這個典故。
我們現在大家看《楞嚴經》需要注意呀,這個 故事很美,人家發瘋我們不發瘋,就不管他了,其實我們也是發瘋。鏡中看頭他就悟了,佛沒有正面答覆,這個問題在哪裡?就講妄想怎麼起來的。上次我們提到過 啊,《楞嚴經》的秘密就在這裡,我們現在都是瘋子啊,都在找頭啊,找道找生死的根本,其實我們現在整個的生命就是這個肉體生命存在,包括外境界山河大地都 是真如自性一個投影,是個影像不是真的,第二月,並非是真月。所以這個地方也是,一個太陽照下來,幾個人向不同的方向走都覺得太陽跟著自己。這個地方要注 意喲,所以禪宗聽《楞嚴經》就是參禪哪,這個理要搞透啊,所以現有的世界與現有的生命我們自己已經在瘋了,忘掉本來的根本,認影,認這個影子,這個四大這 個身心是影子啊,所以有一旦我們照鏡子忘記了本頭已經很可笑了,其實我們天天現在忘記了本頭,本心就是道。卻不知道,另外去追求一個東西,而且本身就是一 個幻有的,這個身心啊存在會講話、會聽話這個就是假的,這個就是鏡中的影像,已經不是真的了。放棄了這個,忽然狂歇,一切妄想休息了,求道、修道、求空、 求妙都放掉了,那麼本頭就在這裡,不在這個身上。所以這一層是《楞嚴經》的秘密,要參透。
我這樣表達不清楚啊,我講話只有這個本事了。大家 仔細去參,不要認為這個故事看懂了,噢,照鏡子瘋了,再照鏡子,啊,頭原來在這裡,好了,那你完全搞錯了。現在我們有個鏡子擺在這裡,自己在照,自己照照 這個鏡子曉得這個都不是,我們現在這個生命就是幻影,包括這個世界,幻影並不是說它沒有啊,是有啊,但是不是真實的,像鏡中之頭一樣,鏡中的頭你不能說不 是頭啊,你只能說它是幻影,幻影不是沒有啊,有啊,有,不實在的。所以悟迷一旦鏡中頭,要把這個地方參透了,可以說是真瞭解了《楞嚴經》了,懂了。現在我 們再看佛自己講的原文:
「縱未歇狂,亦何遺失」。注意,你們大家要注意,我們現在等於一個狂夫,凡夫。 至於這個「狂」字,佛經為什麼用這個狂?有來源的。我經常講,今天吃晚飯也正和幾位青年才俊正在談話,現在天天講中國文化,你們懂什麼是中國文化?中國文 化是什麼東西叫中國文化?誰能做出來一個答案?「狂」這個字佛經後來叫妄,狂夫出自《尚書》,《書經》很早了,孔子整理過的我們上古的文化文告。狂就是我 們普通人,狂的意思就是瘋子,我們這些人都是瘋子,如果把自己心念一回轉來,就是聖人,得道了。謂聖妄念即狂,就是聖人境界一念起了,自己警覺性不懂了、 迷住了,跟這個妄心亂走了這就是凡夫了。所以狂夫也叫做凡夫,普通人,「狂」也是妄想,佛學叫妄,所以《楞嚴經》的用字,你懂了中國的文化,他用這個狂, 狂不一定是瘋子,有來源的,我們上古文化這個時候佛法還沒有來稱為狂夫,瘋子,莫名其妙的。所以他說像我們這些狂夫、凡人,「縱未歇狂」,妄想心,注意這 兩句話啊,雖然沒有停止沒有休息。「雲何遺失」,這個頭也在這裡啊,也沒有掉了?換句話說你總認為把妄想停了,才求得真心才能得道,不曉得這個妄想心也是 第二個月影啊,月亮的影子啊。妄想心不歇不休息,你的本心也沒有掉啊?也是本來心啊,也就是它。所以「我笑騎牛更覓牛」。處處想明心見性,你現在你拿什麼 東西去明心見性呢?我的心要去明心見性,好了,你的心本來在這裡嘛,不要向外找,「縱未歇狂,雲何遺失」,你本來沒有掉過啊。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 所以你問這個妄想心怎麼起來,哪裡來,哪裡去的?妄本無根哪,它根本無因而來的,妄性它本身的無自性,唯識叫做無自性,沒有固定自己的永恆存在的可能,它 都是偶然暫時的起來,沒有了,這個思想,「妄性如是」:如是翻成白話文是這樣,它本身就是這樣。「因何為在」?你為什麼問妄想在哪裡?它在哪裡?在你外婆 家裡,你去找吧,在哪裡?在外婆家裡你還會發瘋。所以古人問妄想在哪裡?在你的嘴巴上,你自己去找吧,你問的這句話就是妄想。所以「妄性如是,因何為 在」,這要懂得古文的寫作啊,四個字解決了,拿白話就一大堆。「因何為在」他說你為什麼還要問在什麼地方?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你心休息下來就悟道了,你不要求道,求個什麼道?你本身就是道嘛。「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很重要的喲,要背來啊,不是我說的喲,我會說我就成佛了,我是 教書的呀。他所以告訴富樓那,他說「妄性如是,因何為在」,因此告訴他一個方法,「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你不要跟著自己的思想在轉,不要 跟著分別世間。分別世間你看現在我們坐在這裡分別世間啊,這個人好討厭,坐在我的前面把我擋住了;冷氣又不對;椅子也不舒服;分別世間心都不要,舉一個小 例子。不要分別業果,為什麼他身體那麼好?我怎麼那麼差?他老了都不大容易老?我怎麼那麼容易老?這些是分別心,分別心都是妄想。不分別世間、不分別業 果、不分別眾生,平等心看世界。「這三種相續」,換句話說,這三樣啊。
