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講到這裡以後,現在富樓那提出的問題,就是說佛說的既然我們本有的自性本然清淨本來清淨,周遍法界無所不在, 本來是很妙的,微妙不可思議,明:明白的,光明的,妙明清淨。為什麼有了這個物質世界與我們大家這個生命?為什麼自性本來圓明清淨,為什麼會生出來這個物 理世界萬有的現象與我們個別的這些生命?現在答覆是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前面卷三以前,本體問題。其實本體在哪裡?並沒有離開我們身心以外,內、外、 中間無所不是,七處征心佛說都不是,八還辯見也說都不是,最後佛的結論都是,無是無非。這個現在答覆這個問題要特別注意的,那麼我們再重複一下這個原文, 佛開始答話。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照你剛才提出來問我的話。「清淨本然」。 你剛才問我自性、自體本來是清淨。要注意,本然: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注意這個話,本然,本來就是這個樣子,自性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本來就清淨,沒有另外 求一個清淨,我們現在也很清淨。清淨本然,本然就很清淨。佛是那麼說的,我們這個心性自體本來很清淨,中文古文倒裝的文化,清淨本然。既然自性本來清 淨,「雲何忽生山河大地」。為什麼有宇宙萬有、物理世界同我們個體生命那麼多的差別存在?佛重複這句話,這兩句。
那麼佛再說。「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注意喲,這八個字。「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這八個字特別注意。我們研究《楞嚴經》,這是由第一義形而上本體怎麼樣生起形而下宇宙萬有精神世界同物理世界同我們的生命怎麼來的?這是個大問題。由形而 上第三卷以上都講形而上本體,本體怎麼會起用的?那麼這裡重要有八個字。佛講富樓那你常常不是聽到我講過嗎?佛說的「性覺妙明,本覺明妙。」這八個字,兩 句話這是重點啊,《楞嚴經》在這裡重點。原文佛提到這個問題,你不是常常聽到我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你不是常常聽我講嗎?
「富樓那言。唯然」。富樓那答覆,唯然。唯然現在中文兩個字的翻譯,實際上應該真正念成,唯:就是現在我們講話哎。然:是的。你不是常常聽我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你還記得嗎?富樓那說,唯然,是的,是的。兩個意思,中文一合攏來唯然,是的,就是答話。
「世尊」。他說佛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對呀,我常常聽你說法就是那麼講啊。講什麼呢?「性覺妙明,本覺明妙。」這中文四個字玩來玩去,妙啊、明啊、性啊、覺啊,四個字倒過來倒轉去。這等於清朝 那個大儒顧亭林講,佛學不能研究啊,兩個水桶,一桶有水,一桶空的,倒過來倒過去,就是這一桶水,因為他一看像這種經典是像這個樣子。「性覺妙明,本覺明 妙」,怎麼妙?叫做莫名其妙,再加四個字,變成這樣了。注意喲,這八個字,佛在第三卷以前,《楞嚴經》開始七處征心,八還辯見,形而上自體一直都說了,就 是說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沒有秘密,但是最大的秘密。他說富樓那我經常講性覺妙明,我們這個自性本來就很清楚的,本來就是覺性的,自性本來就覺悟的, 沒有迷掉過,誰都沒有迷掉,一切眾生自性是本來就有覺性的。而且是妙,妙就是妙,妙是很妙,妙就是沒有辦法解釋,有也是妙的作用,空也是妙的作用;空也是 妙空,有也是妙有。怎麼樣會空得掉呢?非常妙,怎麼樣會「有」生出來?非常妙。妙就是妙,所以性覺妙明,本來就很明白沒有糊塗,也就是很光明的。在物理世 界是很光明,在精神世界明就是很明白。所以等於大家修禪、學佛、修顯教、修密宗,你打坐靜坐看到光明,這個光明是生理作用、物理作用,你把這個有相的光明 看成是自性的作用---相,是可以,認為是自性之體就錯了,這要特別注意!
所以自性他說就是沒有迷過呀,這個性本身自己就是明白的,非常 妙,就是明白的就是光明的,自己就有覺性。比如我們人,哪一個沒有覺性啊?誰要打你都曉得躲,你疲勞了都曉得睡覺,餓了都曉得吃,這個靈覺之性本來有的。 性覺本來就很妙,這個作用多妙啊,你自己的思想自己知道思想,自己現在聽得對不對,我聽懂了我聽不懂了,你本來這個性很覺嘛,自己很清楚啊!非常妙的, 「性覺妙明」。所以真明白了自性啊,它本來就是覺的,本覺:沒有迷過,誰也沒有迷過。你說哪裡還求一個悟啊,你求個什麼悟幹什麼?你從來也沒有不悟啊,你 哪一天不悟啊?哪一天迷掉過?本來靈覺自性清楚得很,你看到人曉得看,看到書曉得這個是「本」字,這個是「覺」字,都很清楚啊。本覺就是非常明妙,它本來 如此,不要認為你修出來才光明,你修出來才清楚,就是這八個字。所以本覺明妙。後來我們佛學把它分類了,中國的佛學,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每個人自性本來是 佛這個叫本覺。但是我們覺得自己迷掉了。
