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福報哪裡來 -- 迷悟之間8 星雲法師著

福報哪裡來 -- 迷悟之間8 星雲法師著

智囊團

[日期:2010-07-3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智囊團
  
  過去的大人物,總會聘請幾個顧問,一來表示自己謙虛,禮賢下士;二來表示自己察納雅言,從善如流。
  
  顧問就是智囊團,古代帝王有軍機大臣,這是皇帝的智囊團。現在也有智囊團,智囊團也稱「智庫」,誰有智庫,表示智慧用不完。
  
  現在政府設有參謀、資政、國策顧問等,這都是智囊團。乃至現在的各種國是會議,就是集思廣益,共研決策;參與會議的人,要能提供意見,有益於國計民生,才能成為智囊團。
  
  智囊團就是集體創作。一個人能廣開言聽,延用各種人才當智囊團,表示自己謙虛,不專橫,不自以為是;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就像秦始皇,終將成為獨夫。
  
  現在的工作室、創作坊、研究中心等,也都是集眾人的智慧共同成就,這也是智囊團。一個人能廣用人才做智囊團,或是能給人延用為智囊團,都是有為之人;自己沒有智慧,又不能用智囊團,這就是剛愎自用。
  
  戰國時代的張儀、蘇秦,他們在各國遊走當說客,也是想成為各國的智囊團。而歷代帝王欲成王稱霸,如願與否,與他們能否重用智囊團,也有密切的關係。
  
  劉邦能善用張良、蕭何、韓信等漢初三傑,所以成就帝業;項羽不能重用范增,所以兵敗自刎烏江,可見能善用智囊團的重要。
  
  元世祖忽必烈重用漢族謀士劉秉忠為「緇衣宰相」,劉秉忠為世祖的稱帝出謀擘劃,並定國號為元;東晉苻堅不聽道安大師之勸,故有肥水兵敗,導致亡國,由此可見智囊團的價值。
  
  文王禮請姜太公於渭水之濱、劉備三顧諸葛亮於隴中。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愚者千慮也有一得」,此皆能善用別人的智慧。
  
  武則天用狄仁傑為相,尊為「國老」,並讓狄仁傑舉薦人才,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姚崇等數十人,這些人後來都成了名臣。漢朝呂后為了鞏固太子劉盈的地位,求計於張良,經過張良的穿針引線,把劉邦無法請動的「商山四皓」延為賓客,終於確立太子的地位。
  
  智囊團往往是「養兵千日,用在一朝」。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楚國春申君、魏國信陵君等戰國四公子,都號稱有「食客三千」。這三千食客當中,縱使雞鳴狗盜之類,都能建立奇功,發揮大用。可見一個人只要肯獻身獻力,都能成為別人的智囊團。
  
  《人間福報》2002年1月30日
【書籍目錄】
第1頁:上班以前 第2頁:得與失
第3頁:職務倫理 第4頁:反應
第5頁:蝙蝠性格 第6頁:捕風捉影
第7頁:座右銘 第8頁:跟著感覺走
第9頁:智囊團 第10頁:沉不住氣
第11頁:一窩蜂的習慣 第12頁:真女性主義
第13頁:加溫 第14頁:放風箏的哲學
第15頁:高帽子 第16頁:拓寬道路
第17頁:慎獨 第18頁:對準焦距
第19頁:點綴 第20頁:中心
第21頁:燒頭香 第22頁:不一樣
第23頁:YES與NO 第24頁:營造氣氛
第25頁:看得見 第26頁:重新洗牌
第27頁:價值 第28頁:相對論
第29頁:想法 第30頁:一句話
第31頁:行情表 第32頁:大與小
第33頁:人有哪幾種? 第34頁:多多利用
第35頁:土石流 第36頁:樂透了
第37頁:福報那裏來? 第38頁:自我教育
第39頁:尊嚴 第40頁:無孔不入
第41頁:本末倒置 第42頁:寺院的功能
第43頁:國寶級 第44頁:拔河
第45頁:因小失大 第46頁:解讀
第47頁:合適最好 第48頁:敦厚寬容
第49頁:典禮 第50頁:寒冬暖意
第51頁:減肥 第52頁:公平
第53頁:開發潛能 第54頁:社會風氣
第55頁:佛指出土奇蹟 第56頁:佛指來台內情
第57頁:鞋子的啟示 第58頁:捷徑
第59頁:新與舊 第60頁:中途站
第61頁:春秋大夢 第62頁:第一次
第63頁:水的啟示 第64頁:什麼最強?
第65頁:聽話 第66頁:我在想什麼?
第67頁:定時器 第68頁:聚散總是緣
第69頁:惡作劇 第70頁:諫言
第71頁:同心 第72頁:異想天開
第73頁:衝突的可怕 第74頁:摸摸良心
第75頁:本來面目 第76頁:如果
第77頁:辯論 第78頁:旁觀者
第79頁:官僚 第80頁:打折扣
第81頁:閒話 第82頁:懊悔
第83頁:馬年 第84頁:逆境
第85頁:高樓 第86頁:餘地
第87頁:煩惱 第88頁:汽車
第89頁:生氣 第90頁:華燈初上
第91頁:武斷 第92頁:漸凍人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