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真修行(1994) -- 星雲日記27 星雲法師著

真修行(1994) -- 星雲日記27 星雲法師著

是非之道 1994/2/1~1994/2/15

[日期:2011-02-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二月 一日  星期二

離開山上將近一個月,昨晚回到佛光山,今天除了巡視各項工程之外,晚上則和弟子們座談小參。

一、我覺得佛光山的初學弟子規矩散漫︰所謂「不依規矩如何成方圓」,對我們來說,戒律是生活的標準,清規是叢林的依據,而佛光山的組織章程更是佛光人的準則。可是,現在的大家卻––

1.穿著沒有規矩。
2.請假、外出沒有規矩。
3.飲食沒有規矩。
4.早晚課誦沒有規矩。
5.生病食藥沒有規矩。
6.擁有物品沒有規矩。

二、我覺得團體要明辨是非︰在佛光山,嚴禁惡口、造謠、閒話、粗言、亂說。一個團體要和樂清淨,口和無諍很重要。僧團中有一信條︰不說是非,不聽是非,不傳是非,不怕是非,進而檢舉是非,求證是非,公開是非,讓是非遁之無形,無法存在。

三、我覺得大家立場不清楚︰立場就是宗門思想,立場就是常住,不可親近邪道邪教。

四、我覺得徒眾不懂得安排生活︰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生活做一規畫,上圖書館讀書,上佛堂拜佛、打坐,或者參加社團學習技能,在法器方面用心練習。衣食住 行、行住坐臥,都要懂得規畫。我很掛念大家不會生活、不會思想、不知輕重、不懂權衡、不明好壞、不分是非、不辨善惡,何去何從,茫然無知。大家對於修行, 也要善於安排規畫,修行是自己的本分事,不必告知他人。至於知見的問題,同樣也非常重要。為何過去的佛教會衰微?是因為沒有佛法,大家要緊記前車之鑑。農 曆新年即將來臨,希望大家能去除陋習,發憤圖強,在事業、學業、道業三方面都有所增長。


■二月 二日  星期三

為籌募佛光大學建校基金,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發起的「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的籌募工作,在全省各分會會員護持下,正積極地推展中。很多有心的信徒,毫 不吝惜的捐出自己珍藏多年的書畫或藝品,來共襄盛舉,還不時地提醒我要過目一下。對字畫藝品我是外行,但是近一、兩個月來,因籌募義賣的關係,有緣接觸到 不少名人專家,在「耳濡目染」下,也享受到泛遊藝林中的那股怡悅。尤其在行家的解說下,有時面對一幅畫竟可以不吃、不喝、不睡,流連欣賞三、四個小時仍然 捨不得走,怪不得古德會有「玩物喪志」的警語,而藝術對人性的陶冶也可見一斑。不管這次義賣的成績如何,至少我學習到不少書畫藝品的欣賞知識,實在是意外 的收穫。

上午,應約至高雄參觀中山大學顏允進教授的高更畫廊,巧遇名畫家周以鴻先生,並承周先生好意送我一本他的畫冊,畫風確有不俗的格調。一談起興建佛光大學,大家都寄以厚望,深感「佛光大學」很有人緣,到處都遇到有心者。

中午,轉往普賢寺,和普賢寺住眾及日文佛學班學生們用餐。不管在大陸或臺灣,寺院中兼辦佛教學院,都會有一種現象,即寺方和教育行政單位各有立場,兩者不 易融和;有時佛學院甚至受制於常住經費,而遭停辦。因此對於僧伽教育我一向堅持「叢林寺院化,寺院叢林化」的原則。

佛光山叢林學院的前身––三十年前的壽山佛學院時代,就秉承此一理念在辦學。雖然目前佛光山叢林學院已擴展到六個佛學院,但我仍非常懷念壽山佛學院第一、 二屆的學生(一九六四年左右),那時全院師生共有八十名,活動範圍也只限於壽山寺樓上、樓下,雖然空間有限,設備不盡完善,但大家每天都忙功課、忙考試、 忙實習、忙法會,忙得很充實,忙得很安住。更難得的是,大家都具有濃厚的宗教情操,在求學的三年期間,有的發願不吃零食,有的發願不會客,有的發願不打電 話,有的發願不外出;還有一位同學因有胃疾,不能久坐,三年來每天都跪著上課。也因為有此道心道念,這些學生如︰本山的慈嘉、慈怡、心如、依嚴,以及其他 道場真悟、性瀅、慧哲、道觀、心印、悟證等人,他們至今都能在佛教界獻身獻力弘化一方,不曾流失過一個。

記得壽山佛學院時代,殯儀館的告別式及太平間的佛事特別多,佛學院學生平常除考試、上課外,也很注重自修,因此這一方面的誦經事宜,我都自己承擔起來,儘 量不打擾學生。從深夜到黎明,穿梭於太平間與殯儀館之間是常有的事。因為如此,後來才感得慈莊為了要幫忙常住誦經,終於發心出家。

學生自制,老師慈愛,完全在道學上共勉共勵,所以我很自誇的說道︰我曾辦過一個很好的佛學院﹗希望日文佛學院的學生,能承襲壽山佛學院時代的精神,在學業 上忠於自己的功課,在工作上忠於自己的職務,在思想上忠於自己的宗風,在弘法上忠於自己的信仰,在利生上忠於自己的慈悲﹗

為提升信眾在禮佛拜佛之外,對佛學經典義理有進一層的認識,普賢寺於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年)首創都市佛學院,讓在家信徒能利用假日或工作之餘,進修佛 學,這十多年來帶動全省寺院成立「都市佛學院」,已成為一種風氣。希望普賢寺住眾能更進一步發心,依信眾的需要開辦各種佛學課程,譬如︰

1.老人都市佛學院(上課內容以娛樂性為主,如︰下棋、民謠歌唱、影片欣賞、說故事……)。
2.兒童星期學校
3.安親班
4.婦女學校

讓「都市佛學院」的課程,能嘉惠每一階層人士,這是普賢寺住眾的責任﹗

下午三時,從普賢寺開車北上,沿途商家陳列的南北年貨非常豐富,很有「年」的氣氛。年終送禮一直是中國人的習俗,送禮時,如何不落俗套又切合對方需要,實在需花費一番心思。今天報上提供了「送禮六大要訣」,可作為大家參考。根據臺北政壇、商界的慣例,歸納如下︰

1.切合對方需要  2.要能不落俗套
3.凸顯企業形象  4.送得恰到好處
5.儘量禮輕義重  6.禮券最為實惠


■二月 三日  星期四

由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及佛光出版社聯合舉辦,為關懷受刑人而發起的「開啟心窗」贈書活動,下午一時,在臺北道場舉行贈書儀式及記者會,前來出席的各報社、電臺、電視的記者先生小姐,共有三十多位。

這次贈書內容是由嚴寬祜文教基金會率先響應認購百套《星雲日記》、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認購千本《心甘情願》,贈給全省十九所監獄的受刑人,請法務部長馬英九先生代表接受,由我和天下文化出版公司高希均教授共同主持贈書儀式。

高希均教授在儀式中表示︰「大師的〈心甘情願〉文章,在《遠見》連載以來,反應非常熱烈,深獲各方好評。目前社會最缺乏的,是令人仰慕的身教言教,而《星 雲日記》記錄的,不僅是大師個人生活點滴,也是人生的省思,相信受刑人看了定會有所領悟。記得在《星雲日記》上有一段話說︰

『我個性和平不喜紛爭,主要是我很能忍,對不滿、不悅、不快、不妥、不宜、不適的事,從不輕易說出一句。社會上很多人吵架、不和、不平皆因「我怎麼不知道 這件事……」「怎麼不對我講……」,這其中的「我不知道」、「不對我講」即表示不尊重我。而我和徒弟間辦事、處事、做事,有很多我根本都不知道,但我從不 曾說過一句,我以弟子能夠自己擔當最好,所以省掉很多不必要的意見,也因此帶動佛光山以和為貴的忍耐風氣,而不曾有過糾紛。』

