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裡牆外
你的居家覺得安全嗎?因為有牆,在牆裏當然比較安全;在牆外由於缺少一層防護,可能就不甚安全!
牆,不但有牆裏、牆外,還有高牆、矮牆。高牆是用來防患壞人,矮牆是用來防備君子。牆裏是住著家人,牆外是住著外人。但是牆裏的戰爭,與牆外的戰鬥,同樣激烈,像兄弟鬩牆,甚至皇室裏都會有蕭牆之禍。牆外就更不得安寧了。
錢鍾書在他的小說「圍城」一書裏,把婚姻比喻成圍牆,牆外的人千方百計想要進來,牆裏的人則是拼了命也想要出去。甚至牆外的朋友,都要劃清界線。就是
國家吧,重要的國防也是要靠城池穩固。秦始皇萬里長城的建築,就是想用城牆抵擋外侮,但即使是銅牆鐵壁,侵略者一樣要來攻城掠地。
有牆就有爭執,像柏林圍牆,東西德的居民不就是為了這一道牆,付出多少的犧牲、多少的損失嗎?在中東的耶路撒冷有一座「哭牆」,原為猶太人所羅門王神
殿的西牆,在五世紀時羅馬入侵,只有此牆殘存,從此猶太人被放逐流浪。現在猶太人為了緬懷往事,見到這道牆時膜拜、禱告,往往情不自禁的流下傷感的眼淚,
這就是「哭牆」的由來。
其實,中國的萬杞良,被秦始皇拉去造長城,他的妻子孟姜女為了尋夫,真情所感,哭倒城牆,這應該是紀元前幾百年前的事了。
牆,因為有區隔裏外的作用與功能,因此牆有時被用來當作防火、防盜,以及隔絕噪音之用。但有時「隔牆有耳」,有時也會有人「挖你牆腳」,所以牆也會成為一種禍源。
過去有一個兒子,為了牆外之地被人侵佔了,於是向在京城為官的父親投書,父親用一首詩回他:「萬里傳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可見牆除了保護居家安全之外,能夠禮讓,與人共享牆的利益,不是更好嗎?
現在的建築不斷進步,從古代的泥土圍牆,到現在的石頭、磚塊都是建牆的材料,甚至用鋼筋水泥為牆。富豪巨賈之家,有內牆、外牆,甚至用玻璃為牆,再配
以植花種樹,成為花牆、樹牆。有時貧苦人家也用竹籬笆當圍牆,或用鐵絲網做圍牆。但是每一個人家,要家道興旺,才能門牆整齊;如果家道中落,便會殘牆頹
瓦,一副淒涼的景象。
既是有圍牆,人從牆邊經過則可,但不要停留在人家圍牆下,免得受人懷疑。牆,要有門路可通,才不會成為阻礙;世界的人心之牆,也要門路暢通,才能促進和平。我們的心牆有路可通嗎?我們把心門建在那裏呢?
牆,有了牆我們才能得到安全,才能得到保護。但是牆裡牆外,會成為不一樣的世界。有的是牆內的問題,有的是牆外的糾紛,無論是什麼牆,不要把好事阻礙了。牆裡牆外,不能不有所融通喔!《人間福報》2002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