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承擔 1989/11/1~1989/11/15
■十一月 一日 星期三
今接到依日從福山寺來的傳真,是屏東信徒許淑卿的信函,內容是她看了《普門》雜誌上刊載「星雲日記」的感受,信上寫道︰
「……『星雲日記』,它讓我們如此貼切的聆聽到大師在海角天涯的慈悲心跳與智慧脈動……他,雖然退了位,『捨』下身外一切,卻從無一刻『放』下心中苦海沉淪的娑婆眾生;他,雖遠離了佛光山,雲水行腳,卻絕非閒雲野鶴,孤裟一襲,他為聖教振興,為人間淨土,邁的是生生世世、無垠無盡、勇健無畏的菩薩大步啊!『星雲日記』活生生、新鮮鮮,讓我們面對大師,猶在目前,真好!……」
想我退位以後,佛光山的寺務行政我雖不多參與,但學生和信徒的一些弘法事務、生活點滴,也能引起大家如此關切,真是道不孤,必有鄰!
西來寺明天就要開講《六祖壇經》了,今天還一直接到報名要聽講經的電話,工作人員婉言說明座位已經客滿了,但信眾一再表示,沒有座位無所謂,自願坐在地上或看閉路電視,有的甚至說,要從家裏帶椅子來,這種聞法的熱情,讓主其事者好感動,只好一再更換講演場地,希望能盡量滿足大家的願望。
午間,跟母親談起,明天要開始講經,而且聽的人,每人要繳美金五十元,在旁的徒眾也說道︰「奶奶!現在要聽師父講經,都要交錢,有的還沒有位置坐呢!」
母親對著我說︰「那一天你空時,我講給你一個人聽。」
我說︰「我講經可以收五十元,您講,沒有人會給您錢!」
母親︰「我講給你聽,當然你就要給我錢啦!」
在旁的徒眾都拍手附和。
聞永文舊疾復發,特與慈莊、慈惠至寮房慰問,囑其安心靜養,其工作將交給依門負責。身為人師者,對徒眾除要教、養、育外,連生病或鬧情緒都要特別照顧,想「師父難為」,一點不假,絲毫不覺得我是一位大師,其實,我只是千萬人的孝子賢孫而已。
■十一月 二日 星期四
今起開始三天的《壇經》講座。
開大座是佛門最傳統的講經方式,但在西方的美國尚屬首次,不僅讓中美人士開了眼界,也是西方佛教史上的創舉!華夏、亞洲電視台都來採訪錄影,《世界日報》記者尹祧、《中國時報》記者卜大中、中華之聲主持人趙元元、香港百姓雜誌社社長陸鏗、僑界領導人吳健雄、北美辦事處處長張慶衍夫人、大陸經濟專家千家駒夫婦、史學家黎東方教授夫婦,還有五十多位美籍人士,共六百餘人,都是這次講座的聽眾,看他們那種專注入神,甚至做筆記的神情,不禁想到︰西來法水,必定可以滋潤灌溉西方的土地,讓他們能開花結果。
晚上九點半講座完,一大堆人擁進客堂,北美辦事處張慶衍夫人金弘美女士、從舊金山來的法學博士曾敏敏、聖地牙哥來的黎東方教授等多人,要求讓他們有機會住在西來寺三天,除聽經外,希望每天有隨眾做早晚課的機會。因此就請他們安單在香雲精舍。
黎東方教授說,他對中國歷史上許多高僧傳記都略知一二,而今天的講座是在輕鬆、平實的氣氛下,如此生動地介紹一代高僧惠能的生平,沒有說教,沒有神奇,他說︰「難怪你能將佛法親切帶入到生活中來,所以台灣佛教才那麼生動蓬勃!」
我說︰「您是一位歷史學家,我當不起您的讚美,不過,過去叢林開大座講經,講者是閉著眼睛講,聽者也是閉著眼睛聽。畢竟時代不同了,能閉著眼睛聽的信眾並不多,再說閉著眼睛講,看不到聽者的表情反應,起不了共鳴,若是我一定也講不下去!」
大家哄堂。
我再說︰「講經,講了給人聽不懂,那是很容易的;講了給人聽得懂,卻不容易。過去你問聽經者︰『你到那裏去?』
聽者答道︰『聽經。』
『講得好不好?』
『好極了!』