大師的一言一行影響所及,不僅是在教育界,更擴及全世界,在《星雲日記》中我們感受到大愛的溫馨,相信受刑人看了對心靈的淨化必有助益。」

馬英九部長在接受贈書後表示︰「非常感謝各界關懷受刑人,我們會儘快將《星雲日記》和《心甘情願》分送到各所給受刑人閱讀。如果將社會喻為一條河流,法務 部是在處理社會下游的廢水,而大師淨化心靈的工作是屬上游工作,具有莫大影響力。上游者如能潔身自愛不貪污,則下游就不必花時間去肅貪。後天,將有三百二 十多名假釋犯出獄,能夠假釋出獄的受刑人,都是在獄中表現良好,並有具體悔過事實的人,因此出獄後,往往能更珍惜重生機會,在社會上會有更好的表現。根據 法務部十年的統計資料︰出獄人犯再犯罪的比率平均為十分之一,而全國假釋犯約占所有人犯的三分之一,但假釋出獄再犯案的比率僅百分之四。只要社會各界能夠 接納幫助受刑人重生,對於教化受刑人應有正面積極的意義。

謹代表全省監獄感謝嚴寬祜文教基金會和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的贈書,相信宗教書籍對心靈的啟發,可以減少監獄人滿為患的情形,也歡迎相關的錄音帶、錄影帶可以多捐給受刑人。」

我非常感謝記者們對《星雲日記》的稱讚,也感謝經濟學家高希均教授主持這次記者會,馬英九部長親自接受贈書,更是最大殊榮。佛法可以補助法律之不足,可以 防患於未然。我生平也有兩次牢獄之災,一次在大陸,共產黨說我是國民黨;一次在臺灣,國民黨說我是共產黨。深深感覺人在有形的牢獄中服刑,並不表示真的有 罪。有很多人雖是自由之身,但卻坐在無形的心牢中,因此「自由」有時就在我們的一念之間。我希望受刑人看了我的《心甘情願》和《星雲日記》之後,能在一念 之間回頭是岸,在一念之間轉惡為善、轉苦為樂、轉地獄為天堂,把獄中當成是關房,來修身養性。

《星雲日記》的內容雖是生活中的點滴,但含有無數佛法,從中體會佛法的浩瀚,對自己的生命就有信心,生活自然能日日進步,法喜充滿,啟發慧命,長養善根。 有一念的慚愧,就有一念的善根。四年來,我的日記在《普門》連載,主要是為加強《普門》的可讀性,因為讀者信徒的熱烈支持,我將會依大家的需要再繼續寫下 去﹗至於內容寫得好不好,則有待各位來評鑑。

接著由我回答記者們的問題,其中還包括新中國出版社記者李宗慈小姐的「人物專訪」––

問︰社會上的大學已經很多,為何還要增建「佛光大學」?

答︰建大學是我四十多年來的希望,很感謝教育部能開放設校。建築計畫正由中興工程公司積極規畫中,希望能趕得上明年九月的聯合招生。佛光大學的科系,將以 中華文化為主;建築上不是以大取勝,將朝精緻和園林式的叢林大學發展,讓學生們可以徜徉於園林小徑、小橋流水前談書論道;除讀書外,更重在人格的陶冶及學 習如何做人處事。在圖書館藏書方面,早在政府尚未開放設校時,我已為佛光大學的圖書館做了很多預備工作,目前已儲有《磧砂藏》、《頻伽藏》、《梵文藏》、 《巴利文藏》、《西藏文藏》、《高麗文藏》等十多種版本藏經,另外各種研究典籍、現代著作的搜集也積極進行中。最近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教授在香港為佛光大 學化緣了三萬多冊古版線裝書,相信到正式開學時,達到百萬冊藏書是沒有問題的。唯有書多,才能讓學生、教授流連於真理法海中。


■二月 四日  星期五

達賴喇嘛的兄長嘉樂頓珠先生,今在蒙藏委員會委員覺安慈仁和中華文化漢藏協會理事長田璧雙喇嘛的陪同下來訪。

嘉樂頓珠先生這次是應世盟會議來臺,他平常大多往來於香港、新加坡之間,擔任與大陸溝通的工作達十五年之久。我在香港紅磡體育館的講演,嘉樂頓珠先生表示很了解。過去曾私下來過臺灣多次,但對臺灣不很熟悉,很願意接受大家的意見。

我曾先後在西來寺、洛杉磯、舊金山,和達賴喇嘛見過數面,達賴也曾一再向我表示,他想訪問臺灣的心念,比訪問任何地方都來得殷切﹗雖然因緣一直不具足,但希望有一天,能達成心願。

談及西藏問題,最大關鍵還在於要多往來溝通,很多誤會皆因溝通不足而起。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大,在於能包容很多不同種族,西藏未來前途將類似梵諦岡,解決之 道是不能拖太久,在國外的西藏人大多已安居樂業,對西藏感情已漸漸薄弱,而在西藏地區的藏胞子孫,也慢慢接受漢文教化,適應內地生活已不會有困難,如此一 來,西藏將失去它特有文化的薪傳。

這些年來藏人在海外,隨著流浪足跡將佛教傳播到世界各地,所培養的青年學生有三萬多名,此貢獻為舉世所共認。

最後在「西藏問題要用西藏的宗教來解決,非用政治力量來解決。」的共識中,結束了和嘉樂頓珠的談話。

下午,先後會見了多位客人,有名作家柏楊先生、巴西回臺的張勝凱夫婦、洛杉磯協會會長吳劍雄先生、果證法師、《天下》雜誌主編符芝瑛小姐等。

最近我的《心甘情願》和《星雲日記》都委託位於土城的沈氏藝術印刷公司負責印刷,因而結識了沈金塗董事長。沈董事長表示,他的公子近期內將舉行婚禮,原本 是不宴客的,但得知佛光大學正在籌募義賣活動,於是決定在沈公子的婚宴上收禮金,再將全部禮金捐出來給佛光大學。只要有心,任何舉止都可以讓人感動。

今天專程前往土城,參觀沈氏藝術印刷公司。

沈氏公司成立於一九七四年,初期從事藝術繪畫的複製工作,因此公司取名「沈氏藝術印刷」。一九八二年沈金塗董事長開放外資和員工入股,創下臺灣印刷業從家 族企業轉型為股份企業的成功案例,這個轉變不僅強化了員工的向心力及參與感,也吸收了許多優秀人才。另外還有幾項值得讚歎的革新措施︰

1.民國七十一年(一九八二年)首次引進國內第一部德國海德堡CPC電腦操控四色機。

2.民國七十六年(一九八七年)率先規畫完成臺灣第一座恆溫恆濕,自動除塵換氣的現代化印刷廠房。沈氏是東南亞地區最大、規畫最完整的印刷廠,面積有三千多坪,員工有一百六十名。

在沈董事長和多位經理、副理的陪同下,我們逐一參觀了地下一樓的製版部、營業部、行政部、生管部;地上一樓的全自動精裝裝訂區;地上二樓的全自動商業紙盒 包裝印刷軋型區;地上三樓是全自動高速平版印刷區;地上四樓則是有價證券印刷區,看到很多股票、支票、禮券、本票、發票、統一發票、薪資袋、火車票、電腦 收據、加條碼……等製作過程。

市面上極獲好評的《天下》、《大自然》、《財訊》、《人間》、《張老師》、《講義》、《遠見》等雜誌皆是沈氏的客戶,《普門》也是由沈氏承製。由於整個印刷過程皆採全線的一貫作業,品質管制相當嚴格,因此先後有六本書榮獲新聞局印刷金鼎獎,為印刷界最大的榮譽。

在印刷機上,我們看到從上色、切割、裝訂完成一本書,先後才三分鐘時間,而一版可以印五萬冊;整個倉儲皆以電腦上貨出貨。沈氏的印刷作業,實可代表目前臺灣印刷水準。

當我讚歎沈氏印刷公司的成就時,沈金塗董事長一再向我強調,他領眾的原則是,衣服破了可以換新,機器舊了可以淘汰,但員工絕不輕易換人,因此沈氏的股東成 員皆來自員工,每一個人跟工廠都有幾十年的感情,而這份感情在工作上則變成是一種共識和默契,這也是沈氏公司的最大資源。


■二月 五日  星期六

中視「星雲說」節目的工作人員,將於春節期間赴大陸拍攝外景,有一段時間不在國內,因此在製作人周志敏小姐的安排下,今天提前為「星雲說」節目錄影存檔,以配合正常播出時間。短短兩個小時,先後錄了二十五集,部分內容如下––