現在所以修道學佛想求開悟,那麼你學禪也好,學密也好,修淨土也好,有一天修到那裡忽然悟了,嗯, 就是這個本來,那個叫知覺,剛剛開始悟了,就是知覺開始悟了,悟到個什麼?悟到個本覺。悟到個什麼?悟到個「本覺明妙」。那麼如果拿教理的分類,「性覺妙 明」可以講是知覺的境界,你現在開悟了的,才覺得自己的自性覺悟了,哈,那麼妙,哈,那麼明白現成。那悟了什麼呢?悟到我們自性的本來,「本覺明妙」。本 來嘛,你說悟了的,所以禪宗祖師講,悟了同未悟,一樣。那麼有個祖師,黃檗禪師也講,所謂大徹大悟了的人怎麼樣?不異舊時人:我還是我,你還是你,他還是 他,鼻子還是鼻子,眼睛還是眼睛。只異舊時行履處:做人做事講話言行舉動都不同了。怎麼不同呢?你看他還是一樣啊,就是他自己啊---性覺妙明。所以這八 個字是前面三卷結論的要點。
第四卷開始富樓那問,自性本來就是清淨的,既然清淨為什麼亂七八糟生會出這個山河大地?會生出萬有現象,生出人 類的世界?這個富樓那應該問,阿難也是沒有懂,大家也不懂。那麼這個地方連接,就是華嚴境界,實際上我們認為這個世界不好,萬有不好,還是妄見。這個萬有 世間是妙空妙有,無所謂好,無所謂不好,一切皆是至真至善至美。所以在中國文化來講,颶風雷雨,颱風來了,吹倒了一切東西,我們覺得不好,在天地沒有什麼 不好,等於歎了一口氣,疲勞動一下,也沒有什麼不好。山還是山,地還是地。有時風一過,像掃地一樣,掃得乾淨一點、清明一點。所以一切本然都是清淨的,這 是我們要交待的。同時要瞭解在卷三富樓那這個問題提出來問以前,等於佛拿唯識法相來講,把真如阿賴耶識的作用同第七識第六識等等的作用,同物理世界作用說 明瞭。現在說這個阿賴耶識怎麼樣興風作浪,會變出這個世界萬有的這個差別的現象,那麼佛說的問的非常妙。現在大家要求悟道,佛就問富樓那,你不是經常聽我 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嗎?富樓那說是的,我們是經常聽佛你老人家這樣講。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這是要了命了,這個中文,大家《楞嚴經》覺得難懂,就困在這個中文文字的古文寫法應用上面。「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注意 喲,大家年青同學們學中文,這個地方中文學好了,你懂得文字的邏輯,寫哲學性的、邏輯性的文章就會寫了。他說好,你既然曉得自性,「本覺」本來妙不可言, 妙不可思議。「妙」別的經典換一個名稱叫做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就是妙。明:物理世界叫做光明,精神世界叫做明白的,等一下有交待的。光明和明白怎麼是它的 相,佛在這個裡頭有交待。他說那麼你本來都知道了,因此你們聲聞眾聽了我說,就要求明白了,明道悟道,想覺悟想求得菩提了,想自己悟。「汝稱覺明。為復性 明。稱名為覺。」他說那你瞭解的你所講的「覺」:悟了。「明」:明白了,對不對?悟了就明白了,你所認為悟了就明白了。「為復性明。稱名為覺」。還是說我 們人的自性本來是明白的,所以叫它是覺性,所以叫它悟了?這是問話。再講一道啊,「汝稱覺明」你認為能夠覺悟的明白這個作用,還是「為復性明」自性本來明 白、本來覺悟,因此稱名為覺?所以叫它是悟了?還是說「為覺不明,稱為明覺」因為我們這個覺性啊,現在不明無明,糊裡湖塗的,所以我想明白它,想悟它;還 是說這個覺性啊,自己現在本來是不明白糊塗的,「稱為明覺」因此我現在要明白它、要悟它。這個反覆的邏輯搞清楚。
這一段我們停留一下,大家 多用心,多對著經典想一想,千萬不要看我,多想一想,不然自己白費了精神聽這個經典,我們學了一個東西一樣,浪費了一點時間總要有點用嘛,不然白聽了,諸 位對著這個佛經再想一想。我們再提起大家注意,佛說的「性覺妙明,本覺明妙,」他說你不是常聽我講嗎?富樓那說是的,我常常聽佛這樣說的。佛說好,你既然 講常聽我說,你認為本性本來這個覺性本來是明白光明的,「稱名為覺」因此叫它悟了證得菩提。還是說「為覺不明,稱名為覺」認為我們現在這個覺性啊,因為現 在是糊塗的,所以我必須要明白它求得悟。究竟是哪一樣呢?就問富樓那,要富樓那答覆。所以我們大家在坐的朋友們,今天自己把自己當成富樓那,想一想,佛那 麼問他。你看我們這位尊者富樓那,當然是我們的大老師了,前輩老師了。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他說是啊,富樓那認為自己現在沒有悟道沒有明心見性。假使我現在找不到這個心性道理,我現在沒有悟道啊。可是照你老人家的意思,「本覺」本來在此。現在我 這個感覺、知覺的東西恐怕不是道吧?假使我現在沒有明白的(若此不明,在無明中嘍)名為覺者,這個能知道自己無明這個就是覺性的話,「則無所明」那我們的 覺性本來在這裡,我何必求一個悟啊?注意喲,富樓那答的話。你看文字啊,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他說你老人家對呀對呀,你問得對 呀。我現在你說沒有覺嗎?我們每一個人都很聰明,不但人、一切眾生很聰明,一個螞蟻在爬,我們手在旁邊一敲它馬上感覺了,向旁邊爬了,走了,它的覺性也很 靈敏,可是你說螞蟻悟道了嗎?這是螞蟻佛嗎?不是吧?哎,所以說這個無明境界,這個裡頭就是覺性在這裡頭,「則無所明」就用不著再求一個悟了,大家都有這 個覺性啊,要明個什麼呢?悟個什麼道呢?這是個懷疑的問題。佛講的他好像是懂了,理好像懂了,懂了,自己信不過啊,就是這樣嗎?