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密碼 -- 迷悟之間4 星雲法師著
生命的密碼
[日期:2010-07-31] |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 |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
|
生命的密碼
生命的密碼,根據現在的科學家說,已經研究出來了,那就是「基因」!其實,生命的密碼──基因的另一個名詞──業力,佛陀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已經召告人間了。如果生命的密碼「基因」,只是說它像細胞,是一個單位的話,基因還不夠解釋生命,應該用「業力」來說,更為恰當。
業,是身口意的行為,有善業、惡業、無記業。「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只要是身口意所造作的善惡業等,都會像電腦一樣,在業的倉庫裏有了儲存;「因緣會遇時,業報還自受」,等到善惡業的因緣成熟了,一切還得自作自受,這是因果業報不變的定律。
「業力」,實在是佛陀一個偉大的發現。人,從過去的生命延續到今生,從今生的生命可以延續到來世,主要就是「業力」像一條繩索,它把生生世世的「分段生死」都連繫在一起,既不會散失,也不會缺少一點點。
「生命不死」,就是因為有「業」的關係,像春去秋來,像秋涼轉為春暖;「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切都是循環,都是輪迴。「有為法」什麼都可以毀壞,只有生命的密碼,永遠不壞,永遠存在。
基因,只能說明個己生命體的因素,但佛教的業力,不但有個體的業,所謂「別業」,另外還有「共業」。例如,為什麼有的人同生在一個家庭裏?同生於一村,同生於一族?這都是「共業」;各方的人士同在一條船上,或同在一架飛機上失事了,有的人命喪黃泉,有的人大難不死,這就是「共業」中又有「別業」的不同。
所以,科學家們發現了生命的密碼──基因,希望能再發展出生命共同體的基因──相互的關係。
生命的密碼,由於基因的不同,於是發展出不同的生命體。吾人的業力會現行,會有果報,所謂「現報」、「生報」、「後報」。「現報」就如種子,春耕秋收;「生報」就是今年播種,明年收成;「後報」則是今年播種,多年以後才能收成。所謂「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而已。
佛教的真理「因緣業報」,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是必然、永恆、平等的真理;科學家「基因」的發現,只是更明確的解釋了「業」的內容與功用,如此而已!
《人間福報》2001年1月7日
【書籍目錄】 |
第1頁:疏解鬱卒
|
第2頁:生命的密碼
|
第3頁:戰爭與和平
|
第4頁:認識自己
|
第5頁:過現未來
|
第6頁:承受教誨
|
第7頁:人生無量壽
|
第8頁:讀書的樂趣
|
第9頁:選對象的缺點
|
第10頁:人生的高速路
|
第11頁:將心比心
|
第12頁:金錢不是萬能
|
第13頁:歷史的鏡子
|
第14頁:學會處眾
|
第15頁:以疾病為良藥
|
第16頁:人要有理想
|
第17頁:輪迴
|
第18頁:最好的投資
|
第19頁:智慧的重要
|
第20頁:勝利的條件
|
第21頁:凡事看兩面
|
第22頁:贊成與反對
|
第23頁:五分鐘的熱度
|
第24頁:心靈淨化
|
第25頁:嫉妒心理
|
第26頁:護短利弊
|
第27頁:情緒化
|
第28頁:動靜時間
|
第29頁:人中之鬼
|
第30頁:人要識大體
|
第31頁:歡喜與不歡喜
|
第32頁:家和萬事興
|
第33頁:你我之間
|
第34頁:心胸要寬大
|
第35頁:愛就是尊重
|
第36頁:宗教生活
|
第37頁:公平與不公平
|
第38頁:立足點
|
第39頁:提得起放得下
|
第40頁:橫豎人生
|
第41頁:善用零碎時間
|
第42頁:生氣與爭氣
|
第43頁:思想一二三
|
第44頁:散發魅力
|
第45頁:一時的榮耀
|
第46頁:偶像觀念
|
第47頁:以身作則
|
第48頁:功過論
|
第49頁:主角與配角
|
第50頁:蒲團上的體驗
|
第51頁:自殺的結果
|
第52頁:粥中有道
|
第53頁:事業要交棒
|
第54頁:生死一如
|
第55頁:集體創作
|
第56頁:拒絕的藝術
|
第57頁:器官移植
|
第58頁:拙處力行
|
第59頁:心中的本尊
|
第60頁:一水四見
|
第61頁:君子與小人
|
第62頁:苦甘的先後
|
第63頁:蜈蚣論
|
第64頁:清貧思想
|
第65頁:魔鬼與天使
|
第66頁:忙與閒
|
第67頁:一步一腳印
|
第68頁:不耐他榮
|
第69頁:耕耘心田
|
第70頁:家有聚寶盆
|
第71頁:學徒性格
|
第72頁:空的真理
|
第73頁:行走山河
|
第74頁:昂首與低頭
|
第75頁:心中有人
|
第76頁:福報漏了
|
第77頁:人比人
|
第78頁:氣質芬芳
|
第79頁:儲蓄與防備
|
第80頁:暗夜明燈
|
第81頁:智人節
|
第82頁:書香台灣
|
第83頁:要吃早飯
|
第84頁:無車日
|
第85頁:生活中的修行
|
第86頁:無可奈何
|
第87頁:發掘內心之寶
|
第88頁:放棄成見
|
第89頁:不貪為寶
|
第90頁:征服自己
|
第91頁:終身學習
|
第92頁:生活的品味
|
第93頁:吃苦當成吃補
|
第94頁:山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