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什麼 1990/12/1~1990/12/15
■十二月 一日 星期六
《天天日報》今天以「星雲大師的禪路歷程」為標題,全版的篇幅報導了這次在紅磡體育館講演後香港民眾的回響,內附多張講座現場及依如、永楷等照片,尤其是我一襲海青佔了版面四分之一的照片,非常搶眼。「袈裟非朝廷之服,缽盂豈廟堂之器」,但為適應時代潮流,走入社會,深入民間,讓信眾在生活中能觸及佛教,從佛法中感受到信心、歡喜、希望、方便的佛教,才是現代佛教的弘法方式。
傍晚要搭機回台灣,上午分別以電話向覺光、永惺等多位法師告辭,雖然有些人外出不在家,但都已留話,感謝在港這些天來大家的照顧。唯一叫我為難的是,不知如何向母親啟口,我要回台灣。她老人家總一直期盼我講演完後,會有多一點的時間陪她。
在母親住處,表明了我回台意向,老人家先是沉默,繼之說道︰「你知道媽媽今年幾歲了嗎?千里迢迢跑到香港來,為的是什麼?我養你這麼大,難道你就不能多陪我幾天嗎?」
想著已定的行程,想著台灣已安排好的講演、會議、座談、開光、告別式……。在我的生活中,根本就沒有「我」,完全依別人的需要過日子,我都沒有辦法掌握。不能為了多陪母親幾天而食言於廣大的信眾,更何況母親已把我給了「大家」,一切以「大家」為重的前提下,「母親,只好委屈您了。」
我臨上飛機時,承諾母親在本月十一日要回揚州時,一定到香港送她。
佛光山這幾天正舉辦萬緣法會,由全省各地回山參與的信眾,分別在藥師壇、梁皇壇、總壇禮拜。晚,八時回到山上,正好趕上萬緣法會圓滿總回向,在回向時,隨緣向大家開示。
我在香港三天的講題,分別是佛教的致富之道、福壽之道、人我之道。我依此,祈祝前來參加萬緣法會的信眾,內財外財具足,並能有無量壽來享受這些財富,在人我相處上能廣結人緣,和諧圓融。
■十二月 二日 星期日
上午六時三十分往台中大雅,主持龍善寺住持慈道法師的告別式,慈道法師十五歲茹素,十七歲出家,僧臘六十五歲。四十年前就與其相識,其弟子性慈是我早期的學生。
在車上,對慈道法師一生,做了一首對聯︰
「童真入道六十餘年龍善寺
茹苦含辛八十二歲殿堂樓」
告別式時,我親自為其讀誦祭文--
「維中華民國七十九(一九九○)年十二月二日敬備香花梵唄,公祭於台中大雅龍善寺慈道法師之座前曰︰
慈道法師,自我認識您,於今已四十年了,您的音容笑貌、善心愛語,令我永遠難以忘記。您現僧相,出家入道,重建龍善寺,諸多弘法護法事跡,諸多扶弱濟貧功德,樹立尼僧事功的榜樣,建立女眾菩薩的模範。慈悲、熱忱、身教、言行,無不表現出佛門的精神,僧眾的特色。
記得十年前,您要我到龍善寺主持佛七,那佛號法音至今還響在我的心中;您又要我為龍善寺主持開光落成盛典,您待客親和至誠的風儀,至今還浮現在我的眼前。一個月前,您在豐原醫院,我於十月六日乘弘法之便到醫院看您。您的弟子性慈在身旁告訴您是我看您,您向我點頭示意,您雖有病容,但仍那麼安詳,只是一生的辛勞,已掩不住老年的風霜。我看您後第三天即去美國,後在歐洲、倫敦、巴黎途中,驚聞您捨報往生的訊息,我不禁嘆息,尼中菩薩其萎矣。因為香港紅磡體育館三天弘法之期不能更改,遲至今日返台,親到您的座前為您上香致意,當能蒙您諒解。
您去了!安心的去吧,性慈會好好繼承您的遺志,完成您的所願,祝您在極樂國中,九品台上念佛安息,不過,娑婆世人更望您乘願再來!
嗚呼尚饗!
