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指來台內情
昔曰:凡是國與國的往來,團體與團體的互動,個人與個人的利益往返,皆以實物做為信物,彼此徵信,進而演變為訂定協約的形式。如:和平協約、兩岸協定、中日和約,以及來自民間的「契約」等等,皆用作「徵信」。
中國大陸的佛指舍利來台供養,必然也有協約。兩岸多年來各種規約無有競爭,彼此欲透過協商談判以達成共識,難矣!就佛指舍利來台一事,簽訂協約的過程
雖僅是條文與數字的組合,但期間往返、組織、協調此事,實非外人所可想像。大陸雖表誠意,願將國家珍寶借迎台灣供養,但為了佛指舍利的安全、運輸,活動的
參與人士、人數,其間的每一細節、環扣,非容易解決得了。
恭迎佛指舍利來台,可說是宗教界的大事,大陸方面全力支助我方,我陸委會、內政部等單位,也全力協助各項所需。就如兩岸人士往來恭迎佛指舍利,若無出入境單位的協助,實在不易成行。
說到佛指來台的安全問題,眾人皆說:「安全!安全!」但,安全的標準在哪裏?安全的底線在什麼程度?如空運,飛機就安全嗎?說安全設備,防彈玻璃就能
萬無一失嗎?佛指舍利供奉的地方,經過幾番安全上的考慮與防備,然佛指舍利為大陸所有,他們可儘量要求,但台方進行的工作,要想一切盡如人意,實在難矣!
我們也感謝大陸官方人士,將此事歸為「宗教」事務,然而佛指是超越一般文物的價值,已被視為國寶級的聖物,就佛弟子的立場,也能感受到大陸的好意了。現在佛指舍利終於來台供養了,雙方所訂的協議內容,要待佛指舍利歸回法門寺,其中無有意外,才算功德圓滿。
其實,人與人之間用和約來相互約定,實為不得已的下策。自古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因此說話算話;過去君王金口玉言,不可更改,全憑彼此信用。守信、守
義,甚至心中一念,皆願照實完成。就如我曾動過「想要報答您」的念頭,雖是一念,多年後仍念念於心,總希望能早日完成此念。但現在信用已不可靠,即使將契
約對簿公堂,人們仍會為自己的利益,使盡渾身解數以爭奪之。
世間有句話說,不侵犯條約最為有用,因以彼此互不侵犯為基本道德。佛教中的五戒,不殺生,即對生命、個體的不侵犯;不偷盜,即對財產、財物的不侵犯;
不邪淫,是對身體、名節的不侵犯;不妄語,是對名譽、信用的不侵犯;不飲酒,乃對毒品、健康、思想、理路的不侵犯。能守五戒的人,則人與人之間就不需其他
條約來相互規範了。
兩岸和平統一滯礙難行,因互信不夠,因文字執著,所以單憑協約,不易達到。唯有退而求其次,即便無法統一,也可做到互不侵犯,如此也成為差可告慰的協約了。
《人間福報》2002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