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在般若學系裡頭,這個自性叫做空性,其實 說明了一個空性,空性是一個名稱,並沒有一個空的存在,假使有一個空,這個空又變成一個東西了。所以緣起性空,性空緣起,後來補救這個般若道理,所以叫做 中道。其實說一個中,《楞嚴經》也討論到上面,也是一個假相的名詞,有一個中,就屬於邊了,就是一著名相都不對。那麼《楞嚴經》的本身它著了名相沒有?它 也著了名相,為了表達,它叫做妙真如性,或者叫如來藏。如來藏也好,妙真如性也好,《楞嚴經》佛有個基本的名言,兩句話馬上就要提到了:但有名言,都有名 詞而已;都無實義,並沒有個真正的東西,抓到一個東西就錯了。但有名言,都無實義,自性本空。那麼上次講到和合,就是《金剛經》所謂講一合相,身和心兩個 綜合攏來現在假相,叫一個我,叫做我這個生命,其實其中是無我的,那麼說明這個道理,現在講到非因緣非自然性說明無我,自性空相。
現在討論 五陰,佛給阿難所指示的,五陰大部分同學應該都知道,不過我們再提起注意:五陰又一個古代的翻譯也稱為五蘊,蘊就是含藏在裡頭的意思。陰是看不見,也是含 藏。陽面是看得見的,所以五陰也好、五蘊也好,同義同一個意義,不同的中國字,含義。所謂五陰,色、受、想、行、識。
色:四大謂之色法 ---地、水、火、風。就是說液體的、固體的、熱能、同氣流、氣體的運動,這四大四種的大類,物理世界的四種大類。等於說太陽的熱能是火大類,冷凍起來水 大類,氣流的運動風大類,這個地球物質的存在地大一類,四大都屬於色法。由於這個色法的世界,上面有表色:可以表示的青、黃、赤、白、紅、黃、藍、白、 黑,長短、方圓,高矮、大小等等可以表示的;還有無表色:看不見的,比如我們大家曉得應用,科學上的原子核子,你看見過啊?除了專門的科學家在儀器上、在 實驗室裡瞭解這個東西,普通以為原子還同雞蛋差不多呢,不曉得是個什麼東西,只曉得知道這個名詞。這些現在科學研究物理快要接近到無表色的境界。譬如前兩 天在美國一位同學寄一篇論文給我看,他在外國看到的一個物理學家寫的,物質世界的研究分析快要接近到佛法了,最後是空的,電子啊、核子啊空的。那麼他看了 這篇論文很高興,馬上把原文寄過來。剛剛有位同學講,他說老師我來翻譯,我說我沒有叫你翻啊,既然有同學叫你翻,你就試試看了,那不是佛法的問題,牽扯到 科學問題。所以講到色法的道理,有表色,無表色,還有一種色,意境上我們思想理想境界所產生的,意境所生的。譬如做夢裡頭也有顏色,當然一般人做夢很難得 做到有彩色的夢。以前我常講做夢都是做灰暗的,很難得夢到出大太陽,更夢到夢裡頭有彩色很少。不過當時我們有位大畫家來茵頂先生(音譯,網上沒找到具體名 字怎麼寫),他說南老師那個話不對,他說我專門夢到彩色的夢,因為他是畫家,一天到晚想那個彩色想慣了的,他說我的夢中都有彩色的,普通人很難做一個彩色 的夢,這個是意境上所生的色法。所以五陰第一個色法,做一個提前的瞭解。色法是講這個身體四大,我們這個身體就是色陰,看不見的,裡頭曉得有心、肝、脾、 肺、腎,你自己沒有看見過,這屬於色陰。
受,就是感受,這個氣候、這個冷氣、天氣的冷暖、身體的舒服不舒服。受分五種,苦(受苦)、樂(舒 服)、憂(心裡很憂悶,愁)、喜(很高興)、捨(一切都沒有)。前兩種偏向於生理,影響心理;後面兩種偏重於心理,影響生理。第五種捨受,一切都沒有了, 什麼都沒有了。譬如我們要死的時候,手也不曉得,拿不動了,腳也拿不動了,眼睛也看不見了,一切都丟開了。得道的人空的時候,也有捨受,這個色身可以拋開 了,乃至不拋開色身把色身空了化掉。所以受有五種,換一句話是生理、心理。
想:思想,思想這個東西獨立一個系統,它是很厲害的,我們一天到 晚困擾自己就是這個思想。所以形容這個思想,佛學叫它煩惱,煩惱不是痛苦,煩擾了我們,擾亂了、苦惱。這個思想想寧靜,譬如失眠的人想不想,不要想了 ---睡,做不到,它可以煩惱你,我們一切造業想(思想)很嚴重。所以色、受、想我們容易懂。
第四個就更難懂了---行。行陰就是生命本能 的活動。譬如我們睡著了,只要沒有死沒有斷氣,身上的血液還在流行,呼吸還在往來,你意識所謂心不相應行法,時間、空間,它不聽你管理的,它自己存在。這 個宇宙的萬有生命是個運動,行就是一個運動、轉動、旋轉,是生命的本能,行陰。