什麼叫世間?分析起來很多了,我們再提,三世間,諸位聽過佛學的,如 果以後口頭考試,馬上答覆出來。器世間,就是物質世間;有情世間,這個世間就是情與愛延續下來連鎖的,有情世間包括有靈之性的生命存在的這個世間;國土世 間,中國、外國、日本國,南半球、東半球、西半球,這是國土世間;那麼如果再加一個得了道的,佛菩薩西方極樂世界-----那是聖賢世間,四個。我們普通 用三個,器世間,物質世界;有情世間拿現在西方哲學觀念是精神世界,有情世間;國土世間就是普通的國家的界限,就是這三個東西。
我們的人一 切思想都在這三個裡頭轉,看哪個房子便宜一點,房子跌價啊,哪個公寓好一點呀,追求器世間的物質,妄想分別追求,哪裡便宜一點、哪裡好一點啊?這就是分別 這個世間,詳細講就很多了。分別業果,怨命不好,他的命運怎麼這麼好?乃至找人看風水啊,算命啊,求人打卦,分別業果。分別眾生,怨恨眾生,眾生就是這個 社會,現在觀念就是社會,這個社會怎麼亂哪,比較性啊,這些。只要不隨這三個大要,詳細講這三樣東西可以講它好幾個月了,可以發揮了,我們現在簡化。
他 說你只要不追隨分別心,思想心就是分別,這個好那個好,善惡、是非、好壞、你我、一切相對就是分別心,不起相對妄想分別,不隨世間、不隨業果、不隨眾生, 這三種相續把它切斷了,心切斷了。「三緣斷故」,三緣有兩個說法,一個說法殺盜淫三種緣不來了,不殺、不盜、不淫;那麼還有一個說法,三緣就是你貪我愛, 男女之間,加上我們的識神靈魂的作用加進去,這個人生來就是男精女血,貪愛就是精蟲卵髒結合,但是精蟲卵髒結合不會生人,必須靈魂加入,這個叫中陰加入, 三緣合和才能生人,所以把三緣一切斷,一念不生,三因不生啊。殺、盜、淫是三緣,三種行為它從哪裡來呢?貪嗔癡來,三業的根本來。所以瞭解了這些,不跟著 物質世間、不跟著業果、不跟著社會的演變,這個心就放下來,真正放下。「三緣斷故」,不做壞的行為,殺、盜、淫不來,貪、嗔、癡不動。
那麼 你自己心裡頭那個瘋子,妄想就是演若達多,拿這個瘋子的名字來(表示),你自己亂想的心啊,「狂性自歇」。用不著求哪個法門、哪個功夫來修的呀。你說修哪 個法門?哎呀念佛對我好,修密宗觀想對我好,參禪對我好,對你什麼好?你那個是狂心啊。你覺得對我很好,我這個功夫上路啊,那正是分別業果的狂心。把這些 狂心,狂性自歇,不是他力,不是佛菩薩保佑你的。你自己有一天,所以修法都是這樣叫你自己學,不過佛菩薩沒有辦法,還是想一些辦法。所以我經常說你看學密 宗的人,最好的辦法。所以有許多人問我學密宗好不好?我說好啊,不過你要學真密宗。你們沒有看到,現在什麼灌個頂啊、摸一摸、弄個咒子那不是真的。
密 宗一堂法門,自己每一個人修法,任何一堂法給你修下來一次總要三四個鐘頭,一天修三堂法,我的媽媽,吃飯都沒有時間了。這個修法很麻煩,上座這樣一修,然 後各種各樣,密宗要富貴法啊,很好的佛像,很好的供養,像這個桌子一天要擦好多次,擦了以後,乃至起碼供它七杯水吧,乾淨的水,這一杯供養給佛做洗臉水, 這一杯供養給佛洗腳水,這一杯供養給佛的是瀨口水,你想到的都要了,或者佛這兩天眼睛不好,還要眼藥水,都可以供養,還可以供養一千杯;燈也可以供養一千 盞,現在拿電燈來一點算什麼?那都是甚好的奶油燈供養,然後做供養。然後每天要做供養品,三百三迭芝麻糯米饅頭都要自己親手來喲,做好了以後都供養上去, 上座修法,然後這邊是鈴,那邊是鼓搖動的,我們以前大陸上到門口來賣花那些人搖的小鼓,這樣上座修法,打坐了半天,然後觀想三個頭,每個頭上三個眼睛。 (斷錄)
一切方法,道家也好,各種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啊,都是使你心停下來就是道,所以禪宗祖師說,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人有一切狂心 嘛,所以你要想健康長壽,叫你練氣功啊,叫你修內丹外丹啊,各種氣脈,你要什麼有什麼,就是山東話要什麼有什麼。佛法裡頭八萬四千法門,很多的,佛說一切 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問題就是你有沒有一切心?你真到沒有一切心啊,都放下了,「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佛的老實話都告訴你。那麼中 國人就是放下,真放下了就成了。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我看《楞嚴經》可以停掉了,我們講《楞嚴經》也是狂心。狂心自歇,歇即菩提,《楞嚴經》就講完了,所 以很重要啊。