我這個人性就是佛性嗎?就 是這樣嗎?則無所明瞭?這是個懷疑問了。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佛說如果你這樣講,悟道悟個什 麼?本來現在我們大家人性就是佛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們人性就是佛性,何必再另外求一個明心見性啊。現在感覺的知覺的這個就是很玄妙的東西了,所以還 明個什麼?還悟個什麼?佛說假使說悟道,沒有一個東西可悟到的話,「則無明覺」,用不著去求明白了,也用不著有個悟道成佛的境界了,這是講原則。跟著講 「則無所明」這樣還要悟個什麼?我何必求呢?「若無所明」佛說假使一個悟道的人,找到自性的人,沒有一個所明的境界,「則無明覺。」那就沒有什麼叫明白了 悟道了,覺悟了,這個不是多餘的話嗎?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注意喲,我們求修行悟道,不管你修淨 土,止觀、天台、密宗、禪宗、華嚴,管你什麼宗啊,乃至於外道、內道,不管你什麼道。「有所非覺。」,我們有所覺的,譬如我們打坐坐到,嗯,我有這個境 界,這個時候我是空的,哎呀,我一個念頭都沒有動啊,好啊,跟虛空合一啊,有所:有這麼一個境界,心所起的,都是第六意識妄念的境界、妄心的境界。有所覺 的,有所就非覺了,有心所起的作用,不管你多偉大的境界、多了不起,你坐在這裡自己都放光別人也看得到了,有所起的境界非本覺自性,不是自性,不是形而上 的道體。有所覺、有所悟,有所非覺,所以有境界的都不是。所以覺得我悟了道的,你悟了沒有?悟了---誤了。有所就非覺,不是真悟,就是耽誤的誤。
佛 又說「無所非明」,如果說沒有境界,那你睡覺多好呢?糊里糊塗,「無所就非明」。所以你說有境界不是菩提,無境界也不是菩提呀。既然悟了,一切皆悟,一切 心所都轉過來。所以有所呢?有所見、有所悟、有所明境界不是真悟,不是本覺的境界,這個本覺、知覺搞清楚。「無所非明」那麼你認為無所覺,等於有些外道修 無想定,無想定很難喲,以釋迦牟尼佛的福德智慧學了三年才達到成功啊,完全無想。那無想境界無所就非明,就是個糊塗境界,這也不是道。
「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既然沒有覺悟的境界,那麼無明的境界呢?譬如說有些人認為打坐入定了,什麼都不知道就是入定。譬如我們經常提到那伽定,那伽大定,心伽。拿伽大定有兩重意 義,一種說行住坐臥成了佛的人無時無地不在定中的,叫拿伽大定。另一道理那伽大定就是龍象的大定,龍的身體很龐大,像的身體很龐大,站在那裡不動,你看那 個大象那個腳很大走路都很慢,很定的樣子,這個外形。內心拿伽大定就是說末法有些阿羅漢。(斷錄)自己把本身變成龍了,因願力變成龍,到海底入那伽定。佛 經上說,龍象的定。定在那裡幹什麼?等彌勒佛下來來聽法,因為覺得世界上沒有明師,找不到,只好等這個大明師來。所以入那伽大定。
實際上那 伽大定是什麼呢?就是龍象的冬眠定,這就是冬眠,動物的冬眠,大冬眠定,一靈不昧。有許多人他在那伽大定,或者入了昏沉定,當成是定境,那是一種定境,不 是明心見性的定,不是那個行住坐臥佛的定。行住坐臥皆在定中那個是佛的那伽大定。所以不要把無明「無所非明」,一無境界,你說我本無境界、一念不生,不要 把一念不生當成道。「無明又非覺湛明性」,無明的境界。無明是佛學一個名詞,這個名詞也代表了心裡糊塗不明白,也代表了沒有光明的境界。這個無明的境界並 不是那個本性本覺的湛。清湛,一清到底,像這個鏡子擦亮了,像這個水一點混濁沒有一樣叫湛。並不是本覺清湛、明白、光明的自性。你要注意喲,這句話再重複 一下,這一段,我希望我不要耽誤了大家,因此特別提出注意啊。
那麼佛告訴富樓那說:對呀,你講無所明,則無明覺。說悟了道「無所明」,無所 悟,「則無明覺」,那還明白個什麼?那怎麼叫明白了?叫悟道了?但是你要注意啊,有所覺有所悟,不是本覺自性的境界啊。有所就非覺,那不是大徹大悟啊,還 有個境界的呀,還保持一個清淨的境界,不能動,一動變了沒有了,那是有所,這是心意識四大所變得一個臨時偶然暫有的境界啊。有所定、有所得、有所就非覺, 不是覺性,不是本覺自性境界。那麼你說一切境界都沒有的,「無所非明」,那還悟個什麼?說悟道有沒有境界啊?沒有境界。沒有境界怎麼叫悟道啊?那個沒有境 界的悟那個就是境界,所以「無所非明」。因此說「無明又非覺湛明性」。如果什麼都沒有那個就是,那個就是錯了,那個不是本覺清清湛湛本有光明的自性。佛反 復的告訴富樓那,正面反面講了,正反合,再來。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
這 一段要命的,非常重要,可是不要怕要命,很重要。做科學也好,自修也好,學哲學研究做思想也好研究科學也好,非常重要。我們要記住佛在這裡講,「性覺妙 明,本覺明妙」,這一段很重要的。上面第一、二、三卷,上面講過的,阿難覺得理上也悟到了,「妙湛總持不動尊,」這個自性本來沒有動過,從始到終我們這個 自性沒有動搖。哪怕物質世界滄海桑田,變來變去,成、住、壞、空、生、老、病、死變來變去,我們自性沒有動過。「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是不 是?這做結論的。這個自性的性覺妙明,本覺明妙。我們宇宙萬有與我們的生命同源的那個本體,這個本覺,注意喲,「明妙」。怎麼明法呢?在精神世界就是我們 這個生命裡頭,它隨時都是明白的。這個明白的功能,它的功能反影---第二月,就是物理世界的光明。光明注意喲,亮的也是光明,黑暗的也是光明。我們這些 眾生喜歡亮的光明,有很多超過我們不曉得多少億倍的眾生,喜歡夜裡那個黑暗的光明,所以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生物夜裡才出來活動的,這個光明它受不了的。所 以,物理世界的光明,等於我們打坐起來,所發生定中的光明,那個光明是什麼?氣脈的變化是好的。所以剛才有位同學告訴我,開刀了,眼網膜破了,自己也不覺 得,我說那是什麼?他說因為我打起坐來有光影,自己還以為打坐氣脈動了。結果醫生一檢查,眼網膜破了,所以坐起來前面有亮光閃動,趕快動個手術就會好了, 佛菩薩保佑平安無事了。所以那個有相的光明是物理世界、生理世界的變動啊,是這個自性明白的功能的反影,第二月。