識陰:識就是精神狀態,是我們能起思想、意識思想作用。
綜合攏來,佛學歸納起來,釋迦牟尼佛的歸納法,把印度過去的許多宗教哲學家所講的東西歸納成五陰,說明了我們這個人的生命,生理的身體的、心理的綜合就是五陰。現在《楞嚴經》佛給阿難就分析這個五陰,自性空的道理。那麼我們現在看原文。
「阿難。雲何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他告訴阿難,這個五陰在《楞嚴經》上提出,不講它是空,也沒講它有。這個五陰這個物理世界、精神世界之所以形成,它都是宇宙本有的,就是我們本有生命的功 能所形成的。本有生命這一句話,也是個代名詞,這個東西妙不可言,就是自性的作用。所以它說五陰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它的本來就是如來,如來是自性成佛悟 道的代號。如來藏,一切眾生每個人都是佛,只要找到自己這個本來、生命的本來。所以本來是我們自性如來藏的妙真如性。真如也是一個佛學的名稱,指一切現象 的後面個生生不已、生滅的功能叫真如自性。這是一個總綱,他下面分析給阿難聽。
「阿難。譬如有人,以清淨目,觀晴明空,唯一晴虛,迥無所有。」 阿難,比方有一個人,眼睛很好,拿這個眼睛瞪著看虛空,這個眼睛清淨啊,沒有生病,沒有發炎,也沒有角膜炎,也沒有近視,也沒有遠視,很好。「觀晴明空」 看這個萬里無雲的晴空,這個時候眼睛裡看到的整個的虛空,「唯一晴虛」萬里無雲萬里天,就是一片藍天,虛空。「迥無所有」迥:一點什麼都沒有,乾乾淨淨 的。那麼我們普通文學形容它一片蔚藍色的晴空,迥無所有,一點絲一片雲也沒有。
「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則於虛空,別見狂華,復有一切狂亂非相。」 這個人眼睛瞪著看虛空,沒有原因的,他眼睛也不轉、也不眨,瞪著兩個大眼睛看虛空,眼神經看久了疲勞了,瞪著眼睛看久了,眼神經看疲勞了,那麼就發現眼睛 前面虛空裡頭好像有些亮光啊,或者一條一條,或者看到虛空裡一圈哪,變動了,這個狂華---沒有東西看成了有。華並不是開的什麼木蓮花,牧丹花,不是這個 意思,就是亂來的很多的亂相。甚至於有一切狂亂非相,好像神經了,看這個前面有些人啊,有些東西啊。你看天上看久了,尤其有雲的時候,這個雲啊好像天上的 門打開了一樣,哎喲,上面還有天神啊,都是你想像,它是眼睛疲勞,一切狂亂非相。
「色陰當知亦復如是。」 他說我們這個色陰,看一切世界上一切東西,我們眼睛先講看見有顏色的這個色陰。他說我們看東西,比如這個杯子,我們看到是咖啡色的。不一定,這個顏色不一 定是咖啡色的。你如果拿一個科學儀器,以科學家來講這個不是,也不一定是這樣圓的,這是專學科學的人可以瞭解了。我們看一個畫,比如說我們這裡有個佛像, 你看久了看,把眼睛瞪著這個佛像,不是這個樣子,佛像這個邊上好像有圈圈了,慢慢頭也看不見了,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我們看人世間眼睛看到一切的顏色,好看 不好看,對與不對,假相,沒有一個真的。所以色陰也是這樣,換句話是我們心理上一個病態的作用。再進一步說比如我們心裡有毛病,看任何人看我,這個人假使 有自卑感的,到哪裡人家看他笑笑,這個人笑我。人家好意對他笑笑,這個人在笑我,不對了。心理有毛病看什麼顏色一切都變了,等於我們帶一個有色眼鏡看東 西,整個變了。所以「色陰虛妄,當知亦復如是。」
「阿難。是諸狂華,非從空來,非從目出。」其實眼睛疲 勞了看虛空看到那些幻象,這種幻相並不是虛空裡頭來的,虛空本來是虛空嘛,沒有東西,本來沒有。但是也不是眼睛裡頭生出來的,就是因為眼神經的疲勞變相, 加上我們心理的觀念,噢,這個是鬼,這個是神,其實都沒有。「非從空來」。不是虛空裡頭出來的。「非從目出」,也不是眼睛裡頭生出來的一個東西,是幻相, 假有。
「如是阿難。」同樣的道理。「若空來者,既從空來,還從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虛空。」譬如我們眼睛看虛空裡看久了,有一種幻相、幻影出來,當然不是虛空裡頭生出來的。假使它是從虛空裡頭出來,從它那邊來回到虛空裡去。那麼虛空如果有個東西可以出來可以進去的話,那就不叫虛空了。虛空本來就是虛空,沒有東西。
