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一日 星期一
得知佛光山正在籌畫的佛光大學校址將擇定宜蘭縣的礁溪鄉,高雄縣長余陳月瑛先後打了三次電話向我「抗議」︰佛光山要辦大學,早就說好要在高雄縣,怎麼可以跑到宜蘭去呢?
我非常佩服余陳縣長的遠見、胸襟和施政理念。要帶動一個地方繁榮,除了具有四通八達的交通外,最重要就是要有學校,才有未來。余陳縣長很有心,一再爭取佛
光大學在高雄設立。還記得前年農曆過年初一,一大早就帶我到高雄縣境內找土地,近二年來,先後看過鳥松、燕巢、仁武各處地理環境,奈何始終因緣不具。前兩
天我在臺東弘法時,余陳縣長幾番電話聯絡,約定今天到田寮鄉與鄉長黃萬全及土地所有權人等,會商在田寮地區設立大學的可能性,對余陳縣長的誠意及其鍥而不
捨的精神,深為感動。上午特囑慧軍先行前往了解情況。
十時,應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黃正鵠校長之邀,對全校師生開示。高師大早在二十多年前薛光祖先生擔任校長時,就常鼓勵學生到佛光山參加佛學研習營;佛光山的法
師也常到高師大說法,佛學院每一學年都有高師大教授來開課,彼此也藉著活動和師資互相交流,期望在黃校長的努力下,「佛學」能正式納入高師大的課程。
今天是高師大新學期開學的第一次週會,也是活動中心落成以後第一次使用,我很高興前來為這些未來的老師們,提供佛門中師長給予我的教導,以及我對此聖言量的感受、體驗和心得––「格言的啟示」。
美國教育哲學家杜威曾說「教育即生活」,主要在說明教育是繼續不斷地重新組織生活經驗,從此經驗中增加個人主宰未來生活的能力,故教育與人的生活是息息相
關的,而身負教學之責的老師們,更擔有良師興國的使命,可見老師的重要性。在佛門裡,通常把師長們稱為「善知識」,在修持道上,善知識對我們有莫大影響
力,依經典記載,菩薩的一切功德,都從善知識來––
善知識就像慈母,能生出佛種。
善知識就像慈父,能給予我們廣大利益。
善知識就像乳母,能守護你,不讓你作壞事。
善知識就像教師,能顯示菩薩所學。
善知識就像善導,能指示你走向波羅蜜道。
善知識就像良醫,能醫治煩惱諸病。
善知識就像雪山,能增長一切智樂。
善知識就像勇將,能幫助你去除一切怖畏。
善知識就像船師,能指引你駛入智慧海洋。
善知識是佛法大器,像江河能吞納眾流。
善知識是功德處所,像大海能生出眾寶。
善知識是淨菩提心,像猛火能鍊真金。
善知識是能生世法,像須彌山出於大海。
善知識是不染世法,像蓮花出污泥而不染。
善知識能照明法界,像日光遍照四天下。
善知識能長菩薩身,像父母養育兒女。
所以,一個修學菩薩道的行者,不能以修一善、行一行、依一法、發一願、得一記、住一忍為滿足,必須要普修一切菩薩行,普事一切善知識,道業才易有所進步﹗
■三月 二日 星期二
上午十時,在燕巢和教育部中教司司長吳清基、高雄縣長余陳月瑛、高師大校長黃正鵠等共同主持高雄師範大學第二校區工教大樓破土典禮。
教育部中教司司長吳清基在典禮中表示,感謝高雄縣政府無償撥用深水大學用地,教育部將全力支援高雄縣的教育發展計畫。
縣長余陳月瑛談到,為提升高雄地區的教育品質,在財政困難的情形下,仍向外借款買土地,來配合教育部設立大學計畫,先後為中山大學、高雄技術學院、高雄工
