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十二卷)

[日期:2010-08-2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淨空法師主講

新加坡淨宗學會錄影室

請掀開經本。昨天講到世尊告訴定自在王菩薩,光目女的一段公案說完了。接著佛要給我們講聞名供養利益之事,敘說在過去久遠劫當中,地藏菩薩如是的慈憫,累劫的發願,來幫助一切苦難的眾生。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

男子、女人上面沒有加一個善,指一般人。

【不行善者,行惡者。】

這些男子、女人不行善,行惡。

【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

這是很肯定的教誨,惡業當中是以這四種為極重的罪業。不相信因果,他就恣意的為非作歹,他不相信有報應。所謂在這個世間作威作福,不肯饒恕別人,他不曉得後來的果報不可思議。邪淫、妄語、兩舌、惡口。邪淫,佛在經上講得很多,世法裡頭也說,「淫為萬惡之首」,所有一切的罪業幾乎都從這個地方生的。我們看看今天這個社會,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動亂?佛講的這四種原因,我們一看就明瞭了。今天世人幾個人相信因緣果報?幾個人知道邪淫、妄語、兩舌、惡口,是社會一切動亂災禍的根源,誰知道?尤其是大乘佛法,對大乘佛法,別說對大乘,小乘,一般的佛法都認識不清楚,把它說作迷信就是毀謗。加上迷信這兩個字,就讓許許多多眾生斷絕聞法的機緣,何況更有甚者!造作這些罪業的人多,果報沒現前,花報先現前,花報就是我們今天社會的動亂、災難的頻繁,天災人禍,苦不堪言。造這麼極重之罪,佛在此地說必墮惡趣,這個惡趣是地獄,極苦的無間阿鼻地獄。下面就說明:

【若遇善知識。】

善知,說明不是感情的知,理性的知,真有智慧,對於宇宙之間一切萬事萬法道理,他真通達,現象作用認識得很清楚,這叫善知識。遇善知識給你開導,你聽了之後明白了、覺悟了。

【勸令一彈指間。】

一彈指是形容時間之短。

【歸依地藏菩薩。】

歸依兩個字極其重要,不是形式上的歸依,做一個歸依儀式沒用處,有樣子沒有誠意,那有什麼用處?為什麼有形式而沒有誠意,心發不起來?對於事理沒透徹。這當然是善知識的問題,知識還不行,善知識,能把歸依的道理、歸依的事相、歸依的真實功德利益,樣樣說清楚、說明白。歸是回頭,依是依靠,依靠誰?依靠地藏菩薩。地是什麼?性地、心性;藏是什麼?自性裡面無盡的智慧功德德相,這是地藏。如果你看到地藏菩薩的塑像形像,你認為你歸依那個,那是佛門裡頭常說,「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它是一個形像,讓你見到這個形像有所啟發,知道是心地寶藏,我們要依這個,依性德,你是真正歸依了。心地寶藏,性地裡面具足圓滿的功德,我們不知道,在哪裡?這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世尊為我們開顯自性寶藏,我們真的有依靠。歸依地藏菩薩,就是依照《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理論、方法、境界去修學,這叫歸依。從前我們在觀念上、言語上、行為上,與本經所說相背的地方,趕快回過頭來,依照經典的教訓,把它修正過來就是依;從錯誤回頭是歸,依照經典一樁一樁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依。歸依就是真修行。能夠這樣作法,佛說:

【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

為什麼?這些眾生過去做了無量無邊的罪業,為什麼現在他能夠離開三惡道的苦報?這個說法有沒有違背因果?造惡為什麼不受惡報?決定不違背因果。他為什麼不受惡報?他的惡緣今天斷掉了。諸位要曉得,因要結成果,當中有個緣;沒有緣,雖有因,果報不能現前。譬如說瓜子,瓜子是個種子,將來可以結成瓜,但是它要緣,它要土壤、要肥料、要陽光、要水分,它條件具足,種子會發芽、會長成,將來開花結果。如果把這一粒種子的緣都斷掉了,放在一個茶杯上,放一百年,它也不會結果。這就是說,你過去造作這些罪業,阿鼻地獄的罪業,一定要到阿鼻地獄去受報。佛菩薩今天教你把惡緣斷掉,你雖有業因現在可以不受果報,這講得很有道理,是把緣斷掉。從今天之後深信因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讚歎大乘,緣馬上就反過來了。過去那個罪在不在?在,種子在阿賴耶識裡,就等於說把它裝在茶杯裡面去,種子不會消失。諸位要知道,善惡種子永遠不會消滅,遇到緣它就起現行,遇不到緣永遠藏在阿賴耶識裡頭,阿賴耶識是個倉庫,收藏在裡面。

永遠不能消滅,將來成了佛怎麼辦?成了佛就有好處了。你有阿鼻地獄種子,你將來就可以到阿鼻地獄度眾生;你阿賴耶識沒有阿鼻地獄種子,地獄沒分,你見不到。所以往昔所做一切善惡的業因,成了佛統統起作用,普度九法界一切善惡眾生。因為那個時候清楚,不迷惑了。墮地獄是什麼墮的?度眾生。在地獄裡面說老實話,沒有苦受,示現。所以你要沒有餓鬼的緣,你怎麼能度餓鬼?你沒有畜生的緣,你不能度畜生。我們看諸佛菩薩在三惡道現身,過去在因地當中,他造三惡道的業,現在三惡道業可以拿來用了。他用,他不是受報,他是去度眾生。所以我們對於過去造一切罪業,也不要後悔,曉得成佛之後有大作用。不成佛那可不得了,你要是加上現在再造上惡緣,你準到三惡道受苦報。所以覺悟之後有覺悟的作用,覺悟就是到三惡道去幫助苦難的眾生,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再看底下這一段:

【若能志心歸敬。】

歸是歸依,敬是尊敬。這段文裡頭關鍵字眼在『志心』,志心是真誠心,沒有一絲毫的虛妄。真誠心依教奉行,佛教給我們的,我們要牢牢的記住,天天去做,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就是志心歸依,這就是要依教奉行。受是什麼?佛在經上講的道理,我們接受,沒有懷疑;佛教給我們修學的方法,我們接受,完全照做;經上講的境界,我們契入,契入就是證得,這才叫志心歸敬。

下面舉出幾樁事相,這是舉幾個例子,實在講在日常生活當中,修學的面很廣很深。底下舉幾個例子。第一個:

【瞻禮讚歎。】

這是統統是為人演說。供養佛菩薩形像,每一天要如法的去供養禮拜。稱名就是讚歎,讀《地藏菩薩本願經》是讚歎地藏菩薩,稱地藏菩薩名號是讚歎地藏菩薩。像我們現在居士林的念佛堂,四樓念佛堂,你們每天在講經之前都去念佛,念佛就是瞻禮讚歎。給誰看?給一切眾生看。一切眾生裡面人是少數,人到居士林四樓看到你們生歡喜心,阿賴耶識裡面種善根,種佛的種子,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你們就度了他。更殊勝的是天龍鬼神,你要曉得,這個道場裡面多少護法神,諸天鬼神都在那個地方。你們念佛、講經,我們肉眼看不到,四周圍無數的天龍鬼神,不僅是四周圍還有上下,空中、地下都是護法神。如果你的心很清淨,你能夠感觸到,你會覺得他們統統都在,而且數量不可思議。為什麼這些護法神來?他們在因地裡發願,只要是正法道場,他一定要來擁護,他如果不擁護,違背他的本誓,他怎麼對得起諸佛如來?他在佛面前發的願。我們今天完全是在弘揚正法,正法裡面決定沒有一絲毫自私自利的意念在其中,如果有夾雜這麼一個意念,護法神可以不來,佛菩薩不能怪他。佛菩薩說,你為什麼不護法?那個人有私心;他可以不來,佛菩薩不能怪他。如果這個道場修學的人都沒有私心,講經的人沒有私心,護法神不去,他有過失。這一些理事我們都要懂,所以我們一定要真誠志心歸敬瞻禮,要禮拜、要讚歎。

【香華衣服。】

這是講供養具,一定要燃香。『香』表的意思很多,前面有說過,表信、表戒定、表五分法身香,表這個意思。『花』表因行,所以一定要供花。供花是提醒道場大眾修因,因殊勝,將來果報一定殊勝,所以供好花。在古時候沒有假花,供的都是鮮花,鮮花要天天換。諸位要曉得,花是表法的。過去沒有鮮花怎麼辦?古人也有方法,做寶花,金銀、琉璃做成的花,那個不必換。古時候用這些供養具,用金銀七寶做成的花、做成的果,以這個來供佛,寶物,表自己的敬意。如果我們沒有能力,現在工作又忙碌,天天去買花,也是相當麻煩。佛是很通達人情,不會叫你很麻煩的,如果有很好的假花也能供養,絕對不是對佛不敬。敬與不敬是在你的心,你的心要是志心歸敬,供什麼都是表達你的敬意;如果你心不敬,你就供七寶寶花也不行,也是不敬。這是一個形象,表自己的心意,也含著自行化他,所以供香、供花。

『衣服』,供衣。衣是什麼?不是我們現在裁縫的衣,不是這個衣。你要想到,佛法是從三千年前古印度傳過來,三千年前他們穿的是什麼衣?什麼叫衣?衣就是整塊的布匹。在新加坡很方便,我們在路上常常看到印度人,印度人穿的衣,一塊很大的布包在身上,供的是那個衣;不是我們有領子、有袖子這個衣,這衣不好看。它是一塊布,我們今天披的袈裟,就是衣。世間有福報的人,他這個衣是整塊布匹。

佛法僧團當年是乞食制度,日中一食,到外面去托缽,一餐飯容易得到。一件衣非常困難,很不容易得到;從前都是手工製,很費事,得一件衣不容易。實在講得一缽飯也不容易,有時候這一缽要討好幾家才得一缽,這個地方給你一點點,那裡給你一瓢羹,要托六、七家才托一缽飯。古時候資源沒有現在這麼豐富,生活很艱苦,所以出家人穿的這個衣到哪裡去找?看人家穿舊的衣服,丟棄不要的,叫糞掃衣,丟掉不要的,破了不能用了。出家人把它撿起來,看看這一塊布裡面還有一些完整的,把這完整的裁下來,然後再把它拼湊縫起來成一件衣。這樣撿起來的,質料也不一樣、顏色也不一樣,穿起來多難看,所以縫起來之後一定染色,穿染衣意思在此地。今天我們的供衣,供袈裟,供這個衣。衣表什麼?表忍辱。衣遮身體遮羞,表忍辱。這是衣服。