「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不從人得」四個字注意啊,後來達摩祖師也用上。他說 我們本來「勝」的這個意思,勝:中文的意思超過了一切。我們的心本來是乾淨的,我們的心本來是不生來滅不垢不淨,本來很乾淨的。有人罵我們你這個人心好 髒,你一定氣死了,心本來個個乾淨的,當早上起來一念未生以前,所以孟子也提到養足夜氣。人剛剛睡醒,任何思想沒有來的時候,此心本淨啊,保持這個心境就 是孟子講的養足夜氣。夜裡剛剛睡醒,此心寂然不動,都很乾淨啊,只要過半秒鐘還不到,有一個念頭來已經不淨了,哎呀,我趕快起來今天要上股票市場,不乾淨 就來了。
所以「勝淨明心」本來光明的這個自性。
「本周法界」,它在哪裡?你不要有個境界,呀我現在這一堂坐得很好、好像心給 你抓住了,錯了,那是意識見聞覺知感覺的境界啊,那是心的用啊。你坐好了打坐好了當然有各種境界,等於水擺在那裡,把它寧靜久了,它自然有許多變化,這沒 有什麼稀奇,但是認為這是道是心,你就錯了。本心不在一切用、一切相上,所以勝淨明心是「本周法界」,無所不在,哪裡都有它,哪裡都沒有。
「不 從人得」,不是說找個善知識、好老師傳我一個,他傳什麼給你呀?不從人家那裡得呀!所以還有些年輕人外面有些人寫信來呀,哎呀,我要拜你為師,搞得我真頭 大。我說我一輩子也沒有收過徒弟,真的嘛,很多人他們都叫我老師,我有時也叫他們你老兄你老弟,你老哥,你老師,這個老師一個代號啊。他不叫我老師,叫我 老南也可以啊,不過他們客氣不叫老南那麼就叫老師好了嘛,老師同我有什麼相干嘛。我的朋友還有兩三代連孫子帶來了怎麼叫?我說老師嘛。「我都叫老師,孫子 也叫老師啊」?我說我這個人大家的老師,沒有關係,那是個代號,我從來也沒說哪個是我的學生,哪個是我的徒弟,都是朋友。何苦呢?那個老師就傳你一個法 了?那你皈依佛你就成佛了?道不從人得,不是別人那裡,都在自己這裡啊,要靠你自己努力的呀。拜個好老師有什麼?好像我有個好老師很有招牌一樣,這個狂心 不是要送瘋人病院了?你拜一個活佛又什麼樣?他是活佛啊,你還是佛活啊,沒有用啊。所以道注意啊,要「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 得」。不是別人給你的,不從別人那裡得,就是你自己就有,千萬搞清楚。不然把這個經讀錯了,不從人得,難道要去變狗才得道啊?不從別人那裡,自己本來在道 中。
「何借劬勞。肯綮修證」。何必要你吃苦修苦行啊,這樣辛苦,苦苦忙忙的,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去修道。「肯綮修證」要你怎麼去修才修得出來的道,修出來不修就壞了這就不叫道了,道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是什麼呢?本來心,自己的本來心。
「譬如有人於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覺知」。佛再做一個比喻,譬如有一個人,自己衣服裡頭有一顆明珠,價值萬金,不是我們台幣啊,美金,貴一點。一顆寶石掛在衣服裡頭,自己忘記了,自己不知道。
「窮露他方」,結是身上有珠寶不知道到外面討飯。
「乞食馳走」。到處討飯還討不到。
「雖實貧窮,珠不曾失」。你說這個人雖然在外面討飯看到很窮,他窮不窮呢?他沒有窮啊,他那個寶珠還在衣服裡頭沒有掉啊,只是偶然忘記了,找不出來。
「忽有智者指示其珠」。 忽然找到這個叫善知識了,管他善不善,反正把你那個珠告訴你找出來了,惡知識也是善知識,哎呀你討什麼飯嘛,你自己是個富人啊。你衣服裡頭本來有一顆如意 寶珠,如意寶珠不止一萬金啊,如意寶珠我也沒有看到過,不曉得諸位家裡有沒有?你們回去把衣服翻一翻看,算不定都有。如意寶珠是拿來要什麼就有什麼,拿到 這顆珠子,我要麵包,麵包就出來了,你要美金,美金也來了。不過人生啊,我告訴你,現在我們講講可以。真有那顆珠子啊,這個活得也一點不舒服。人之所以活 得有意思啊,因為有許多許多求不到的,坐在那裡幻想,我要如何我要如何才有意思。你統統滿意了,只好自殺,活著沒有道理了,所以如意珠就是這樣。有一個人 忽然指示你,如意珠就在心裡。