「空若非空,自不容其華相起滅。」假使虛空不是虛空,那就是這個實體。實體的東西,沒有人開關沒有人做主不會出來幻相的。
「如阿難體,不容阿難。」虛空如果是個實體的話,等於阿難你這個身體,我就是我,我這裡有兩個膀子,我沒有辦法這兩個膀子外面再生出兩個膀子來,除非你觀想成功,那是另外一回事,這裡沒有兩個膀子。等於你的身體,不會變成第二個身體,虛空就是虛空。
「若目出者,既從目出,還從目入。即此華性從目出故,當合有見。」 若從眼睛裡頭出來這個幻象,即然從眼睛裡頭出來,最後沒有了應該進到眼睛裡頭回去啊,事實上不是這樣。所以眼睛前面看到的幻像,「即此華性」這個狂華幻相 自己的性質從眼睛裡頭出來的話,那麼我們眼睛先要有感覺了,它跑出來我們眼睛自己先有感覺,它還是應該先看到眼睛啊,事實上不是這樣。
「若有見者,去既華空,旋合見眼。」假定幻像從自己的眼睛裡頭出來的話,那個應該先看到自己的眼睛,或者自己的眼睛先看到有個東西跑出去。那麼即然離開了眼睛到了虛空裡頭去了,眼睛裡頭就空了。再從前面虛空回來的時候,進到眼球裡頭旋合見眼,旋就是回轉來,應該先看到眼睛,事實上不是這樣。
「若無見者,出即翳空,旋當翳眼。」假如說看不見,當我們眼睛看到前面有個幻影,一個幻影一起來的話,整個虛空就看不清楚了。「出即翳空」等於虛空裡頭有個障礙,翳就是一片雲霧一樣把它遮住了。「旋當翳眼」它回轉來的時候應該先把睛睛遮住了,這是說幻影這些現象。
「又見華時,目應無翳。」再說當我們眼睛看虛空看久了的時候看到這個幻相,那麼為什麼會看到?要眼睛沒有毛病才看到啊,眼睛沒有障礙的時候才看到啊。
「雲何睛空,號清明眼。」 本來是個虛空,虛空它本身不是一隻眼睛,眼睛是眼睛,虛空就是虛空,兩個觀念不要搞錯了。那麼這一段,好像他兩邊的分析,拿眼睛和虛空兩個講色相,眼睛裡 頭疲勞了,看久了東西看到許多的幻相、幻影。幻影的本身既然叫做幻影,它是空的沒有。譬如我們夜裡到一個半明半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個影子,哎喲,有鬼, 沒有鬼,有什麼鬼?那是幻影,是眼睛眼花了,眼睛偶然的花。那麼你覺得有鬼,鬼在哪裡?「鬼還看得見啊?」這句話自己打自己的嘴巴。鬼看不見你有什麼可怕 呢?說鬼很可怕,怎麼可怕?比你凶還是比我凶啊?鬼如果比人能幹的話,那我們這個世界早應該屬於鬼了,不屬於我們的。鬼是什麼變來的?鬼是人死了變的,人 死了可以變鬼呢,你用不著怕,它把你弄死了你也好做鬼,跟他倆一樣平等,還可以打一架,看誰打得贏,所以一點沒有可怕,那都是幻相,沒有真的,影子。那個 影子是偶然眼睛的疲勞,尤其夜裡看影子,在佛學講都是假帶質境。偶然看到一個角落裡有個茶几,因為燈光不對,呀,那裡有個人,一身冷汗就跑了,其實你進去 看看,那裡沒有東西,一摸是個茶几,或者是擴音器擺在黑暗裡頭。你一看哎喲,一個長頭髮,舌頭那麼伸出來的很可怕,一點事都沒有,都是幻相。所以世界上的 色相靠不住的。再進一步說,這個漂亮,那個不漂亮,這個顏色好看,那個顏色不好看,都是你心裡的假相。比如我們去看一張畫,你說這張畫(當然比張大千小一 點,張中千畫的,不過同張大千差不多)好啊,怎麼好?你看,這個山裡頭,山上還有個房子有個人,你把它分析了看,一個平面的紙就是那麼這樣畫上去。你一 看,嗯,山、水、紙,上面什麼都沒有。這個畫面是個幻相,是你的看嘛。同樣的道理,人世間一切的苦受、哀樂、悲歡、喜愛、美醜、好壞,一切皆是幻相。
「是故當知色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所以你應該曉得,這一切的色陰都是假相,空的,因為自性本空。非因緣所生。它的現象是因緣來的,但是因緣一散就沒有了。非自然性,也不是物理世界,物理世界它存在幾千萬億年,這個世界也要變去了。