『怎麼好法?』
『聽不懂啊!』」
大家又哄堂。
■十一月 三日 星期五
佛法非常重視知行合一、行解並重,為讓大家體會聞法要先經請求的過程,故而決定這次講經,以開大座方式開講,今天請法的人數近四十人,比昨天多了兩倍,從這個情形看來,大家對這種儀式不僅認同,而且非常相應。
今特為信眾開示,開講《六祖壇經》的目的,主要是要大家除了認識心外的世界,更要認識心內的世界,認識心內的世界,首先認識我們的心,由識心而找心,由找心而明心,由明心而安心。一個人如果不知心,則煩惱、無明紛起。修心的方法,非用壓制或將心念統統停下來,而是在作務中能安然自在!這也是「禪」的開放、自由、輕鬆、灑脫、幽默的特性。
已皈依三十五年的弟子電腦專家吳玉麗,今從芝加哥趕來參加講座,晚結束時,在客堂特為千家駒、卜大中、崔蓉芝等人介紹,他們對皈依之意義不甚了解,故為其解說︰「三寶弟子沒有皈依,就是燒香禮佛,只能算是佛教的尊敬者,不能算是佛教徒,皈依是身心與三寶的接觸,求受三寶,將三寶納到我們身心來,才算是三寶弟子,換句話說,皈依最通俗的話就是信仰佛教……」
千家駒先生隨即表示,中國大陸素來提倡無神論,今天聽了《壇經》的講座,了解到參禪悟道是不拘形式的,且人人可以成佛,藉著佛理提升生活層次,使他有一種難言的感受,故決定參加講經圓滿時的皈依典禮。
在旁的崔蓉芝女士也說道︰「以前我對皈依的定義不甚了解,以為皈依就是吃素、受戒,限制很多,到現在才知道皈依只是確定自己信仰,皈信佛、法、僧三寶不是吃素,不是看破紅塵。」並表示她也決心皈依。
崔蓉芝從舊金山來,這次《壇經》講座,有不少從全美各州趕來參加的信者。
■十一月 四日 星期六
拉斯維加斯蓮華寺慧光、印堅法師,帶團回來參加《壇經》講座,今早與我談及蓮華寺新建工程進度,且要求我為蓮華寺題幾個字,寫好時,又順手寫了「慧海無涯,光照有份;印證佛心,堅定信念」送給他們,因其中有慧光、印堅之名,他們都非常喜歡。
三天來的《壇經》講座,每天都有基督教徒拿著旗子,在頭山門示威吶喊,在美國示威是自由的,聽經者都視若無睹,管區的警員頻頻來慰問是否干擾到講座的進行?曾與來訪的教育委員吳黎耀華女士就此示威之舉,談及在美弘法的艱難,身為天主教徒的她,則認為這樣對比,反而顯示佛門包容和慈悲的一面,對佛教的形象很好!
晚,為信眾開示「如何參禪」參禪必須要做到︰
一、改心(將妄心改為真心)。
二、換性(將無所不能的本性發揮出來)。
三、回頭(能回頭的人,才能擁有全部的世界)。
四、轉身(要給自己留個勲旋的餘地)。
記得三年前,我在佛光山退位時,有些徒眾對我的決定不以為然,一直問我為什麼?談到此不禁說道︰「如果當初我不退位,現在怎能常住洛杉磯享受陽光和好氣候,甚至愜意地與各位談禪論道呢?」
故為人處事,要常給自己留個轉身的餘地,才不致逼到死角,能提得起放得下、能進能退、能有能無,才是參禪悟道的境界!
歷史學家黎東方教授,聽我講《壇經》中的頓漸法門,說道︰「以前我在巴黎大學上課時,一句一字全不懂,天天酣睡在課堂,睡了半年忽然一句一字都懂了,故特做了一首詩──『頓悟原從漸悟來,花開全靠太陽曬;曬到火候足夠時,朵朵好花忽然開。』」
我告訴他,我非常佩服他的悟性。
每天母親在大哥、民弟的陪伴下,坐在末座聽講,知道的信眾都過去向母親問好、打招呼,母親嘴角總漾著笑意,當問及︰「奶奶!您看到大師登壇說法,您的心情如何呀?」
母親很淡然的表示︰「雖然我早就知道他很會說法,不過到現在我才真正知道他這麼會講話。」那份掩不住的欣慰與驕傲,我想,只有身為父母的人才感受得到!