商專科學校,高師大並提供了二百二十公頃土地給教育部。臺灣的大學大部分都設在北部,高雄在中山大學未設立前連一座大學也沒有,希望在教育經費上,不要重
北輕南﹗
師大黃正鵠校長則說︰高師大從師院開始,建校已有二十六年歷史,對教育工作盡心耕耘,感謝縣政府撥無償用地五十甲給師大使用,希望將來能發展為綜合大學,以培訓各行各業人才,而不再侷限於僅只是師資的培訓工作。
《金剛經》云︰「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今高師大二校區工教大樓破土,日後將會有很多有智慧的教授和有為的青年學子,聚集於此。老師
們有教無類的傳道、授業,提供知識,實在令人尊敬。社會上追逐金錢的風氣太盛了,求財是不重視智慧的,但大學是智慧之人聚集的地方,共同關心學問和智慧的
薪傳,這是教育之光的發源地,也將普照到全世界。破土時,特提取法語––
「青山重疊大學城,師範大學今奠基;
春風化雨開學日,莘莘學子萬萬千。」
今天是壽山寺建寺三十周年,我自一九八五年退居以來,幾乎把所有的職位都已辭去,唯獨壽山寺的住持到今天還是由我掛名,但大家都忘了我還是住持,這實在是
不應該的事。為了對壽山寺信眾表示抱歉,利用三十周年紀念法會的機會,今晚專程到壽山寺和蓮友們相聚,共同回顧歷史一番。
壽山寺裡現寶相,施主家家皆吉祥。
從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我到高雄弘法,直到民國五十三年(一九六四)壽山寺落成,這十幾年來,人生變化很大,但我依然可以看到很多熟面孔,如︰張林罔
雀、蔡許瑪珯、曾進朑、歐陽金善、陳劍城、朱慈目、蘇陳秀琴、吳陳玉梯、林吳牡丹、鄭銀、蔣黃候抽、陳秀足、林玉梅、陳玉雲、鄭洪秀月、洪山東、林見福、
洪呂淑貞等,他們對道場的護持和信仰的堅定,四十年來如一日,反觀那些在佛門流失的僧眾,豈不慚愧?
依我的記憶,片斷地和信眾話舊,當初建壽山寺的因緣––
民國四十二年農曆正月,在宜蘭念佛會時,有位老居士對我說,二月分煮雲法師要到鳳山,但他很歡喜在宜蘭弘法,要我跟他調換,叫我到鳳山去。那時我剛到臺灣
不久,任何地方對我而言都是一樣,所以就答應了。後來煮雲法師從花蓮經臺東到鳳山,鳳山歡迎他的信眾很多,也很熱烈,煮老就安住在鳳山,沒有再離開了。
記得有一次我在鳳山舉行露天佈教,那時還沒有電視,聽講的信眾真是人山人海,收錄在講演集裡的「如何醫治人生大病」,就是那次的講稿,到深夜十一時正想結
束時,上千的信眾一再鼓掌,並喊著︰「再講﹗再講﹗」,我就隨緣的又講下去,印象中從那次以後,我的講演就沒有人喊過「再講﹗再講﹗」。有了那一次露天佈
教,就慢慢跟高雄結了緣。
後來在高雄,大家建了佛教堂,我雖為佛教堂導師,但仍住在宜蘭,每隔一、兩個月才到高雄來一次。每次我到高雄,信徒都請樂隊到車站來接我,然後幾百人跟在
我後面,如迎媽祖似的一路遊行到佛教堂,離開時也是一樣。為了避免這種場合,我就故意坐深夜十一時的夜車,或跑到臺南去坐車,但接送的信徒還是一樣多,這
種迎送的方式使我有些困擾,心想高雄太「熱」了(非天氣熱,而是人太熱),我受不起,不想再來了。
在高雄的另一件苦事是,住在七賢三路澳洲行的市姑跟我說,有位信徒生病,很想見法師,希望我能方便去探望,我就隨緣的前往,才踏進門,信徒就很歡喜的把蘋
果、香蕉、汽水、餅乾一樣樣的端出來,而且每一樣都要我嚐一點。而住在隔壁的另一位信徒,也很恭敬的請我到他家去普照一下,我只好隨緣過去,一樣是蘋果、
