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
漢朝的李陵在《答蘇武書》說:「人之相知,貴相知心。」一般人說:「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可見「知心」和「知音」的重要。
達摩祖師為慧可安心,因為在悟道上相契,彼此成為「知心」。靈山會上,佛陀拈花,迦葉微笑。佛陀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佛陀把正法傳付迦葉,因為他找到了「知音」。反之,南泉禪師之所以斬貓,因為找不到「知音」。
春秋時代,伯牙一日在僻靜處彈琴,正彈得入神,忽然傳來「巍巍乎,志在高山」的讚嘆聲。伯牙一驚,怎麼此人聽得出我的琴聲之意?即刻改變曲調,遠方又
傳來「浩浩乎,志在流水。」伯牙找到此人,名叫鍾子期,兩人因此相識論交,成為「知音」。後來鍾子期不幸早逝,伯牙痛失知音,絕琴於鍾子期墳上,終生不復
鼓琴,以謝知音。
所謂「知音難求」,有時候即使親密如夫妻,也不一定能成為「知音」,甚至貌合神離痛苦不堪者,大有人在。因此愈顯知音的重要。
民國初年,蔡松坡知道袁世凱意圖稱帝,他有心起兵抗袁,小鳳仙以一弱女子,毅然冒著生命危險,助其一臂之力,終於再造民國。蔡松坡和小鳳仙,可謂實踐愛國理想的「知音」了。
三國時代,諸葛亮在城門上彈琴,司馬懿想從琴聲中聽出虛實,到底城中有兵無兵?最後還是被諸葛亮的「空城計」給矇騙過去。因為司馬懿不是諸葛亮的「知音」。
左宗棠是清朝的重臣,因為肥胖,肚子很大,他常常拍著肚子問人:「你們知道我的肚子裡裝的是什麼嗎?」有人說:「十萬甲兵。」有人說:「滿腹經綸。」
左宗棠都搖頭否決,只有一個侍衛小兵大聲回答道:「將軍肚子裏裝的是『馬絆筋』(牛吃的草)。」左宗棠大樂,認為遇到「知音」,即刻封了小兵的官職。
宋朝的蘇東坡也有同樣的事跡,他經常敝開衣裳,露出肚皮,問他的妻妾們說:「我的肚子裏裝的是什麼?」有人答以「經世文章」,有人說是「詩詞歌賦」,
有人回曰「報國忠心」,只有侍妾朝雲說:「學士肚子裏裝的都是不合時宜」。蘇東坡撫掌大笑,深以為然,將朝雲引為「知音」。
人與人互相成為「知音」,要經得起考驗,不但要相知相惜,而且要生死不棄,苦難不離。就如古來多少的青樓藝妓,看中了心愛的落難書生,給予資助,所謂
「慧眼識英雄」,最後書生成功了,相互引為「知己」。所以俗云:「得一知己,終生無憾」,此之謂也。《人間福報》2003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