「物非是月」佛在《楞嚴 經》上告訴你。所以這個「明」,自性本明的,所以佛在這裡他問世界宇宙萬有怎麼起來的?「性覺必明」宇宙萬有跟我們同源的、同根的這個自性、本性,他說本 覺之性,本來沒有迷過,本來就明白的。它的明白的反面,「反面」這兩個字是我們人類中文的一個形容詞,它的附著的性能自然就有光明,所以我們曉得,譬如成 了佛的,我們也一樣,凡夫也一樣。
我們的法身,明心見性這個心性法身,同這個身體,都是正報,山河大地是依報,物質。什麼叫正報依報?譬如 我們法身是正報,心裡思想,這個思想精神能夠想、能夠感覺、知覺這個是正報,這個身體是我們的依報,這個身體不好的人天天受痛苦,誰痛苦?心裡上受它的痛 苦。心理的報應是正報,肉體的痛苦啊,四大這個是依報,所以肉體這個身體也是報身,清淨是法身。成了佛呢,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圓滿清淨,生、老、病、死 都了了,那是正報,功德的正報。我們是業力的報應,是業報。它自身就是連帶這個,有正也有反。
那麼拿身體來講呢,我們身體是正報,你有多少 財產、你的家庭、你的太太、你的丈夫、你的兒子、你的財產、你的桌子、你的板凳、你的床鋪、你的手錶……歸你所有的都是依報。正報、依報業報的差別。所以 正報、依報,乃至一切眾生萬有與我同根的這個自性,「性」:本覺之性必明。注意喲,性覺必明,當然必然的無可否認,本來清淨湛然明澄,清淨本然,不要你去 明它的,「性覺」這個本覺自性必然明白。那你說我現在不明白,不要問我,我是個凡夫。我們假定問佛啊,你說性覺必明,一定會悟啊、明白?那我現在沒有悟 啊?佛就答你:
「妄為明覺。覺非所明」。你的妄想認為自己:我現在沒有悟啊,我要妄想要求一個明白它, 求一個悟它。「妄為明覺」,你就是自信不過。自信本覺自性,本來自性明:覺悟,信得過。所以八十卷《華嚴經》開始只講一個字「信」。「信為道源功德母」, 一信就過了。性覺必明,那麼性覺怎麼必明?因為性覺妙明,本覺明妙,性覺必明。換一句話說我們再回轉來講,自性本覺本來是明白的、本來是光明的,為什麼變 成妄想了呢,變成反動的妄想了呢?「妄為明覺」,都是你妄想所起的,要求明。因為剛才說過啊,性覺必明:本來清淨本來光明,大家不要忘記了,以為一聲不 響,你看,這叫做清淨,你不曉得那個吵鬧也是清淨啊!所以大家都有個錯誤的觀念---妄想,你總以為燈開到亮這個是光明,你不曉得閉了燈的黑暗那個也是光 明。這個地方注意,關鍵在這裡。一切眾生都是自己妄想困擾了自己,不曉得「性覺必明」。明久了忘記了,「妄為明覺」,妄想要找,哎呀,我怎麼樣找到明啊? 怎麼去悟啊?怎麼樣求個光明啊?都是妄想作用。
所以我經常說佛說的這一段要想把它弄清楚,你必須要把中國的易理搞清楚,就補充這一點說明。 陰極就陽生,陽極陰生。陰陽是兩頭的現象,那個能陰能陽的自性,不在陰陽上面;明極暗生,暗極明生,明暗是兩頭的現象,能明能暗的不在明暗中啊,那個是自 性。所謂一切眾生不瞭解自性這個作用,所以「妄為明覺」。因此迷了,誰迷你啊?沒有人迷你,自己迷了自己。這就叫做妄心了,妄心也是真心變的啊。妄想心求 一個明道、求一個覺悟。好,這樣一來,等於一個物理,這個光明存在,蠻好的光明。等於一潭水,這一池澄清的水,水波不興,清明如鏡。這一池的水本來很平 靜,我們問它,幾時它才開始攪亂呢?固然因風吹來水動波浪就亂了,其實也不是因風動,水性自亂,妄為明覺,是自動。所以覺非所明。因明立所。因此他告訴富 樓那,本覺自性不要你去悟它的,不要你去跟它求一個光明,它本來明白的,本來現成明白的,本來是光明的,不要你去求它的。如果你要求它,有所明,我要悟, 「要明」,我要求自性一片光明。
「因明立所」,因為你求道之心切,反而不悟道啊。反是你要求一個明、求 一個空,所以你不空了;求一個清淨所以你不清淨了;求一個我與法界圓融,因此你更不圓融了。法界圓融本來圓融的,不是你去圓融它的。你去圓融它,那不叫做 法界了,那叫做你的法界。所以楞嚴大定,說有人傳楞嚴大定的法門,那還叫楞嚴大定?楞嚴自性本定啊,不是你去定它啊,它本來定你。本覺明妙,不要妄為明 覺。所以本覺自性:覺非所明。如果你要求一個明、求一個悟,「因明立所」,因為求明、求悟立了心所的作用,「所」就是有的現象,就建立了一個東西了。一動 了以後,建立一個東西啊。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就是精神世界,這個精神心念動怎麼樣生出物理世界的 道理。因為你本來在光明中-----自性。光明久了,等於我們普通的話,比方了,打一個盹迷糊一下,這一下迷糊就掉了,哎呀,我迷糊了,糟糕,就開始找 了。其實你迷糊一下已經醒了就不要找了,那個迷糊也是它變的呀。