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金剛藏聖者吳公潤江上師講述
民國四十九年十二月上旬
美國舊金山大埠正善佛道研究會講堂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爾時上師入甚深三摩地,安住於四葉蓮花月 輪上。前葉表開佛知見,入普賢菩薩三摩地,由大圓鏡智放光覺照;後葉表示佛知見,入虛空藏菩薩三摩地,由平等性智放光;左葉表悟佛知見,入觀自在菩薩三摩 地,由妙觀察智放光;右葉表入佛知見,入虛空庫菩薩三摩地,由成所作智放光。覺照已,安詳而起,講授本經。
(一)釋題
此經即六百卷大般若經中之第二處第九會第五百七十七卷。全經共有六種譯本:
1、鳩摩羅什於姚秦弘始四年在草寺譯。
2、菩提留支於元魏時在永寧寺譯。
3、真諦於陳朝廣州制止寺譯。
三經同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4、達磨笈多於隋朝住東都上林園時譯,名「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5、玄奘於唐貞觀十九年返國文帝迎於西京弘福寺譯,名「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6、義淨於天後證聖乙末還國,至睿宗景雲二年譯,經名與奘師相同。互有詳略,而以羅什譯本為最通行。
此經讀誦者無數,稱讚者無邊,造疏及注解者凡八百餘家,各抒所見,繽紛龐雜;復經梁昭明太子劃分為三十二分,更覺支離破碎,徒增畫蛇添足之感。
「般若」華語「智慧」,眾生本具。本無名相語言,為曉初心,言詮有三因地:
(1)實相般若,即心體妙理,屬一心體大,正因佛性,果上即法身德。
(2)觀照般若,即心光妙智,屬一心相大,了因慧性,果上即般若德。
(3)文字般若,亦名方便般若,即心法妙用,屬一心用大,緣因善性,果上即解脫德;所謂三德秘藏者也。「摩訶般若照,甚深解脫法,法身寂滅體,三一理常圓。」故唯一心圓滿具足。
「波羅蜜多」乃梵音,華語「離生滅,渡登彼岸」。參閱「心要經」注解三。此經為禪宗傳法家業,六祖一聞經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豁即開悟,自應以六祖之注解為準則。
斯經者,深妙殊絕:無相為宗,無住為體,妙有為用,故目下講解亦從心地法門而言。本人修持此經四十年,近始全部融會貫通,悟其精髓。茲擇其心要重點發揮,約分六節講解:
一、發菩提心——
(A)廣大心——空門。
(B)第一心——非空非有門。
(C)常心——亦空亦有門。
(D)不顛倒心——有門。
二、生清淨心——一心淨信。
三、般若本義——一心三觀,重點在自覺(真如門)。
四、般若廣義——分三組各有四門,廣釋共計十二門,重點在覺他(圓覺門)。
(A)發心門、修行門、菩提門、涅盤門。
(B)有門、空門、亦空亦有門、非空非有門。
(C)歸性門、隨相門、唯心門、無礙門。
五、明體——(原文漏譯「應觀法界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識境,故彼不能了。」四句)
六、顯用——乘願再來,普度眾生,詳見六如偈。
(二)正釋經文
一、發菩提心品
第一節(從「如是我聞」至「若菩薩存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須菩提請問世尊下列四大問題眾生修行步驟:
(1)云何啟發?(經文簡略)
(2)云何應住?
(3)云何修行?(經文簡略)
(4)云何降伏其心?(「降伏」語氣較重,改為「攝伏」較為適當。)
佛答:應先
一、啟發四種菩提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A)廣大心——空門——若卵生、胎生、濕生、化生,若有色、無色,若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悉皆普覺普救。
(B)第一心——非空非有門——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
(C)常心——亦空亦有門——(無始無終)如是滅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D)不顛倒心——有門——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2)云何應住?
佛答:「不住於相而修六度萬行。」即修空觀,從無住本,立一切法,離一切相;了悟真空無法可得,無言可說。譬如佈施,應無所住行於佈施;佈施時內不著能施之我相,外不著受施之人相,中不著所施之物相,三輪體空,福德不可思量,其餘五度亦如是。
(3)云何修行?
修假觀,觀一切相如夢如幻,不取不捨。
(4)云何攝伏其心?
