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錢之道
錢,為人之所欲。用之得當,能做很多善事;用之不當,則會造很多罪業。心中不受金錢左右,也不貪心積聚,以無為有,才能擴大自己的心靈,提升自己的精神層面,過著隨緣放曠的生活。
◎信仰是我們的依怙,信仰是我們的根本,真實的信仰是沒有東西可以替代的。
◎在無量微塵中,體驗法界之大,以一顆佛心,享受無限光明與法喜。
◎寧可成為苦惱的善人,也不要成為風光的惡人。
◎化「緣」是無盡意,有緣才會結緣,但是要結善緣、好緣。
◎為做事必須忍耐,為了成功何妨委屈,故身為領導者必須學習低下、忍耐、吃虧。
◎能忍才能不受傷害,能忍才能興隆,能忍才能波羅蜜(通過)。
◎念佛就像是在造佛︰一聲接一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念,就是一斧一鑿的刻,不停的刻,把心刻成一尊阿彌陀佛來。
◎不怕你業障深重,但怕你不懺悔。洗浴,身即清淨;懺悔,心即安樂。
◎事事不如意,那都是因為往昔之中,嫉妒障礙別人的業報所感。
◎一個人若無真心,做事易起煩惱,且浮而不實,是成不了事業的,一分「真心」,內含恭敬、平等、慈悲、智慧、謙虛等美德。
◎外在的環境沒有絕對的順遂,只要心平就會滿意,能接受多少無理的要求,就會有多少佛法的方便。
■大事與小事
能幹的人,是具有正確的觀念與勤勞的工作態度,這對一件事情的成就很重要,可以將小事做成大事;反之,沒有這些理念者,大事也會做成小事。
◎要使自己的人生豐富精采,就要好好規畫未來,沒有規畫的人生就易隨波逐流。
◎人活在世上,就是要追求快樂,快樂源自於放下、自在,不為旁人一句話而惱,不為他人一件事而怒。
◎「浴佛」,是藉外在的佛來洗滌我們的內在佛,浴佛主要是在淨浴我們的心。
◎能自知自己的苦惱、慚愧、羞恥,就會對周遭的人感到對不起,自然就會知道感恩、對人好。
◎用生活來表達修行,是一種真心。真心就是真情、真義、真實,是會感動人的。
◎一個人若只看到別人的過失,而看不到自己錯誤,則永遠不會進步。
◎世界非只有我一個人的,社會也非我一個人的,道場更非我一個人的,而是十方信眾共有的。珍惜眾緣所成的因緣,才不會自我迷失。
■生死一如
生死猶如一張紙,只隔一面而已,生了就會死,死了又再生。佛教以「喬遷之喜」來形容生死,房子舊了必須搬一個新居,衣服破了應該換一件新衣,身壞命終也會賦予另一個新的軀殼。
◎佛教貴在「一」、「單」,簡單、單純就是美。
◎我在人間,便想到人間的需要,個人的歡喜與不歡喜並不重要,要能「以眾為我」。
◎忠於自己的言行,尊重他人「知」的權益,才能活得心無罣礙,瀟灑自在。
◎「萬朵桃花一個根」樹有根,水有源。飲水思源,注重恩義,才是正道。
◎受戒比發財更好,尤其五戒是做人的根本,人生的功名富貴均在五戒中。
◎念佛要具慈悲心,真心的流露,佛號才會受用。
◎人與人相處,口邊多善言,可以廣結很多善緣。
◎管理好自己的身、口、意,不起煩惱,不與人鬥爭,是處事最好的妙方,其原則不外︰常住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
◎與人共事,要有一顆至誠的心,不計較人家如何待我,用心待人才重要。
◎福德智慧是從讀經、作務、布施、修行中累積的,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故老實修行是不二法門。
◎一個人太過於保護自己、理由太多,就聽不進道理,故學習要帶著空納的深心,謙虛的態度,才能得到法的受益。
■千里馬
有懷才不遇的情愫者,中間必定缺少一份緣,要知苦惱、知慚愧。愚者也有一得,要認識清楚自己的長處、缺點、過失,並刻骨銘心的去改過。只要有條件,不怕沒有伯樂欣賞,就怕自己不是千里馬。
◎一個人只要有真心、熱心、慈悲心,一定可以贏得人心;對人沒有記恨心、嫉妒心,就是佛心。
◎生是前世的造作要去改進,老是無常的定律要去接受,
◎病是必然的現象要去承擔,死是神識的流轉要去面對。
◎生死是一種妄想煩惱,要遠離,人生不要為生死太罣礙,應該對現實生活多關注、多愛護。
◎生性怯弱易感覺有壓力者,對他人的閒言閒語太在意,就不會自在。平常要多禮佛、多親近善知識,來增加自己的力量。
◎人我是非只不過是過眼雲煙,沒有絕對的好不好。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心中的佛地、寶地要隨心轉。
◎相信命運不如改心,將嫉妒心改成尊重心,瞋恨心改成慈悲心,貪欲心改成喜捨心,排斥心改成包容心,計較心改成成就心。因此,發財不如發心,改運不如改心。
◎一個人的美,除了風度、儀態、端莊外,心地的純善、真實比任何美更重要。
◎錢的多少並不表示一個人是否富貴,金錢上的富有在於滿足,因此人要會用金錢,不要為金錢所用。
◎任何事情皆有好與不好,不要太固執己見,能力強者,對不合己意或看不慣的事情,會自我調整去接受、不排斥。
◎人學習的方式,最方便的不外從模仿中去學習,故上位者,身教言教的影響很大。但人若沒有自覺,是永遠不會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