所以「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所既妄立就生出你的妄能,這 個能,物理世界的能同我們生命能是一個的。所以物理世界現在科學所講的能,能量互變這個能(自然物理所講的能)與我們哲學的範疇所講的能夠思想的唯心的 能,這個名稱都叫能,就是自性的功能。但是注意喲,下面這幾句翻過來、翻過去,差別就在這。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 什麼叫同異呢?這個能,什麼能呢?同業、別業。宇宙萬有、物理世界山河大地跟我們生命一起生命本來這是同業,這是上面所講的同業。那麼我們這個人類同宇宙 萬有講起來,同中之異,人類是別業。這個別業人類裡頭啊,白種人,黃種人,同中也有異,異中也有同。同業裡頭有別業,別業裡頭有同業,都是妄能起的作用。
好, 我們再回轉來看這一段經文再研究:「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宇宙萬有本來這個生命自性的本體,本來清淨光明,清淨本然,本來就是如此,它本來就是光明的、 本來就是清淨的。因為光明清淨它自己開玩笑,忽然一念之間,哎呀,譬如亮光一樣,我本來亮的,我想再開亮一點吧,哎呀這個就是我的亮啊,自己玩亮光玩久 了,起懷疑了,這個就是嗎?起了懷疑了。好了,因此啊,求明瞭,要求另外自己的光明。所以誰迷了你?自己迷了自己,這是第二重。因為要求光明,變成第三重 這個能。所以我們在《楞嚴經》上如果照物理學所講的,物理學上現在到今天為止,自然科學上的這個能量互變這個功能哪裡來源的?照佛學啊,(這兩個本來配不 攏來,我們現在勉強在說,將來待科學家的證明。),這個能還不是宇宙最初的東西,還是第三重的東西,第三重的投影。上面這裡有二層的東西啊,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這由本性變成這個能,中間有個過程,心所所建立。「所即妄立,生汝妄能」。這個妄能,所謂「能」一開始以後,好了,多元的世界第三重的世界精神世界、物理世界來了。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本來沒有差別,也無所謂大同,也無所謂不同,沒有同異當中有了一個能:能動的、能悟的;有了一個所:所悟的境界,能悟的功能,一來以後啊,「熾然成異」,變成有差別來了。
「異彼所異」。那麼到了第四層了,我們站在一起看看,我是矮子,他是高子,你站這一邊,矮子過來我們站在一起,我是瘦子,瘦子過來,他是胖子到那一邊去。「異彼所異」你與我不同,我與你不同。
「因異立同」。不同裡頭,我們倆個一樣瘦一樣矮,一組,你們倆個一樣胖一樣高,一組。本來無同無異,妄想所生,「因異立同」。
「同異發明」。同:本體同的,第三重功能也相同的,現象、境界兩樣了。同和異互相發明,在這個裡頭研究,嗨喲,各個有各人的觀點。
「因此復立無同無異」。最後的推論回到本體境界,本體在理論上我們曉得是一體的,萬物一體,不同也不異的。一切眾生、物理世界就是這樣。這一段很討厭,最難懂的,比上面七處征心、八還辯見難搞得多了。我想我們今天還是第一道,下一次還要重複它一次。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 所以變成這個有形世界以後,物理世界、精神世界這個生命都一樣,互相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因此這個物理世界同精神世界「相待」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相 待都是相待矛盾的。矛盾生勞,就是動,勞就是動力。《易經》呢?用動的觀念,不用動中國文化用行。五行,中國文化,所以天行健。那麼佛學呢?不用這個字, 行是講它的原理。佛學是講它的現象,勞動久了生勞,動久了生勞,這個勞裡頭又生了變態了,所以物理世界、心裡世界重重變態,那麼這一節裡頭佛說的五重變態 的世界。相待生勞,互相對待矛盾生勞。
「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這個物理 世界是轉動的,都是轉動,那個功能都在動亂。轉動---佛學的形容是輪迴,輪子一樣永遠在轉。「相待成勞」永遠在轉,這個輪子停不下來。「勞久發塵」,發 生了我們這個塵世界,這個物理世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個現象,「自相渾濁」自己越搞越亂了,因此引起塵煩惱,生起這個世界。這一段非常囉嗦,非常麻 煩,也是非常重要。
佛答覆富樓羅,這個生命,精神世界與物理世界心物一元的,心物一元這個元是個哲學的名稱了,就是一體的。體也是個代號, 那麼在佛學就是自性,是自性功能所變出來的。自性功能怎麼樣會變呢?這個本覺「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妙怎麼變成不妙了?明怎麼變成不明瞭?所以上面佛講 這個東西非因緣之所變,非自然之所變,自性自變。但是變了以後呢!第二重道理才談到緣起性空,性空緣起,所以才有五重變化在裡面,非常麻煩。我想我們再討 論啊,大家會昏頭的,會變成塵勞煩惱的,聽佛經就不清淨了,我們先提一下。下次再留著回轉來我們再提一道,這樣不會變成塵勞煩惱,使它清淨本然。因為下面 一段也不大好懂的,但是下面一段和大家修行用功打坐學佛有必然的相關之處了。