佛光山 星雲 敬輓」
中午至員林講堂,參加「中華佛光協會員林分會」的籌備會議,主席曹永杉居士(也是員林分會會長)所召集的會員有十大傑出青年、青商會會長、女獅會會長、教師、記者、慈濟會會長……等三十多人,都非常優秀。
佛教的推展,要靠在家信眾人際間的溝通、聯誼,溝通比任何科技更重要,故「中華佛光協會」(佛光人會)是一個以在家信徒為主的團體,讓信徒跨出寺廟走入社會,跨出地區走向國際,為佛教事業盡一己之力。
在分會成立之際,勉勵其可先從事佛光之友的吸收、舉辦家庭普照、心理輔導、機場接機、佛書介紹、求職幫助、六十歲以上生日時的慶賀……等活動。
佛光山的信徒除了懂得慈濟外,對教育、文化事業也很重視,呈現了在家佛教徒的水準。
功德主賴義明居士的兄長賴耀森先生,也出席了這次籌備會。會後,向我表示過幾天要回僑居地紐西蘭,並將在紐西蘭成立「紐西蘭佛光協會」。全球都有佛光人,在不久的將來定可實現。
清朝左宗棠身體非常肥胖,有一個大肚子,常常喜歡在茶餘飯後捧著自己的肚子,自得的說︰
「我不辜負我的肚子,我的肚子也不辜負我。」
有一天,他問左右的人︰「你們知道我肚子裏裝的都是些什麼嗎?」
「有十萬甲兵。」
「有滿腹經論。」
「有包羅萬象。」
……
部下們七嘴八舌想盡力討好這位將軍,但都被左宗棠搖頭否決,這時有一個小兵卻大聲說道︰
「將軍肚裏裝的全是『馬絆筋』(牛吃的草)。」
左宗棠一聽,大樂,拍著桌子說︰「對!就是這個答案。」並將小兵升了官。
牛能任重道遠,左宗棠一向以牛比喻自己,說他肚裏全是草,正合乎他是牛的心意,難怪要升小兵的官。
人與人相交,貴在相知。史上多少捨身賣命的例子,只為「知音」罷了。
■十二月 三日 星期一
與心平、慧禮等巡視目前正在興建中的檀信樓、金玉佛樓及三寶殿。沙石、木樁、鐵釘、模板……到處都是,在所有髒亂中,工地的髒亂似乎較讓人可以接受,或許是對它寄有一份化腐朽為神奇的感情。明年三月佛光山將傳授萬佛三壇羅漢期戒會,屆時,都會使用到這些建築,恐工程進度趕不上,只要有空,總不忘「一日看三回」,徒弟們總笑稱,巡視工程是我最歡喜的事了。
「問祖宗之德澤,吾身所享者是,當念其積累之難;
問子孫之福祉,吾身所貽者是,要思其傾覆之易。」
在飛塵紛揚的工地上,佛光山弟子是否能體恤開山者的艱辛和一個守成者的本分?
其實,守成還不夠,應該不斷的發展啊!
師大社會教育學系同學乘畢業旅行之便,來山參訪,因領隊老師是皈依弟子,在他們要求下,隨緣和大家見面。
「如何變化學生氣質?」「如何防止青少年犯罪?」……是時下一般從事教育工作者最關心的問題。學校教育之所以失敗,大都在於處分不如法、不當、不公平;家庭灌輸給子女的受教態度,也要負很大責任。
我個人是從打罵、專制的教育出身的,頗能體會「師嚴而後道尊,道尊而後民知敬學」,先將自己為人師、為人長的角色健全,才有其他可言。每當我們進入寺院大門,迎面是滿臉笑意的彌勒佛,以愛和歡喜來攝受我們;但一入大門之後,韋馱的降魔杵和金剛的怒目,則以力和威德來懾服我們,在恩威並重下,以鼓勵代替責備,以啟發代替打罵,以無限的方便來誘導學子、滿足學子需要,才是培植人才的手段。國父也曾說︰
「教養有道,則天無妄生之才;
鼓勵以方,則野無抑鬱之士;
任使得法,則朝無倖進之徒。」
如何對下一代有所交代,家庭和學校是要相輔相成的。
晚上集合學院學生,聽取到香港參加紅磡體育館講座的同學,對在海外弘法的觀感。平時,我們都看到別人成功的一面,但事實上欲成就一項活動或大事,單憑個人並不足取,尤其是和別人合作時,更要借重「和眾」的力量。遇到挫折、不公平,非以衝動就能解決,要冷靜思考另一管道,等事成享受光榮時,切忌得意忘形,要記取不順遂時的教訓。
走了一趟歐洲,沿途一再思慮,漢朝絲路時代,中國就和這一大片土地有來往,為什麼兩千多年來,佛教都不曾在此萌芽?腦海裏一再映著旅居歐洲的信眾那種渴聞佛法、祈求聽教的神情,佛光山弟子如果不發心到歐洲弘法,實在是對不起三寶。
特發了一份「問卷表」,考量學生性向,作為以後分發工作單位的參考--
一、我學佛以來,最能忍耐的兩件事?
二、我所做過,最有恆長心的兩件事?
三、我接受師長教導,記憶最深刻的兩件事?
四、我體會佛光山最美好的兩件事?
五、我建議常住最應該做的兩件事?
六、我的語言能力知多少?我的法務能力知多少?
七、我如被派到國外,可安住幾年?我希望到那個地區?
八、我能講的經論有多少部?