「手不執卷常讀是經,口無言音遍誦眾典,
 佛不說法恆聞梵音,心不思維普照法界。」

––《法華玄義》

「忘言者可以與道存,虛懷者可以與理通,
 冥心者可以與真一,遣智者可以與聖同。」

––《肇論》

「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
 及寂滅涅槃,此三是法印。」

––《蓮華面經》

「瞋恚墮地獄,惱亂羅剎形,
 是故捨恚惱,慈悲嚴此身。」

––《增一阿含》

「我淨故施淨,施淨故願淨,
 願淨故心淨,心淨一切淨。」

––《大集經》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
 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業報差別經》

「富貴貧窮各有由,夙緣分定莫強求,
 未曾下得春時種,空守荒田望有收。」

––《因果經》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七佛經》

「應笑而不笑,應歡喜時而不歡喜,
 應起慈心而不起慈心,作惡而不恥,
 聞其善語而不著意,當知此人必住邪聚。」

––《增一阿含》

下午三時,在臺北道場主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第二屆第一次理事聯席會議,今日主要議程有––

1.三年一任的理事任期已屆,由新當選的理事、監事中選出第二屆的常務理事和常務監事,票選結果︰

理事長仍由我續任,常務理事有心平、慈惠、淨耀、洪冬桂、潘維剛、胡秀卿、趙寧、陳順章等人。

監事長潘孝銳、常務監事有妙蓮、慈莊等人。

2.另聘請陳履安、余陳月瑛、吳敦義、林水木、曹仲植、田璧雙、莊南永、曾梁源、莊南田等人,為本會第二屆顧問。

3.長期舉辦「送法音清流至監獄」活動。錄製淨化人心講演錄音卡帶,捐贈法務部轉送各所。

4.推選慈惠、慧傳、林宗賢、游次郎、陳順章為工作小組,擬定「督導及視察」辦法,於下次會議通過後實施。

5.擴大並有系列的舉辦淨化人心活動。內容依社會各階層、年齡、訴求內容之不同,而分為多種梯次。

今日會議前來指導的上級長官有社工會副主任簡維章先生和編審周燕菱小姐。簡副主任致詞時表示,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這三年來,所做的淨化人心工作,其成效是 有目共睹的,教育的功能在於改善社會風氣,宗教宛如一股清流,希望志同道合者一起來貢獻力量,讓我們的社會更祥和安樂。

晚七時三十分,前往基隆,到信徒謝修治先生府上普照。

晚,安單極樂寺。


■二月 六日  星期日

玉佛金容如滿月,侍席阿難和迦葉。
慈光庇照基隆港,萬姓門中獲吉祥。
行解並重諸學子,佛光會眾來護持。
人間淨土極樂寺,禪淨法堂好修行。

上午九時,主持極樂寺佛像開光典禮,基隆市長林水木先生、衛生局吳博斌局長、民政局鄭炳煥局長、市議員張芳麗、巴西佛光會副會長張勝凱、達賴喇嘛兄長嘉樂頓珠先生及極樂寺長老修慧老法師等皆是典禮上的貴賓,而前來祝賀和觀禮的信眾計有五千多人。

記得四十五年前的二月一日,我從大陸抵臺灣,在基隆碼頭上岸,當時的目的地是臺南,要等到晚上才有火車南下,因為時間還早,就信步走到港口附近的一座小山 丘,從山丘上鳥瞰,看到一座小小的寺院,那就是當時的極樂寺。我站在門口觀望時,就看到修慧法師,因為語言不通,只點個頭就走了。或許就是此一照面的因 緣,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年)修慧法師將極樂寺道場託付給佛光山。

佛光山為不辜負修慧法師的心願,於七十四年(一九八五)開始動土重建,歷時八年,今日終於舉行佛像開光。在重建期間先後有依恆、依寬,以及現在的永平、滿益等人,都能在身教言教下感動信眾而獲得護持,八年來的寺務活動和集會共修都不曾間斷,實屬難得。

佛光山海內外的別分院道場有一百多個,但其中以極樂寺大雄寶殿的玉佛最高大最莊嚴,殿內的八大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 菩薩、妙吉祥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王菩薩等環顧四周,加被每一位來禮佛的信眾閤府平安吉祥。因為有大家如此熱心的護持,才有今日極樂寺的落成,願此功德 回向給每一位見者聞者。

林水木市長致辭時說道︰「極樂寺位於基隆市中心,也是市政的一個據點,具有安定社會及教化民眾的作用,非常感謝佛光山的星雲大師能來基隆弘法開示。尤其是國際佛光會對社區所作的貢獻,實在是基隆市一處清淨的極樂道場。」

現年八十六歲高齡的修慧長老則說︰「今天是佛光普照的良辰吉日。我生在基隆,長在基隆,極樂寺位於臺灣的最北部,卻和最南部的佛光山結合在一起,這是不可 思議的因緣。極樂寺因為交通方便,又居市中心,來往信眾做完早課再回去上班都來得及,環境很適合佛光山的人才來發揮。我不會講經也不會弘法,但卻知道做事 要用智慧,不要只光吃『憨菜』。希望每一個到極樂寺禮佛者都是有智慧的人,願大家身心快樂,擁有很多法財。」

在典禮中,極樂寺還特別表揚了負責建築的蕭頂順先生、雕刻佛像及彩繪的王寶樹先生、油漆粉刷的梁博志先生、近十年來負責典座行堂的義工先生小姐們共三十多人。這些人大部分是負責佛光山工程的原班人馬,只要有緣,在佛門任何角落都有機會聚在一起。

下午一時,又隨緣主持一場皈依典禮,發心皈依的信眾有近千人。

四時二十分由基隆出發南下,六時十分抵臺南講堂,剛好趕得上南區佛光會會長、督導的座談會。

這次座談的內容是「如何讓社會大眾了解臺南講堂的功能」。每一個新成立的道場,要讓新舊信眾接受,都需要一段適應時期,因此要跨出原有範圍,才有機會接觸 新的層面,吸收新信徒或佛光會員。佛教要與各行各業的人士接觸,尤其是藝文界人士。要讓佛法普及到每一個層面,在我們的生活中產生影響。

南區各分會可以分別為講堂負責一個活動,如「婦女法座會」、「系列講座」、「社區活動」等,彼此可以藉此因緣交換意見、感想、看法和問題,更可以帶動講堂的活動。

在發展新會員時,要用心於活動後的會員吸收工作,因為大眾就是力量,有了大眾,活動就容易推展。活動後的後續工作和追工作,比活動內容更重要。

平常信眾到道場來禮佛添油香,在施受等無差別的原則下,我們身為佈教師,也不要忘了為信徒們添油香。給信徒添什麼油香呢?要添給人歡喜、給人方便、舉手之 勞、隨口讚歎的油香。我是提倡感動的,不管在語言上、行舉間、文字裡都可以讓人感動,也要從別人身上得到感動。能彼此感動自然能豐富我們的生活環境。

佛光會和道場的關係,譬如飛鳥雙翼,車輛兩輪,是相輔相成的;而佛光會的督導和會長關係,就如婆和媳,藉助婆婆的經驗,來發揮媳婦的長處,能學會婆媳間的相處之道,各分會必定會健全。


■二月 七日  星期一

佛光山修持中心內的「禪淨法堂」,將於春節期間,開始提供給有心習禪的信徒們打坐。法堂堂主心定法師今起一連兩天,舉辦「禪師講習會」,由徒眾在禪堂實地禪坐並講解規矩。利用跑香期間,特為講習會學員們開示。

禪就是平等,對別人人格懂得尊重者,才能參禪。
禪就是佛性,人人都可以參禪,禪不是出家人的專利。
禪沒有速成班,頓悟是由無數的漸悟中累積的。

在禪堂中的衣食住行,都可以表現出禪風,因此心念雜亂者不宜進入禪堂。平時我們都是心外求法,只有在禪中,才是向內心求法。

打坐時,衣服要儘量樸素、寬大。坐時,腳與肩要成直線,開始練習打坐時,姿勢要坐好,不一定要雙盤;頸要靠衣領,眼要觀鼻心,從禪坐中最容易長養自己的威儀。

在禪坐中如何坐得安然,要靠平時的練習;禪堂簾子放下來時,則不可進出。想上淨房要利用行香的時間,禪坐時不可以去;止靜時,工作人員不可以有聲音;在座 位上,身子可以移動,但坐墊不可移動;下座穿鞋時,要彎下身穿,不可蹺腳穿;威儀是由平常的習慣慢慢累積的,走路、呼吸、行香、進出、喝水、穿著,都要訓 練得沒有一點聲音。