「所願從心」。你所願、想希望什麼它都來了。
「致大饒富」。因此他大富大貴。
「方悟神珠非從外得」。 這個時候才悟到了,原來富貴不從外面來。我們曉得以此道理佛做的比方,所以我們中國文學上經常有寫到貧子衣中珠,就出在這個地方,貧子衣中之珠無價之寶, 自己不知道。那麼佛這個比方,第二個比喻,這一節裡頭第一個比喻鏡子裡頭看頭。第二個比喻衣服裡頭找寶珠。寶珠不在外面,就在你本來衣服裡,你不要忘掉, 換句話說道不需要向外求啊,你本身就有。你說我們本身這件衣服有沒有啊?諸位不要忘記了,回到衣服裡摸摸看?不是這件衣服啊,這件衣服佛說是我們媽媽給我 們的衣服,就是媽媽生下來那一件衣服,皮包骨頭就在裡頭,道在哪裡?就在裡頭,你去找。所以雲門祖師告訴你「我有一寶,密在形山」,這個生命四大固然是假 的,假的這一件衣服,自從爸爸做的,透過媽媽那個工廠,爸和媽兩個做的,給我們這件衣服。此中自有寶珠,這又是一大秘密,這個秘密。所以我有一寶,這個秘 密在哪裡?就是你這個形體這件衣服裡頭,你去找,密在形山,就在這裡。所以佛的這一個比喻你不要輕易放過啊。所以我上次給大家講,比喻的本身止於比喻,但 是透過比喻以後它所指的目標,你要把它參透。那麼這一段佛答覆富樓那妄想從哪裡來?說完了。這一下他們兩兄弟一吹一唱。富樓那的問題正講到這裡,阿難起來 了。
「即時阿難在大眾中。頂禮佛足。起立白佛」。這個原文都一樣,不講了,阿難就站起來行個禮,要提出問題了。
「世 尊現說殺盜淫業,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心中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從人得。斯則因緣皎然明白。雲何如來頓棄因緣。我從因緣心得開悟。世尊。此義何獨 我等年少有學聲聞。今此會中大目犍連及舍利弗須菩提等,從老梵志聞佛因緣,發心開悟得成無漏。今說菩提不從因緣。則王捨城拘捨梨等,所說自然成第一義。惟 垂大悲,開發迷悶」。
立法院的咨詢案原文,阿難提出咨詢了,這一段我們簡化一點。阿難在大眾中站起來問佛,聽到佛給富樓那講到這個地方。他說那麼:
「殺盜淫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心中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從人得」。這個菩提不靠外面來的,本身就有,道本身就有。照你這樣講,好了,悟道也是因緣所生啊,也要因緣恰到好處的時候,他就會悟道了嘛。
「斯則因緣皎然明白」,這句話提得很有力量啊,根據你說的邏輯,那麼悟道也是因緣來的,靠因緣成就了就會悟道,皎然明白,這個道理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雲何如來頓棄因緣」,為什麼你前面剛才跟富樓講你講道不屬於因緣?這是什麼道理?為什麼你要批駁了這個因緣?下面有一句話:
「我 從因緣心」,我當年來跟你出家,皇帝也不要當,因為釋迦牟尼佛出家了,王位應該是他接的,他當皇帝,結果釋迦牟尼佛把這個弟弟也弄來出家。他說我出家跟你 來修道也從因緣心得開悟啊,懂了世間法都是因緣,因緣聚了就有,散了就沒有,他說我心裡開悟才出家的。你現在講因緣不是道,那我不是上了你的當了,不白搞 了?他說這個道理呀,
「世尊。此義何獨我等年少有學聲聞」,豈當我們年輕這一輩的同學心裡聽了你的話有疑問。
「今此會中」我 們現在同學們老一輩子的長老,就是那個有神通的目連尊者舍利弗須菩提都比釋迦牟尼佛大二十幾歲還不止,他們都鬍子頭髮白了。釋迦牟尼佛三十二歲出來說法, 他們已經五十幾了,他說他們這些長老,老前輩的同學們,乃至最老最老的老梵志原來是婆羅門的跟你出家的,已經是大師教主。
「聞佛因緣」他們也是聽了你的因緣生法緣起性空而悟道的,現在你把因緣道理一批駁了,他說:
「今 說菩提不從因緣」,那麼好了,王捨城就是印度現在的一般外道拘捨梨,他認為道是什麼?自然的,道,自然就是道。他說假使因緣不存在,那這些外道所講自然就 有道,只要合於自然就對了,所以自然就是第一義,最高無上的道,那麼外道說的道就對了!不是因緣就是自然來的了?他說我越搞越糊塗,就是這個話。
「唯垂大慈,開發未悟」,希望你大慈大悲。我越來越糊塗、迷掉了。本來還清醒,給你老人家一說法說得我糊塗了,越來越蒙了。那麼佛答覆這個問題,阿難提出咨詢了。