「阿難。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調適,忽如忘生,性無違順。其人無故,以二手掌,於空相摩,於二手中,妄生澀滑冷熱諸相。受陰當知亦復如是。」 他說這個人啊,吃飽了飯沒有事了,要玩玩。吃飽了飯平安沒有病很無聊啊,無聊就要找一點聊一聊了。拿兩隻手自己搓,沒的玩,電視也沒得看,就要自己搓起來 了。「以二手掌,於空相摩」這樣摩擦,摩擦就發電了,那麼就感到這兩個手掌裡搓干了,汗也沒有了,發乾,澀了。剛開始手心有水分有汗是滑的。本來不搓它沒 有事,涼的。一搓燙了發熱很難過,發電,有澀、滑、冷、熱,這就是現象出來了,那麼就產生了感覺。本來舒服沒有事,無聊的就沒有事,沒有事就叫做無事,無 事就是無事。你說我現在很清淨,你們打坐起來有個清淨,有個清淨就有事。真正的清淨是無事,無事你說我還知道無事,那可見你很多事,對不對?所以真空了以 後就是空,空了還有個空相,那就不叫做空,同一理由,你就懂了。所以兩手一擦,就有感覺了,感覺冷啊、熱啊、舒服不舒服,感覺就這樣來的。感受在佛學就是 色受想行識,觸法裡頭來的,有觸就有受,兩個一接觸。譬如說我們冷氣開了,有了冷氣就感覺到這個冷氣舒服不舒服,沒有冷氣呢,大家在流汗,氣候熱的。因為 假設春秋二季,溫度剛好,我們坐在這裡很舒服,也沒有涼爽的感覺,也沒有熱的感覺,這是最平靜的時候,所以感受是感出來的。「受陰當知亦復如是」感受是靠 外界接觸來的、發生的,自性本空。
「阿難。是諸幻觸,不從空來,不從掌出。」我們兩個手那麼一搓就有冷 熱的感覺了,或者兩手一打,自己又舒服又痛、又好玩、又打痛了手也打紅了,所以這個感觸這還是幻的,假的、偶然暫時的暫有。並不是虛空裡頭來的,虛空裡頭 沒有東西。但是也不是手掌裡頭來的,我們手掌跟虛空兩個動,沒有感覺,不過有感覺,有風的感覺。因為這個空中有氣流嘛,我們手這樣一碰它就有風了嘛,這是 觸的來的。手掌的本身沒有東西出來,要兩個手掌摩擦,他才有感覺出來。
「如是阿難。若空來者,既能觸掌,何不觸身。不應虛空,選擇來觸。」 譬如兩個手這樣搓,我們手上發生感覺。他說這個不是虛空中來的。假使是虛空中來,我們手心兩個手搓這個感覺,這個地方沒有感覺啊?頭上也沒有啊?為什麼這 裡來啊?假使虛空來,我們全身都有手心這個感覺了?沒有啊。只有手心搓它才有這一下的感覺,其他的部分沒有啊。如果它從虛空來,其他部分都同手心一樣有同 樣的感覺,可事實上其他身體部分沒有。那麼它在虛空裡頭來,這個感覺的作用如果從虛空裡頭來,難道它是有頭腦選擇一定要到手掌心裡頭來嗎?這就是說明這個 東西不是虛空中來,是我們自己的兩個手掌自己把它磨擦出來的。
「若從掌出,應非待合。」如果你說這個感覺是從手心裡頭出來,那麼好,我們一隻手心啊,絕沒有感覺,一定要兩個手心合攏來搓才有這個感覺。如果說我們內部就有這個感覺,那麼一隻手心的時候,不碰它不摩擦它這沒有,不應該等到兩掌合攏摩擦它才有啊。
「又掌出故,合則掌知,離則觸入,臂腕骨髓,應亦覺知入時蹤跡。」 如果說是手掌裡頭出來。兩個手掌合起來,那麼右邊手出來,左邊手出來,兩個合起來才有,所以感覺從手掌裡頭出來。「離則觸入」把兩個手掌不搓了、分開了, 那麼這個感覺應該回到身體裡頭去了。離:兩個手掌分開了,分離了。觸入:那個接觸的作用就回到身體裡面去了。那麼回到身體裡去了,好了,要透過手腕這個地 方、臂膀、骨頭、關節地方都應該曉得啊。可是我們覺觸不出啊,這裡回轉來我們不知道啊。「亦應覺知入時蹤跡」那麼整個的膀子觸回轉來的時候應該曉得進來的 現象,事實不是這樣。
「必有覺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來。何待合知,要名為觸。」說假使兩個手掌 裡頭有這個東西的話,合攏來它這一搓發生摩擦的感覺,兩手掌分開了,應該從兩個手掌回到身體裡頭來啊,應該看得見呀。如果有一個能夠感覺的這個東西。現在 你看啊,我這個手心裡頭出來兩個東西,它會燙、會涼、會熱、會幹。「必有覺心」有這個感覺心理作用,如果認為是存在的話,它能夠知道這個作用在手掌心出 來,知道這個作用在手掌心進來。「自有一物身中往來」那麼身體上就另外有個會感覺的東西在裡頭跑來跑去了,那就身上有鬼了,沒有鬼啊,沒有一個東西呀。 「何待合知」自己有個東西跑來跑去知道的話,就不需要兩個東西相對湊合一搓才知道啊,可是要搓起來才知道。這是舉一個例子說明。那麼有觸才發生感受,身體 的感覺狀態,感覺狀態必須同外界相對接觸了才發生。譬如我們穿一件衣服,試著說這件衣服舒服不舒服,要接觸了才有感受。接觸與感受之間是因緣啊,怎麼不是 因緣?但是這個因緣不會永遠,隨起隨空,緣起性空,它就散了,就沒有了,那個能感覺能起因緣的那個不屬於因緣上面。
