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經
適當的睡眠是休息,休息不一定是懈怠,休息是為了要更精進的意思。人要吃飯,才有力氣;身體的結構,尤其眼睛,也要休息。眼睛以睡眠為食;但是不當的睡眠,睡得過多,則是懶惰,是不好的習慣。
人的一生,正常的睡眠時間佔人生的三分之一,可見睡眠的重要。但是有的人想睡睡不著,每晚在床上輾轉反側,直到深更半夜,了無睡意。第二天起床,沒有精神工作,可說痛苦不堪。
在佛教裏告訴我們,睡眠前可以盥洗,至少要洗腳泡足,促進血液的循環,就能容易入眠。或者觀想光明、默念佛號,不要讓憂煩的事情入心,便容易入睡。在床上靜坐五分鐘至十分鐘,等到心情平靜以後,再躺臥而睡,這也容易入眠。
睡眠的地方要保持空氣流通,溫度適宜,床褥厚薄適中;如果無法入眠時,可以輕柔細聲的用七音調念佛。或者用手指輕輕的在耳邊、腦額撫摸十秒至二十秒,如此也能幫助入睡。
如果因為外境的聲音干擾睡眠,不必討厭,用心隨著聲音起伏;例如時鐘滴答、滴答,你不妨集中意念跟隨時鐘滴答、滴答,也能很快入眠。如果還是無法入
眠,你可以倒數數目,從一百、九九、九八、九七、九六、九五數到一,再周而復始;要均勻、不可停留、不可錯亂,讓思想集中、精神合一,就能容易入睡。或者
播放一段輕音樂,也容易走入夢鄉。
睡眠也不宜太多,每天應該讓身體有適當的勞動;但不要太過份地思慮,因為思慮過多成為妄想。除了適當的腦筋思慮、思想活動以外,身體的勞力作務,也能平衡發展;尤其到了該睡眠的時候,身心都要放鬆,讓它真正休息,自然很快入眠。
所以,身體的勞作、活動,包括蒔花割草、打掃清潔、慢步急行等,這些都是白天為晚間睡眠做好的準備。如果晚間可以閱讀古籍典章,學習外國語文,苦思工作計畫;有時候碰到重重難關,有待突破,當無法衝過時,也容易入眠。
人,最好不要熬夜,經常熬夜成為習慣,當你想在正常的時間入睡,當然就難上加難了。難以入睡的人,都是因為生活起居作息無定,或者思慮過多、精神衰
弱、妄想顛倒;假如我們忘記境界、忘記是非人我,發心睡覺,讓睡眠成為定時習慣,早睡早起,心思單純,工作有序,那就不怕不能入眠了。
如此「睡經」,不知大家會意否?《人間福報》2001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