「佛告阿難。即如城中演若達多,狂性因緣,若得滅除。則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緣自然,理窮於是」。 佛的答覆很簡單,最高的邏輯。他說你這個問題本身就是答案,本身就是答案嘛,不需要問我的。佛沒有那麼講啊,我們幫忙他。那個時候他沒有這些話了,我們說 這些話來表達。他說我不是和你講過了嗎?就像那個瘋子演若達多,他因為看鏡子一下瘋了,我的頭到哪裡?再一看鏡子,呵,我的頭原來在這裡,不瘋了。譬如這 個演若達多,「狂性因緣」:無因而來,「若得滅除」:自己再一看鏡子,這個妄想沒有了,自己分別沒有了,我的頭不在我的身上,這個觀念沒有了。「則不狂性 自然而出」,那就不瘋了嘛。不瘋了,人本來不瘋了嘛,所以你說因緣的道理,同自然,因緣和自然兩個相對,因緣的道理不承認自然啊,各種因緣湊攏來而發生 的。但是這兩種在印度的哲學啊,我們現在這裡不講哲學,假使講哲學的學理,因緣、自然都是唯物論者,兩種都是唯物論。唯物論一切是講因緣,譬如人的心理起 的作用,因受物質的影響起來的,說你怎麼會想?因為我有腦神經。有腦神經,腦神經也是物啊,你那個唯心的心在哪裡拿來給我看?自然,自然在就是這樣,這個 自然界的自然,就是科學的自然。所以因緣、自然兩種如果講起來宗教哲學的道理,還是基本上屬於唯物論的。那麼佛在這個地方對於因緣自然,他說這個道不屬於 因緣所生,也不是自然而有,「理窮如是」。這個邏輯的道理,你本身所問的問題就是你的答案嘛,你何必還要問呢?不過佛很慈悲了,怕阿難不懂。
「阿難。演若達多,頭本自然」。這個文字,在中文在文學的句子寫邏輯哲學的道理這就很難了,我很佩服這位房融先生,公然拿文學境界能夠寫那麼好的科學的理論邏輯和哲學。佛告訴阿難,演若達多「頭本自然」,他的頭本來在這裡,從媽媽生下來就有這個頭,很自然的。
「本自其然」,他本來有個頭,他自己本來有個頭,這是當然的嘛,「本自其然」。
「無然非自」。 所謂當然就是自己本來有的嘛,就是這個道理。你看這個文字到這裡一寫很美。再講一道,不然會讀昏了的。因為你們的教育從白話入手,我們從古文入手讀這個書 啊,讀到這覺得這個文字用得好,技巧用得好。會讀到怎麼樣?我們讀到好的時候,這個樣子念「本自其然,無然非自。」這個搖頭幹什麼?寫得好,寫得好,這個 意思。所以古人讀書讀到好的時候就搖起來,有時候還拍起掌來,好,好,就像一個作文做得好,所以這裡面八個字中國字翻來翻去。他說「頭本自然」,這個頭本 來自己在這裡,自然。「本自其然」本來的頭自己就在這裡,這是當然的道理呀。「無然非自」所謂當然就是自己本來有的嘛,沒有哪一個所謂當然不是自己有的, 自己有所以叫自然嘛。「無然非自」然就是對、是。這個是自己有的就對了嘛。你有沒有?有。無然非自。
「何因緣故,怖頭狂走」。你假使講因緣,他什麼原因看鏡子裡頭看自己的頭會瘋了呢?會到外面找頭呢?這是什麼因緣?頭本來在這裡,我問你他是什麼因緣瘋了呢?
「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 自己本來有的頭因為某一個因緣、因素所刺激瘋了。「因緣故狂」,不過這個裡頭你注意啊,拿現在人思想有辯論的呀,如果照佛經「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 因緣故失」。他說那麼為什麼自然會把這個頭掉了?你看世界上有個人自然把頭掉下來,有沒有?沒有啊。你要注意喲,你們尤其年輕做法師做居士的將來注意喲, 未來時代像我離開了佛學的立場,我就要提出來問佛了。不然,有,佛說的若自然頭因緣故狂,外界因緣而來,外界因緣的刺激所以瘋了;「何不自然因緣故失」, 何以不自自然然因為因緣的關係就掉了頭呢?好,我就要斷章取義了,叫斷章取義,有時候和別人講話我最怕這一主題沒有講完中間抓一點就斷章取義了。因緣故 狂:人瘋了並不是自然瘋了,因緣來的喲,我受了戀愛失敗的剌激,或者我頭受車子腦震盪一下,所以瘋了,很多啊,是因緣來的呀。假使這樣問你,你這位佛,請 問你這個佛、現代佛,你怎麼答覆?那麼可見你這個話不對呀,世界上有因緣故狂啊?由因緣的關係所以瘋了,如果照心理學測驗下來,這個人瘋了都是有原因的, 受了某一種刺激,或者因某一種藥吃錯了藥也可能,無故自瘋的人很多,無故自瘋的人有多少呢?全世界有多少人口?那些都是。至於在瘋子裡頭瘋得厲害的呀,這 個可能是別一種因緣來的。所以你們將來注意喲,現代人要懂得現在的科學啊,現在醫學上可以問你。你說不可能有因緣故狂,世界上有許多人發瘋是因緣來的,此 理怎麼說?你要把它講清楚了。那麼佛說的道理呀,他的邏輯不在這裡。他說自然頭因緣故狂,自然頭就是我們自己本有的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他 說如果是因緣所起的狂,那為什麼不自自然然有個因緣來,失去了這個狂性呢?