■十一月 五日 星期日
從舊金山來的曾敏敏、芝加哥的吳玉麗、聖地牙哥的黎東方教授、大陸學者千家駒先生等,今早到母親的住處去探望母親。
黎東方教授的母親也是揚州人,但他已幾十年沒有講過揚州話,母親跟他交談時,他聽到揚州口音,倍感親切,兩個人從張學良談到江澤民,從孫傳芳談到盧溝橋事變,母親說道︰「盧溝橋事變是在七月七日,戰事擴延到江蘇揚州時,正好是十二月十五日。」黎教授直誇母親好記性,並說,他自己在抗戰時,曾兼三個大學的課,但是收入仍是有限,於是有人建議他,以收門票方式(每人美金二元)說古書,開講《三國演義》,記得當時在四川,不僅一連十天爆滿,且排隊買票者,排滿了十條街。
聽到說古書,母親也興致勃勃的提到,話說三國時代趙子龍懷中抱阿斗,拚戰長沙坡,後來逃至江都,後主阿斗劉禪,沒有奶吃,餓得奄奄一息,但在兵荒馬亂中,要找奶實在不容易,正在心急不知該如何時,剛好一位年輕的女子經過,趙子龍就向前要求此女子能餵奶給孩子吃,年輕女子看到趙子龍那焦慮的神情,就接過孩子並為其餵奶。事後心想︰我是一個未出嫁的女子,怎會有奶?如果傳言出去,那怎麼得了?故就投河自殺。
後來戰事平定,趙子龍為感念此女子,特為其塑造金身,並建寺廟紀念她。母親說︰這就是揚州仙女廟的來由。
我是揚州仙女廟的人,母親的仙女廟故事,我是第一次聽到。
我從書房接完電話,走回客廳時,剛好聽到黎教授在問我母親,我童年時的種種跡象,「……我要生他時,曾夢見有個羅漢在我床前玩……小時候鼻下與唇間有兩條紅線……」我連忙暗示母親,她才沒有往下講,黎教授真不愧是學歷史的。
母親又轉話題說道,大陸文革時,她被抓了好幾次,每次都是日夜審問︰「妳的兒子(指我)那裏去了?」
母親回答︰「我的兒子有眼、有腿,我不能代他看,我不能代他走,我怎麼會知道他那裏去呢?」
轉個身,母親對黎教授道︰「其實我也真的很掛心,他不知在那裏?」
聽到此,我也不禁鼻酸起來。
黎教授臨走時,送了一份大學的上課課程表給慈惠法師,以作為西來大學之課程參考。
社會大學執行長呂學海教授,聞西來寺開大座講經,特打了國際電話來關心,當得知前來聽經的有六百人之多,嘖嘖稱奇,因在洛杉磯平時要聚集六百人並不容易,更何況是收費方式,直歎唯有佛法才能如此攝眾。
下午三點半,舉行皈依典禮,皈依者來自各方,計有三百餘人,其中美籍人士有三十餘名參加,最受人矚目的是一位黑人女律師Low Ortega,還有一位在旁攝影的約翰先生,看到典禮開始,也臨時加入,並要求殿堂的法師替他攝影。
四點半的座談會,信徒的發問非常熱烈,大家所關心的不外下一次的講座訂在何時?美籍人士則頻頻發問,西來寺何時開禪坐訓練班?雖然延長為三小時,直到七時半,仍無法回答完所有的問題,住持慈莊法師則表示,將以書面方式答覆。
■十一月 六日 星期一
由這次《壇經》的講座,感受到美籍人士對思想、智慧的追求很認真、專注,他們將「禪」看成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在他們的觀念中,禪就是眼觀鼻、鼻觀心,神聖不可侵犯,殊不知禪是很活潑、開放、灑脫、自由的,若沒有幽默感的人,是不適合學禪的,否則太呆板了!