■十二月 四日 星期二
清晨五時,信步走到大悲殿,站在丹墀靜聽學生們上早課,梵唄的音聲漲落起伏,像海潮般把人的意識都吞沒在法海裏,不禁吟著善財為求法的祈願--
「妙智清淨月,大慈無垢輪;
一切悉施安,願垂照察我;
一切法界王,法寶為先導;
遊空無所礙,願垂教敕我。」
六時五十分北上,今將沿途巡視各別分院。新竹無量壽圖書館因信眾的要求及弘法需要,擬將原址擴建為「法寶寺」(因圖書館內藏經、佛書為首,以「法寶」為名,最具實質意義),住持永祥為我解說興建藍圖及內部設施,勉其一切以信眾需要、信眾方便為原則,寄望「法寶寺」能為佛教界的圖書館樹立楷模。
永祥,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在中國文化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後,教書、弘法,現在又發心建寺,已能發揮其大用。
中午,在桃園講堂用餐,依德向我報告法務推展狀況。文教的弘揚,是目前知識分子所需要的佛教模式,佛光山應該努力文教工作。
下午二時,轉往基隆極樂寺及北海道場。
學部學生整天都關在院舍內,除公務外,幾乎不知道常住在忙些什麼?西來大學即將開學、佛光人會在歐洲地區紛紛成立、紅磡體育館的講座盛況……都是學生們喜於聽聞的消息,雖沒有親自參與,但與有榮焉的情懷是一樣的。
不管我到任何學部,最為掛念的是︰同學們有進步嗎?在道德上、學問上、處事上能安住用功讀書嗎?勉大家在學習上要--
一、重視寫筆記,筆記是對學業綜合、分析的最好方法。
二、天天寫日記,日記可訓練思想及自身反省。
三、隨時寫雜記,雜記可幫助自己分析、整理、歸納。
四、學習各種語言,且至少三種以上,以備將來弘法之用。
五、要安住身心,知足常樂,勤勞發心,凡事主動虛心學習。
並以四句偈,要大家自我警惕--
「為學當重聞思修,將來必須說寫做;
若能具備戒定慧,必可清淨樂融融。」
「身在廬山,不知廬山真面目」是北海男眾學部的寫照,佛光山叢林學院北海男眾學部的特色是--
一、全是男眾,是台灣男眾最多的道場。
二、不附屬寺院,是獨立的讀書修道場所。
三、北海離開城市,風光明媚是修養身心的道場。
四、雖在深山,但離台北不遠,在師資的聘請、總務的採購,得天獨厚。
五、設備最好,有最新的冷暖氣及電腦、傳真等設備。
六、沒有管理委員會(董事會)過問行政。
晚,九時,在北海用晚餐。耳聞男眾學部剛搬過來北海時,一方面要適應環境,一方面要招呼上山禮佛的信眾,大家都「忙」得沒時間下廚,天天都以泡麵過餐……。可是今晚擺在我面前這豐盛的一桌,實不亞於素食館的水準。
對屬下要多給時間了解、機會、嘗試、指導,在過渡時期,勉勵比指責更易激發人向上。
十時三十分回到普門寺,本以為可以盥洗休息,但面對住眾一個個在等候我的神情,實在不忍心說我要休息,只好強打精神,聽大家的「諮詢」,凌晨一時就寢。
■十二月 五日 星期三
早上六點不到,電話就響了,持續的電話鈴聲沒有間斷,一直聽到快九點,手都已開始酸麻,可是電話還是不斷打進來,從沒有一刻像此時,對電話如此無可奈何!
電視節目製作人周志敏小姐,上午來訪,談及多次進入大陸拍攝佛教紀錄片的情形。建議她大陸佛教重在古樸,尤其是歷史的介紹,重點式的采擷只能給人籠統概念,應該要有規畫,如「石刻」、「敦煌」、「壁畫」、「人物」、「禪林」、「名勝」……等系列報導,才能讓大家對佛教有完整概念,且現在弘法已進入錄音、錄影時代,製作要儘量降低成本,薄利多銷,嘉惠更多的佛教徒,才不失拍攝佛教紀錄片的原意。
應趙寧先生之邀,下午三時,前往台視接受「今夜星光」節目中「誰來晚餐」單元錄影,因前面節目拖延,延遲到五點才正式錄影。在等待過程先後有《民生報》記者王祀壽、《台灣新聞報》記者吳釧碧、《中國時報》記者徐紀琤、《美華報導》編輯陳淑芬等訪問我。
「今夜星光」是個綜藝節目,由趙寧先生和方芳芳小姐主持,今天在「誰來晚餐」這個單元中為大家介紹佛門吃飯的禮儀--龍含珠、鳳點頭。
素食之所以優於葷食,在於素食能增長耐力,助益人性的慈悲心,增進身體的健康。很多素菜之所以葷食為名,是為了方便引導世人素食的興趣。且佛門「吃飯」也是一種修行,進食時要作五種觀想--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這就是一般寺院的齋堂稱「五觀堂」的由來。
晚,十時,回到佛光山。
■十二月 六日 星期四
心平發心想在山上傳一次三壇大戒,心定、慧龍、慧禮、慧軍等也都有心護持,我當然隨緣贊成。消息一公布,來自四面八方的「贅」語--
「佛光山做得太多了!」
「什麼事都讓佛光山做好了!」
「中國佛教會不會承認其戒牒的!」
……
我出家已五十多年,知道佛門受戒是要經過三師七證的,五十年前沒有佛教會時,誰來承認呢?