佛說精神世界、物理世界心物一元的,是本覺明妙所變化發生的, 那麼你現在想求悟道,你就從根本理上來,既然叫做本覺,你不要去求一個境界了,不要去求一個什麼東西了,你理上清楚信得過認得清楚,就自然會清楚了。你有 所求,求一個境界,凡有境界都不是它,都是它第二重、第三重的變化。當然你修行打坐用功久了,一定有境界出來的喲。你念佛也好、修定也好、修密宗觀想也 好、不觀想也好、你參禪也好、不參禪也好,你反正要做一件事,拿心意識去做,你隨便做了一件事,練久了一定有境界出來,這個境界是什麼?相待生勞,勞久發 塵,自相混濁啊!沒有什麼稀奇的呀!因此你懂了,你就走大路了,不會走小路。不會被什麼境界、這一個法門、那一個法門,這個境界那個境界迷糊了。所以禪宗 祖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方寸中文的形容就是心,恆沙妙德總在心源哪。這是禪宗的五祖傳法給他的弟子牛頭融(六祖的師兄弟),所以一切的定門、慧門, 戒定慧門都在你心中,你都有了,你何必向外求呢?下面一連串就說下去了,開頭這幾句話,「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恆沙妙德這一切功德哪裡來?總在心源,就是這 個道理。要注意啊,因此下面這一段,因為精神世界、物理世界,本覺妙明,自尋煩惱、庸人自擾而動了。這一動,講動的妄能的一開始,這個能(功能),物理世 界的所起,
「靜成虛空」。那個靜態,注意啊,這四個字特別注意啊,物理世界等於我們身體四大也是生理、 物理的,身體這個物理世界那個靜態,動和靜都是心這個本體所變的兩面現象啊,等於手一拿出來就兩面啊,手心、手背,一陰一陽。任何東西一動就分陰陽,相待 生勞。不動呢,不動也有陰陽,不動也是動。你說動的陰陽我容易懂,不動的陰陽我難懂了,不難懂啊,陰陽在其中。所以我們現在認為打坐的清靜,或者物理世 界,哎呀,譬如我們到了高山,到了一個山洞,一個人一點聲音都沒有,哎呀,好靜啊。給科學家看來並不是靜啊,這個裡頭還是有東西啊。我們到某一個時候覺得 我心理好靜,還是沒有靜啊,這個靜是你的感覺狀態是妄能,「生汝妄能」。所以這個妄能的靜態變成物理世界,就是物理世界這個虛空,這個太空,這個虛空是物 理的太空。太空就是物理世界的,我們粗看很粗淺的粗,粗看就是個靜態。其實太空也是個動態,宇宙本來是個動態,不是靜態。所以中國《易經》也知道,天行 健,宇宙永遠是動態,沒有靜態的,永遠在動。這個靜態的現象,它的表相(法相)佛學叫做法相,易經叫做象(相),這個形象、形態,它現出來這個物理世界的 虛空,物理世界第一個就是虛空啊。
「虛空為同。世界為異」。我們這個世界啊,十方虛空都相同的,都是靜 態。所以,注意喲,佛在第三卷以上告訴我們,十方的虛空在我們心體心的本體裡頭啊,如片雲點太清裡喲。「心精圓明,含裹十方」,第三卷剛剛講過的,心體有 那麼大啊,自己的自性之體,所以物理世界的十方虛空為同,十方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物質世界呢?就有差別了,物質世間那分得很多,像我們現在 曉得月球啦,太陽啦,各個星球啦,我們地球了,各個世界。佛學的分類,欲界、色界、無色界,所以常常有許多人、朋友問我說欲界,假定我們這個地球是個欲界 的話,哎,我說你不要搞錯了,地球是欲界的一小部分呀。真的大乘經典《華嚴經》,這是我說的啊,我的註解。真正的須彌山就是為中心,這個宇宙這個須彌山是 講銀河系統啊,不是這個喜瑪拉雅山,不要亂講啊,那是小乘的不懂這個道理解釋的。你看《華嚴經》你就懂了,所以《華嚴經》一個世界中間隔的是香水海。這個 無量無邊的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朵花代表一個世界,花上有葉子,葉子裡頭又有花,重重無盡,這個世界締網重重無盡,一個大網一樣,一個洞眼就 是一個世界,一個世界裡頭有一個洞眼,一個洞眼裡頭一個世界,這個宇宙裡頭的虛空不曉得有多少世界,佛說不可說不可說,如恆河沙數,現在科學證明佛說的對 啦。那麼這許多的世界,《華嚴經》說世界與世界中間隔一個香水海。香水海,好了,我們趕快去發現,到太空去,發現了以後法國人不要去賣香水了,我們到香水 海裡舀來就對了,那是中國文字翻譯的形容詞啊,香水海是什麼?就是一個星球到一個星球之間的太空,叫做香水海。不要真以為到了香水了,我們還有臭水海呢! 海水都受了染污,所以這個要知道。所以虛空為同,世界為異,每個世界不同,同中有異。
「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這要注意了,這個物理世界富樓那問佛這個世界怎麼起來呢?世界的緣起還沒有到達地質學。他說這個虛空中本來沒有世界。我們講過,四大以外,《楞嚴經》講到 七大,地、水、火、風四大,空---就是這個虛空第五大,這個虛空有了,彼無同異之中,無同無異,自性的功能,真有為法,這個有為緣起有為,這個宇宙萬有 怎麼起來的?無為起來的,自體本來無為。有為和無為在名詞上是相對、在邏輯上是相對是差別,實際上是一體兩面的功能,有和無、空與有一體兩面的功能而已。 所以在自己本體「無同異中,真有為法」,所以有為沒有錯啊。這裡佛又露了一個秘密了,世界是有為的喲,物理世界變成物質世界是有為的功用起來的。注意喲, 本體是無為的,要想修道做功夫,即生成佛,是要修喔,要做功夫,修證一切。有為須極到無為喲。你不要說只走無為之路,不一定修得成功哦。所以《楞嚴經》是 大秘密宗。所以「彼無同異,真有為法」,這個真不是真假的意思啊,是真如自性自己有這個功能,起這個有為功能。