還有,禪師們的詩詞偈語及一些佛法名相不易翻譯,在生活中也很少用到,再加上沒有中文基礎,對古代歷史沒有概念,中國人聽起來都有斷層之感,何況是美籍人士?故今後在美弘法,必藉佛教當初傳入中國時的格義方式來解說,以此方便接引,才是目前急需之法。
永楷,大家都讚他為一流的英語翻譯。
應昨天座談會外籍人士之要求,囑社教處負責編排一些佛學課程、禪坐班及不定期的座談會,以利外籍信眾進修。
晚,七時三十分,與慈莊、依航、依住等前往信徒陳露莎家中家庭普照。陳露莎過去是影藝界的人,先生李漢操;其新建房屋,亭台樓閣,氣象萬千。
■十一月 七日 星期二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皆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偈語實在是西來寺住眾最佳寫照。因為有很多住眾,不知道西來寺在美國社會上所受重視的程度--
一、去年西來寺舉辦第十六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及傳授三壇大戒,有三十多個國家參加,經他們的傳播,世界各地知道西來寺者有幾億人,而佛光山在台灣才幾千萬人知道而已。
二、這次《壇經》講座,在收門票的方式下,仍有五十多名美籍人士參加,其中有三十多人皈依,這正明示美國社會對西來寺的接納,在美國佛教史上是值得刊載的一件事。
三、布希總統的教育顧問吳黎耀華女士,也是洛杉磯九個社區大學的負責人,表示明年西來大學正式招生時,其社區裏的大學學生願意前來就讀,並願與佛光山叢林學院結為姊妹校,組團到台灣參觀。
四、常有一些基督教的社團借用西來寺場地活動,明年也將有紅衣主教及更重要的主教要到西來寺對談。這些都是西來寺樹立法界和平、四海一家的形象。
西來寺雖是一個宗教道場,但其發揮的作用,並不亞於洛杉磯中華會館及北美事務協調會,希望西來寺的住眾都有此共識,為中華文化而努力。
依如由香港來電表示,本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安排我在香港沙田大會堂講演,兩千張入場券已索贈一空。想我提倡的人間佛教,不僅台灣適合,走遍天下美洲、澳洲,都能和信眾相應,所謂適應時代、觀機逗教,身為一個弘法者,有什麼比給大眾歡喜,給大眾信心,更感欣慰的事呢?
明起將前往夏威夷、澳洲、北婆羅洲、沙勞越、馬來西亞、香港等地弘法,我在佛光山叢林學院西來分部上的「宗門思想」課程,教務處已聘請印海法師代上《攝大乘論》。
■十一月 八日 星期三
因為本月中旬,將至東馬斗湖參加普照寺落成、開光,今特傳真一份賀詞,全文如下--「佛光普照,佛陀以慈悲攝受眾生,眾生亦應虔誠懇切的來迎接佛陀的慈光和悲心︰
一、祝賀大家和佛陀的思想見解一致,
二、祝賀大家和佛陀的精神慧命相依,
三、祝賀大家和佛陀的榮辱甘苦不離,
四、祝賀大家和佛陀的法身兩心相通。
己巳年斗湖卓光明、李玉燕女士等建普照寺落成,書此數語,以作祝賀之忱!並望大馬信眾能和佛陀接心,所謂光光相照,心心相應也。
普照寺留念」
日前慈容轉來一封悟一法師的信函,要我為其在台覓地,以建金山分院,了其心願。隨即回函表示,年底回台時,如有消息,定為奉告,但勸其世界之大,何不看遠看大,籌建金山分院,但不一定要將寺廟全擠在台灣。
《中國時報》記者卜大中來寺,談及這幾天洛杉磯的人一碰面,就是在談這一次《六祖壇經》講座的事,頗有意猶未盡之感,並送來一篇二千多字他聽講《六祖壇經》的心得,今傳真給《普門》雜誌作為特稿之用。另《世界日報》記者尹祧,也在報上發表了她聽經的心得,「回響」實在是表達心意的最好禮物!