晚,於東禪樓和全山徒眾「師徒時間」。
上個(十一)月佛光山幾乎是唱空城計,有五分之四的人外出演講、弘法、傳戒、開會,可以說世界五大洲都有佛光山的人,今晚大家聚在一起,彼此都發表各自的見聞。
心平︰這次在馬來西亞、北婆羅洲、沙勞越等地傳授在家五戒暨菩薩戒,並有講演與皈依,受戒有數百人之多,深獲當地信眾讚歎。
慈莊︰澳洲南天講堂已獲當地政府通過可辦宗教活動,中天寺也將於近日內擇日動土。
慈惠︰美國西來大學加州校區(佔地一百一十英畝)及東部紐約校區(佔地四百七十英畝,將規畫為教室宿舍區、學校區、叢林區),目前都正在積極開發中,明年元月二十八日,西來大學宗教學院將正式開學,短期內暫借西來寺現有的二十四間教室、圖書館等設備先行應用。
慈容︰「中華佛光協會」成立大會定於明年二月三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但報名要加入的會員目前已有一萬多名,尤其是上個月的歐洲之行,沿途如荷蘭、英國、法國……等,都將紛紛成立佛光協會,希望能集中全世界佛教徒的力量,將「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依淳︰這次和依昱到敦煌參加學術會議,有來自世界各地三百多名學者參加,九十六人發表論文。
依空︰為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特隨慈惠法師、慧軍法師到廣州與大陸學者確立編輯事項,預計明年六月出書,三年內完成。大陸上的學者都將這份工作當成是一種使命,那種忠於學術的情懷與積極態度,實在叫人感動,這也是我們從事中國文化工作的榜樣。
慧軍︰師父在香港紅磡體育館的講座,是所有行程中本山信眾參與最多的活動。據聞香港佛教四十多年來,在覺光、永惺、元果、大光、暢懷等諸大法師的努力下,可說就屬這次在紅磡信的眾到的最齊、最多,也最受新聞界重視。
泰北難民村負責人李健圓小姐,十月份託人帶來一份資料,因我人在美國,今天才輾轉看到,內容是--
一、已收到本山贊助修建泰國塘窩忠烈祠款項二十萬銖。
二、《普門》雜誌捐助認養的六十個孤兒及貧童的資料(大多是清邁地區各難民村兒童,年齡是四至十二歲不等)。
三、佛光山泰北難民村建設功德捐助帳目。
已將此資料轉交承辦單位,以為徵信。
■十二月 七日 星期五
美國德州玉佛寺住持宏意法師(是本山叢林大學學生,與慧龍、依諦曾是同學),乘來台之便特上佛光山,談及玉佛寺法務。其弘法及度眾的願力,實可為年輕一代學子的榜樣。
講到海外弘法就想到此行到歐洲,目前歐洲已有日本、西藏、泰國等佛寺,卻無大乘佛教的寺廟,尤其是沒有中國寺廟,實在叫人很慚愧。又,我過去對徒眾的教育只注重日本、韓國、美國的留學生,而忽略了歐洲,故要將佛法普及歐洲,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是必備工具。為甄選人才到歐洲去留學,晚,特發一份「問卷表」,給國際英文佛學班的同學--
一、就讀英文班,是你的興趣嗎?
二、你願意繼續讀英文班嗎?
三、你英文的聽、說、寫能力如何?
四、你喜歡的英文課程是什麼?
五、你不喜歡的英文課程是什麼?
六、你希望另外再學習的英文課程是什麼?
七、你願意移民至美國?澳洲?歐洲?
八、你願意到美國西來寺服務嗎?
九、你願意到南非弘法嗎?
十、你對法器敲打、梵唄唱誦如何?
十一、你能講多少部佛教經論?
十二、你能住在一處長達五年,不隨便他去嗎?
弘揚佛法重在人才,因「人能弘道」,人才的發掘除教育的栽培外,慧眼識人,不容忽視。
有一個人奉了國王的命令要去購買一匹千里馬,沒想到找到時,千里馬已經死了,屬下就以五百兩的價錢,把死馬的骸骨買回來,國王得知此事,怒罵道︰「怎麼會有像你這麼蠢的人,花五百兩去買死馬的骨頭?」
屬下︰「不!國王,這不是浪費,我這麼做,大家一定以為我連死馬都肯花五百兩去買,如果是活馬的話,價錢不知有多高!」
結果,不到一年,國王就獲得了三匹千里馬。
「培才愛才」,是為人主管者愛護屬下、提拔屬下、凝聚團體力量的基本胸量。
■十二月 八日 星期六
晚,七時三十分,在宜蘭羅東高職禮堂有一場佛學講座,明天則有佛學座談會和皈依三寶典禮。
四十年前,我二十六歲時就到宜蘭,故我也可說是宜蘭人。猶記得第一次到宜蘭時,是一九五二年農曆正月底,在宜蘭下火車後,再乘車到雷音寺,那時寺外庭院都住滿了軍眷,只剩下一座約三十坪的佛殿。
一入佛殿看到妙專老尼師正在誦經,等他誦完了才過來招呼我︰「你是來講經的法師嗎?」又過了好半晌,才端了半杯水給我,就再也沒有人理我了。
第二天起,我就在雷音寺開始講《普門品》,這也是我第一次講經。那時的生活,上廁所要等人家將煮飯的爐子移開才可以進去;躺在竹床上都不敢翻身,怕竹子的響聲太大擾人;晚上把在佛前的燈拉到房門口,趴在裁縫機上寫《釋迦牟尼佛傳》,揮之不盡的蚊子伴到天明;三個月後,才有一張椅子;每年一次的佛七,在宜蘭前後無間斷舉行了二十六次,一九七八年起才由心平主持。雷音寺講堂落成時,禮請章嘉大師開光(這也是台灣第一座講堂);期間也經歷過念佛會會長改選、慈愛幼稚園整修……雖已經是四十年了,卻如昨日一般,當時心境,如今回想起來,還是刻骨銘心。所以我常說,若人能通過我在宜蘭「忍耐」的過程,必可成為佈教師。