本體中本來無同無異本體中,它自然有一面這 個功能,真如自性的有為的功能。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他說物理世界是空的,當我 們這個地球這個世界沒有形成以前。那麼這個空的中間怎麼樣會形成這個地球呢?那麼佛經也講過,這個太空裡頭,我們地球沒有形成以前這個時候叫空劫,空劫二 十大劫,時間問題,時空的問題來了。二十大劫過了,就是成劫了,形成這個世界,地球形成,成劫也要二十個大劫。怎麼樣形成?它由空劫到成劫,世界的形成, 「真有為法」,這個自然的功能來了,就是性覺妙明來了。「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我們那個本體自性本來靈明靈覺,本來有知覺有感覺的這個作用,本來明白的、 光明的,空昧---因為在空空洞洞的境界裡頭,昧:昧不一定光明喲,中文字昧者昏昧也,昏昏暗暗的。又是光明又是空昧,一陰一陽相對待,相待,這兩個力 量,所以物理世界、物質世界,愛因斯坦所以發明了這個世界同那個世界都是相對的,這個相對地球有地心的吸力,脫開了地球另外的。「相待」互相對待成搖,搖 就是動態,宇宙儘管動,本來是個空的喲,注意。「靜成虛空」靜成虛空,虛空擱久了,這一段講起來慢慢接近到現在地質學了。這個虛空本來空的喲,空不是沒有 東西喲,空是生命一種現象,所以注意,死亡不是沒有東西,也是生命一種現象,睡覺、黑暗沒有什麼害怕,也是生命一種現象。所以這個空的境界裡久了,這個不 曉得在轉啊,不曉得這個空轉了多久,「相待」越久,動態越大,「相待成搖」起了風輪,有氣流了,大氣層起來。《易經》呢就是震卦,震為雷,震卦的對面就是 巽卦,巽為風,風雷就異。物理世界空的當中,空劫轉成物質形成這個世界,這個空劫,成劫,二十劫。成劫怎麼形成?先是有空氣,大氣層,大氣層的外面還是空 啊,所以地球氣層外面還是太空,太空裡頭轉,不曉得那個老太太在廚房裡沒有事啊開著電風扇亂轉,轉得把麵粉一樣揉成一陀了,「執持世界」所以這個地球地殼 外面就是一層空氣包圍。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空和風,虛空 和大氣兩個發瘋了在轉,轉了半天啊,裡頭啊不曉得這個轉的動力啊,就有了雜質,就構成固體的東西。「因空生搖」外面是空,物理世界也是這樣。現在已經到太 空,證明不錯,佛說的裡面是風輪大氣層,大氣層裡面才是地球,這個世界三大「湖」啊{聽錄註:湖這個字聽不清,應該不是湖字,錄音第23集82分鐘處}。 「堅明」,都是動態來的,這個宇宙永遠在動,堅固明白,立了障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因此有了地質的形成,堅硬的地質形成,這個地質是什麼?是自性功 能那個明覺,我們自性能夠明白的、有覺性的那個功能投影變出來的。明覺就立堅,立了堅固這個大地,立了這個地質。這個地質還在轉,那個風還在轉,因為一轉 呢,大氣層一轉呢,磨擦就發熱,所以地球裡頭有火山。因為磨擦有液體,有水有海洋,能動起來了,高的就是高山,低的就是海洋水流。「故有金輪保持國土」什 麼是金輪?佛經講的,這個世界的周圍,金輪山、七寶輪山。所以我們台灣花蓮哪,台中邊緣哪,都有寶石,其實不要挖它,挖不得的呀。你挖了,把邊緣挖塌了, 地基挖了這個地球就垮了。可是現在眾生貪財呀,硬要自己毀它呀,世界各地你看都在毀呀。那個邊緣的。你看那個石油啊,石油等於人體裡的骨髓嘛,天天骨髓抽 了,那還不萎縮了?慢慢來,總會把它弄完了。弄完了不要緊啊,它「堅明立搖,搖動發勞,勞動發堅」,管它呢,總有第二次再來呀。所以這個搖動有金輪保持國 土,世界的邊緣土地都是很堅硬的,固體的,寶石的。那麼這種堅石寶石世界上這些寶石啊、白玉啊、金剛鑽哪,這個就是我們人性自己本性裡頭有明亮的,現在在 我們的感覺上頭腦是清楚的明的,明白覺性這個功能的投影。我常常比方,蠟燭點起來發亮,那個黑煙就在冒,亮的就是我們精神世界心的作用,那個黑煙那個冒的 就是物理世界的作用,它結成一陀了。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這是講地球內部,像我們這個地球,內部地球形成了。地球也在轉喔,堅覺寶成。「搖明」,一下太陽來,白天亮的,晚上黑的,這個地球永遠在轉哪,太陽、月亮三個圈圈永遠在轉。「搖明風出」所以地球上面也有氣流。
「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 地球這個地殼外面有空氣,固體的地球到處有高山,這個互相在轉動永遠在動,互相磨擦,摩擦就發熱有氣流,起火了,所以有火光有熱能。注意喲,大家打坐用功 你身體內部變化也是這樣來的喲,你不要認為是功夫,夫功啊不是功夫,四大本有的變化不足為奇,你懂了這個好修行了。你曉得氣脈變化,你不要去追求它的,你 只要真靜得下來,它自然每個人會起氣脈變化,同這個四大變化是一樣的喲。這一段佛把秘密都告訴你了,修氣脈的原理喲。「堅覺寶成,搖明風出」,氣流又動。 「風金相摩」,風就是氣,金就是固體的,身體上就是骨頭啊,這些氣脈的流動啊,「故有火光為變化性」,所以發生內部有光明的境界了,各種現象,都不要理 它。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熱氣向上來了,這個地球物理,所以我們地球為什麼下雨 呢?雨是地上下的,這個地球的蒸氣向上去,熱極了向上面發揮,碰到上面,上面空的嘛,空的就涼,與涼的一接觸,嘩!雨就下回來了,就是這樣,他也告訴你就 是這樣。