下午五時三十分搭乘澳航班機飛往夏威夷,大哥、民弟皆到機場送行,臨行前至母親住處告假,母親說︰「你不在家,這裏的米、鹽、柴都準備好了嗎?」
我笑著答道︰「不僅準備好了,且夠用好幾年。」
母親親自送我到門口,車子開走時,仍見她在門外佇望。
晚十一點,抵夏威夷,依筏、依門早在機場等候,但因時差關係,夏威夷才晚間九點。
■十一月 九日 星期四
這幾天是依筏夏威夷大學的期末考,再加上籌備我的演講事宜,看她又瘦了一圈,在外留學的弟子,也有辛苦的一面,早餐時,看他忙著招呼這、招呼那,即催他趕快上學了,我說,我會幫忙打掃庭院,為花草樹木澆水。
香港《英文虎報》報導了大陸經濟學家千家駒先生,這一次在西來寺聽聞《六祖壇經》後皈依的消息,記者譚衛兒小姐特來電至夏威夷訪問我,千先生皈依之原由?介紹她還是訪問千先生本人更為實在。
晚,七時三十分,在夏威夷大學學生活動中心(Campus Center)講「禪的生活」,中文投影板書由慈惠負責,英文投影板書則由信奉基督教的夏大宗教系教授恰波(David Chappell)負責。今晚來聽講的以年輕學子居多,為大家開示道︰「只要是世間上的人,不管男女老少、各種宗教不同、膚色不同,但相同的是一個『心』,也就是大家所要探討的禪心。『禪』是超出一般人情想像,用另一種觀念來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禪,會給大家生活帶來真善美……」
講座完,回到住處,與慈惠、慈容、依筏、永楷等談話,永楷的英文很好,完全和美國人一樣,佛學也不差,我鼓勵其多閱讀中國古典書籍,如︰《古文觀止》、《唐詩》、《資治通鑑》、《四書》等,因為多讀一些古書,講話才有中國文學的韻味。
發覺時下一些年輕人有一種現象,即出了家的人,反而更孝順父母;結了婚的人更注重事業;上了佛學院的人更想深造,是人性一種補償心態?抑是物極必「反」的反應呢?耐人尋味。
■十一月 十日 星期五
從上午九點起至十二點,同時來了五批客人,分三個客廳講話,好在有慈惠、慈容、依筏、永楷幫忙,本來約好會見時間半小時,但大家都不告辭,到用午飯時間,客人們都「不客氣」地留下來用餐,忙壞了廚房的蕭師姑,雖如此,一下子八樣菜就上桌,畢竟師姑還是師姑。
席間, 國父中山先生孫女孫穗芳女士談到,在美國有某法師,兩天內看他吃了兩次飯,但當天下午在一次訪問中卻向大家說,他已三天沒有用飯,為的是代眾生受餓,言下之意,認為佛門大德者不應妄言。其實不吃飯也不值得標榜,蛇在冬眠期,幾個月不吃,也不見得是修行。
她又提到,在大島有一西藏中心,負責人是一位密宗白教傳人,大島人稀,道場維持的方法,即依靠前去學密的人,每人學費每天五元,食宿要繳十元。想到宗教初期發展維持之困難,其弘法之條件與國內本地實不能比也。
華夏電視台總經理姜聯成,希望「星雲禪話」能在華夏播映,我非常樂意促成,但因我多年不過問山上行政,介紹其與佛光山電視弘法委員會聯絡,當可促成。
建築師奚會晹先生、房地產經濟人黃春進先生,一直鼓勵我在夏威夷興建弘法道場,只因我不善英文,又不諳美國法令,這只有待佛光山英文人才的成長,一切都是因緣,目前實在力不從心。有人說,我的野心很大,要在世界各地建道場,其實,這不是野心,應該是願心,因為願將佛法遍天下,這是每一佛子之責。
接到斯里蘭卡傳真來一份邀請函,希望能前去參加籌備亞洲佛教協會事宜,我雲遊各地,居無定所,囑佛光山心平和尚派人連絡。
菲律賓呂姓護法特來電邀約,希望能抽空安排時間至菲一趟,隨緣而定。
下午,與教育院院長慈惠、都監院院長慈容等談到,為了讓佛光山保有朝氣,希望在人事上能時常更替,也就是說,在高位者不要留任太久,要提早交棒,以讓後輩的年輕人早日成長……。我尚未講完,她們皆異口同聲答道︰「求之不得」、「感謝不已」,我聽得出她們言出至誠,我非常高興,佛光山徒眾向來只知奉獻服務,不眷戀高位,這就是佛光山的精神,值得佛光人驕傲的地方。