「本頭不失,狂怖妄出。曾無變易,何借因緣」。 他說本來的頭沒有掉了,「狂怖妄出」,因為他看鏡子一下迷糊了,哎呀,我怎麼沒有頭了呢?鏡子裡頭有這個人,我到哪裡去了呢?他一下神經了,狂怖:害怕的 心理,「妄出」就是妄想。「曾無變易」,他的頭還自然在他的腦袋上啊,沒有變動過啊。「何籍因緣」呢?當然不需要靠別的原因啊,他的頭本來在這裡。所謂頭 本來在這裡,頭沒有掉啊!所謂覺得現象,他自己瘋了掉了,他自己也覺得我沒有頭了,這個是他自己心理上的瘋啊,這個身體這個頭沒有掉。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際,狂何所潛」。再說你說這個人瘋子「本狂自然」,這個人啊天生就有點神經的,本來就是有點狂,有點神經,自然來的,既然本來有神經。不狂的時候狂的心理又在哪裡呢?
「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為狂走」。其實啊,發神經的人你知道啊,它有一個東西絕沒有神經啊,所以神經的人,你講他你有神經他絕不承認,我沒有。他那個沒有啊,沒有瘋啊,他那個知性並沒有變啊。你注意,這樣你們可以去做心理醫生了,只是很難把他現象變了。所以他說這個頭啊,
「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為戲論」。 如果一個人一旦悟到了我這個頭本來在這裡,剛才是我心理迷糊了、一個觀念錯誤了,所以認為發瘋、不發瘋、有頭、沒有頭,這許多思想觀念,加以許多解釋,落 在因緣所生的解釋,或者自然之有的解釋,這一段我們比較講得濃縮很短,如果用哲學邏輯的分析很麻煩了,因為我們中國一般人不大喜歡搞邏輯的,這要專門搞, 假設對邏輯哲學有興趣研究的人另外再研究。「因緣自然,俱為戲論」,佛法跟你講一切因緣所生,或者外道講自然而來,這些是笑話。換句話我們再進一步說,所 謂因緣所生也是佛說的法啊,《楞嚴經》號稱是了義教,徹底的,我們經題就叫了義。因緣所生法那是不了義教,自然而有這是外道教,當然是不了義。所謂了義 教,因緣所生講現象講作用,不是因緣不是自然講本體,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要搞清楚。不然一般人說《楞嚴經》也是外道啊,講常住真心啊,緣起性空,性空緣起。 緣起性空,性空緣起是講作用講現象,現象作用是緣起性空、性空緣起,沒有錯。講本體是如如不動,所謂因緣乃至佛在上一節講到,所謂空,連空他都批駁了,空 也不是,空也是個名詞。那麼佛講到這裡。
「是故我言三緣斷故即菩提心」。所以他說我告訴你,自己只要心中三緣貪、嗔、癡、慢也好,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心兩意三緣一斷,即菩提心,自己就醒悟了,就覺了。
「菩提心生。生滅心滅」。 注意喲,這又是重點要背的地方。所以怎麼叫得道開悟了,你曉得,真開悟了菩提就是覺悟,真正開悟了,菩提心就是本心明心見性。真正明心見性了,「生滅心 滅」,妄想自己斷了,注意喲,你們諸位想學佛想求道,想開悟的,不要倒因為果啊,佛把這個秘密告訴你了。「菩提心生,生滅心滅」,妄想自然頓斷,歇即菩 提。你理沒有悟透,光想想把妄想心做功夫壓,不需要用功的,狂性自歇歇即菩提,那麼你說要不要打坐啊,打坐歸打坐啊,坐怎麼樣?坐就坐啊,坐起來兩腿一盤 坐在這裡是很好嘛,無功用道蠻好嘛。結果坐在這裡,不要吵啊,我要修道,這一下要證菩提了,那個死相,你怎麼樣會得道嘛,那都是生滅心嘛。然後坐在這裡聽 呼吸啊、聽聲音啊、看光、做觀想啊,嗯,差不多,我長得好高啊、好大啊,你快要瘋了。所以「生滅心滅,滅生俱盡,無功用道」。無功之功,心心心已歇馳求, 紙賬卷雲眠石樓。你打坐也好,睡也好,打坐固然是好,睡也是啊。你睡在那裡三天三夜不動,我就送你個匾給你,證得涅磐。你看你做不做得到,當然不是死了, 人還活著的,死了三天三夜不動不算數,右協而臥。有很多祖師睡到的,行住坐臥都是功夫,道家這個叫睡功啊。你看人能夠睡到三個鐘頭你不翻身,動都不動,拿 一杯水放在你屁股上,稍稍擺一下就倒出來了不算數。那就得定了,也一樣啊,無功用道,那叫證到。下去會悟道,那你九輩子也悟不了,三大阿僧祗劫也悟不了, 九大阿僧祗劫也悟不了,真把理透了,「菩提心生」,一悟了,清醒了就清醒了,「生滅心滅」,妄想自己停了。
「此但生滅」。所以你講因緣啊講自然啊,都困在這個名詞這個現象上,這些都是生滅心、妄想。