「是故當知,受陰虛妄,」這個感覺的作用它自性本空。所以「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自然就是一天到晚都有這個感覺了,沒有這個感覺了。是因緣所生,但因緣自性本空。所以佛說受陰本非因緣非自然。佛只講到這裡,同時我們懂了這個道理就要理 解了,你們用功啊,念佛啊,打坐啊,到達什麼境界,哎喲,我感覺到氣脈通了,你不打坐有沒有?那是你坐出來的,你坐到了某一個程度啊,它身體內部必然起這 個作用,叫你是功夫可以,你認為這個是道,那你才昏了頭了,那你受騙了,那個是感覺的狀態。身體什麼感覺那不是道。受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但是不能 說你沒有功夫,你坐久了才出來,不坐久了這個氣脈功夫還不出來呢。這個問題後面還有討論的,現在先瞭解到這一步。這是解決了兩個問題,色陰、受陰。第三佛 說的想陰。
「阿難。譬如有人,談說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懸崖,足心酸澀。想陰當知,亦復如是。」這是心 理作用了,思想是心理作用。他說比如有一個人嘴裡講口乾了,我們歷史上有一個故事望梅止渴,三國時曹操帶兵打仗的時候,夏天部隊打仗打得沒有水喝了,打得 口乾得要命,又在跑,後面追兵來了,逃不動了,不得了了。曹操這個頭腦很聰明,他說快走幾步,我曉得前面有梅子林,有梅子酸梅,快走幾步,馬上到了,其實 沒有。大家一想有酸梅可以吃啊,口水就流出來了,再干也不怕了,就拚命跑,這是望梅止渴。這裡也提到我們嘴裡講到酸梅,口水、酸水就流出來。你心裡想現在 坐在這裡,下面是懸崖,萬丈懸崖,你現在坐在喜瑪拉雅山的山頂上,掉下去就不得了,假使在那裡幻想,自己就會發抖。「思踏懸崖」懸崖是萬丈懸崖,掉下去就 沒命,你的腳心就會酸了。所以爬山的時候啊,不要想,兩邊一看那麼高,完了,你要跌下去了。你把它看成平地嘛,沒有什麼了不起嘛,充其量跌下去,跌下去什 麼?跌下去叫做死,不過如此而已嘛,你膽子就大了。你越想那個懸崖啊,腳心就酸酸的,爬都爬不動了,就會跌下去了,足心酸澀。所以這裡我有一個朋友講他帶 孩子,他有一天告訴我,他說我懂了一個道理,他說我剛聽經回去啊,哎喲,看到這個孩子啊一兩歲,在那個頂樓上,就看到我在下面,他叫要爬下來。我想這一下 完了。他說我怎麼辦呢?站在那不動,「哎,你看你後面,後面過去有個東西你去拿,我馬上上來。」這個孩子一聽回頭了,一回頭慢慢下來找那個東西去了。他說 我趕緊跑上樓就把他抱下來。這個時候你說,你不能跳啊,他咚跳下來了,就完了,你一慌就完了。所以想陰虛妄就是這樣,「思蹋懸崖,足心酸澀」。所以他說想 陰這個思想東西本來自性體空,所以你打坐起來說是怕妄想,妄想,你都知道它名字叫妄想,你還怕?那好笨啊。曉得是妄想還怕它什麼?它也不留住的。你看我們 的思想,常常許多人坐起來都怕自己思想空不掉,我們大家想想看,哪一個思想你能夠把它留住?你把自己思想留住看?做不到的,留不住啊。有一樣東西你天天 想,想我明天就有一千萬,一千萬、一千萬你想想看?兩個鐘頭都想這一句話,而且都沒有其他的雜想,如果你做到,我給你磕一百個頭。決定做不到的啊,因為思 想本身是靠不住的,它本來不停留的、虛妄的,所以叫做妄想。所以想陰當知亦復如是。想陰也是自己構成的一個假想,是個幻相。
「阿難。如是酢說,不從梅生,非從口入。」所以講到酸梅我們嘴裡就流口水了,那個口水酸味的哪裡來呀?嘴裡並沒有酸啊,都是自己虛妄想出來的。
「如是阿難。若梅生者,梅合自談,何待人說。」同一道理,佛給他分析論辯了,我們嘴裡講梅酸嘴裡就流口水了,當然不是那個梅子來的,我們嘴裡講一個梅子沒有一個真的梅子。所以這個酸味不從梅子那裡來。
「若從口入,自合口聞,何須待耳。」假定說這個酸味不是梅那裡來,是我們嘴巴裡出來的。那不講梅子的時候你嘴裡怎麼不流酸水?除了胃酸過多,你嘴裡不會流酸水。因為耳朵一聽,聽到了「酸梅」,那個味道很酸嘴裡出酸水,他說假使那個酸味是從嘴裡出來的,何必等到耳朵聽到了才有那個構想呢?
