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語錄
■觀心自在
「忍」是力量,
有力量才可以承擔一切,對抗境界。
能忍的人才能「觀自在」,
觀人自在,觀事自在,
觀境自在,觀理自在
◎修行非口號、形式,而是要將佛法運用到生活中。修行在生活中,用慈悲的語言應人,用慈悲的眼光待人,用慈悲的面孔對人,……生活中有佛法,才叫「修行」。
◎改善社會風氣,要徹底從心靈改變起。
◎包容別人就是擴大自己。
◎我們在生活中,幾乎是被人牽著鼻子走,沒有自主的生活,喜怒皆在人家的一句話中,那有自我?都是受別人影響,過去的一句話,為何老放在心中「過」不去呢?那就是因為生活中沒有禪……
◎有宗教的信仰能使我們有個安身立命處,使自己活得更自在。但若無正知正見,信仰反成執著,易生邪見。
◎對器官移植的看法──我贊成器官移植,與其讓身體被蟲蛀、腐爛,不如將有用的器官加以移植,讓別人能延續生命。人生在世都有缺陷,何必要求死後一定要「全屍」呢?
◎經云︰「人命在呼吸間。」人雖然不免一死,但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為捍衛公理、正義而犧牲是值得嘉許的,如果只是滿足個人權力欲望,而不惜犧牲眾多人命,實在是罪過。
◎人的病痛有時非全靠醫師治療,自己要做自己的醫生,來調治病痛。
◎學佛的人,要緊的是從迷信和神權裏解脫出來,若正信不能建立,則迷信之危害極大。
■美好人生
美好的人生是人創造的,
罪惡的人生也是人造成的。
「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
然佛教卻有很多做人的道理,
告訴我們如何擁有美好人生。
◎戰爭是殘忍的,也是不得已的,但是如果碰到必須加以制裁的惡魔,有時也要殺一儆百,這也是佛教的降魔精神。
◎生活在人間,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要彼此尊敬、和平相處。
◎佛教的真義是,慈悲度世、入世弘法。
◎佛教講究慈悲,但,是指積極的慈悲而非消極的慈悲。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是非。
◎委曲求全識大體,謙虛忍讓多學習,隨喜功德莫嫉妒,廣結善緣施歡喜。
◎「禮」是一種規律人們外在行為的規範,使心和行為、實質和形式達到調和,是人格圓滿的境界。
◎在團體中與人相處,知和而和,能「和」,才能和氣、和平、和好、和悅、和順、和祥、和諧、和衷共濟、和氣生財。
◎在佛門發心,出錢是小功德,出力是中功德,出口則不嫌多,出心是大功德。
◎知感恩、懂珍惜,才是富有的人。
◎從生活中磨鍊,從克難中成長。
◎現在的年輕人除了會讀書和善良是不夠的,基本的人情世故、禮貌也不可或缺。
◎人有時候要靠衣著華麗、化粧來美化自己,然修道者則著重道德和內心慈悲的莊嚴。
◎深刻的自我警惕不遲到不早退,是進德修身第一事。
◎人只要在佛道上用功,到處都有人護持。
■放眼世界
時代變遷與社會進步,
佛教從傳統走向現代,
從寺院走向社會,
從健全自己走向服務人群,
以擔負佛教自度度人的美德,
我們應該人在山林,心懷社會,
立足社會,放眼世界。
◎能閒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閒。
◎夫婦相處不外忍耐、守節、信賴、體貼,彼此要將對方認為是自己的最愛。「至愛無悔」是共同生活最最基本的條件。
◎鼓勵,是所有音聲中最悅耳的。
◎「應病與藥」,是佛陀對人類施與的教化,不僅能治癒肉體上的疾病,更能除去眾生精神上的苦惱,故佛陀又有「大醫王」的美譽。
◎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餘。
◎處人不可任己意,處事不可任己見,天下那有如意順遂的事?
◎身為主管要︰一、懂得全局,二、明白分工,三、知道協調,四、用心策畫,五、全力推動,六、向上報告,七、知道承辦,八、追查成果。
◎所謂化緣,並不是指金錢而言,而是在培植「因緣」,結對方的情意、佛法、服務等緣分。
◎一個人在年輕時,要時常找一些苦差事來自我磨鍊,要讓大家肯定,唯有從最基層做起,「智慧」之前沒有什麼做不了的事,「發心、立願」佛都能成,還有什麼比成佛更難的?
◎「告別式」就是替別人解決生死問題,對「生」者安慰、節哀,對「死」者慰靈、祝福,就是了生脫死。功德佛事最能「度生」「慰死」,是真正的了生脫死。
◎精進是休息時休息,當工作時工作。
■人生使命
鎖定人生目標,
並為這個目標犧牲、付出。
每個人的人生價值不同,
目標也不同,
要選擇做適合自己的事,
努力完成自己所負的人生使命!
◎人生不一定要走賺錢的路,可以過另一種慈悲、道德、寬廣、禪定、般若的生活,否則只為工作而生活,並不代表人生。
◎能將「使命」看成是終身目標,是現代青年學子的榜樣。
◎在學習的過程、成長的階段裏,所遭遇的挫折、災難,並不見得不好,有時早臨的逆境是一種福。只是要在困難中得到教訓,來激勵自己的未來,這才是挫折的代價。
◎萬事可忘,難忘者慈航度眾;千般易淡,未淡者禪心一段。
◎從事教育工作者,應本著「不進則退」的理念,時常不忘充實自己,來承擔「授業解惑」的使命。
◎能接受學生的音聲、反應,才是進步的老師。
◎學習重於自己的心態,懂得體諒他人,自然學會如何處眾,在眾中自然不會迷失自我。
◎眼要亮,亮不吃虧;口要謹,謹不惹禍;膽要細,細不妄為;氣要平,平不執拗;好勝必敗,務名多毀。
◎佛教不只注重人世間的你我他,對一切眾生、天人、地獄、畜牲也一樣不捨棄……
◎一個人的勞力有限,真正的能源在於內心的智慧,要開發心裏的能源,內心才會充實、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