晚,在羅東講座會場,縣長游錫堃、省議員盧逸峰、宜蘭縣黨部主委施煥中、副主委張軍堂、警察局長謝銀黨、婦女會理事長李愛珠、幼教協會理事長方碧玉、台灣省婦女會理事游阿彩等人,都到了會場。今天,為大家開示--禪者的生活。
「赤旃檀塔六七級,白菡萏花三四枝;
禪客相逢唯彈指,此心能有幾人知。」
禪,不管在任何場合,對何種階級人士,都是非常適合的講題,因禪能讓我們口吞千江水,滴滴潤枯腸。
晚,安單於雷音寺,雷音寺住眾和我談起最近的法務狀況。英雄最怕沒有戰場,「人生」是最好的戰場,勉徒眾要好好「規畫人生」,將自己的一生要做什麼先規畫好,除弘法佈教外,空餘時間要多自我充實,榮譽、稱讚、誇獎不是目的,實力才最重要。世間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事,唯有「忍耐」的力量可以抵擋一切。期望大家在人生戰場上都能打一場勝仗。
我把今日所收的供養,悉數訂了十份《普門》雜誌和十位幸運的信徒結緣。
解散後,回到寮房想好好洗個熱水澡。洗完後,浴缸內的塞子,怎麼拿都拿不起來(或許是日久沒有使用),洗澡水無法處理,為怕明天打掃的人不好整理,只好自行一瓢一瓢的將水上的污穢舀掉--比不洗澡還累。
■十二月 九日 星期日
佛光山叢林學院基隆學部五十多名學生,在永超老師的帶領下,上午抵雷音寺,特地邀請從幼稚園、兒童班、歌詠隊……就一直在雷音寺的林清志老師,為同學們作簡介。慈惠也親自帶大家參訪仁愛之家、圓明寺。
林清志是三十年前宜蘭念佛會學生會的會員,現任宜蘭農專的老師,夫人林秀美老師,都是三十年前的皈依弟子。近五、六年來,每月我都收到他倆郵寄的供養金三千元,我一封信都沒有回過,每月仍按時寄到,即使現代的兒女,怕也不容易有此孝心。
上午十時,漢城大飯店董事長陳天國、久昌塑膠林錦源、柯蔡宗親會理事長蔡松輝、宜蘭信用合作社理事長林祈山、快樂證券公司常務理事林承賢、新建豐木材公司董事許宗賢及慈惠的弟弟張慈平等人,齊聚在久昌塑膠公司,我親自為大家解說成立「佛光協會」的意義和辦法。
佛教非僅限於寺廟內和出家眾,也是廣大信眾的。「佛光協會」是基於信仰的結合,且屬世界性,這種集合如水泥,是要廣納十方沙石來凝固的。佛教信徒分散各地,用「佛光協會」把大家組織起來,集中力量,可以從事更多的佛教事業……。座談後,大家一致推舉林錦源先生為羅東地區的佛光分會會長。
十一時四十分,巡視仁愛之家新建大樓,對依融、紹覺多年來默默為這些老人付出的照顧、愛心及未來設想,非僅是「發心」兩字可以詮釋,非具有菩薩心腸的人,不可能為也。
十二時,在圓明寺用午餐,餐後與基隆學部同學座談。現在的圓明寺和四十年前一比,實在是煥然一新。以前我從雷音寺都是走路兩個小時才能到這裏,那時整天都看不到一個人,我的《十大弟子傳》、《八大人覺經》就是在圓明寺完成的,每天都寫萬字左右(早上三千字、下午三千字、晚上四千字)。十天半月才下山一次,主要是回雷音寺處理公文、回信或講經。
圓明寺後來重建,最大的麻煩是家庭眷屬的干涉,這種僧俗不分的管理寺廟,是台灣佛教發展的絆腳石。自從心平接管圓明寺以後,好在佛光山弟子都能本著「僧事僧決」的原則,省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一個人有多少學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否有修行。待人親切、和藹、慈悲,是日常生活中最現實的條件,人要擁有法緣、道德、莊嚴和佛法才是究竟,身外的東西不要太重視。在佛學院讀書要不鬧情緒、不妄自煩惱、安住身心、精勤道業和學業,才是大家要用心的。
下午五時,到羅東高職講演會場為參加大悲懺的信眾開示「大悲懺與我的關係」;晚上七時,舉行座談及皈依典禮。在這麼一個小鎮,皈依者竟有千人以上。其間佛國山悟宗法師到現場向我頂禮,並表示一切要向佛光山學習,我也歡迎其常帶信徒到佛光山座談或交流。想現在的年輕人,為求法如此有禮,將來必有所成也。
皈依典禮後,北返。凌晨一時,回到普門寺。
■十二月 十日 星期一
永霖、永訓、永策等人,上午向我報告今年度普門寺寺務狀況︰
例行活動,如--
青年會、婦女法座會、金剛禪坐會、念佛會、星期佛學講座、星期兒童班、光明燈法會、報恩會、大悲懺法會、八關齋戒會、友愛服務隊、義診隊、插花班、書法班、朝山團、佛學講座等,一年之內,參加的人數總共有二十八萬七千多人。
非例行活動,如--
千佛法會、供佛齋天、彌陀佛七、皈依典禮、梵唄音樂弘法大會、佛學座談會等,參加信眾人數總共有十一萬多人(其中六次由我親自主持的皈依典禮就有一萬多人)。
其他,如︰佛化婚禮、家庭普照、佛事超薦、三時繫念、機場接送、支援泰山佈教所、桃園、內湖、基隆、宜蘭、新竹、北投等各別分院佛事,及北區功德主和信徒的婚喪喜慶的佛事處理,還有對外講演、法會及隨緣開示不下千次,參與的信眾有三萬多人。
六月份成立的廣播小組,成員是由青年會的學員六十人組成。今年入學本山叢林學院就讀的青年會學員就有二十五人。
目前台灣佛教蓬勃發展,皆因有人犧牲自修時間,從事弘法、接引的工作,當大家為佛法事業在忙碌穿梭時,說他們沒有修行,何其忍心?難道法會誦經、講法度眾,不叫做修行?