【種種珍寶。】

這是供養佛菩薩,用珍寶供養。珍寶形狀、種類很多,都是表自己的敬意。珍寶也表法,這是世間人所喜愛的、世間人所重視的,有了珍寶他的生活就有了保障。珍寶就表法寶,佛、法、僧是三寶,供養珍寶是表這個意思;讓人家從這個寶,一看到寶就聯想到三寶。世間之寶只能夠解決我們貧窮之苦,不能幫助我們出離三界六道之苦,沒法子。佛、法、僧能幫助我們脫離六道,脫離輪迴苦海,那是真正的寶,決不是世間寶所能夠相比。供養珍寶的意思在此地。

【或復飲食。】

飲食是世間一切人活命的資財,沒有飲食,命就不能活。出家人也不例外,也要日中一食,也要出去托缽。供養飲食,這裡面重要的意義,就是讓我們從這一樁事情,想起對修道的人要知道四事供養,讓他安心修道。修道的人沒有什麼欲望,他可以過很簡單的生活,他有道心,真正給世人做出最好的榜樣。幫助世間人斷貪瞋痴慢,世間人這四種煩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我們怎樣去勸導他?要現身說法,你要做出樣子來。你只是講,勸他,你自己不肯做,人家看到假的;你看他自己都不肯做,他教我們捨財,他的財愈來愈多。那人家怎麼會相信?不但不相信,他還謗法,他還要造罪業。所以一定要明瞭,一定要認真去做,一個修道人接受的供養四種: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四事供養。這是一個人有身體在這個世間,生活降到最低的限度,這四樣不能夠缺少。四事供養具足,心就可以安了,安心辦道。一日安一日辦道,明天不要去想,明天還沒到。如果想明天、想明年,那叫打妄想。如果我們的心果然在道,明天真的缺乏,我們深深相信諸佛菩薩會來供養;人不會來供養,諸佛菩薩來供養。你相信嗎?有事實在。

我相信許多同修看過《虛雲老和尚年譜》,那個裡面記的事情,真的不是假的。老和尚發心朝五台山,三步一拜,路很遠拜三年才拜到。三年這麼長的時間,經過三個春夏秋冬,哪有不生病的道理?路上生病,在荒山裡面,人跡不到的地方,他走這些路。很少人走這些路,他病了怎麼辦?誰去救他?誰去幫助他?文殊菩薩去了。他朝五台山的時候,文殊菩薩幫助他好多次,照顧他。最長的時候差不多一個星期七天,因為他身體不好,給他熬薑湯、熬稀飯,找這些醫藥。文殊菩薩化一個身—乞丐,好幾次遇到災難都碰到這個人,奇奇怪怪的。老和尚對他很感激,就問他。他就告訴他,他叫文吉,他姓文,名字吉祥的吉。他說:我家就住在五台山下面,你到五台山去問的時候,他們都知道我。這佛菩薩來供養。老和尚到五台山之後,拜了文殊菩薩,就打聽文吉,結果人家告訴他,那是文殊菩薩化身,才恍然大悟。你真有道心志心歸敬,佛菩薩哪有不照顧的道理?你心不在道,當然佛菩薩不會照顧你,護法神不會照顧你;真心在道,佛菩薩、護法神常常在左右看著你,沒離開你。到你真的急難的時候,沒有人幫助,他就來了,他就化身來了。為什麼沒有這些人來幫助?人沒那麼大的福報。供養修行人、照顧修行人,福德是無量無邊,要有大福報才能遇到這個機會,才能種這個福田,沒有這個福報看到當面錯過。我們如果對經教要沒有一點深入,我們哪裡懂這個道理?這是舉幾個例子,每一個例子裡面都有深廣表法的義趣,然後我們才曉得怎樣作法。

【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

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樣的修學、這樣的表演給人看。如是供養佛、供養菩薩,再回過頭來供養一切眾生,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能令一切眾生回頭覺悟,所以他得這麼大的福報。這個不僅是福德,給諸位說這已經是功德,從福德變成功德。他念念是利益眾生,不是利益自己,念念為眾生,這就成了功德。他的果報,『常在諸天』,欲界天、色界天。『受勝妙樂』,這享天福。

【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

享人間的福報,天福盡了,他還有餘福,到人間來作帝王,這是說人間福報最大者。後面這一句話重要:

【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這一句話非常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句話,一享福就享糊塗了;享糊塗了,有福報沒有不造業的,你造作罪業的時候,後果又不堪設想。他能夠知道宿命,知道果報是從哪裡來的,知道以前修的是什麼樣的善因,所以他享福還繼續修福,他的福報就享不盡。追究他的根源就是志心歸敬,地藏菩薩的功德。說地藏菩薩,一定要明瞭心地本具的德能,你這叫真正歸依地藏菩薩。一切諸佛如來都是志心歸敬地藏菩薩,才修行成功、才證無上菩提。如果不依地藏法門,決定成不了佛。不但成不了佛,說老實話連阿羅漢都成不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都是依心地法門而建立。能夠順性德,成就一切善果;違背性德,變六道三途,變惡境界。所以善惡境界全是自性變現的,就是看我們這一念是順性還是逆性,所現的境界果報不相同。他們能夠還記得宿命因果本末,這是菩薩威神的加持,這是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決定是以真誠清淨心才能感。一般人為什麼跟佛菩薩沒有感應?心不誠、心不清淨,哪來感應?如果心有邪思,像前面所說的造十惡業,你所感的都是一些惡鬼惡神,都是造惡的。造惡跟造惡相感,修善跟修善的人相感,這一定的道理。《易經》裡頭孔老夫子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善人總喜歡跟善人在一起,惡人一定跟惡人在一道。我們的心要是善,就跟佛菩薩、善神在一起;心裡要是惡,就跟惡鬼惡神在一起,這是感應道交的原理。再看底下經文:

【定自在王。】

這是世尊叫著他的名字。

【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

佛在此地機會教育。今天與會的菩薩們太多了,釋迦牟尼佛要把他老人家圓寂之後,教化眾生的使命付託給地藏菩薩,同時也要求這一些諸大菩薩共同協助。請地藏菩薩帶頭,一切諸菩薩要來協助他,所以讓他了解這樁事情。所做的是廣利眾生,一切諸佛菩薩都是這個願望,所以任何人帶頭做都好。他帶領,我們在旁邊贊助,全心全力的支持,功德完全是平等的。只是個人的緣不一樣,除緣之外決定是平等。

這個理要參透了,你才會很歡喜的去修隨喜功德。而且告訴諸位,隨喜的功德是圓滿的。他做這樁事情做了幾十年,幾十年的功德,我們到那裡看,生一念歡喜隨喜的心,他一百多年的功德我全得到。為什麼?真心裡頭沒有界限,它是平等的,一得是一切得。一般人為什麼得不到?他心裡有界限,他做的,不是我做的,我沒有做;好了,你這個得就很有限。自己畫界限,那有什麼法子?自己範圍自己,這就壞了。前面講至誠心,一念至誠,心裡頭沒有界限,是清淨心、是平等心。以清淨心、平等心隨喜,你得的功德是圓滿的。我們今天果然真的用清淨、平等心來隨喜,地藏菩薩無量劫所修的功德,我們得來是圓滿的,我們怎麼不感激?他老人家生生世世修行,無量劫的修行,我們全不費功夫全得來了。

你要說為什麼你能夠全得到?因為我們的心跟地藏菩薩的心是一個心,一個性,不是兩個。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自性,自性本具的。不僅是地藏菩薩所修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所修的,就是自己所修的。問題是你敢不敢承當?你敢不敢接受?真正通達明白這個道理,一切諸佛是自性諸佛,一切菩薩是自性菩薩,一切佛土是自性淨土。經上不是給你講得明明白白嗎?「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彌陀是自性,哪一尊諸佛如來不是自性變的?哪一尊菩薩不是自性現的?自性現、自性修、自性成就,統統歸自性,你要見了自性,統統都得到,原理如是。我們真的搞清楚、真的明白了,我們信心才建立,真心純善之心,一絲毫惡念都沒有的那個心,會現前。一般人修學,經上講,志性無定。那是什麼?不了解事實真相,他的自信心沒有法子建立起來。所以佛在這經上一再說要遇善知識,善知識開導,把這個事情說清楚、說明白,你自信心就能建立,「信為道源功德母」,這是最難的一樁事情。

所以佛要囑咐這些大菩薩,做一切眾生的善知識,『汝等諸菩薩』,與會的定自在王菩薩都是等覺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你們應當要把這一部經記住,要廣泛的與一切眾生宣說,流通散布;布是散布,把這個機緣給一切眾生。世尊在忉利天宮的囑咐,我們深深相信,無量無邊與會的這些菩薩必定是依教奉行。他們不是普通人,都是大菩薩,法身大士裡面的摩訶薩,哪裡是凡人?哪有不弘揚宣講《地藏經》?《地藏經》它這個功德,可以令一切造作極重罪業的眾生回頭是岸,不墮三途,長遠的享人天福報,這是它的功德利益,偏在這方面。往生經是度成熟的眾生,這是度沒成熟的眾生。這一些眾生,還沒想到要脫離三界,還沒想到要去作佛、作菩薩,念念只想人天福報,這佔絕大多數。你要不相信,到馬路上去調查調查,你問問他什麼願望?哪一個人都是想人天福報。所以《地藏經》裡頭人天福報就講得特別多,我們曉得他用意之所在。再看底下這一段,菩薩果然直下承當。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

請你老人家放心,你老人家不必掛慮。

【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

與會的菩薩眾之多,以千萬億來形容。菩薩,三賢位的菩薩;摩訶薩,十聖位的菩薩,三賢十聖。

【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

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注意到『閻浮提』,十方無量無邊世界,特別偏在閻浮提上。定自在王菩薩代表與會無量的菩薩大眾,在世尊面前接受釋迦牟尼佛的囑咐。『必能承佛威神』,這一句話很重要,我們不能輕易看過,這是表謙虛。菩薩教化眾生一定得佛力加持,不是自己有能力做,得佛力加持。實在說這都是等覺菩薩,他當然能講經、能說法、能度苦難眾生,這麼作法都是做給我們看;教我們謙虛、教我們禮敬,親近真實性德。『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實在講弘經利益的範圍是盡虛空遍法界,怎麼可以局限在閻浮提?閻浮提就是指我們今天地球,怎麼這個範圍這麼小?要曉得釋迦牟尼佛這一次示現在閻浮提,說閻浮提就是說盡虛空遍法界,對閻浮提這些眾生的關懷、愛護、幫助,跟十方其他世界一切眾生關懷愛護,沒有差別,平等平等,是這麼一個意思,而不是偏心偏愛閻浮提,那就錯了。話說到這個地方,也是善導大師所謂的遇緣不同。今天閻浮提眾生運氣不錯,緣很好,遇到了。決不是佛菩薩有偏心,這個地方緣成熟,緣成熟先來得度。