晚,在夏大藝術系禮堂(Art Auditorium)開示,禪是悟的,不是學的;是從心流露的,不是外求的。而「悟」必須--
一、要自己承擔。
二、要隨緣放曠。
三、要明白自己。
四、要珍惜生活。
西來寺信眾黎加嚴先生,特從洛杉磯來夏威夷參加我的講座,今早請他帶依門、永莊至大島一遊,讓他們見識一下活火山噴漿的壯觀場面。誰知他們回來卻說看到火山岩,但沒有看到活火山,實在枉費我三百六十元的機票。
■十一月 十一日 星期六
下午四時起,在夏大藝術系禮堂,有一場座談會及皈依。夏大原始佛教學者Kalupahana表示,從我的講演中印證了很多他本人著作中的理論觀點,感到非常高興。
三天來負責提供盆景布置會場的劉禪箎先生對我說道,他是一個基督教徒,回去後他要跟基督教做個了斷,說聲再見,希望能參加下一次的皈依典禮。
今天皈依的有夏大宗教系教授恰波(David Chappell)、前緬甸大使Paw U Richard夫婦、國父孫女孫穗芳女士、建築師奚會晹、羅錦堂教授夫人羅曉雲女士等三十人。
晚餐在玉佛寺瑞妙法師及謝周慧寶居士的安排下,以自助餐方式飽餐一頓,隨即開始在夏威夷最後一場的演講。
我住在夏威夷佛教文化協會,這裏的住處環境,前有公園,後有大海,家家戶戶都有遊艇,晚間坐在庭院,加上月光柔和的照射,可感受到一份靜謐,口中不覺吟道︰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才驚覺這是五十年前在故鄉聽人誦過的句子,五十年來從未想過,今天竟然脫口而出,可見在心田中播下的種子終會現行,真是不可思議。
我有一個個性,這個性格是好是壞,自己都不知道,就是我身上有錢放不住,一有錢就想要給人,這三天來共收了三百八十元的紅包,悉數交給夏威夷佛教文化協會,交出後,心中愉快非常。
■十一月 十二日 星期日
清晨一點四十分,搭乘澳航班機前往澳洲。
在機上偶看到《少年中國晨報》報導一則新聞,標題為--達賴可望明年訪華。內容述說,行政院蒙藏委員會委員長表示,預期達賴喇嘛可望明年來華訪問,屆時,蒙藏委員會將代表政府予以正式褒揚……現在一切達賴來華訪問事宜,都委星雲法師全力進行……云云。
想我與達賴接觸,皆以西來寺及漢藏文化協會理事長身分,純以宗教與文化立場邀請達賴,對蒙藏委員會所云委我全力進行之語,實有出入。
■十一月 十三日 星期一
上午十一時抵澳洲雪梨,從夏威夷至澳洲經過了國際換日線,下飛機時是十三日上午九時三十分。
依訓、永全、袁炯榮醫師夫人寸時嬌女士,及由西來寺趕來會合的慈莊、由舊金山趕來的陸鏗等,均在機場迎接。
稍事休息,即往本山在澳洲道場開山籌備處--農場參觀。農場主人Bruce Smiths先生,其家族在澳洲已有百年歷史,傳到他已是第六代了,政府特別明令其住屋已屬國寶級,不准拆除。想佛光山只有二十年的歷史,卻能住在百年歷史的房屋,以籌備建寺,因緣實在很奇妙!
記得十年前,在美國為建西來寺,購買的那塊馬場土地,馬糞有幾尺高,臭不可聞……今見此農場,一望無際的綠油油草原,與馬場比起來,內心的感受是︰天堂也不過如此。特囑永全、依訓,對古蹟保持不動,一切朝原始方向發展。
接到永護由佛光山的傳真,得知《佛光大辭典》榮獲金鼎獎之消息,且不論本山對此辭典所投注之心力、金錢,教育部能肯定其佛學價值,才是重要,畢竟好書是不寂寞的。
澳洲《新報》也刊載了與《少年中國晨報》同樣的消息。我與達賴接觸並不代表任何人,這純是佛門同道、友誼上的往來,報上的說詞「……達賴來華訪問事宜,都委星雲法師全力進行……」實在令我驚訝!