「滅生俱盡」。 你不要去妄想,把生滅心都忘了,「滅生俱盡」就是說你想把自己心裡頭,哎呀,我妄想太多了,就是念佛也好什麼也好,就是妄想停不了,一般人學佛都是這個樣 子。「狂」,你要停它幹什麼,妄想本來空啊,它空你的呀,哪個妄想留住了?所以你把想滅掉生滅心的這個念頭丟掉都放下來,自然「無功用道」。
「若有自然,如是則明,自然心生,生滅心滅,此亦生滅。無生滅者,名為自然」。 假使你是自然外道,佛叫它外道,心外求法,認為道不要我們修自然來的。比如有些宗教,乃至我們信宗教,哎呀,只要求菩薩,菩薩就會保佑我,只要求上帝,上 帝就會給我靈感,這也等於自然來的。都從人得,從他力來的。「若有自然,如是則明,自然心生,生滅心滅」,那麼你也可瞭解,那個自然心一明白了嗎?自然, 嗨,這個自然來了,生滅心也停了,「此亦生滅」。如果也這樣認為,我自然,這一下好自然,呵這個是道,這個還是意識作用,還是生滅心。有生滅,有生就有 滅,不修它就沒有了嘛。「無生滅者,名為自然」。真正叫自然,就是沒有生也沒有滅這個才叫自然,自己本來有的,另外如果有一個東西叫自然,都不是了。
「猶如世間諸相雜和,成一體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稱本然性」。 他說我給你做個比方,猶如世間一個東西,「諸相雜合」比如這個菩薩,是木頭、顏色、人工把它兜籠來刻起來一個佛像,諸相:人工,材料,顏色把它膠攏來一 看,好莊嚴的菩薩,諸相雜合,兜攏來這叫因緣,「成一體者名和合性」,彼此和合構成,這就是因緣。「非和合者」,不靠很多因素構成的呢,就叫做本然,本來 就如此的。
「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可是所謂自然、本然、因緣和合,這些都是名詞的觀念。所謂本然並沒 有一個東西什麼叫做然。所謂叫和合,這是一個觀念,真和合攏來,也看不到一個和合的作用,作用過了,現在沒有什麼和合,也不叫做顏色,這個就是叫做佛像了 {聽錄註:錄音73分鐘處此句突然談到佛像,似乎不通,有心者可幫聽聽}。
「合然俱離。離合俱非。此句方名無戲論法」。 好,佛法在哪裡?說因緣湊合就得道,錯了;說自然會得的也錯了。因緣和合的觀念丟掉,自然來的丟掉,「俱離」:一切都放下,「合然」因緣自然這些觀念都放 下,「俱離」。你說放下了就是道了嗎?「離合俱非」有個放下觀念也錯了,有個做功夫觀念更錯了,「離合」都不是。所謂「空、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這四 個角都不對都拿掉,無功用之用這一句才叫做無戲論法,究竟的,不是兒戲不是笑話。佛法就是這樣,講個空還是戲論,所以緣起性空,性空緣起,如果以了義教來 看這兩句話是戲論。緣起性就不空,如果一個懂得邏輯的人,你這兩句話就錯誤,緣起,既然緣起了,可見性不空啊,性空那就不會緣起啊,在邏輯上不對呀。所以 此句拿邏輯來一批駁都可以批駁得了的。所以講到道啊,歇即菩提呀,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落在任何觀念上都不是,有一個名詞有一個觀念都不是道。注意啊, 到了這個境界很高了,空也空了。
「菩提涅磐尚在遙遠。非汝歷劫辛勤修證」。你縱然把這些邏輯觀念論辯清 楚,你的教理可以做大師了,說得很通了,真正的悟道,覺性證得涅磐,他告訴阿難,你呀還早得很呢。真正要怎麼樣求證到道?還是要用功來的呀!不是一翻寒徹 骨,哪得梅花撲鼻香。這兩句話有些人寫日記寫錯了,還是要辛苦來的。他告訴阿難不是你歷劫辛勤修證,要多生累劫修道來的呀,勤苦來的。
「雖復憶持十方如來十二部經,清淨妙理如恆河沙,只益戲論」。 他告訴阿難,像你那麼聰明記憶力那麼強,多生累劫也有修持過。阿難是多聞第一,博聞強記,一切佛說的法,在哪裡所講些什麼,他都記得。他說你能夠知道十方 佛的十二部經典,十二部不是十二部經啊,就是長句短句,這些很多啊,因緣,這些出世的因緣,都記得。你邏輯的頭腦佛學的道理,清淨的妙理你都懂,「如恆河 沙」,你記的學問太淵博了有什麼用?學問越好修道越難。「只宜戲論」,吹吹牛可以呀,賣鐘點費也可以啊,「戲論」,騙騙人的呀,沒有用。只益戲論,戲論就 是兒戲、笑話。
「汝雖談說因緣自然決定明瞭。人間稱汝多聞第一。以此積劫多聞熏習,不能免離摩登伽難」。他說就像你,就揭阿難的傷疤了,像你一樣,佛學講得那麼好,頭腦那麼好,剛剛出去化緣你看碰到摩登伽女,那個眼睛給你一勾,他說你完了,你的魂都掉了,結果你還不能離開摩登伽女這個災難。