修中觀,生清淨心。
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假觀),不應住非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此句簡略屬空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中觀)。譬如明鏡當前,物來即顯即現,物去不留不染。
二、生清淨心品第二
即由妙行無住分第四起,至莊嚴淨土分第十止。此品主旨在令人斷疑生信。「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斷除疑網出愛流,開示涅盤無上道。」其方法為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有門——指有形有相人物境,通常謂「六欲」。
不應住喜、怒、哀、樂、愛、惡、欲生心——七情。
不應住過、現、未來一切法生心——空門。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清淨心。(注)有形有相——人物境指六欲,屬外境。
無形無相——一切相對之事,如過、現、未來屬內心。
法為中境——內外境事齊現,謂之法。
三、般若本義品第三——廣釋修「一心三觀」
即由無為福勝分第十一起,至離相寂滅分第十四止。(屬自覺真如門)
華嚴經云:「離諸和合相,是名無上覺。」淺言之:
(A)外覺(澄心):離一切有相,修假觀。守六根,淨六塵,塵相假,於一切法遠離生滅相,即「於境無心,於心無境。」正所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如夢如幻,妄想不行,返染還淨,回歸實相,前六識清淨矣。
(B)內覺(住心):離一切空相,修空觀。靜心內觀過、現、未三心不可得,五蘊悉如幻——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馬,行如芭蕉,識如幻化——即「於事(無形無相)無心,於心無事。」寂靜如虛空,妄念不起,泯識歸性,七識末那清淨矣。
(C)直覺(攝心):雙離二邊,修中觀。 攝心內證,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不住空有,離相寂滅,深得真空無相之妙,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所謂「三際二邊斷,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 法,不起分別想。」八識各種妄用不行,返流入法性,復性妙用,復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八識清淨矣。(卓立無依,靈靈不昧,如鳥飛空而不住空;似 魚游水而不滯水。從本以來,曾無所礙。)
四、般若廣義——廣釋四門
即由持經功德分第十五起,至究竟無我分第十七止。(屬覺他圓覺門)
般若廣義攝三觀為一心,利他心切,可以三門九要概括,廣開十二門(見前釋題第四、般若廣義段)。茲列表如下:
┌理體—五大(地、水、火、風、空)。
┌體(法)┤
│ └智體—識大。以菩提心為體,三密加持為用(無住
一心┤ )。
│智—金剛心要(無念)—一切法體性空,遠離取捨、相對及二
│ 執。
└用—相用—相謂即蓮花心要(無相)—不為六塵所污染,唸唸
背塵合覺,顯自性心王,不落心所。
三門九要:
1體 2智 3用 表——定慧均等
1菩提心要:體、即禪那、無住、中觀、(住世)亦空亦有門、 (出世)非空非有門。
2金剛心要:智、即奢摩他、無念、空觀、表定、空門。
3蓮花心要:用、即三摩敗酲蠦無相、假觀、表慧、有門。
4一行三昧——密行屬智、奢摩他、空門、真如歸性門(空觀)。
5一念三昧——一乘密意、禪那、(住世)亦空亦有菩提門、唯心門、(出世)非空非有涅盤門、無礙門(中觀)。
6一相三昧——一乘密法、三摩敗酲蠦有門、修行門、隨相門(假觀)。
7無念三昧——空門、表智、真如境。「無」妄念、「念」真如。去妄念叫前念「不生」;唸唸真如,即後念「不滅」。即思維以種種方便,令六道眾生背塵合覺,證真如。
8無相三昧——有門、顯妙用、報化身境。遠離一切相,不取不捨,亦不念成敗得失,如日處虛空,亦無虛空之量。(泯識歸性,離相成佛。)
9無住三昧——顯法身境,蕩蕩心無住。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不住非色、聲、香、味、觸、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此要門以一心法分四輪而悟、修、持、證:
(A)皈性門——以悟為主。即攝用歸體,亦即泯識歸性。
(B)隨相門——以修為主。即由體起用,借識為用,即以種種方便,令一切有情入無餘涅盤而滅度。
(C)唯心門——以持為主。即保住體用不二,空有圓融,定慧均等,轉識成智,而直趨無上正等正覺。
(D)無礙門——以證為主。行者安住三摩地,一旦豁然貫通,空有雙離,超出體用,而般究竟涅盤。
此要門為修行心法之精粹,依八識之次序泯識歸性,隨緣修行,轉識成智(成就報身),借識為用(成就應身),而獲證大圓滿三摩地。瑜伽行者得此傳承,一超直入法界,事事無礙,畢竟涅盤。
五、明體第五
即由一體同觀分第十八起,至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止。
復次,如來了知眾生心源唯一實相,如水流 千差萬別,而源頭是一。既悟心性同源,眾生心即佛心;又眾生心雖為妄心,落三世,同時亦顯不落三世之真心,所謂「淨心在妄中」,斯真心即是佛心。此真實心 源,眾生與佛本來平等,而眾生迷惑真心,生起妄心,流浪生死;若一念覺知,返本還源,證此真實心源與佛無二無別。此覺心實相原為:
(1)不生不滅——如明鏡現幻象,虛妄無實。
(2)不斷不常——如河水長流,刻刻不停。
(3)不一不異——如隨方攝影,面面異相,原是一人。
(4)不來不去——如電影中人,本無動作,然栩栩如生。
中觀偈(一)——「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即中道義」
中觀偈(二)——「因緣所生法不生亦不滅不斷亦不常不來亦不去不一亦不異息滅諸戲論敬禮佛所說寂靜微妙法」
故如偈所云體相: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此偈梵本原有八句,而羅什法師竟將最重要之般若本體漏譯四句,未免美中不足;幸有義淨法師譯本,彌補此瑕。茲恭錄後四句如下:
「應觀法界性即導師法身(或譯「諸佛法身」)
法性非識境故彼不能了」
六、顯相達用分第六
即由一合理相分第三十起,至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止。
釋尊應化示跡,入世作幻觀,普度有情,滅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有一眾生得滅度者。古德云:
「創鏡花法會,建水月道場,大做夢中佛事。」殆近似之,故經結歸云:
(有為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無為偈)「一切無為法如虛亦如空如如心不動萬法在其中」
(無常偈)「諸行無常觀受是苦諸法無我涅盤寂靜」
最後將金剛經修持心要簡撮為八字:
1、制心2、住心3、澄心4、攝心
即說偈曰:
「制心一境住心觀性澄心外照攝心內證」
七、傳授金剛般若無盡藏真言
(編者註:真言見「四、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經記錄」。)
上來已將經文精華從性分講解圓滿,並傳授 金剛般若無盡藏真言,以期顯密圓融。此真言功德不可思議,若虔誠持誦一遍,即具足一字不缺之本經九千萬遍功德,故不輕易傳授。此次破例傳授,實為罕有之機 會,深盼大眾遇此奇緣,獲此諸佛秘密金剛後心,以因地心,成果地覺,淨智堅固,始終一如。依此修行,定成菩提;依此修持,定成佛道,願各共勉。
吉祥圓滿
佛歷二千九百九十八年歲次辛亥玖月重陽佳節
香港 北角 名園西街四十九號二樓 諾那精舍
吳潤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