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首這段描述,除上述含義之外,也給我們另一個更重要的啟示,這個啟示就是你所讀的這部般若妙慧,是脫離不了日常生活,是不應該和日常生活分開的,是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處體會和實踐般若的道理,這才可以說是真正向佛學習的佛弟子。所以說這段經文非常重要。
可是上述淺顯的解釋,雖然對我們這些博地 凡夫,可以起模仿學習的作用,但似乎用來說明結經的大德,是因為瞭解須菩提是在佛陀的日常生活行動中,突然有了新的發現,所以起而讚嘆:「希有,世尊」, 則顯得不夠。為什麼我這樣講呢?因為這位偉大的老師——佛陀,三十多年來,在他的行住坐臥中,時時以身作則,應該須菩提早就熟悉。持戒修福也早已是這批大 比丘的日常功課,應該不會引起須菩提「希有,世尊」的讚嘆。因此我們得用較深的看法來研究這段經文。其實這段經文,不僅記錄所以有這一次金剛般若說法的直 接因緣,也顯示了金剛般若的基本教義。所以各位如果發心讀或研究金剛經,我勸各位要好好地把握這段經文,不要認為它不重要而忽略過去。
若要用較深的道理來說明這段經文的涵義, 並不容易。現在我就直接了當的解說一下:須菩提那天是忽然領悟佛陀的著衣持缽,入城乞食,乃至敷座而坐,原來是在示範般若的最深道理。他並不用語言,可是 卻教導了他的弟子們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的般若妙理。正因須菩提領悟了這點,所以他急急乎地站起來,讚嘆佛陀說:「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咐囑諸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