像我們法緣也是如此,我這幾十年來,可以說從剛剛出家就偏愛《華嚴》,我第一部請的經書就是《華嚴經疏鈔》,是一個老居士供養我的。那個時候很不簡單,這一部書價錢很高,從香港志開法師,香港佛經流通處請來一套,線裝本四十本。現在把它印成,你們大家都有了,原本是四十本的線裝本,跟到我也有三十多年了。這個書的原本,我己經送給佛陀教育基金會,給他們做底版。這一次印,字就非常清楚,印得很好。美中不足,我沒有在台灣,他們印成平裝本,我要在台灣決定會印精裝本;但是也算是不錯,有這麼好的本子。喜歡《華嚴》,喜歡讀《華嚴》,喜歡將來有緣分講《華嚴經》,但是緣始終沒成熟。在台灣講過一陣子,斷斷續續,就是常常接受國外的邀請,一出國講經就中斷了,而且常常出國,所以這經斷斷續續我在台北講了十七年,只講一半。沒有想到在這個地方因緣成熟了,怎麼想都想不到?哪個地方緣成熟了,我們在這個地方要真幹,佛法也是因緣生。我們心是清淨、平等,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緣成熟了,我們都一樣做,決不是說偏愛某一方,我們是平等、慈悲、博愛,愛護這一方這一種熱誠,對待其他緣不成熟的地方,同樣的熱誠愛護,絕對沒有說是多一分、少一分,決定沒有。

你們諸位同修修學將來也是如此,一定要建立在清淨、平等、覺的基礎上,來廣演大經。實在講今天真正能夠救這個世間的,《無量壽經》與《地藏經》。《華嚴》的緣非常非常希有、非常難得,我們可以學習。看將來佛法會興旺,國家興旺了,佛法必定會興旺。佛法再興旺,我們相信機緣會很多,到時候要有人宣講。我們在此地將《華嚴》講一遍,提供諸位做一個參考、做一個基礎,諸位可以將來在這個基礎上廣泛的發揮,利益一切眾生。世尊囑咐這一些大菩薩們,我們要有勇氣直下承當,我們也要入他的法會,也要成為大會裡面的一分子,這就無量功德。千萬不要把自己認做一個外人,與大會不相干,我們就全錯了。這個裡面殊勝的功德利益,你一分都得不到,要肯定認為我是大會的一分子。釋迦牟尼佛囑咐這些大菩薩,也囑咐我,我也是諸菩薩之一。像《華嚴經》上所說,煩惱雖然沒斷,大心眾生,就是《華嚴》的當機者。地藏會上也一樣,如果我們是大心凡夫,我們跟菩薩摩訶薩,也能夠親近,也能夠加入他們的團體。

【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定自在王菩薩向釋迦牟尼佛請教,到這個地方圓滿了,告退了,退歸自己的座席。再看下面經文: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

定自在王請教完,回到座位,又引起四大天王來了。四大天王他們是一個小團體,從自己座位起來,合掌恭敬向佛請法;先致敬,對佛致敬。四方天王,我們中國人俗稱為四大金剛。像九華山道場,一進山門就有天王殿,這是第一個建築物,裡面所供養的就是四大天王。天王殿當中供養一尊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的造像,現在習慣上都造布袋和尚的像。布袋和尚是宋朝人,南宋初年時候的人,在南宋歷史上出了一個名族英雄—岳飛,中國人差不多提到岳飛都知道。布袋和尚跟岳飛是同時代的人,出現在浙江奉化。這個人很奇特,也沒有人知道他叫什麼名字,他從哪裡來的,沒有人知道。就在奉化這一個地區,在那裡遊化。人長得很胖,肥肥胖胖的,每天拿一個大布袋到處化緣,不管人家給他什麼,都往布袋裡頭一放,他揹著就走了,所以大家就叫他做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因此就出名了。他在圓寂的時候,向大家說出身分,他自己說,他是彌勒菩薩再來的。說完之後他就走了,無疾而終,不是說了還不走。現在有很多人說他是什麼菩薩、佛再來的,說了又不走;布袋和尚說了就走。以後我們曉得他是彌勒菩薩化身,從此之後中國造彌勒菩薩的像,都造布袋和尚的像。

布袋和尚笑口常開,真正是教我們常生歡喜心,教我們皆大歡喜。他那個形像為人演說,他表演給人看,那個顯示最明顯的,真的就是常生歡喜心,所以有人稱他作歡喜佛。他表示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悅相。平等心從哪裡看?任何人供養他的東西,無論貴賤一律平等,都裝在袋子裡頭;大布袋裝的東西顯示平等,沒有分別。呈喜悅相是他的形象,見到善人歡喜,見到惡人也歡喜,見好事歡喜,見壞事也歡喜,示現清淨平等給我們看。傳記裡面有記載,有一次有人在路上碰到他,問他怎麼樣修行?他老人家把布袋往地下一放,兩個手展開;就表示這個,他也沒有說話。人家看這個樣子,懂得了。這是什麼?放下。懂得放下,放下之後怎麼辦?他老人家把布袋給拿起來,揹著就走了,一句話不說。放下之後就是提起,走就是了。所以叫放得下,提得起。放下是什麼?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提起是什麼?上求佛法,下化眾生。彌勒菩薩教我們這個。