「禪淨法堂」禪修方式,初步擬有––

1.早課禪︰每日清晨五時,提供本山大眾及來山朝聖夜宿的信徒禪修。
2.晚課禪︰每日晚上七時,對象如早課禪。
3.隨喜禪︰每周六、日全天候進行,提供給來山朝聖、觀光、參訪的信眾或社會大眾禪修。
4.一日禪︰每周日至周五,提供給公家機關、學校、公司、佛光會等社會團體禪修。
5.雙日禪︰每日包括早晚課誦共計八支香,對象如一日禪。
6.三日禪︰同一日禪,只是一連舉行三天。
7.禪七︰每年一月、四月、七月、十月的第一星期舉辦,提供給具禪修素養者參加。

鐘板是禪林的重要號令,「開悟」沒有規矩方式,在靜中使身心安樂愉快、擴大、昇華。因此要隨眾、緣喜、隨緣、隨心的禪坐,不要太刻意。

「定力」對禪坐者很重要,只要能安住並一以貫之,本分的用功,心地法門自然會開,動中會有靜,靜中能活用。

打坐離不開參「公案」,因為一般人在打坐時,心不容易靜下來,祖師大德們有鑑於此,便給修行者一個公案,使他們一心想著這個問題,藉以排除各種雜念,培養 「機用」(自由自在的作用),以便達到開悟的境界,而同時運用坐禪與參公案的修行法,就叫做「公案禪」。較有名的禪宗公案有︰

趙州狗子、百丈野狐、俱胝豎指、香嚴上樹、粥與茶、珍惜現在、南泉斬貓、達摩安心、平常是道、瞬目視伊、禪非問答、石頭路滑、洗面革心、成見不空、沙彌問 答、久響龍潭、非風非幡、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庭前柏樹、寸絲不掛、兜率三關、國師三喚、行車鞭牛、吃飯睡覺等等。

除了公案禪外,參禪方法有––

參「無字」
參「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參「念佛的人是誰?」
參「父母未生前,哪個是我本來面目?」
參「為什麼能納須彌於芥子?」
參「死了以後如何?」
參「當劫火燒來時如何?」
參「誰與爾拖這死屍來?」
參「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是個什麼?」
參「什麼是道?」
參「什麼是佛法第一義諦?」
參「生從何來?死向何處去?」
參「煩惱是誰?」
參「打妄想是誰?」
參「焦慮的是誰?」

期望每一位進入禪淨法堂的人,都能有所體悟,有所消息。


■二月 八日  星期二

上午和參加「禪師講習會」的學員們在禪淨法堂,坐了兩炷香,各人依上座後的實地感受提出問題,由我一一解說。近年來我常為弘法事務在海內外雲遊,稍有空 檔,總會很自然的閉上眼,盤起腿,享受片刻寧靜。雖然都是利用零碎時間,但在一天緊張忙碌的生活中卻有莫大助益。

我一生都隨著信眾的需要在運轉,佛光山的教育、文化、慈濟、共修等利生事業,更是依佛教的需要在推展,深感一個人如果依自己的需要做事,成就有限,如果依別人的需要而做事,則成就很大。

如果沒有廣大的信眾需求,佛光山也不會在海內外那麼多地方設立別分院,有時「因緣」一會合,很多事都會身不由己的要去實踐完成。因此要成就事業,因緣是不可缺少的,只要與眾生、與佛法、與常住有利者,不要推卻,都要承擔起來。

農曆正月初一將要落成的臺北道場,一連要舉行四十九天的法會活動,屆時我將在臺北「坐鎮」,招呼前來禮佛的信眾,因此春節就不能在佛光山過年。特別利用今天晚上,在尚未裝潢好的大會堂(三寶殿四樓),以茶點和徒眾聚會,分享師徒時間。

一年一年很快地過去了,又到了展望與回顧的時候,過去一年來的功過如何?來年要如何增補?都是大家要沉思反省的,我很期望徒眾每過一年,在心智上智慧上都 能蛻變一層,更有長進。大家投身在僧團中,是否與常住相應?與師兄弟是否融和相處?在道業上精進否?在學業上用心否?在事業上盡力否?對信眾的需求是否常 滿其所願?希望大家都能年年增上,年年進步。

今年春節期間,常住有一項較特殊的活動,就是為籌措佛光大學經費而舉辦的義賣。雖然我們沒有這一方面的經驗,但人只要有心就有一切。我的初意只是想效法「武訓興學」方式,讓佛光山弟子「托缽興學」,這對我而言也是一種考驗,看看平時我們對信徒的教育是否成功?

這次的書畫義賣品,是由全省藝術界,甚至遠從大陸、美國、歐洲各地信徒們所捐獻的書畫,共有八百多幅真蹟精品,正式義賣會將於二月二十七日,在臺北道場正式開始。佛法廣大,只要有信徒支持,我就有信心辦好這次義賣會,希望屆時能有好的成績表現。

晚十時,帶領徒眾先行參觀文物展覽館。展覽館為迎接春節來臨,特別舉辦各種展覽––

1.何山的敦煌壁畫、國畫、水墨畫︰何山先生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從事臨摹與研究工作達十二年之久,致力於敦煌文物的保護,對敦煌莫高窟的對外開放有所貢獻。

2.黃安福的玻璃雕塑︰玻璃在人類生活中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國內製作精緻細巧的玻璃品,約在民國五十三年(一九六四年),三十幾年來蘊育了不少民間工藝 家,其中以黃安福先生突破玻璃材質的瓶頸,藉由玻璃創作三度空間雕塑的表現,在玻璃藝術領域自成一格,可由其展示作品中看得出來。

3.關樁邁蛋殼巧雕︰蛋殼既薄又脆,彈指即破,蛋雕拿捏相當不易。關先生表示︰「在完成第一枚蛋雕之前,至少壓碎或割破一千個以上的蛋。」在關先生展示的 作品中,有粒蛋殼竟能雕出四千五百朵滿天星,已打破金氏世界紀錄中一位匈牙利人所創下的一千八百多個洞的紀錄。

4.樓永譽、樓斐心父子毫芒雕刻︰「芥子中藏大千世界,芒雕中見千古絕技」,正是芒雕藝術的寫照。芒雕工作全要靠心靜,平常靠研讀經典、打坐,來靜慮自己 心緒,是樓氏父子必做的功課。在觀賞完樓氏的作品後,不難想像唯有具爐火純青的心意控制,才能游藝於芝麻般微小的世界,怪不得芒雕又稱為「心雕」。

5.張憲平竹編藝術︰由於竹子材質的關係,無法與陶器、銅器一樣永久保存,因此竹編藝術漸漸被人淡忘。張先生出身編織世家,祖傳三代。為了避免老化以及竹 條膨脹變形,尚需將成品放在鹹水中煮過,以加強碳化作用,同時再染色處理,以增加防腐效果,經過這些繁雜手續,張憲平自信地表示,他編的竹藝品絕對能保存 百年之久。

除此之外,佛教文物陳列館還有達摩百態及竹雕展等。喜歡藝品的信眾,春節來山定可不虛此行。


■二月 九日  星期三

上午,與心平、慧龍以及四十餘位引禮法師前往高雄侯府,為臺翔企業董事長侯貞雄的令堂傅秀英太夫人主持告別儀式。

隨後,又到工程中的新營講堂和法寶寺巡視了一番,才趕往臺北道場與北區別分院的徒眾圍爐吃團圓飯。

今天是大年除夕,一般社會大眾都在歲末的今天,將全年的辛勞告一段落,回家團圓,準備展開生命中另一個新階段。隨著年齡的差別,對於過年有不同的感受,兒 童喜歡過年,因為在新春的時候可以穿新衣、戴新帽、收壓歲錢;青年朋友也喜歡過年,因為藉著多天的假期可以到處遊樂玩賞;但是對於家長或工商界的人士來 說,過年前的添置費用、發予員工年終獎金等事,卻給他們帶來相當沉重的負擔。雖然如此,家家戶戶仍然以充滿歡喜與希望的心情來迎接另一個嶄新的開始。