「若獨耳聞,此水何不耳中而出。」假使因為耳朵聽到了酸,所以這個口水啊就有酸味出來,他說那個酸水就從耳朵裡流出來多好。這個佛也說了一句笑話,也是說了一句真話。
「想蹋懸崖,與說相類。」我們想高山下面是深潭,掉下去就會死,自己就會害怕起來。這個道理也是一樣,這裡他就簡略過去不多說了。
總而言之。這一段在說明「是故當知,想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這個想陰啊虛妄的。不過有一點再三聲明啊。佛經《楞嚴經》講虛妄,並不講沒有啊,非空非有啊。你說絕對沒有,你想想那個酸味口水就出來,可見是有,不空。 你說是有嗎?不想它就沒有,可見是空。所以呀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佛在《楞嚴經》換一個話說非因緣,非自然。你不要執著一定是因緣能夠生出來,因緣生法是 偶然的暫時有,不是永恆不變的,它是無常的。思想、我們的妄想也是無常,所以妄想本來無常,為什麼你要念佛學佛打坐用功夫拚命在去妄想?這好笨,多費力氣 啊。妄想就是妄想,它本來空,要你去去它幹什麼?它才不留在你這裡呢,它是自性空的。所以他說這些都要叫你清楚,非空非有的道理。這是講了想。行陰,這個 宇宙間物理、生理、心理運動的這個動能。
「阿難。譬如瀑流,波浪相續,前際後際,不相踰越。行陰當知,亦復如是。」 行陰,為什麼我們妄想不能斷?在這一段裡頭就要深入瞭解了,所以佛在講唯識的時候提到這個。什麼叫行陰?生命的動能。譬如一股流水,瀑流水一個波浪一個波 浪來的,不只瀑流水,我們常講這個燈光也是一樣,我們開關一打開,看到永遠是亮的,不是永遠亮啊。這個看到是亮光,那個電能在消耗,一亮了以後就沒有了, 不過很密集的接上來,我們表面上看永遠是一個亮光,實際上前面一點亮已經散開了,沒有了;流水也一樣,我們看到一股流水在流,眼睛看到那個流水的時候,那 個浪花已經過去了、沒有了。那麼我們永遠看到在前面流,後面不斷的接上來。你比如點一個蠟燭,燈也一樣,蠟燭這個亮光一點它黑煙一冒就沒有了,就跟到黑煙 就沒有了,但我們看到永遠有一個亮光在那裡跳,是下面的油抽上來一個一個在冒。所以我們的思想也是這樣,我們的精神覺得昨天的事情想得起來,昨天、今天、 明天,實際上每一個思想都同流水一樣過去了。我們肉體也是這樣,中午的我已經不是上午的我,晚上的我已經不是中午的我了。那一餐飯吃下去的營養已經沒有 了,等一下回去還要宵夜,不吃宵夜要等明天了,等八個鐘頭再吃了。這個生命就是流水一樣一個一個接上來的,這是行陰如瀑流水一樣。「波浪相續,」前波後浪 一個一個連接上來的。「前際後際」前面後面中間,不需要提中間,前後就自然有個中間。「不相逾越」,中間沒有辦法的,明天沒有辦法現在變成明天,一秒一秒 慢慢的一秒一秒過去,連接起就是行陰,逾越就是不能越等。所以我們這個行陰,生命存在就是運動,在中國的易經上所謂講乾卦,天行健,這個天體永遠在轉,太 陽月亮行健,它很強健永遠在生生不已的轉,就是這個道理,不相逾越。行陰就是天行健的道理。「行陰當知亦復如是」同樣你們要知道啊,昨天打坐的境界好,今 天沒有了,行陰當知亦復如是,沒有什麼稀奇呀。有些人過去一個好境界,現在還做夢一樣,瘋了一樣,哎呀,我現在再也回不來了,你怎麼不想明天有個更好的境 界呢?好笨啊,笨到這個樣子,怎麼可以學佛呢?那只能學糊塗客塗,不能學佛,學糊塗可以,所以要懂得這個道理。
「阿難。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離空水。」 所以,他說拿那個瀑布的流水來比方,你看到一股流水在流,這個流水的這個現象這個性能並不是虛空來的,也不是流水自己有的。水平就不流,所以中國我們小的 時候念的那些課外讀物,所謂人平不語,水平不流。人一平了滿足了就沒的話講了,人平不語;水平了就不流了。所以它不是虛空裡頭生,也不是水性自己要動,亦 非水性。但是離開了水、離開了虛空空間哪裡有一股流水呢?所以它這個現象不是空也不是有,自性的功能。
「如是阿難。若因空生,則諸十方無盡虛空,成無盡流,世界自然俱受淪溺。」 當然流水的這個作用不是虛空中來的,你們想想這個道理,這個地球上面有四大洋,對不對?太平洋大西洋,你說海還有底沒有?沒有底的話不是一個茶杯一樣盛 到,這個水到哪裡去了?地球是個圓球啊,而且地球還倒轉來,這個水有個地心吸力吸住了。海洋的下面就是地心,地心的上面就是海洋。這個東西也很玄妙,假使 有一天地球毀滅了,這些水又到哪裡去了,曬乾了?還是到太陽那裡去了,還是到哪裡去了?同樣的道理,自性是非空非有。所以這裡也提到並不是虛空裡頭有水 性,假使虛空裡頭本來有水性的話,十方世界整個是流水的,那麼整個的世界都淹在水裡頭。某一個地方有,某一個地方沒有。你看我們研究地球物理,這個地球也 很妙,到了最後科學歸到哲學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可以解釋了,就很神妙,怎麼樣會變成這樣一個東西?