「何須待我佛頂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頓歇,得阿那含,於我法中,成精進林。愛河乾枯,令汝解脫」。 他說你看,你學問有什麼用?佛學有什麼用?結果還靠我念一個咒子,文殊菩薩去救你。結果你還不如摩登伽女呢,結果她一聽了這個咒語後,她立刻得了三果羅 漢,阿難還在那裡賣蘋果呢。摩登伽女當場就得阿那含果了,她比你還快,所以佛法不是理論來的,學識多了,理論多了有什麼用啊?這個道理。「於我法中。成精 進林」,這個摩登伽女後來就在佛那裡出家了,當尼姑了,比丘尼,最精進一個人,最用功一個人。「愛河乾枯」,情愛之欲都沒有了,因為她對方沒有這個心,使 你得解脫了。如果摩登伽還要纏阿難啊,那個因緣上,阿難還脫不了手啊。佛的秘密也說出來,好在摩登伽對方解脫了,她成道了,她沒有成道啊,阿難就靠不住 了,就是說你不真做功夫不修行是不行了。
「是故阿難。汝雖歷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遠離世間憎愛二苦」。 注意喲,學佛的基本。你雖然多生累劫記憶力強、學問好,「憶持如來秘密妙嚴」任何一種秘密理論你都懂,他說有什麼用?不如一天放下來真修持,證得菩提, 「不如一日修無漏業」,無漏之果,一念不生。怎麼樣做到一念不生呢?就是放下,遠離世間憎、愛,憎就是討厭,愛就是愛得要死。譬如我們常常看到兩夫妻呀, 朋友中間老朋友,愛的時候愛得要死,愛其實就是恨了,你討厭,你不要管我,就是憎愛心了。愛得太過了,他就討厭了,所以有時候啊,最好的愛你就多給她討厭 ,她就會轉來愛你了,你拚命愛她,她就會討厭你,注意啊,不過這是世間法。要真正的得道的人憎愛平等,沒有怨恨、沒有討厭、也沒有愛,平等心,就是放下, 隨時修平等心,慢慢慈悲就來了。憎愛是最基本啊,我們人隨時,討厭這個東西,我討厭這個時間,我討厭這個東西,我討厭聽不懂,這個東西真好可是我氣死了聽 不懂,這就是憎,哎呀,聽是聽不懂了,可是我還愛聽,這就是愛。所以你看那個蘇曼殊有一首詩做得很好,蘇曼殊並沒有達到這個境界,是詩的境界,蘇曼殊,你 們知道啊,那位老同學,「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錫歸來悔晤卿。雨笠煙蓑歸去也,與人無愛亦無憎。」就是這個憎,所以他出家去了,當和尚了,最後還放棄了他的 表妹這個愛情。「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錫歸來悔晤卿。雨笠煙蓑歸去也,與人無愛亦無憎。」這個愛憎之念就是最起碼修道,所以佛告訴阿難遠離世間憎愛二苦,注 意喲,愛人是苦,愛別人追不到很苦啊。追到了愛他,譬如愛兒女啊,兒女不聽話,那個氣得好苦啊,因愛就有憎嘛,兒女不聽話嘛,愛丈夫、太太都一樣的。有愛 有憎就有苦,愛憎二苦,被愛的是苦,愛人的也是苦,討厭也是苦啊,我們討厭那個人偏要碰到,我被你討厭我也苦啊,這都是苦。「遠離世間憎愛二苦」。
「如摩登伽宿為淫女,由神咒力銷其愛慾,法中今名性比丘尼。與羅侯母耶輸陀羅同悟宿因」。 她在佛當場出家了,就得了三果羅漢,與羅侯羅母,羅侯羅母是什麼人啊?釋加牟尼佛的兒子羅侯羅,他的太太叫耶輸陀羅,就是釋加牟尼佛的太太也出家了。他說 你看,佛法是平等喔,雖然這一邊是皇妃,釋迦牟尼佛的太太是皇妃嘛,跟他的丈夫來出家了耶輸陀羅。這一邊是最下等的淫女,它平等,「與羅侯母耶輸陀羅同悟 宿因」。平等平等,他們都悟到了前生、今生一切宿因。
「知歷世因貪愛為苦」。她們兩位都證道了,知道多生累世為什麼變女性呢?當然男性也一樣,不過女性抓得牢一點,抓得牢啊,因為抓得太牢啊,所以多掉了一點就變成女的了,貪愛抓得很牢,貪愛為苦。
「一念熏修無漏善故」,只要一念之間,回轉來怎麼解脫男女之欲,「一念之間熏修無漏善故」。
「或得出纏」,不過注意喲,或得出纏哪,不是說一定得道啊,看你修啊,或者可以跳出愛與苦的纏縛。
「或蒙授記」。或者可以得到佛的授記,授記就是將來成佛,
「如何自欺,尚留觀聽」。注意八個字啊,他說你啊,為什麼還自欺欺人的,光想聽聽看看,「觀聽」光想聽,很好聽,很有意思,多看看,還不肯去真實放下用功。放下就是道,歇即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