是日,安單於黃守德居士的農場。
■十一月 十四日 星期二
早餐,黃守德居士特做了一道他家鄉雲南的小點心,叫「飯豆巴巴」(即紅豆磨成漿,拌麵粉煎成小圓餅),吃時,要沾蜂蜜。第一次嚐到雲南口味,同來的陸鏗先生也是雲南籍,見他似有濃濃鄉情。
上午十一時至五龍崗拜會市長佛蘭克(Frank)先生,市長祕書威廉(William)、律師 Hamson、建築師 Terry Graham、楊潔貞、寸時嬌居士等均在旁作陪。
與市長提及,佛光山在五龍崗建寺,其發展方向文化將重於傳教,不僅要將佛法弘揚,在修持方面如禪坐,技藝方面如插花、素食之類的活動,也將同時進行。希望能替五龍崗帶來福祉,讓國際上的人士,只要提到五龍崗南天寺,就知道有澳洲,希望市長在日後建寺時,其工程、道路、電線等公共設施給予協助,也可讓全世界的人知道五龍崗的人們對佛教建設之支援。
隨後轉往建寺二十六畝地巡視,此為五龍崗市所有,承市長發起,將土地捐給佛光山作為建寺之用。
據楊潔貞女士說道,最近報上常常在爭論佛光山在五龍崗建道場的事,議會中有十五個席位,十三位議員表示贊成,沒有贊成的兩位議員則受到攻擊,因在澳洲什麼宗教都有,就是沒有佛教,今天有這麼好的因緣,在五龍崗要建寺,為什麼要反對?
又聞市長自從上任以來,就是發起將土地捐贈給佛光山建寺之舉,最受新聞界之讚賞。
下午四時,在五龍崗佛教會舉行一場皈依典禮,參加皈依者有雪梨中華佛教居士會副會長丘創義先生、Estpac Bank Corporation經理Brian J. Franklin、John R. Egarr、高中教員Gary Hutchins等三十五人,其中還有人是趕了四個小時的車程來參加的,想只要有土地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佛教,實不虛也。
晚上八點多,有二十五位來自香港、大陸等地的留學生專程到安單處見我,表示事先不知道我會來澳洲,故有很多人沒趕上,錯失了與我會面的機緣,我說,因剛到澳洲來,一切尚未就緒,連一張椅子、一杯茶都沒有辦法供應,故不敢驚動大家,一位劉姓學生馬上舉手說道︰「大師!您知道嗎?澳洲的習俗就是到人家家裏作客,是要自備椅子、杯子的,所以您不用操心,只要通知我們一聲就好了。」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臨走時,全體同學與我合照,並表示在農場籌備建寺期間,一定會來護持,我笑著問︰「今日初見,各分西東,我怎麼會知道你們來不來呢?」
他們天真的答道︰「我們不是拍照為『證』了嗎?」
實在是一群可愛的年輕人!
■十一月 十五日 星期三
早餐,黃守德居士特做一道雲南名菜--「米餌」(即黃豆磨成汁,加小塊油豆腐,拌蕃茄醬,再淋到米粉上),南洋人稱「汶粿條」。據黃居士云,明末時,明王福松有一次流浪到雲南,餓得走不動,碰到一位好心的老媽媽,就請他吃汶粿條,福松王稱之為人間美味,故此道菜又名「大救駕」。
我一向對邊疆少數民族都頗具好感,這一次抵澳不僅見到雲南人,還吃到雲南菜,這種機會實在不常遇到。
應邱錫寬居士等人之邀(即本山弟子依律法師的姐夫),上午十時四十分搭乘 AnsettAir飛往布里斯本(Brisbane)。邱錫寬夫婦、陳春龍夫婦、李誠孝夫婦、楊憲榮夫婦、邱俊雄等人均在機場迎接。
午餐後,前往邱錫寬的果園參觀,據聞果園內所種植的光桃(即水蜜桃,但外皮無絨毛,表皮光亮),非常受消費者的歡迎,而葡萄產量每次收成可得三千箱,這種成果讓來訪的每一個人都與有榮焉。
下午四時,在陳春龍居士家,舉行一場家庭普照,前來參加的左右鄰居,有六十人之多,大家都非常踴躍發問,大家的共同心聲不外移民到澳洲來,除了為家庭、為生活、為前途、為事業、為親朋的相聚之外,如何提昇精神生活才是他們目前迫切需要的。知我在五龍崗要興建道場,一致要求在布里斯本也能建一分院,在恆順眾生的要求下,允其視因緣而定。
楊憲榮夫人說,她已皈依我多年,在台灣不曾碰過面,想不到在千里迢迢的澳洲能見到我,直呼是「師徒緣」。
年屆七十六的大陸中國著名書法家黃苗子先生,及其著名畫家夫人郁風(即郁達夫之妹),最近應澳洲藝術學院邀請前來講學,也參加了這次家庭普照。黃先生還書寫了「大般若」三個字送給我,實屬難得的禮物。
晚,宿於 Jrady Winds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