母親明天要回揚州。下午二時,搭機往香港,準備送她老人家離港。在桃園機場碰到成一、了中、浩霖等法師前往印尼,因上機時間已到,只匆匆問聲好,就進關了。深感以後搭機時間還是充裕點好,急急忙忙趕時間,太不從容了。
晚,在悅香素食館慰勞這次為紅磡講座工作的人士,紅磡體育館的弘法盛況,至今在香港仍被民眾熱烈討論著,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所成就的。昔時,印度阿育王用武力征服很多國家,後來他巡視被征服的國家,民眾都以仇視的眼光對他;阿育王後來信佛了,他以慈悲治理國家,各國不僅和平相處,所到之處民眾夾道歡迎,阿育王因而覺悟到「法」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能以道德、仁愛、慈悲治國,才是真正的勝利。
在香港講財富易,布施財富也易,但推展佛法不易。在座諸位是推展佛法的生力軍,大家不僅出錢布施、出力布施,還出口布施、出心布施。出錢如果不會用,一下子就會用完;出力也是有限度的;唯有出口布施,大家廣為宣傳,把佛法傳播四方才好;出心布施,將佛法中所擁有的禪悅、法喜、歡欣,帶給別人,這才是真正的傳教。
■十二月 十一日 星期二
偶在《九十年代》這本書上,看到一篇戈揚的報導。
戈揚為大陸四大女記者之一,是《新觀察》主編。戈揚一頭白髮,少有精神萎頓的時候,說話聲音宏亮,愛恨分明,從不含糊。對事︰不迴避現實而又矢志推動改革的態度,讓大陸高幹又愛又恨。
胡耀邦去世時,她帶領《新觀察》的編輯、記者去天安門廣場獻花圈。「六四」之後,陳希同點了戈揚的名,從此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就孤身一人在美流浪。
戈揚少小時候投奔革命,追隨共產黨半個多世紀,她有何憂?憂者憂國運。她有何求?求者求進步而已。顛沛流離沒有半點消沉,一切皆命運安排,總是以微笑面對著一切。戈揚在美曾在西來寺小住百日,目前在曼哈頓有一個簡單的家,歷經長期右派的生涯,戈揚見得多了,有幾首詩可以表達她的心境︰
西來寺
「洛城山外景色新,客子遍嘗兩岸情;
患難方知佛可歸,是非盡處見真人。」
別西來
「匆匆辭別西來山,走霧穿雲回凡間;
百日修行道尚淺,紅塵燦爛仔細看。」
曼哈頓
「入冬小住曼哈頓,怪事奇談處處聞;
青梅竹馬來相會,竟是斑斑白髮人。」
今天母親離開香港時,一再囑咐我,南京下院必須早日派人去管理。最近北京大學、南京大學都有消息表示,希望佛光山有學生前去就讀,等明天回山開住持會議時,再交給有關單位擬成議題處理。
晚,依如請示,佛香精舍信眾愈來愈多,一旦碰到集會時間,常有飽和之感,在擁擠的環境下,大眾聞法的熱忱仍然不減,計畫在每星期天舉辦「佛學講座」,有系列的為信眾介紹佛法。我頗為贊成他的提議,並將鼓勵山上的徒眾常輪流來港弘法。
在《莊子》這本書上有一則故事說︰
堯某次微服探訪民情,碰到一個封人(國境管理員),封人稱讚堯說︰「你真是聖人!願您長壽、多子、多福。」
但堯似乎不悅於這種祝詞,封人不解問為什麼?
堯︰「男兒多,愁慮不絕;錢財多,煩事增加;壽命長,需要忍耐的恥辱也多。雖是你好意祝福,我還是敬謝不敏。」
封人︰「我們把您當成聖人的想法可能錯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無論您有多少兒子,如果您依照天道教導他們,一定沒有什麼愁煩的事;雖然擁有龐大財產,若能樂善好施,也不會有什麼困擾;如果對人生有何厭煩之感,大可雲遊四方,自由馳騁,如此又怎麼可能遭受恥辱呢?」
堯聽後,舉手為謝。
■十二月 十二日 星期三
晚,十時,由香港飛回高雄,依如一起回山,將參加明天的住持會議。
心平知道我很關心山上工程,還未等我開口,就主動向我報告大齋堂、金玉佛樓、三寶殿的工程進度……。慈惠也拿了今天的《中國時報》給我看,報上刊載的一條新聞--「私校將開放設立」,內容是--
「……教育部十一日開會決定,除了大學、三專、五專之外,教育部將開放學院、二專、高中、高職及國民小學設立私校。惟學院中仍不得設置醫學系及牙醫學系,其他文、理、商、工各類別均不設限。……教育部這項決定將由私立學校審議委員會修訂有關私校開放設置辦法,呈報部長同意後,報行政院核定。……」
想多年來佛光山要辦一所佛教大學都礙於規定而未能如願,最後只好將西來大學辦在美國,看到這則新聞大家也很興奮,在台灣終於也有機會辦學院及大學了。
這兩天在香港的見聞,最讓我驚訝的是,香港出版界盜印我的書,已到了無所不盜的程度,《每日一偈》、《普門品講話》、《星雲禪話》(書名改為「禪門小故事」內容是一字不漏的翻印過來)、《釋迦牟尼佛傳》(就有好幾種版本)、《星雲大師講演集》(更是泛濫),尤其是「佛光小叢書」,大陸到處都有翻印本。有的在書的封面裏更印著「版權所有,翻印必究」,看得真叫我啼笑皆非!