「若因水有,則此瀑流性應非水,有所有相,今應現在。」假使說這股流水是因為水有,那麼這個瀑布這股流水「性應非水」,瀑布是瀑布啊,不是一滴水構成的。它是由多種水每一個水分子構成的,那麼瀑布的本身是個什麼形象呢?但是瀑布是個假相。有相的,由高到低,有承接的地方才變成瀑布。
「若即水性,則澄清時,應非水體。」瀑布固然是水做的,水平不流的時候就沒有瀑布了。
「若離空水,空非有外,水外無流。」 所以你說瀑布的這個流水的現象不能說它是虛空自己有的,不是自然來的,也不是水構成的,但是也離不開虛空也離不開水。「空非有外,」所謂虛空是整個的,沒 有內外。「水外無流」離開了水沒有一個流動性的叫做瀑布,因此這個水的動能,這個瀑布的流動,非空非有,即非因緣,也非自然,是自性功能來的,宇宙萬有有 一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那個的如來藏性的功能。
「是故當知,行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性空緣起的。現在講了第四個行陰。第五個識陰,就是我們的思想,心意識的作用。
「阿難。譬如有人,取頻伽瓶,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里遠行,用餉他國。」 我們讀到這一點佛經啊,現在我都想笑,佛說了一個故事,現在果然有人在干,在美國很多人做這個生意。佛說譬如有一人拿一個頻伽瓶(好的,寶貝的瓶子,空瓶 子),在這個地方,空瓶子拿來把它蓋起來,兩頭都把它塞了,把它帶到美國去。把這個空瓶子在這裡台北我們一裝,到了美國你掛一個招牌:出賣台北空氣。美國 人馬上來買,美國人就好奇得很。現在美國因為空氣染污,有人出賣山上帶一瓶空氣下來,一賣五塊錢美金。山上的空氣,趕緊買來,把瓶子一打開,鼻子對上去。 美國人會玩這一套,我們不曉得是笨還是聰明,所以不玩這個。佛說譬如一個空瓶子把它兩頭一塞住,「滿中擎空」這個裡頭都是空。「千里遠行,用餉他國」。把 它一帶帶到外國去,歐洲去、或者美國去了。這就講我們這個身體是個空瓶。你說思想,現在西方這一兩百年來根據西方的文化唯物思想解剖,這個腦子不過現在心 理學、醫學也不大承認的,思想不一定腦子出來的。我們東方人過去思想心,指到這裡,不是心臟啊,這裡,也不是這裡。那麼西方人知道腦子,所以東方人跟西方 人,哎,你怎麼搞的,你怎麼曉得痛苦啊?心裡難過,東方人一定這樣。西方人你怎麼痛苦啊,他一定指指這裡(師示)。其實啊這個裡頭也沒有東西,喜、怒、 哀、樂、悲、愁、歡喜,空中生有,這個身體就像空瓶子一樣,兩頭通氣的。識陰虛妄,所以這個意識思想,我們感覺到在身體內部啊,本來就沒有。「識陰當知亦復如是。」是個空瓶子,裡頭沒有個東西的。
「阿難。如是虛空,非彼方來,非此方入,」這個人帶來一個空瓶子兩頭塞了,把它從台北帶到美國,下了飛機打開還是裡頭虛空,這個虛空不是台北帶過來,也不是美國裝進去。虛空就是虛空。
「如是阿難。若彼方來,則本瓶中既貯空去,於本瓶地,應少虛空。」假使虛空可以帶得動的話,我們現在一個空瓶子把它裝起馬上上飛機,到了美國下飛機,我們台北虛空就少了一瓶了,可是沒有少一瓶。
「若此方入,開孔倒瓶,應見空出。」而且到了美國把虛空瓶子打開這一倒,應該看到哎呀,台北虛空來了,也沒有看到虛空出來啊。
「是故當知,識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所以我們這個思想身體,你看死了的時候,一口氣不來,就不會講話了。你說從哪裡跑出來?有些說從這裡出來,從這裡出來。有些學密宗的,一定這裡走。哎呀, 我說我告訴你真的得了道的人,管他上面下面,足底心都可以一樣走。不得道的人只好告訴他,這裡走,那裡走,東邊走,西邊走,隨便你往生哪一方都可以。此身 這個身體以內本來是個空瓶一樣。識陰虛妄。一切心意識的作用,自性本空,本非因緣,非自然性。這是佛給阿難分析五陰不是因緣自然的道理。
有 人說《楞嚴經》很科學性的,一點一點幫我們分析剝開了,把五陰這個觀念先把你拿掉,即非空也非有,五陰。那麼我們念《心經》都曉得,照見五蘊皆空,怎麼樣 去照啊?有人打起坐來,就把眼睛回轉來照裡頭,你越照越不空,那個眼睛啊,本來是個空的嘛。你還回轉來照?智慧去照,所以正思維修,理上去分析,那是慧 照,智慧的慧照見五蘊皆空。現在佛講五陰本非因緣非自然性,是慧照的道理。
現在講六入。六入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完全從人體上分析了。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思想。
「復次。阿難。雲何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其次,他說這個六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色聲香味觸法,所謂根塵的作用。