香蕉、汽水、餅乾,每一樣都要嚐一下。然後,「師父,我家就在對面﹗」「師父﹗我家就在拐角的地方。」就這樣一個對面又一個對面,一個隔壁又一個隔壁,一
家又一家,一天下來,肚子實在吃得受不了,看信徒那麼虔誠恭敬,就算脹破肚皮也要吃,我這一生的優點也是缺點就是不太喜歡拒絕人家。
在圓環做牙醫的翁太太(慈美的母親),在佛教堂門口,看到我的車子要開走時,跑到車窗對著我說︰「師父﹗您要再來﹗」這一句話,我不知道聽了多少人講過,但此刻那渴望的音調、誠懇的語氣,卻深深的感動了我,為了這一句話,打消了我想離開高雄的念頭。
為了佛教堂信徒的需要,我請了月基長老到佛教堂來任住持,每天領眾唱誦共修。這期間也曾發生過一件不愉快的事︰曾當選臺灣十大建築師之一的陳仁和居士,在
建佛教堂時,將「卍」字寫成「卐」字,雖曾向他表示寫錯,但他仍沒有要修改的意思;他又在佛像旁立了兩隻獅子,信徒每次禮佛,就像在拜獅子,幾次跟月基長
老反應,信徒想把獅子搬走,陳仁和則要保護獅子,不准信徒搬動,結果雙方弄得很不歡喜。
佛教堂因人事不和,經費不足,故工程拖了很久。
苓雅區和鹽埕區的信徒,常因地域不同彼此分別排斥,我雖屢勸仍不得要領,只好說︰「如果大家對地域的畫分要那麼計較,最好把佛陀請回印度,中國人拜印度的佛作啥?」
為避免彼此碰面不和的氣氛,鹽埕區的信徒就開始找地,想另建一座寺院。那時市長陳武璋先生,要將原來的西本願寺(現在的婦女習藝所)還給佛教,但婦女習藝
所要搬到哪裡去(有地沒錢建),就一直擱著,議員洪地利先生很幫忙,就轉移議會那塊土地要讓我建寺,我當時沒有能力,只好讓議會又收回去。
後來,陳武璋市長親自帶我上壽山看地,有意將忠烈祠改建寺院,但唯一的條件是「建佛寺可以,但名稱仍要叫忠烈祠」。我怎可住持不做做祠主?於是就跟市長建議改「忠烈寺」。但「寺」非「祠」,要議會撥款補助不易,為此一字之差,建寺的希望又落空了。
後來,市姑陳太太看到壽山山下有塊土地在建旅館,鋼筋都已經架上去了,但陳太太遊說對方讓我們建寺,並以二十六萬元成交,為了籌這筆款,很多熱心的信徒如永記的張林罔雀、六姐蘇陳秀琴等多人四處奔波,一下子就把土地買下來了。
為了方便監工,我最初住在登山街四十六號,後來搬到澳洲行的樓頂住了好久。從民國五十一年破土,五十三年落成,到今天剛好三十周年。
壽山寺道場很了不起,現在看起來很小,沒有什麼,但它是佛光山叢林學院的發祥地。從壽山佛學院畢業的學生,目前都在各地弘法,並且也都駐錫一方,如––
新竹蓮華佛學院院長悟證、智光商職校長慧哲、臺中慎齋堂普暉、花蓮慈善寺紹瀅、頭份廣修院真悟、臺北竹林禪院性悟、馬來西亞佛教青年會祕書陳愛珠、佛學院
老師陳亞鳳、嘉義圓福寺住持依嚴、另外還有道觀、慧潤、性光、會鍾、性瀅、慧嚴、禪慧、修慈、依戒、普現、圓一,以及主編《佛光大辭典》的慈怡、佛光山叢
林學院最叫座的老師慈嘉、心如,曾在壽山佛學院擔任訓導和教務的慈莊、慈惠、糾察慈容、達和等法師,其弘法足跡已遍及全世界。這些僧才的培育,都歸於壽山
寺的貢獻。
每逢藥師法會,壽山寺佛殿前的琉璃燈,每一盞都會結五彩的燈花舍利,有信徒想帶回去,結果一到家,燈花舍利卻自然消失了。宜蘭雷音寺在打佛七時,大殿的佛