這次在港和一些文藝作家、專欄作家們座談時,他們問道︰「作家如何修行?」
我毫不考慮的回道︰「筆下有德,就是修行。」
因「心境如青天白日,立品如風光霽月,這才是儒者氣象。」
楚國有一個賣矛和盾的商人,有一次對顧客說︰「我賣的盾,任憑你利用任何尖銳的東西都無法刺透。」
於是就有很多人搶著買。
商人接著又拿出矛來說道︰「我的這種矛可以刺破任何堅硬的東西。」
一樣也有很多人搶著買。
在顧客中,有一位書生始終站著不動,商人就走過來招呼說︰「先生您要『矛』呢?還是要『盾』?」
書生︰「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如何?」
商人頓時無言以對。
這就是「矛盾」的典故。
■十二月 十三日 星期四
任教於國際英文佛學班的斯里蘭卡比丘馬興達法師(Mahin da),因簽證到期,今要回斯里蘭卡,特來向我辭行。問及對台灣的印象?意見?學生的看法?他表示喜歡台灣的一切,也學了很多,尤其是對佛光山的弘法、教育等事業非常敬佩,英文班的學生都很用功,佛學程度不錯,只是英文程度較弱,若多一些時間充實即可克服。
我認為時代變了,甚至東、西德也統一了。而南傳國家一直都不能建立比丘尼教團很可惜,何況比丘尼教團不是現在才有,是佛陀時代就有了,為什麼斯里蘭卡的長老們不能接受「比丘尼教團」的思想?斯里蘭卡也就是因為沒有比丘尼教團,故日本、韓國、中國的比丘尼無法互相來往、交流、留學,實在很可惜。
佛陀只有一個,為什麼各地區的佛教要分成那麼多種制度?服裝?儀禮?實在犯了佛法的執著,今後的佛教要允許很多種不同的風俗、教義……彼此尊重、互容、共存,這也是現代佛教徒所要切實奉行的。
英文班學生都非常讚美馬興達法師,代學生及西來大學禮請他能回來上課,得其欣喜允諾。
晚,七時,應住持心平及都監院院長慈莊之邀,參加宗務委員會暨所屬各院會、住持、單位主管聯席會議。
從上個月初離開西來寺,經紐約、歐洲、香港……一路上馬不停蹄為弘法事業探詢、開路、講經、開示,每天都忙得連睡覺的時間都要分段。今晚面對的都是佛光山主管級的徒眾,不禁感慨頗深,大家在工作崗位上,是否跟佛光山宗旨、精神同一步驟?
佛光山發展至今,大家仍須有憂患意識,對事不要只報喜不報憂,不足的地方要自求改進,對外人的批評要虛心接受,思想、言行必須時時檢點。如︰
一、對修行的看法︰有人以為閉關不問世事才叫做修行,其實,什麼叫修行?我的意思自利利他是修行、自覺覺他是修行、廣結善緣是修行,發菩提心是修行,勞動服務是修行,身、口、意都有佛法是修行,身心安住於戒定慧是修行,和藹待人、慈悲處事都是修行……行住坐臥、舉心動念都能不離四無量心、四弘誓願就是修行。如何肯定「人間佛教的修行」是每一位佛光山弟子要有的共識。
二、每天很忙事很多︰難道說出家是為了偷閒、不做事?「未著袈裟閒事多,披了袈裟事更多」,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出了家更應該具有熱心、道心、慈悲心為大家服務,為信眾解困。佛門中不勞而獲的思想是很可怕的,事多就是興隆現象,無事要我們何用?到了佛門無用武之地的時候,就是我們青年人最悲慘的下場了。
三、輪不到我︰初入道的徒眾,常有凡事都輪不到我的感慨,什麼好處永遠沒有我的分,其實這只是時間未到,機緣尚未成熟。對前途沒有希望的悲觀者不可能在山上,山上都是事在等人,非人在等事。只要精進不懈,待因緣成熟,沒有什麼輪不到我的。
四、人不夠用︰其實是主管不會用人,不懂善巧方便,浪費人才,當然會常有人不夠用的困境,多發掘人才是唯一開源之道,更何況兵在精不在多。
五、寺院何必那麼大、那麼多︰這是因為發心太小,沒有世界性、國際性,也就沒有佛光山性格。「虛空有盡,我願無窮」,人為什麼不要大?要發廣大願心,向四大菩薩學習--大慈、大悲、大願、大行!
六、佛光山不是我的︰不把佛光山當自己的,自然就不會安住、沒有根。不要說佛光山是我的,佛教也是我的、眾生也是我的、宇宙也是我的,為何要將這些屬於「自己的」東西推開呢?
