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氣
生氣即表示沒有力量,要不生氣,除了懂得排解外,就是「忍」。忍耐可以激發心中的力量,有力量就不會煩惱、不會動心、不會起瞋,而且能越挫越勇。忍到最後就是一種智慧,有了智慧看世間萬象,還有什麼值得生氣?
◎以愉快的心情學習事物,永不會忘記。
◎人大多抱怨記憶力不好,沒有人抱怨判斷力不夠。
◎一個人付出多少努力,就會回收多少成就。「給人」很重要,一句問好,一份恭敬,一份發心,都能成就無上功德。
◎人只要有慈悲、愛心、信仰、智慧,就可以幫助別人製造快樂。
◎一日修來一日功,一日不修一日空,真正有修行者,由其言談舉止可以感受到其道氣。
◎做好事不求回報功德,因果一樣不會辜負人的。
◎要做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要為社會服務,先做大眾馬牛。
◎領眾要領心,有佛法就有辦法。
◎做大事要有魄力,做小事要能細心,做難事要肯忍耐,做善事要求無相。
◎行善做好事的法門很多,不管有相或無相,只要肯做,永遠不會嫌多。
◎語言上的口角是非只是個人的榮辱、暫時的假相,忍耐一下,一切得失榮辱終究會過去。
◎身體雖是自己的,生老病死卻一點也做不了主。
■講清楚、說明白
每個人都可以發表意見,但不可以堅持,因堅持即起爭執,一爭執就會分裂。凡事要講清楚說明白,真理是越辯越明的。
◎參禪要慢慢來,功夫是累積的,不要將目標定得太高,「悟」是自然的,是要集千千萬萬的小悟,才成大悟的。
◎面對逆境及不順遂的事時,最好的方法是「忍」﹗而忍的步驟,先忍之於口(下忍),再忍之於面(中忍),再凡事不動心不生氣(上忍)。能如此,在大冶洪爐中,才能鍊鐵成鋼﹗
◎每天在思想上、觀念上都能大死一番,對自我品德的增進,必定有所助益。
◎有「人」的地方,就有「事」,所以稱「人事」,人可以輸掉一切,但不值得因人事而輸掉自我的法身慧命。
◎凡事要有大是大非的觀念,不可只看有沒有利益。
◎一個人如果活在不明白中,是非來時,不知辨別;善惡來時,不知分好壞;輕重來時,不知權衡。好壞、是非、善惡都是一片糊塗,如何做人處事?
◎一個人有一個可以回去的地方,多麼重要美好﹗如果有國不能回,有家不能歸,人生何其悲慘。人生有回歸的道路,乃至將來回到西方淨土,回到來處的地方,實在太美妙了。
◎能力強者更要謙虛、低頭,不要氣勢凌人,寧可吃虧也不要負人。
◎身為主管一定要注重人和、人緣、人心;領眾要領心,否則不容易和諧。
■學徒性格
人要求得進步,必須要有「學徒性格」,耐得住別人教、別人怪、別人罵,才會進步。不當「學徒」,如何「出師」。
◎「發心」就是做事的本錢。世間沒有小人物,只要發大心,就是大人物﹗
◎別人之所以會嫉妒,大多是因為你做得太好、太成功,所以對別人的惡行惡語不要太在乎。世間有排斥不完的事,不如化阻力為助力,容他、化他、吸收他。
◎每一個人在精神與物質方面都能相互融和,那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我很歡喜徒眾「忙」,也很鼓勵徒眾「忙」,從忙中可以學習,從忙中可以收穫,從忙中可以增長見識,從忙中不會有煩惱。問題是要「知所以忙」。
◎向主管請示事項,有時依現實環境或未來發展需要,會有不同的指示,要懂得去接受,因不同的指示,會有不同的學習,一定會更進步。
◎要有宏觀的遠見,不要有你、我、他的分別,走到哪裡都要有本土化的心態,不要念於一地、一處、一國。
◎白天時要準備手電筒,晴天時要準備雨傘,春夏時節要積榖過冬,人為永恆無限的未來著想,故要多培養好因好緣。
◎面對惡意的毀謗攻擊,要想成是在替我們消災,內心就會釋懷。更何況「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
◎人往往因為沒有接觸,所以不了解;因為不了解,所以有隔閡。故凡事要從積極面去想,一切都是美好的。
■欣賞歡喜
抱著一種欣賞歡喜的心態,日子會過得很愉快。世界是一個展覽會,到處都可以欣賞;歡喜是自己創造的,要將歡喜創造出來,以供養十方。
◎不要去罣礙活多久,做一天人就要盡一天人道。
◎人只要沒有掛念,就沒有念頭。
◎「動」是生命的活力,人生的意義在於能動,因為動,人才有思想,才有感情,才有活力;「懶」,不動,即不懂生命意義。
◎為弘法利生的事業,我們沒有定點,世界就是我們的定點。只要有願心,世界沒有遠近;只要肯發心,人間沒有苦樂。
◎人,不看外,看自己的心,才能認識自己。
◎人生「擁有」的層面有限,「享有」的樂趣是無窮的。
◎人生有時候「不知道」很好,不當看而看,不當聽而聽,就會產生煩惱。「疑心」最會破壞感情。用愛才能贏得愛,用人生的寬面、反面去想每一件事,感受自會不同。
◎做義工除了是一種力量、時間的布施外,更是一種生命、信心、讚美的布施。
◎要懂得如何做主管,不要擺架子,不可只發號施令,做菩薩要具有智慧,並具備包容心。
◎只要有悲願信心,面對逆境自然就有力量。
◎任何讚美、恭維,都不及在苦難時,所承受的關懷。在空曠無助的世界中,能有一、兩句慰言關懷可資依靠,是很美妙的。
◎一個團體要興盛,必須由每一個組成分子,彼此互相尊重、開誠布公、不比較不計較。人的個性雖有差別,但並不表示不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