「阿難。即彼目精瞪發勞者。兼目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這個注意喲,拿眼睛來講,首先講眼根,眼入,這個色相。「即彼目精瞪發勞相」,就是剛才講過眼睛瞪起來看虛空,剛才說過的,拿眼睛看虛空,眼睛不動看久 了,眼神經視覺疲勞了,引發心理的幻影,變相。勞並不一定是眼神經的疲勞啊。佛學我們在《楞嚴經》有個名詞要記得啊:塵勞煩惱。整個的世界一切是個虛幻的 世界,整個的總稱叫做塵勞。塵:是我們物理世界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現象。勞:勞苦的勞,就是電風扇一樣轉得太多了。現在我們曉得用機械,現在都曉得了,機 器用過度了,要保養它,不保養它,機器發生了疲勞要出問題的。同樣的道理,人的自性也會發疲勞。所以為什麼你打坐入定,到某一個時候非出定不可呢?定久了 定的疲勞,它也要出定玩玩的喲。「目精瞪發勞相」你看眼睛看虛空看久了,「兼目與勞「你的眼睛同外面那個幻相,眼睛、虛空、同眼睛看虛空中間的這個幻影、 假相,同是菩提瞪發勞相。三樣東西,整個合起來就是自性的一個病態,所以有物理世界、精神世界。精神的生命與物理的生命這二元是一體的,《楞嚴經》是二元 一體的,這個體也無體,是個假稱,這個名稱叫做菩提自性如來藏性。所以他說由眼睛看虛空看疲勞所發生的色相,這些幻像(都是包括眼睛在內,包括外面的幻像 在內)同是菩提瞪發勞相。都是自己自性本來都是大徹大悟的,每一個眾生都是佛,自己要搞,自己把自己迷住了。所以真正佛法只有兩句話,最踏實:天下本無 事,庸人自擾之。人不要庸人自擾就對了,他說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因於明暗二種妄塵。發見居中。吸此塵象。名為見性。」 眼睛看這個虛空,看久了有這個幻像,因為虛空裡的光線有光明有黑暗,由於光明、黑暗兩種現象,黑暗過了就是光明,光明過了就是黑暗。「二種妄塵」,所謂妄 塵,佛學的名稱,就是物理的現象。光明與黑暗是物理世界的現象。因為物理世界有光明與黑暗,譬如我們把電燈一關了,馬上就變出一個黑暗了,一開了就是光明 了。這個電燈本身發見有光明黑暗兩種現象。「發見居中」有明、有暗、我們看得見光明黑暗三樣東西,一明、一暗、我們看見了,「發見居中」在這個中間發見。 「吸此塵象」因為我們看見了有光明有黑暗,人啊,就把那個光明黑暗那個現象、下意識就把那個影子留到了,所以人啊看慣了光明,一看到黑暗怕死了。世界上有 些生物、有些生命喜歡黑暗不喜歡光明啊,黑暗裡頭它活得很,一到光明它就看不見了。譬如貓頭鷹,看到光明它就很慘了,它等於我們到了黑夜,就不敢動了,這 是習慣的問題。他說我們因為看慣了黑暗、光明,這個能夠看見這個作用「吸此塵相」自己被它迷住了吸住了,這個現象下意識就在心裡頭「名為見性」,不是悟道 的明心見性的性啊,」就是這種作用我們叫做眼睛能夠看得見這個性質,眼睛看得見這個性能這個性質。注意喲,這個地方這個性:看見的性能,看見的性質,這個 是看得見這個性能。不要看到見性兩個字,喲,因為看到光明看到黑暗,有個能見的在中間,把這個中間拿到了叫明心見性。你不要昏了,不要解釋錯了,解釋錯了 你會著魔了。這個叫做能見,看見的性能。
「此見離彼明暗二塵。畢竟無體。」你要知道,眼睛看光明、看黑 暗這個作用這個所見的這個性質,如果離開了黑暗與光明這兩邊的現象畢竟無體,你自己找找看,也沒有在腦子,也沒有在身體內部,什麼都沒有,它是個空的, 「畢竟無體」另外沒有一個見的東西存在。「如是。阿難。當知是見。非明暗來。非於根出。不於空生。」所以阿難你應該知道,能看見東西這個性質這個能見所見 的這個作用,不屬於光明,也不屬於黑暗,也不屬於眼睛,也不屬於虛空來的,總而言之,自性的功能,是我們如來藏性的功能。佛在這裡不過沒有說明,這裡都是 否定了不屬於黑暗不屬於光明也不屬於眼睛也不屬於虛空中來。
「何以故。若從明來。暗即隨滅。應非見暗。」如果屬於光明的話,黑暗來的話光明已經沒有了,那能見的功能也沒有了。
「若從暗來。明即隨滅。應無見明。」如果從黑暗來的,那麼黑暗過了光明現象來的時候,我們能見所見的作用跟著黑暗跑了,應該看不見光明了。
「若從空生。必無明暗。」 如果說這個能見所見的作用是虛空裡頭來的,既然虛空裡頭來的,「必無明暗」這個虛空不管明暗啊,虛空就是虛空,現在電燈開了,這個虛空啊,整個亮了同虛空 沒有關係。等一下電燈關了,虛空前面整個是暗的,同虛空沒有關係,這個虛空都不管,它不染的。不給光明污染也不給黑暗污染,同樣,虛空就是虛空。
「如是見精。本無自性。」由這個道理你自己去參,所謂參就是研究正思惟分析。我們眼睛能看見東西這個見的作用,「本無自性」並沒有個固定自己能看所看的作用存在。
「若於空出。前矚塵象。歸當見根。」當然也不是虛空裡頭來的,假定從面前的虛空來,他說那從眼睛出來,同上面的辯論一樣,回到身體裡頭來應該先看到眼睛,
「又空自觀。何關汝入。」再說虛空能夠看,同你的眼睛有什麼相干啊?
「是故。當知眼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所以應該知道,眼睛能夠看東西這個作用,本來空的,不要你去空它。非因緣所生,因為它的作用不是因緣所生,也非自然,他的功能是如此。那麼佛在這裡都是批駁否定否定,否定了以後你在中間如何找出自性,要我們自己去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