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量才有未來
有力量才能經得起風霜雨雪,有力量才能去除無明煩惱,有力量才能解決人我是非。安住身心、發心耐煩、自在肯定,都是我們的力量。世界上無論任何事物,有力量才有未來。
◎休息並不是躲避繁忙的事業,休息的意義是使我們適應工作環境。
◎機巧的人輕視學問,淺薄的人驚服學問,聰明的人卻能利用學問。
◎天下事以勤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
◎我們也應該像文竹一樣,不必去追求華麗的外表,從清淡素雅的生活中,不是一樣可以找到我們自己所嚮往的天空嗎?
◎學佛不一定是為了自己,因為自己與眾生是一體的,學佛應抱有實實在在的態度,真正在生活中修行才不算虛晃此生。
◎沒有安住的力量,即使在天堂或在淨土,也無法心生歡喜。
◎布施時,要看自己的能力,在不自苦不自惱下量入而為。我一向主張正當的經濟生活,應該是︰「一分施悲敬,二分不時需,三分生活用,四分作生意。」
◎進了禪堂,不要把外界的污染、妄想、煩惱、過去的回憶帶進來,要好好安身的在心上下功夫。
◎每個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問題在於你肯不肯承擔。能直下承擔自己是佛者,即可自省︰佛祖抽煙嗎?佛祖打人嗎?能有這一層認識,就是發心皈依所得到最具體的利益。
■佛陀的工作
佛陀每天以般若智慧的犁,耕種一切眾生的福田,播撒菩提的種子,結出人天眾生的果實。
◎禪,是一種藝術生活;禪,更是一種圓融生命,是自然天成的本來面目。
◎以一時所見論定一個人,並不全然客觀。一個人的生活動態,不能以一時為準,不但看人,還要看事、看行、看心才好。
◎在還沒有能力回饋反哺之恩時,應有「責任」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保其平安,那就是孝順了。
◎浴佛就是淨心,心清淨即能見到佛陀的法身。
◎佛教是個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之教,唯有無我觀和平等心,才能消除鬥爭。
◎只要有理念,就能被人所接受;只要有人信仰,就會有發展。
◎如何調和亂象?在這佛魔、善惡、黑白各屬一半一半的世界,除了彼此包容、協調外,能中道處理事情,則為良策。
◎只要能給眾生正見、正覺,以及幸福、安樂,就是最完美的佛教。
◎要規畫人生,對自我因緣、環境、條件都必須注意。期望每一個人都能擁有慈悲歡喜、智慧靈巧、優閒自在、幽默風趣、服務奉獻、忍耐寬容的人生。能如橋予人方便,如水予人解渴、如樹予人乘涼,如一根蠟燭予人光明,如一片大地普載大眾。
■信仰的價值
世間有緣世間住,世間無緣隨他去;信仰的價值在於生命的永恆不死。
◎因果是不會欺侮我們的,自覺委屈皆因人為因素,故要先健全自己,才不會有煩惱。
◎做人要如滾雪球,不要如吹汽球;做事可以失敗,但做人不能失敗。
◎在團體中,功勞可以加速我們成長,時間可以給予我們肯定,大眾可以推動我們進步。
◎人只要活在歡喜、快樂之中就不會覺得老;凡事只要心甘情願,做起來就不會有痛苦、悲傷和失望。
◎一個人想成功,必須從委屈、忍耐、受教中慢慢熬煉。
◎對你太好的人情會有壓力,排斥你的人事又會讓人不自在;好也如此,不好也如此,能不計較人的好壞,人情才會突破,否則會在憂苦中不得解脫。
◎不管環境如何惡劣,世界如何骯髒,只要心中有佛,只要自己是蓮花,一樣可以清淨無瑕。
◎廢物可以利用才有價值,人為何不能讓人利用?給人利用就有價值。
◎對沒有能力改變的環境,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力量,等因緣成熟後再說,凡事不要著急,著急易起煩惱。
◎從一個人心裡經常想的是什麼,行為經常做的是什麼,談吐語言經常說的是什麼,就可以窺知此人的心安住在哪裡?
■有願必成
秉持著不強求但順勢、不放棄但待因緣的個性,確定佛法中有願必成的信念,希冀能圓滿心願。
◎化善緣,化好緣,尤其要化歡喜緣。
◎布施如同播撒一粒種子,將來必有無量的收成。
◎工作中想要勝任愉快發揮所能,莫過於要做到敬業樂業。
◎在佛門中工作講究的是「學力」而非「學歷」。
◎與人共事,要多點頭、多說好話、多讚美同事、待人要熱忱親切,周遭的因緣自然就會很順利。
◎東西壞了可以彌補,人情打壞了就無法挽回。
◎任何工作都有它的功德,一個能幹的人是不會去計較職位的高低。
◎身為領導人物,必須使眼耳鼻舌身意都能分明,做到眼明、心明、是非分明、理事都分明,但是處理人事不可太分明。
◎治學不厭是智者,教育不倦是仁者,做事不苦是勤者,受苦不訴是能者。
◎依佛為師故曰皈依佛,依法為藥故曰皈依法,依僧為友故曰皈依僧。
◎現代教育是老師和學生打成一片,因此要用同事攝與學生相處。不要要求每個學生都一個模式,在不同中各發揮所長,在不同中包容大家。
◎凡所有相,皆是我的心,禮佛拜佛,最重要的是將佛與我們的心連結在一起,不要起分別﹗
◎每天不管怎麼忙,為人忙、為事忙、為錢忙之餘,也要抽出一點時間,少至五分鐘,多則一小時,為自己的修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