我覺得中國人過年時的習俗和忌諱,倒是蘊含著甚深的趣味與意義。比方說︰父母教導兒女多講吉利的話,是藉著過年來作一種生活的教育;年前的大掃除和過年時 不隨意倒水的習慣,是將環保意識深植人們的心中。至於出家人過年,就與世俗人的心情不大一樣了,因為我們視年關為生死關頭,正如晚課時誦念的文辭「如少水 魚,斯有何樂」所形容,應當更加精進。在過年的今天,很自然地想起以往寺院忙碌的情景。

正月初一開始,通常我們會用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到每一家、每一戶送吉祥門鈴和灶符,並為信眾普照祝福。此外,我們也會挑著擔子挨家挨戶地「化冬」作訪問, 猶如昔日佛陀時代的托缽乞食,一點一滴地為常住籌備整年的道糧。記得童年的時候在家鄉過年,絲毫不懂得大人持家的艱辛,每天在無憂無慮的時光中度過。直到 出家之後,才發現生活的不易,像新春的一個月當中,每天都要從早到晚地將玻璃擦拭得一塵不染,而且還要每天到各個殿堂參加上供普佛,下殿之後,又要忙著為 信徒提供服務……。過去我很害怕過年,現在想一想,真的非常感謝過年期間給予我的成長與磨練。

傍晚時分,看見徒眾都聚在辦公室吃飯,剩下空無一人的服務臺。突然,心中升起要拆除辦公室的念頭。最近,我從南到北繞了數圈,也走過多間別分院,感覺上總 覺得少了些什麼?同樣的寺院裡有佛像、有講堂、有會議室、有人眾,但是總是讓人覺得冷冷清清、毫無生氣。這時候,我好懷念早期的宜蘭念佛會,記得我每次集 會,都會看到李奇茂的岳母笑嘻嘻地站在講堂門口,歡迎每一位到來的聽眾,我想信徒的日益增加,跟她一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可是現在的徒眾卻欠缺那份熱忱與主動,我常常提倡凡事要集體創作,人人都是知客,看到信徒來了,就要能夠布施微笑,點頭招呼,給他歡喜,不能丟下不管,沒 有任何安排和交代。我的日子幾乎都在會客、談話、講演、會議、接待、上課、開示中度過,我忘記自己講了多少話,喝了多少杯茶,走了多少趟會客室,我也不會 在意自己的聲音是否沙啞,用餐的時間是否錯過了。心中所思所想的,永遠都是佛教、常住與眾生,我希望佛光山的弟子都能有這種認知和共識,在新的一年裡,扮 演好自己的角色,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好好弘法利生。


■二月 十日  星期四

清晨,在鞭炮聲中醒來,「炮竹一聲除舊歲」,今天是農曆甲戌年正月初一,也是佛光山臺北道場開鎖啟用的日子。一大早,在將近二千坪的臺北道場裡,從十一樓 到十四樓,裡裡外外,上上下下,到處是穿梭不息的人潮,人人臉帶笑容,處處洋溢喜氣。尤其今天是個難得的好天氣,天清氣朗,風和日麗,帶來春回大地的訊 息,呈現一股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啟鑰法會於十點開始,法會前,人潮已井然有序地湧進十四樓的如來殿,不但將近一千個位子座無虛席,鵠立觀禮的信眾更是擠滿每個角落。今天與會的貴賓有︰靈 根長老、悟一長老、監察院長陳履安伉儷、臺北市議員陳俊雄伉儷、秦慧珠議員、日月光建設公司董事長張姚宏影等。

法會開始,首先由我說偈云––

「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萬眾齊心護道場,一切如意皆吉祥。」

隨後由曾梁源、黃麗明、葉阿玲、林成果、楊彩雲、黃永玉、蘇月桂、陳麗華、陳麗妃、孫春華、張友良等信徒於佛前獻寶。會中,我為臺北道場的定位揭櫫四個方向––

一、傳統與現代結合︰臺北道場有最現代化的硬體建築,如佛堂、禪堂、講堂、齋堂、寮房等一應俱全,更有設備完善的會議室、談話室、錄音室等;而在軟體的精神內涵方面,從法會儀規到日常行事等,均依傳統的板聲號令作息,所以是現代與傳統的結合。

二、僧眾與信眾共有︰過去寺院大多居住出家人,如今臺北道場十四樓的佛堂由出家眾負責,十三樓的佛光會則大部分是在家眾參與,甚至有特為信徒設立的談話室 近十間,以及各種才藝班教室、會議室等。此外,道場的兩位當家依德、永妙均為佛光山最優秀的中生代,依德曾任普門寺當家多年,現任板橋講堂住持,他與臺北 信徒結緣很廣;而永妙原為佛光山人事監院,與僧眾的因緣也很深厚,因此更能結合僧俗四眾的力量,共同弘揚佛法,相信未來佛教的發展,必然不可限量。

三、修持與慧解並重︰臺北道場除了有佛堂、禪堂供信眾禮佛共修、參禪打坐外,另有圖書館可以閱藏讀經,甚至各種教室、講堂皆可以聽經聞法,所以這裡是一個修持與慧解並重的道場。

四、佛教與藝文合一︰過去佛教有許多足以傲視全球,令中國人揚眉吐氣的藝術寶藏,如雲崗、龍門、敦煌、大足的石刻、雕塑、壁畫等。今日臺北道場為配合籌建 佛光大學義賣活動,於十一樓設立佛教文物及書畫展覽館,未來更希望成立佛教藝術館,藉此融合佛教與藝文的內涵。

對於上述四個目標,我殷切期望住持慈容今後能確實貫徹。

說到住持,我發現我的徒弟都不喜歡當住持,就以這次臺北道場的住持人選來說,本來我希望由普門寺住持心定一併兼任,就近一起管理,但是心定告訴我,他目前 身負佛光山禪淨法堂堂主之責,經常南北去來,實在是分身乏術。於是我轉請佛光大學籌備處主任慈惠擔任,慈惠說,佛光大學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有待推動的工 作太多,實在無暇顧及其他。我又想到,臺北道場是一塊淨土,就請淨土文教基金會的慈莊擔任住持吧﹗豈知慈莊一聽,隔天一早就搭機飛往美國西來寺,至今還不 見回來。

最後我不得不商請慈容,我說佛光會就在十三樓辦公,你是佛光會的祕書長,乾脆由你一併負起道場的住持之責。慈容一開始也拒絕,佛光會有許多會務需要全力推 動,他也無暇兼顧道場。這時幸經一旁的心平適時開口說︰師父既然這麼說了,慈容你就承擔下來吧﹗於是慈容這才勉為其難答應出任。

從這件事使我想到,有些不了解佛光山的人士妄自揣測,認為佛光山的出家人彼此互相爭名奪利,其實佛光人不但不為名不為利,而且有著「發心而不擁有,為教而 不自私」的精神,佛光人是「大眾第一,自己第二」,佛光人具有共同的理念與目標,而非盲目癡聚的團體,因此佛光山多年來能成就許多弘法事業。甚至這次能在 財務窘迫的情況下,毅然創建臺北道場,甚至在別人認為不可能的情況下,於極短的時間內把籌建佛光大學的義賣籌備得有聲有色。

雖然陳履安院長今天一再形容說我的手中如同握有仙女棒,可以點石成金、心想事成,但我知道,這是眾緣和合,是大眾的力量所共同成就,實非我一個人的力量所 及。不過陳院長說,今後大家應該好好護持道場、發心修行,才不辜負這麼好的地方,我覺得陳院長真不愧是佛光山百萬信徒的總代表。

此外,靈根長老、悟一長老也在會中讚歎、祝賀道場的成立,他們高興的說︰這是佛教史上歷史性的一刻。下午四時多,由陳院長陪同蒞臨的許水德祕書長則表示︰現代人普遍追求物質生活,造成精神貧乏,臺北道場將是開啟現代人心靈智慧的寶地。

經過啟鑰儀式後,隨即展開四十九天的「福慧雙修」法會,除了佛堂禮拜千佛及大悲懺法會外,禪堂安排有固定時間指導禪坐,另有「佛教與我––生命的活水」講座,今天由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柴松林教授主講。