天王殿旁邊供養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在經典裡面都有名號。東方持國天王,持是保持,持國是護國,我們今天講愛國愛家、愛國愛鄉,東方天王就代表這個意思。護國要從護自己身做起,我們今天所謂的自愛自重,自愛自重就是護自己。能護自己你才能夠護家,能護家你才能夠護持社會,能護持社會你才能護持國家,能護持國家你才能夠護持世界和平,他表這個意思。示現的精神就是負責任,負責盡職,他教我們這個。你要不負責任,要不能盡你自己的職分,你職責裡頭應該要做的事情,你都不肯去做,你怎麼能夠護國?人人能夠盡責,我自己是什麼樣的工作崗位,我要把我的工作做好,我要負責任,我要認真努力做好,這就是護國。他手上拿的道具,我們現在講道具,他拿的是琵琶,表法的。絕對不是說這個天王喜歡唱歌,你就錯了。琵琶代表中道,我們中國儒家講中庸。琵琶是弦樂器,弦鬆了它就不響,緊了它就斷了,一定要調到適中,音色就很美。這就是告訴我們,我們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一定要行中道,要做到恰到好處,不過分也不能不及,這叫行中道。就好像彈琴一樣,調琴這個弦不能緊也不能鬆,調到恰到好處,表這個意思。在儒家講中庸之道,在佛法裡面講中道第一義諦。

南方天王叫增長天王,名號上是增長,增長是什麼意思?進步。我們的智慧要增長,我們的德行要增長,我們的生活也要天天提高水平,一切的一切都要求進步。你才曉得佛法講精進,它求進步,它不會退步。有人曾經給我說,我們佛法要追上時代,這個話錯了。應當是時代要追上佛法,佛法是領導時代,這才是正確的。但是今天怎麼樣?今天佛法落在時代的後面,成什麼話。它本來是帶頭,現在變成尾巴,這大大的顛倒。佛法是領導這個時代,指導人生,我們人生要想得到幸福,家庭得到美滿,事業能夠順利成功,社會祥和,國家富強,世界和平,佛法在領導。能夠依照佛法所講的原理原則,決定能夠達到這個目標。我們不要忘記,清朝初年,康熙、雍正、乾隆那個時候,中國是世界第一強國。這一些帝王用什麼來教導大眾?用《無量壽經》。清朝這些帝王了不起,他用《無量壽經》來團結全國上下君民一致。如果他這個方法一直綿延下來,清朝不會亡國。亡國的原因當然很多,但是把這個經典廢除了,我們相信這是很大的一個因素。什麼人廢除?慈禧太后。大概慈禧太后聽了《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都是她的毛病,聽了不高興,把它廢除了,不讀了。這個有影響,不能說沒有影響。清朝最盛的時候,是以佛法治國,上下相和和睦,這是我們要明瞭的。

佛法永遠是在求進步,儒家也是如此。儒家教學講,「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它也是天天在求進步。佛法六波羅蜜裡面精進波羅蜜,哪裡會落在人家後面?那有這種道理。南方天王代表的是進取,奮發,表這個意思。他手上拿的是劍,劍代表智慧,我們中國人俗話講,「快刀斬亂麻」,取這個意思。不是他喜歡舞劍,不是的,表智慧。唯有高度的智慧才能夠帶動進步,唯有高度的智慧才能夠帶動真正的幸福美滿。這是南方天王。

西方天王叫廣目,梵語的名稱也翻作雜語。西方天王很會說話,能說種種不同的語言,我們今天講語言天才。廣目,北方天王叫多聞,這兩個天王是表什麼?表方法。前面兩位天王是表目標,我們的目標是要護持國家,是要有高度的智慧天天求進步。西方天王在方法上,如何能夠達到前面兩個目標?你要多看、多學習,現在我們講觀光考察。觀光考察,西方天王領隊,他帶頭,他教我們多看,北方天王教我們多聽;多看看別人的,多聽聽別人的。在這裡面吸取經驗教訓,捨人之短,取人之長,來建造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不就變成第一嗎?現在的科技,我聽說在我們中國VCD很普遍,外國剛剛發明不普遍,中國普遍。什麼道理?就是天王他們的意思,我們要後來居上。我們今天學這些科學技術,一定學最進步的,不會去學老的。我們今天要造一架飛機,一定造最好的,把別人東西產品拿來,它的缺點我們再把它改進,我們造的比他還好。決定不會去造一百多年前剛剛才發明的小飛機,從那裡造起,那不叫傻瓜嗎?那是愚痴之人。所以必定是在人家已經成就的基礎上,再把它改去缺點,改進,改了他的缺點,我們就更進步了,比他還要進步。這教你多看,廣目是多看。

天王手上拿的是龍,或者是蛇。龍跟蛇表什麼意思?表示變化。今天科技日新月異,龍跟蛇都是善變的,意思就是告訴你,社會非常複雜,變化無窮,你要仔細去觀察。在變化當中,你能夠掌握到不變,你就有成就。一個手拿著珠,珠不變。龍會變,珠不變;無量變化當中,掌握到不變的原理原則,西方天王教給我們的。能夠有語言天才,通達各種語言,就可以跟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種族,文化技術科技上的交流,這才能做得圓滿。

