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流支十二分義,此分已入正宗分。依昭明所判,則此分屬序分。善現者,須菩提名。須菩提,梵語,華言善義,或言善吉,或言空生,因生時倉庫空虛,家人卜之,曰:既善且吉,故名。又須菩提恆樂空定,分別空義,為解空第一,故名空生。「啟請」者,以語言啟白世尊,請求說法也。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此明請法之儀。長老須菩提者,須菩提內祕菩薩 行,外現聲聞相,位高德祟,故稱長老。將請說法,必先致敬以示尊重。於是當時在大比丘眾中,從座起立,偏袒露其右肩,以示堪任大法;右膝屈而著地,以示住 真實地;合掌恭敬,以示屈曲伏從,無有違拒;然後以言說啟白世尊。表敬須具三業:(一)身、(二)語、(三)意。起立、袒肩、膝著地及合掌,身業敬也;而 白佛言,語業敬也;下問善男善女發心趣果之無上妙法,意業敬也。一舉一動,無非不可思議之軌則也。
「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此明讚世尊之德。世尊、如來,皆佛之通稱。 「如」者,證得諸法實相如如不動之謂,「來」者,來三界垂化之謂。又,如過去諸佛再來,故名如來。希有,猶云罕有。謂世尊捨棄王位,出家修行,具足三德, 化度眾生,世出世間甚為罕有也。「菩薩」者,梵語,具云菩提薩埵。菩提,覺義;薩埵、有情義,謂有情中之覺者。故凡發菩提心者,皆可謂之菩薩。「護念」 者,護衛體念,令其內德成就。如母子然,母念則成,不念則壞;菩薩亦爾,佛護念則善根成就,不護念則善根損壞也。「付囑」者,付託囑付,令其外德成就。如 世間父母,以家業付託其子,囑咐成立。「善」者,善巧方便,謂世尊隨機施教,以菩薩堪任法寶,正宜護念、付囑,則即加被無上法寶,常當護念、付囑也。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此明所問之事。阿,無義;耨多羅,上義;三,正 義;藐,等義;菩提,覺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正等正覺義。簡言之,即佛果,即果地覺。發菩提心,即因地心。凡夫因無明覆障不得名覺,外小非正 覺,菩薩雖正覺而非無上正等,故無上正等正覺惟佛獨成就也。須菩提問世尊云:凡善根之男子,及善根之女人,未發菩提心者云何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云何 住菩提心?云何降伏其煩惱心,而免損害其菩提心?是即由因地心趣證果地覺之要道也。與法華經所謂,佛惟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為開示眾生佛之知見,為令眾 生悟入佛之知見同。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此明嘆美其請。以須菩提聲聞眾而能問菩薩事,故重言善哉善哉以嘆美之曰:
如來對於菩薩善護念、付囑,誠如汝所云也。
「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此明許答其問。諦者,審實義,汝今一心審實而 聽,當為汝說。應如是住之如是,是指下第四分;如是降伏其心之如是,指下第三分。意謂善男子、善女人,若發菩提心,應如下說無所住而住,無所降伏而降伏, 無須另起心而住,另起心以降伏也。如欲另起心以降伏其妄心及煩惱心,則是妄上加妄,不能降伏矣。昔二祖問達摩祖師安心之法,師曰:「將心來,為爾安」。二 祖對曰:「覓心了不可得」。師曰:「吾與爾安心竟」。即此意也。「唯然」者,急速應諾,認可其言之是,願歡喜傾心而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