此外並有「素齋談禪」及佛教文物義賣、書畫展覽等活動。一整天,但見信徒扶老攜幼、攜家帶眷的到處參觀、參加活動,他們樓上樓下,一趟又一趟的來去,不但不覺疲累,甚至異口同聲表示「捨不得回家」。

看著他們樂而忘返、流連不去的神情,我也忍不住在一場又一場的開示、座談、會客之外,又撥空隨緣集合信徒講話。從他們歡喜的表情及快樂的笑聲回應中,我發現臺北道場是個很有人緣的地方,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歡喜以此為家,藉此廣結善緣,長養自己的法身慧命﹗


■二月 十一日  星期五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年初二的臺北道場在不絕於耳的鞭炮聲中揭開序幕,今天是臺北道場落成的大日子。從臺北、板橋、桃園、嘉義、臺中、員林、屏東、高雄等各地來的人潮海會雲集,只見萬頭攢動,好似靈山勝會。

隨著莊重悠揚的鐘鼓聲,我徐徐引導監察院長陳履安、中國國民黨祕書長許水德、內政部長吳伯雄、臺北市議長陳健治、立法委員潘維剛、內政部民政司長鍾福山,以及士林法院庭長林富村等貴賓陸續進場,為臺北道場的落成主持剪彩儀式,並道法語––

「佛光道場落成日,法音宣流萬古揚;
 甘露遍灑十方界,利益檀那法興隆。」

典禮中,我邀請每一位與會的貴賓上臺致辭。

陳履安︰「大師凡事心想事成,因為他手中握了一枝點石成金的仙女棒,像這次為籌建佛光大學而舉辦的書畫精品義賣,在短短的時間內能夠獲得如此大的迴響,真是讓人敬佩。由於大師慈悲的感召,我希望身為在家弟子的各位,要護持大師,護持三寶。」

許水德︰「社會經濟繁榮和進步,給目前的人民帶來許多公害,但是社會的發展與精神智慧的開啟,更有賴佛法的普潤。」

吳伯雄︰「最有智慧的過年,就是來臺北道場聆聽大師開示。我真佩服大師的精神與願力,選擇最有價值的地方做為我們的道場,尤其臺北道場多元化的功能,讓人 們的心靈得到疏解,讓人們的道德能夠提升。我希望大師領導著我們,將國際佛光會團結起來,早日實現佛教的理想。」

陳健治︰「大師對我們社會的付出是心甘情願的,而我們也應該如此向大師學習。」

潘維剛︰「此次收穫最大的就是聽師父開示,因為追隨大師能開啟我們的智慧,拓展我們的心胸。」

從政府官員的讚歎和大家驚訝的目光,讓我想起一個新道場誕生的不容易。從昔日羅斯福路小小的普門精舍,一直到六十七年在松江路成立的佛光山臺北別院,以及 七十三年創建的普門寺,其間,一點一滴的艱辛成就了無數大眾的法身慧命。今天,佛教的蓬勃發展和大時代的迫切需求,又促成了這座兼具國際化與現代化的臺北 道場。我在此期盼我們的佛教能如巴西協會副會長張勝凱所說,因為臺北道場而更上一層樓。

下午,除了主持義賣和大悲懺法會的開示之外,趙寧、趙怡、趙健三兄弟與我約好一起素齋談禪,這回他們帶來了前民航局長陳家儒、前華航董事長夫人司徒馮美玉、華視組長黃維棟、榮總護理主任徐南麗、國畫家顏小仙等四十餘人,難得的聚會,大家紛紛舉手發問︰

◎宗教儀式是否統一?

◎為何社會問題越來越多?

◎什麼是菩薩心?

◎靈魂是否隨著人的去世離開肉體?

◎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

餐會中,慈容的法語教唱將大家的氣氛帶動得輕鬆又活潑,再加上趙寧脫口而出的打油詩,更是將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一天的工作告一段落,回到寮房已將近深夜十二時,就寢前,執筆為明天要寄出的畫冊附上書信一封︰

「○○先生慧鑑︰

時逢新春,恭祝吉祥如意﹗

向蒙先生關心,隆情厚誼,無任感荷﹗不慧近來籌建佛光大學,承蒙諸多友好發起書畫義賣。茲奉贈畫冊一本,敬請光臨參觀隨喜。如蒙賜教,不勝銘感﹗

耑此佈達恭祝

新禧


星雲合十」


■二月 十二日  星期六

「佛光道場今開光,五方如來坐中央;
 禪堂講堂修定慧,正法弘揚遍十方。」

這是我今天為臺北道場五方如來開光時說的法語。臺北道場的啟鑰、落成、佛像開光法會分成三天舉行,主要是為了疏解人潮,結果三天來仍然人滿為患,累計參加這三場盛會的人次有萬人以上。

今天開光法會於十時三十分舉行,與會的貴賓有︰監察院長陳履安伉儷、國民大會祕書長陳金讓、陸軍副總司令葉競榮伉儷、社工會主任鍾榮吉、編審周燕菱、教育部訓育委員會主委鄭石岩,以及蔣蔡惠媚、陳麗麗等人。

法會開始,首先由曾梁源、黃麗明、蔣蔡惠媚、蔡鄭秀英、陳麗麗、賴麗瓊、鍾曜明、鍾陳金枝、黃葉美、林淑麗、胡彩秀、陳秀卿、王桂枝、邵妍妍等信徒,為五方如來及觀音、地藏菩薩揭幕。

佛像為什麼要開光?其實佛祖無需凡夫為他開光,我們所開的是自己心中之光,也就是藉著信仰的力量,祈求佛菩薩的加持與庇佑,進而獲得身心的平安吉祥。

一般道場的大殿最常見到的是供奉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或是三寶佛等,臺北道場供的是五方如來––

1.多寶如來(中央)︰金銀財寶為世人所愛,但是世間的財寶有限、有量、有盡,心中擁有佛法的財富才是真富有,禮拜多寶如來可以讓我們內財外財具足。

2.妙色身如來(南方)︰品貌無雙是大家所希冀,禮拜妙色身如來可以加持大家身心健康、長相莊嚴,讓我們藉著色身的清淨、威儀而廣結善緣。

3.離怖畏如來(東方)︰今日社會充斥著暴力紛爭、水火風災、交通事故等天災地變,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恐懼、不安,禮拜離怖畏如來,可以遠離怖畏,獲得心安。

4.甘露王如來(北方)︰眾生受到煩惱交煎,如火燃燒,禮拜甘露王如來,可以滋潤我們的身心,化解熱惱,獲得清涼自在。

5.阿彌陀如來(西方)︰阿彌陀如來即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思,禮拜阿彌陀如來,不但加被我們此生獲得健康、長壽,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更能證得永恆的法身慧命。

五方如來分開來是五尊佛,合起來其實就是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是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更是我們自心本性的自性佛。所謂「佛佛道同,光光無礙」,我們自己 其實就是佛﹗有人問︰這個世界如何才能淨化?如果人人心中有佛,人人眼見耳聞、所作所行都合於佛法,那麼當下就是佛的世界,就是清淨祥和的世界。

下午一時半,繼續在十一樓的展覽館舉行一場佛教文物義賣。三天來,在鄭羽書、陳麗麗、姚家彥、游正權、慧傳等人主持下,競購熱烈,總共賣出百餘件文物,認 購人及物品計有︰五百羅漢像念珠(張姚宏影)、紫砂觀音(黃麗明)、湘繡觀音(胡彩秀)、石雕雙獅(馬廖雪月)、藍寶石觀音像(楊彩雲)、雙龍壁飾(林富 村)、瓷器花瓶(鍾曜明)、芒雕大悲咒(蘇月桂)、普賢菩薩像(張玉珠)、玉如意(許兩旺)、銅製佛像(王譽秀)、交阯陶如意(陳鄭秀子)、青石硯臺(陳 麗妃)、寒山拾得塑像(陳麗華)、鐘乳石(賴春)、彌勒佛像(許卉吟)、樟木達摩(葉阿玲)、水晶球(賴義明)、瑪瑙樂器(賴耀森)、普淨法海(黃碧 珠)、妙因吉祥(蔡惠媚)、銅雕觀音(林陳雪娥)等,金額累計達一千多萬,悉數捐給佛光大學。