北方天王多聞。廣目天王教給我們是現前的,教我們到處去參訪,到處去看,去學習。北方天王多聞,是豎的。我們常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萬里路是橫的,讀萬卷書是豎的。我們要吸收歷史的教訓,要接受古人的智慧經驗,依這個基礎,我們再發揚光大。這四大天王教給我們的,我們不能把他當作普通神明來看待,那就全錯了,接受四大天王的教訓、教誨。他手上拿的是傘,傘表什麼意思?防止污染。在古時候,污染還沒有什麼嚴重,不太嚴重,他傘是收起來的。現在我要做四大天王像,多聞天王的傘我一定讓它張開,現在污染太嚴重了,它是防止污染的。防止,在這麼複雜的社會裡面,他知道污染是決定不能避免。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心理的污染、生理的污染,不得了,幾千年前佛經裡面就提倡環保,現在講環保,環保就是防止污染。諸位想想,佛法的教學多麼高明,幾千年前佛法就運用藝術來表達教義,非常可惜近代把它當作宗教,把這一些表法的義趣都當作神明來看待。只知道燒香膜拜,許願哀求,什麼用也沒有。你求佛菩薩保佑,佛菩薩真保佑你嗎?哪有這種道理?佛菩薩保佑是教導你,你明白了、你接受了,那真的得到他保佑。他的保佑是教學,不是其他,我們不能夠把他想錯了。

這是四大天王,在此地略為給諸位做一個介紹。我們要認識他,我們要了解他,我們聽到他的名號,見到他的形像,才真正得利益。所以天王殿要上這麼一堂課,讓我們了解這些大道理,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自己應該怎麼做,使自己個人得到幸福,家庭得到美滿,事業能夠成功,社會安定繁榮,國家富強,天下太平。四天王教我們這些大道理,教我們很好的方法,決定不迷信。請看底下經文:

【白佛言。】

他們先致敬,致敬之後就向佛提出報告。

【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云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

他們提出問題來,這個問題相信也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問題。地藏菩薩實實在在不可思議,『久遠劫』,沒有法子計算,什麼人也算不出來,諸佛如來共同算也算不出來。為什麼?因為它是自性本具的德能,自性本具無始無終,哪裡會有始終?無始無終才真正是久遠劫來的真實義。無間斷重複的發願,這是教我們。為什麼?佛在經上講得很好,「閻浮提眾生,性識無定」,很健忘的。今天發了,早晨發了,晚上就忘掉,快得很。甚至於在佛菩薩面前這裡發願,磕三個頭之後,出了大殿門就忘掉了,這就是性識無定。貪瞋痴慢忘不掉,為什麼忘不掉?天天發、時時發,所以他忘不掉,根很牢。地藏菩薩示現給我們看,如何把貪瞋痴轉變成三德。那也要加強薰習,不斷的發願就是薰習,天天發願,天天早晚都發願,養成一個習慣,起心動念是願力,而不再造罪業了。對治閻浮提眾生這個病痛,這是一副非常有效的藥方,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我們要學地藏菩薩,天天要發願。

我們天天那個願,每一天發的眾生無邊誓度,豈不是一出大殿就忘掉?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有口無心,煩惱的薰習太久了。正是無量劫來我們受煩惱的薰習,現在乍聞佛法,縱然過去世有宿根,緣不足,還是惡緣多。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統統是惡緣,惡緣引起貪瞋痴慢,沒有善緣把你四弘誓願引發出來。所以在生活當中隨順煩惱,把煩惱無盡誓願斷忘得乾乾淨淨。學經教懶惰懈怠,不能精進,把法門無量誓願學也忘得乾乾淨淨。不學地藏菩薩這個辦法,怎麼能成就?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才曉得,不斷發願的重要性,不斷發願意義之所在。四天王既然有疑、有啟請,佛必定為他開示。請看經文: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

這是兩個讚歎,佛說法字字句句都含義深遠。第一個善哉,讚歎他問得好,利樂有情問。第二個善哉,他們是護世的護法神,不論世人學佛、不學佛,不論世人是善人、是惡人,是行善、是造惡,他都護持。惡人造惡是愚昧無知,如果不得這些護法神的護持,他墮落得更苦,他所受的惡報不是眼前這個狀況;換句話說,護法神已經幫他減刑了。世間人並不知道,也不懂得感恩,還要倒過頭來說他迷信。可是護法神不會見怪,為什麼?你愚痴,你沒有了解事實真相。你果然了解事實真相,你決定不是這個說法,他知道。如果說護法神說這一些愚痴的人,毀謗他、侮辱他、傷害他、破壞他的形像,傷害他,他不見怪。他如果見怪,他是凡夫,跟一般凡人一般見識;他有智慧,都是菩薩示現,示現天王身。本經裡面講得很多,還有許多佛菩薩示現鬼神身,在鬼道裡面、在地獄道裡面度眾生。愈是苦惱的眾生,諸佛菩薩對他愈慈悲,愈是要去幫助他。很有耐心的等他回頭、等他覺悟;沒有回頭、沒有覺悟的時候,給他做種種增上緣,來誘導他、來啟發他。無論是直接的、是間接的,是顯著的、還是不顯著的,才看到真正的慈悲,叫大慈悲心。所以這兩個讚歎意義很深。

【吾今為汝。】

佛說,我今天為你,為你說。

【及未來現在天人眾等,廣利益故。】

今天你啟請、你來問,為你說,同時也為未來、現在天人大眾。未來、現在、天人大眾,涵蓋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諸佛國土裡面,六道眾生都包括在裡頭,不僅僅是娑婆世界。『廣利益故』,廣大的利益,這不是小利益,大利益。