七、因人多,就會比較、計較︰比較、計較要在道業上、事業上、學業上,而非在人我是非上。理性上對山上不平可以檢舉,為制度的健全、為公眾的平等可以比較、計較,但個人的利害得失不必太認真。
八、認識不清、愚昧不明︰看事不明、對理不徹、對自己沒有未來性,對常住未來認識不清。如何對山上政策都認同,都了解,都奉行,非常重要。
九、堅定立場不夠︰徒眾間談話,常會引言「人家說……」「別人說……」「大家都這麼說……」,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怎麼說。
十、對自己肯定不夠︰身在廬山不知廬山真面目,是佛光山大部分徒眾所患的毛病。如何提高大家的自我認識,實刻不容緩。
■十二月 十四日 星期五
上午八時,續開住持、單位主管聯席會議。
「中華佛光協會」也可以稱之為「佛教的在家信徒會」,這雖是由佛光山發起的,但不屬於佛光山。這是全佛教的,甚至全世界的,佛光山也要加入其團體成為會員之一,目前在世界各地已成立的佛光協會有--
美國總會︰舊金山、洛杉磯、康州、夏威夷、關島等分會。
澳洲總會︰雪梨、布里斯本等分會。
紐西蘭總會
荷蘭總會
倫敦總會
巴黎總會
非洲︰南非總會。
世界佛光總會預定在美國成立,第一屆大會將預定明年十一月間在洛杉磯召開。
會議中提到全國佛學會考,今年已跨出第一步,需要幾年連續舉辦,才會造成風氣,今後要加強各地書店佛學書籍的供應,來帶動社會的讀書風氣。
這次會議提案多達三十二條之多,各院會起來報告都認為自己的工作最「重要」,最具「影響力」。事實上在團體中每一個單位就像環扣一樣,節節相連,誰也少不了誰。
三國時,高祖劉邦擊敗項羽而統一天下,就有人論及項羽失敗的原因是︰「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所以失天下。」
劉邦則不然,他如此說道︰「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我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之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希望佛光山的大眾都能有整體的觀念、共同的思想,尤其身為主管者,更應有「善能為將之將」的遠見與胸襟。
晚,六時,驅車北上。
■十二月 十五日 星期六
昨晚深夜到達普門寺,發現原來預備好的會議場所似乎小了點,就請大家將開會的地方改在十二樓佛堂。出席的人員雖然只是籌備委員三十一人,但難免臨時有貴賓參加,對熱心列席的人總不好拒於門外。
早上九時半,花蓮地檢處陳檢察官、曾敏敏女士陪同私立開平高級工商職校校長夏惠汶來訪。夏校長表示深慕佛法,未得入門。當即教他公餘不妨常到普門寺參加活動,再參加佛光協會。接著社工會林副主任和內政部王視察到達,先研究佛光協會的組織章程。
十時,中華佛光協會第二次籌備會議準時開始。因為前次會議我正在往歐洲途中,未能趕回參加,這次只好和大家再說明佛光協會成立的目的,無非是實行人間佛教,讓佛教深入每個家庭,人人都能實踐佛法。同時對大家說明了目前在美國舊金山、休士頓、夏威夷、紐約、康州等地,都已成立了或正在籌組佛光協會;歐洲倫敦、巴黎、荷蘭、澳洲和紐西蘭,也紛紛成立佛光協會。我表示明年冬天即將舉行第一屆世界佛光協會代表大會,在洛杉磯召開,將來第二屆在台北召開,第三屆在紐約,第四屆在澳洲召開。
會後聚餐,大家互相交換意見,信徒陳慰蓉女士獻給我她親手車繡的一幀我的繡像。信徒對我的敬愛,我十分感動,但我實在不喜歡這些。信徒們如果肯護持佛教,認真修行,比對我個人這樣那樣會有意義得多。勾峰夫婦徵詢我對製作電視連續劇的意見。
歸國學人楊羅拔先生向我探詢佛學,我為他講了佛道、佛家、佛教、佛學、佛理之義,並談及日本佛教。我認為日本佛教宗派太多,尤以他們父傳子的僧族制度,實在已把佛教弄得完全走了樣。
在倫敦機場相遇的信徒葉阿玲,帶領她的鄰居李翠蓉前來見我。李小姐二十九歲,是位美容師,尚未皈依,卻想出家。我邀她先到佛光協會工作,先親近佛法,再決定出家的事。
今天參加皈依的近兩千人,其中外交部的工作人員三十一名,入出境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二十名,都要先向我請示佛法,我先後分批接見。所問不過是吃素及捕鼠殺蚊等生活方面的問題。老實說,這就是佛教的戒律未能使人人明白是怎麼一回事。有些人覺得戒條可怕,其實戒的基本精神是給人自由,不是給人恐懼的。
飯後的兩小時就在這樣擾攘中匆匆而過。下午二時,如時舉行皈依典禮。
普門寺十二樓容納千人的佛堂還是嫌小了。近兩千人,把十一樓樓梯及通道跪滿了不算,十三樓頂也擠滿了人。我為大家甘露灌頂時,走遍了三層樓,費時近一小時。
傍晚總算抽出了一個多小時去看了三處地方,預備作佛光協會的會址。
才回來,周志敏小姐已陪同中興獅子會副總監林仲言、針灸氣功醫師羅大夫及游先生四人等在那裏。林先生談鋒甚健,游先生問學密可以速成之理。其實,修行那裏有速成之理,真正的一心向佛,又怎可求其速成?人只要修行,沒有不成的,今生不成,來生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