在第一天義賣前,鄭羽書小姐就反映某些東西標價太低,我說,這次義賣的意義不在東西的價值,而是能讓大家有機會參與佛光大學的興建,所以我覺得,買貴了是 功德,買便宜了是歡喜﹗三天來看大家在義賣會場興致高昂、興高采烈的競相喊價,我相信大家不只是買到功德,也買到了歡喜。

今天的「佛教與我」講座由羅光主教主講。羅光主教是輔仁大學校長、天主教臺北總主教,他對佛教精神的研究,可以說在天主教人士中,無人能出其右。他說,研 究佛學令他受益很多,他甚至鼓勵天主教徒可以參禪打坐。他還表示,儘管信仰不同,但每個人的佛性是一樣的﹗舉辦「佛教與我」講座,就是希望讓各宗教人士來 見證佛教與他們的關係。往後還會有丁松筠神父、道教總會副祕書長張檉等各宗教人士來繼續談佛教與他們的關係。

晚間九時半,集合住眾舉行一次檢討會,歸納他們在各工作崗位的見聞與心得,有些必須改進,有些值得分享––

1.彼此聯繫不夠,許多設備未能充分利用。

2.三天裡用掉了一萬多個環保碗,庫房的米麵全部炊煮一空。

3.信徒讚歎道場的多功能––既能禮懺、參禪、座談、聽講演,又可以參觀畫展、參加義賣等,他們說︰來到道場不會寂寞,更沒有工夫講閒話。因此紛紛打電話請親朋好友來參加。

4.不少信徒欣喜在都市中有此修行道場,因此要求晚上也能開放參禪。

5.普門寺的禮千佛法會照常舉行,心定在每支香開示後都告訴信徒要到臺北道場禮佛,而普門寺三天來人潮依然川流不息。

心定有此常住一體的觀念,贏得大眾的掌聲、讚歎,我也為徒弟懂得集體創作、共同成就而感到欣慰。


■二月 十三日  星期日

通常我比較喜歡以重點式的記事來寫日記,所以甚少提及我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也因為這樣,許多讀者紛紛來函,希望能夠多知道一些有關我的作息情況,為了滿足大家的要求,今天我特以流水帳的方式,將我一天的生活呈現給廣大信眾––

清晨五時半,起床盥洗。

六時,我瀏覽了《中國時報》、《中央日報》和《聯合報》。

六時半早餐,吃了二片麵包,喝了一大杯茶,然後打電話給美國的慈莊,詢問新年來美國各道場的法務情況,並請他代我向歐美各別分院徒眾,慰問弘法的辛勞。

七時零五分,慈惠向我報告佛光大學三天來信徒義賣的熱烈情形。高雄方面由三民分會督導陳潮派和琉璃光分會會長董玟秀主持,三天共售出義賣品二百九十一件,籌得款項七十一萬七千一百五十元。

隨後,慈容來說明今日臺北道場福慧雙修法會的程序內容,並希望我於每場法會後都能至如來殿為信眾作開示。

七時四十分,驅車前往臺北道場。一路上,車子暢通無阻,經過的街口,幾乎都是綠燈,約十五分鐘就抵達了目的地。剛好慧演正與陳院長談及禪堂行事,我也一起參加。

八時三十分,接聽巴黎道場依照的電話。依照除了向我拜年之外,也告訴我巴黎道場重新申請的進展,以及李自健先生畫展等事宜。

八時五十分,至佛光大學義賣會場巡視一周,看到所有的工作人員皆已準備妥當,我讚歎道︰「各位發心菩薩,大家辛苦了﹗」隨後指示所印的畫冊雖有定價,但如逢有緣人士,也可方便結緣。

九時十五分,心平來電告假,明早將與慧化二人赴美弘法。

九時半,基隆永平帶領信徒黃秀玲前來拜年,接著,相繼有黃玉雲、蘇月桂、陳光明、黃幸子、陳曾清香、廖曾秀蘭、余吳金環、胡彩秀、陳鄭秀子、許卉吟、賴春、蘇幼枝、李娟如、張金賢、賴素梅、耿秉國、朱照淑、陳金鳳等人也分批來向我拜年,我也與大家一一結緣。

十時二十分,有關達賴喇嘛將來臺訪問一事,有熱心信徒,擬於臺北為他設立辦事處,張姓信徒夫婦特來告知此事。

十時三十分,至如來殿為參加大悲懺法會的六百位護法信徒灑淨祈福,然後,再請監察院長陳履安蒞臨講話。陳院長謙虛地說︰「學佛之前,我活在一個顛倒的世界 裡,對因果、業力、輪迴一直模糊不清,那時候,人顛倒、心顛倒,知見也顛倒,可以說完全被貪欲牽著鼻子走。直至學佛後,才將習性慢慢改過來,現在我每天吃 素吃得很正常,也有人說我不食人間煙火,我認為是大悲懺才讓自己知道提起,我覺得我要懺悔,然後再來確實地改進,讓更多的人得到方便。」院長的一番現身說 法,令人聽了好感動。

陳院長是佛光山信徒總代表,我希望每一位信徒都能以院長為榜樣,在學佛的過程中,不斷地改進、不斷地更新,也期盼大家都來發願懺悔,以說好話來消災增福,讓更多的人來臺北道場與我們一起分享佛法的喜悅。

中午十二時,邀請曾梁源、黃麗明、高岡屋董事長楊德勝等人共進午餐。

下午二時,巧遇九十二歲的畫家陶壽伯老先生。陶先生是江蘇無錫人,擅長篆刻和畫花鳥蔬果,尤其是梅花,吳雅老曾盛讚他為「梅聖」。今天一見面,陶先生就興 奮地告訴我,他那幅六十七歲時的水墨作品「冷艷」也陳列於書畫之內,他表示,如有需要,他願意捐贈更好的畫作來共襄善舉。

二時二十分,觀看義賣情形。

下午四時,與鄭羽書、陳筱君、章金生等人商討如何進一步推展和加強本月二十七日舉辦的「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會」。

晚上六時,匆匆地吃了一碗陽春麵,又到會議室指導覺海、楊淑貞等人如何籌備「素齋談禪」的工作。

七時三十分,中央大學教授曾昭旭於十二樓講堂演講––「生命的常與變」。

八時,劉先生送來一串一百零八顆的天珠,給佛光大學作義賣之用。

晚九時半,集合全寺大眾,於法堂召開工作檢討會議,內容包括飲食、標語、接待等注意事項。

十時三十分,會晤明光法師。最近,明光法師一直在為七號公園的觀音像奔波呼籲。晚上,他又專程趕來,希望我能參加二月十九日在七號公園舉行的集會。

十一時三十分,回到自己的寮房,夜已闌珊,我終於有屬於自己看書的時間了。


■二月 十四日  星期一

佛光山臺北道場甫落成,為了幫助大家認識這個道場,我發心在四十九天內與各界人士舉行「素齋談禪」。今天一共舉行兩場,中午一場有僑委會委員長章孝嚴、東 吳大學校長章孝慈兄弟與他們的夫人、公子、千金,以及前駐日代表蔣孝武的夫人蔣蔡惠媚,與其兄姊蔡綠峰、蔡裕民、蔡裕平、葉蔡惠芬,另有蔡辰威、蔡黃碧珠 等二十人參加。

章孝嚴先生曾經多次出席佛光會舉辦的活動,尤其去年國際佛光會會員代表大會召開時,承他與吳伯雄部長一起設宴招待與會代表,可說早已結緣;而章孝慈先生則 於去年訪問過西來寺,但是兄弟兩人同時出席我們舉辦的活動,則未曾有過。蔡惠媚與蔡黃碧珠則因協助佛光大學義賣活動而結了「佛光緣」,今天分別帶著家人一 起參加。

今天在參觀中,巧遇一對信徒抱著他們的孿生兒子,章先生兄弟一見,驚喜的說︰當初我們就像這樣﹗接著二人在小兄弟的父母邀請下,攝影留念,留下一幅溫馨的畫面。

晚上六時舉行另一場素齋談禪,出席的有︰佳美貿易公司董事長洪碩伯、澍河養老院董事長洪許秀子、吉美科技總經理林宗儒、副總經理陳高昌、中華工程董事會主 任祕書張忠嘉、福馨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游祺祥、青年音樂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和慧等三十餘人,他們在鍾曜明夫婦召集下,出席了今天的座談。