那麼我們自性功能,本來自性就是活寶啊,我們就是仁波切啊,仁波切藏文就是寶貝了。自性就是寶明自性,自性就光明,這個附功能有潤澤的作用。你 看,一顆金剛鑽一塊玉,乾淨透明的,摸起來好潤澤、好舒服啊,自性也是這樣。所以「寶明生潤」,這個寶不是珠寶的寶,形容自性本來就有這個寶貝一樣可貴, 有潤澤的作用。因此火光上升,熱能上面一蒸發呢,蒸發以後就變成液體的了,「故有水輪含十方界」,所以地質學曉得,這個地球的形成,水同泥漿一樣,這個面 粉陀一樣,在轉,轉了以後一冷凍,下來了以後,突出的是高山平地,低窪下去的就是海洋,有水有火。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干為洲灘」。 因此這個地球世界形成了以後,熱能、火光向上面蒸發,上面的雨就下來---水降。「交發立堅」所以好久不下雨了,熱氣就上來受不了;上面太熱了,又變成雨 下來又涼快了,自己在變化。物理世界,火騰水降, 「交發」互相交發, 「立堅」建立這個堅固的這個地球世界,就是成劫。成、住、壞、空,空了以後又成。我們現在地球的形成,現在是我們的住劫,住劫就是存在,存在多久呢?將來 地球還是要壞的呀,每一個都二十大劫,時間來講。所以這樣一來,這個地面上「濕為巨海」水流彙集的變成海洋,「干為洲灘」干的地方變成陸地,人可以住了。 人種還沒有來喲。
至於這個世界人種哪裡來?其他宗教叫上帝造的,佛經上人種來源不是的,我們的祖先是天人下來的,光音天色界中間來的。本來 祖先們到這裡啊,等於現在人發現源頭這個太空,哎呀,這個世界沒有人類啊,很好玩啊,飛來玩的,飛過來一下又飛回自己光音天上去了。後來呀,在這裡飛久 了,覺得很好玩,大家喜歡抓那個地味吃。人家問我地味是什麼?地味是鹽巴,鹽巴吃多了,飛不動了,毛也掉了,人也飛不動了,就留在這裡,慾念就起來了。不 是亞當夏娃兩個人搗亂開始的,我們老祖宗本來就不乖。不過你問光音天的人種又從哪裡來呢?還要問啊,還要問下去,所以你們研究佛學,好的博士論文題很多 啊,這個世界人種是怎麼來的?光音天上來的,所以我們祖先就是天人境界。達爾文說人類祖先是猴子變的,我說他的祖先是猴子,我們的祖先是神。「濕為巨海, 干為洲灘」他說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形成的,他講物理世界是這樣形成的,我們身體世界也是這樣形成的,注意喲,下面要講人怎麼生出來的,他來源不講了,我們這 個人父親母親怎麼會生我們的?
「以是義故」,這個道理。「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灘中。江河常注」。所以由這個道理由你看這個物質世界,海水的中心海洋裡有火山呢,「火光常起」,海底心還有火山呢。江河裡頭也有什麼一個島了又來了,這個世界就是重重無盡的呀。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 因為這個物質世界有熱能就是火,水的勢力碰到熱能,這個地球也隨時在變化,你不要看到我們地球沒有變化,這個地球也是個活的生命,隨時在變動,天天在變, 同我們身體一樣的,也是慢慢在衰老,它也是新陳代謝。「水勢劣火,結為高山,」就是這樣凍籠來,一下火山爆發了。所以大地為什麼震動呢?要佛學的道理同地 質學的,地下那些火山在地下爆發,震動燒鬆了,上面震動下去了,一層一層的,所以結為高山,所以突出變高山。地球震動裂開了連我們下去就完了。
「是故。山石擊則成炎。融則成水」。所以他說你把山上的石頭抓一塊,山上的石頭你看那麼硬,你把它拿來一打可以打出石火。我們古人,中國人開始沒有火的,發明兩個石頭打出來點火。「融則成水」把泥漿磨了石頭磨了變成漿了,所以水泥公司就發財了,把石頭拿來磨了成漿了。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土和水兩個結合,大地上就有草木發生。「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所以你看樹啊,草木啊,用火一燒燒成灰了,變成土了。如果不燒拿來一絞,把它一絞那個水就嗒嗒滴就滴出來了。變成什麼蘆順子(諧音,具體是什麼沒查到)啊,可以賣錢了。就是這樣來的。
「交互發生。遞相為種」。 所以哪個是種子?水是種啊?火是種啊?不一定,相對的,「遞相」互相為因果,熱極了變冷,冷極了變熱。所以我們常常學過物理就知道,那個茶壺燒開水,燒燙 了,開到極點的茶壺,你一提手儘管端到茶壺下面,你說我的武功多好,你看那麼滾的水我不怕燙。那當然屁股下面不燙的呀,燒開的水熱能都在上面,上面手一放 上去就燙腫了的,屁股下面涼的。等到它水不開了溫度慢慢下降了,那屁股摸不得喲,所以一個熱情下降的人不能拍屁股啊,他就要打你的呀,所以不要亂拍。
「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這個物理世界,佛講了的結論,物理世界是個什麼世界?也是個變化的世界,不是死的。 你不要看物質沒有生命,照佛在這一段上告訴我們物質同樣是有生命的,不過它這一部分叫做物質的生命,它是互相變化。所以我們中國文化,《易經》、道家儒道 不分家這個一貫的下來,我們叫這個世界,我們的文化,佛學還沒有來叫造化,這個世界是個大造化,是個化學的鍋爐。我們生命我們人類生命以中國文化道家的觀 念就是化學鍋爐裡頭變化出來的細菌而已,沒有什麼了不起,要找那個大生命才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