【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

你問,我就給你講。講,哪裡能講得完?說不完的。地藏菩薩度眾生的事說不盡,佛說也只簡單舉幾個例子來說,希望我們從這幾個例子當中,細細的去思惟。然後能夠體會到菩薩度眾生的願力,菩薩度眾生的善巧方便,真正不可思議。你想得愈多、愈清楚、愈透徹,你對菩薩的恭敬心愈增長,效法菩薩的心願愈真實。你不了解,你的敬意怎麼生得起來?不可能。只有真的認識他、真的了解他,那個恭敬心是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

凡夫做不到,凡夫說老實話對一個人,連外表都看不清楚,他怎麼能理解?凡夫是肉眼,肉眼很差勁,菩薩有天眼,那就比我們高明多了。天眼是起心動念他能看得到;我們看凡夫起心動念,我們看不到。像這些大權示現的,那更殊勝。他們所具足的,五眼、十眼都具足,他們有慧眼、他們有智眼,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所以真誠的恭敬心就油然而生。我們學佛契入這個境界,世間人瞧不起,不足以為怪,不可以計較。誰尊重你?諸佛如來、菩薩、這些善神,他們恭敬你,他們清楚。

你有一顆真正善心,也不必到處去宣揚,我的心怎麼真、怎麼善、怎麼好,你怎麼說,人家聽起來假的,誰相信你?誰知道你存的什麼心?佛菩薩知道、天龍鬼神知道。世間人不知道,侮辱你、毀謗你是正常的,一點都不希奇。他是凡夫,經上講他是可憐憫者,你怎麼可以跟他計較?你跟他計較,那你的慈悲一點都沒有。所以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自己應該認真好好的、老老實實的修學。世間人讚歎你也好、毀謗你也好,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他讚歎你,他沒有見到你內心裡面真實的德能,那個讚歎不可靠的。他毀謗你,也沒有看到你內心裡面的造作,那個毀謗也是假的。

諸佛如來的讚歎那是真的,那一點都不假。像世尊在本經裡面,讚歎地藏菩薩那是真的,這個一點也不假。他做的是廣利益。地藏菩薩在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特別指我們這個地區,以此為例。他在這個地區『生死道中』,生死道就是六道輪迴,在娑婆世界六道輪迴裡面,他用的是什麼心,他做的是什麼些事情。『慈哀救拔』,慈是大慈悲,這是講他的心。從清淨、平等心裡面生起的大慈悲,這大慈悲叫清淨的慈悲、平等的慈悲。救拔是他的事業,他在這裡做些什麼事?他在做救濟的事業,我們今天講慈善福利的事業,他做這個。拔是拔除一切眾生的災難,拔除一切眾生的痛苦。慈悲心是動力,菩薩從事這個工作沒有報酬,世間人做事不為名總為利。不要報酬,不為利;也沒有一個人讚歎他,也沒有一個人獎勵他,不要名。忉利天宮大會佛讚歎他,除佛之外誰讚歎他?為什麼沒有人讚歎?他的心、他的行沒有人知道。諸佛如來知道,諸佛如來尊敬讚歎,讚歎他的發心,讚歎他的事業。

下面這句,『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這舉幾個例子來講。他做一些什麼樣的救拔眾生之事?「度脫」這兩個字,我們要懂得它的意思。佛家常講度眾生,現在人對「度」很含糊,什麼叫度?用現在的話來說,幫助一切眾生,關懷眾生、愛護眾生,全心全力的幫助他們,解除他們的困難。這一切受罪受苦的眾生,這叫受報,果報從哪裡來的?要把因解除。諸位要知道,果上沒有辦法,要在因上下手。罪苦都是惡因造成的,要想在罪苦裡面脫離,一定要修善因,心行善了,惡道自然就出來了。菩薩度眾生還是教學,眾生聽了覺悟,肯接受、肯回頭,他就從六道出來了。他要聽了懷疑不能接受,這話未必可靠,未必是真的,那還繼續受苦。哪一天接受了、哪一天明白了,他才能真正脫苦。所以地藏菩薩跟佛陀一樣,從事於義務社會教學的工作。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書籍目錄】
第1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一卷) 第2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二卷)
第3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三卷) 第4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四卷)
第5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五卷) 第6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六卷)
第7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七卷) 第8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八卷)
第9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九卷) 第10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十卷)
第11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十一卷) 第12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十二卷)
第13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十三卷) 第14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十四卷)
第15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十五卷) 第16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十六卷)
第17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十七卷) 第18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十八卷)
第19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十九卷) 第20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二十卷)
第21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二十一卷) 第22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二十二卷)
第23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二十三卷) 第24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二十四卷)
第25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二十五卷) 第26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二十六卷)
第27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二十七卷) 第28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二十八卷)
第29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二十九卷) 第30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三十卷)
第31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三十一卷) 第32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三十二卷)
第33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三十三卷) 第34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三十四卷)
第35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三十五卷) 第36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三十六卷)
第37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三十七卷) 第38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三十八卷)
第39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三十九卷) 第40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四十卷)
第41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四十一卷) 第42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四十二卷)
第43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四十三卷) 第44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四十四卷)
第45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四十五卷) 第46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四十六卷)
第47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四十七卷) 第48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四十八卷)
第49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四十九卷) 第50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五十卷)
第51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第五十一卷)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神教徒 发表于 2011-5-10 18:24:02
讚嘆,很慈悲的大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