席間,大家發問踴躍,其中有人問我︰每當境界來臨,就忘了平時的修行,尤其在遭受冤枉委屈時,很難克服不平的心態,如何是好?其實人生本來就充滿了各種考 驗,酸甜苦辣、順逆境遇、貧富貴賤、人情冷暖,可以說況味十足﹗但是這些都不是問題,一個人只要有禪,人生的境界就不一樣。尤其現代人雖然住的是高樓大 廈,吃的是山珍海味,擁有華屋美眷,卻終日煩惱不安。如果我們能在生活中添加一點禪味,如果我們能證悟自己的禪心,則世界之大,何處不是光風霽月,何處不 能安然自在、隨緣放曠﹗

下午,桃園講堂住持滿謙帶了近百位信徒到道場參訪,我隨緣為他們開示。此外,負責義賣文宣工作的陳筱君帶著朋友曾肅良來見我,表示願為活動效力。曾先生問 我,當初是如何把這麼多的名家書畫集合在一起?我把張大千先生的作品「觀世音菩薩」之來處,作了一番介紹。這幅作品原為香港名收藏家高嶺梅先生所有,前年 高先生臥病在床,住院期間一心想皈依三寶,後來囑其兒子來找我,但因臺港兩地相隔甚遙,我一時也抽不出時間前往,權宜之計,便以越洋電話作了一次電話皈 依,事後高先生特別送我這幅畫,以表感謝。

此外,同為張大千先生的作品「墨荷」,則是十七年前張大千先生在大統舉辦畫展時,由他的學生孫雲生帶到佛光山送給我的。

對於這次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辦好這場義賣,我真心的感謝眾多信徒及各界人士的護持。想起籌備之初,由於時間緊迫,很多人並不看好,甚至認為不可能成功,但我 天生有鍥而不捨的個性,越是困難挫折,越是視之為逆增上緣。如今事實證明,有志者事竟成,義賣活動終於從無到有,目前的畫作從臺灣到世界,從油畫到國畫、 水彩畫、膠彩畫……,內容豐富,甚至從沒有場地到今天被譽為是臺灣最好的展覽館,不但地點好,交通便利,更有許多人說,走進會場就有一份溫馨的感覺,因此 一看再看,百看不厭。據說陳履安院長看過不只二十次,尤其許多人看過畫展後,又再發心捐畫。能夠從大家不具信心,到贏得讚歎不斷,讓我體會到︰凡事只要肯 學習,必定能突破囿限﹗

晚上「佛教與我」講座由龔鵬程教授主講。龔教授現任佛光大學人文學院校長,素有「中國才子」之譽,二十七歲即獲頒國家文學博士,曾任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 陸委會文教處處長,對於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曾作出貢獻,他在學術上的成就已是有目共睹,他的理想與抱負很符合佛光大學的目標,未來佛光大學在他運籌擘畫下, 必能不負眾望。


■二月 十五日  星期二

本月底,我將帶領千餘位信眾,前往泰國法身寺主持一年一度的萬佛節平安燈上燈法會。由於這是國際佛教史上首次有千人以上國外團體參與的法會,為了慎重起 見,法身寺特派彌達難陀和祥代兩位法師,前來向我講解法會的程序以及目前的情況,並表示會安排警察,讓我優先通關。對於法身寺的這份誠意,我深感擔當不 起。

上午十一時,臺視節目「文化館」來採訪佛光緣書畫精品義賣。節目中,我細細地為觀眾朋友介紹佛光大學的緣起以及該次書畫義賣的因緣。佛光大學在宜蘭礁溪建 校一事,引起了大家的關心和護持,由於建校經費龐大,佛光山與佛光會的僧信兩眾於是發起托缽興學的活動。同時,又承蒙藝文界有心人士共同發起書畫義賣,一 起來成就此一佛教盛事。

在我的理想之中,佛光大學是一所結合社會、世界的綜合大學,它能夠與英國的牛津、劍橋,美國的哈佛、耶魯,日本的駒澤、大谷等著名大學相媲美,培養出一批 批悲智雙運、行解並重的優秀青年。藉這次義賣活動,我希望佛教與藝文能夠緊緊地結合一起,也懇切地呼籲十方大眾共襄善舉,讓這所由佛教創辦的森林大學早日 呈現於大家眼前。

隨後,覺安慈仁、莊南田、鍾榮吉等人分別來訪,我也一一接待。

聽說臺視記者戴忠仁要來採訪,慈容特地到十四樓佛堂找了數十位臨時演員來與我一起上鏡。當記者戴忠仁靠近我的時候,他親切地喊了我一聲「老師」,我定睛一看,原來他是我以前在東海大學授課時的學生,如今再次相聚,倍感親切。

訪問過後,我又順道至佛教文物義賣場看看,琳瑯滿目的物品令人彷彿置身於一間大型的百貨公司︰佛像、雕刻、掛軸、時裝、器皿、食品、裝飾物、玉器、珠寶、 相機、圖章、書籍、茶葉、古董……真可以說是一應俱全,包羅萬有。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謝下列提供義賣物品的發心菩薩––

鄭文芳︰觀音、地藏畫像三幅。

劉國香︰隸書般若心經。

廖俊穆︰行書海天秋興。

黃碧珠︰卷軸觀音畫像。

王蔡錦雲︰紫砂觀音像。

鍾明美︰尼泊爾金佛。

黃淑貞︰寶石如來。

林和卿︰古玉觀音、萬字血玉。

邵妍妍︰瓷器如來、屏風等。

賴明月︰蜜蠟手珠、繡花鞋一百雙。

孫春華︰摩尼寶、西藏香。

中興香料工廠︰滿庭香香環、香粉。

曹翁麗華︰琥珀念珠、菩薩像。

兆心皇︰天珠項鍊三條。

黃少奇、林二︰玫瑰石。

洪碩伯︰活氧健康器十臺。

陳俊雄、陳鄭秀子︰八仙寶石畫、靈芝等。

林春輝︰中西醫結合腫瘤學書籍一千八十套。

趙翠慧︰景德鎮器皿。

陳雪嬌︰心經字畫、玉觀音等飾品十六件。

黃鄭玉華︰日本西服套裝。

蘇幼枝︰日本外套、七寶手珠。

吳敦義︰如意。

吳伯雄︰達摩像。

黃麗品︰如意、琥珀手環等。

戴徐霞︰文房四寶。

蘇興李︰吉祥象雅石。

陳秋蓮︰金元寶。

黃金寶︰紀念錢幣。

王一郎︰玉葡萄。

莊登榮︰玉如意。

吳秉鍈︰手錶三十八隻。

陳王巧玉︰女用皮包三百個。

蔡辰光、吳融華︰自動照相機三百臺。

維力食品公司︰素清香油、炸醬麵、素醬罐、飯香素等七種食品。

吳麗瑛︰心經茶壺、檀香手珠。

黃文卿︰行家奶粉一千六百八十罐。

王譽秀︰大陸的各種玉器、書畫、文物。

施秀子︰歐洲進口餅乾一百箱。

仁愛之家︰豆腐乳一千罐。

許卉吟︰衣物百件。

楊惠姍︰琉璃彌陀立像。

……

另外,我還要感謝在義賣場服務的發心菩薩蕭照、黃淑貞、蔡美英。其中,多倫多佛光協會的蔡辰光、吳融華、陳普安三位居士長期的發心更令人感動。

晚七時,與總統府資政郝柏村、郭婉華伉儷素齋談禪,一起參加的有郝龍斌、高閬仙、郝海玲、劉俊鵬、郝海晏、宗緒嫻、郝海琪等二十餘人。談話中,郝資政說︰

「我所敬佩的星雲大師,是一位以人生化、現實化弘揚佛教的佼佼者。他以宗教信仰來發揮同情心,以慈悲喜捨來為大眾服務;他讓大家明白知足就是極樂,精神生 活的世界是無窮無盡的。因此,由目前來看,整個民主社會需要佛教,尤其是降低人們物質欲望的工作上,更需要佛教來做﹗」

郝資政一番鏗鏘有力的話,給了我極大的鼓舞,我感到身為佛陀的使者,我們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了。

【書籍目錄】
第1頁:真修行 1994/1/1~1994/1/15 第2頁:成功之路 1994/1/16~1994/1/31
第3頁:是非之道 1994/2/1~1994/2/15 第4頁:命運的主人 1994/2/16~1994/2/28
第5頁:菁華語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