像顯靈,原本是慈眼視眾生的眼睛卻睜開了,不知感動了多少信眾。佛菩薩很慈悲,知道不管人是如何細心的照顧,仍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菩薩一睜眼,不僅加強了
信眾信心,道場也會因之興旺,故至今宜蘭每星期六的念佛共修都不曾斷過。同樣的,壽山寺因有燈花舍利的瑞相,儘管普賢寺的佛殿有多大,大家還是喜歡到壽山
寺來。
壽山寺落成之初,對信眾的接引很隨緣,雖沒有建立制度,但大家都相處得很和諧平順,信徒就像家人一樣,不僅能同甘共苦,更難能可貴的是有共識,所以才有今天的佛光山。
「白頭懷舊話當年」,一樣東西要保存三、四十年並不簡單,有時還可以列為古董,一份感情要維持三、四十年不變,更是難遭難遇,然壽山寺就是有這份福報,能擁有這種三十年如一日護持道場的蓮友。有幾位代表,訴說了他們的心聲––
曾進朑:「一看到師父進門,心中有股說不出的高興,師父比三十年前老多了,仍在世界各地奔波弘法,今晚還特別撥空到壽山寺慶祝建寺三十周年,其中的酸甜辛苦,看在我們老信徒眼裡,大家內心都很感動﹗
我是因看了《釋迦牟尼佛傳》而認識師父,我負責的裕隆印刷廠因印刷「佛陀在菩提樹下的法相圖」才與壽山寺結緣。那時的蓮友到現在已有不少人往生,但也成就
不少人出家、入佛門、改變一生。師父常說︰生生世世都還要做和尚,我們也生生世世發願要跟隨大師,要做師父的徒弟。」
蘇陳秀琴(一般信徒皆稱她為六姊)︰「我的學佛因緣是因我有十二個很要好的同伴,互相結為金蘭,我排行第六,故大家都稱我為『六姐』,有一次,大姐帶我到
壽山寺禮佛,那時師父不像現在這麼忙,信眾們都坐在師父身旁聽開示,一聽就入神,忘了回家買菜、煮飯,那種初嚐法味的法喜,讓我只要有空,就跑到壽山寺
來。
由於剛入佛門,一些威儀禮節都不懂,但師父並不嫌棄我們,孜孜不倦地非常有耐心的糾正指導,我才能在佛門安住,自慶此生有機會遇到師父,才有福報學佛,更感念師父教化我們的一片苦心。」
陳國和(市姑的第三個兒子,臺大法律系畢業)︰「從小,母親就常帶我到各寺院禮佛,信徒們對母親都熱情招呼,母親是因為建佛教堂的關係和師父結了緣,又參
與了籌建壽山寺。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佛誕節,各寺院附設的幼稚園都有表演節目比賽,原本壽山寺普門幼稚園得了第一名,但師父卻放棄,讓別的幼稚園得第一名,
我能感受師父給人歡喜、包容他人的心懷,這也是師父給我最大的啟示,至今我仍依此為座右銘。」
其他如陳秀足、蔡讚輝、張林罔雀等多人,也相繼起來講話,我很感謝這麼多人,讓我們重溫過去時光。
三十年了,人生有多少個三十,如果大家都有看我在《普門》雜誌連載的日記,就不難知道我是怎麼老的,平時信徒對我的恭敬供養,我都認為大家恭敬禮拜的是佛
法,非我個人,我甚少放在心上,但如果信眾對佛門的點滴發心,我則會永遠不忘。假如你們跟佛光山有三十年以上歷史,如果在這世間上我走在你們後面的話,且
我人也在臺灣,我一定會向你們致敬。
四十年前,我到宜蘭雷音寺時,有人稱我是「福如東海」;三十年前,我到高雄壽山寺時,大家說我是「壽比南山」,福也好,壽也好,總之在大家努力下,我們有
了佛光山,不僅把佛法弘揚全世界,且法水已流遍五大洲。在今天壽山寺三十周年慶的日子,祝福各位信眾,都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信徒聽後,都很感動,也很歡喜。
晚十時,由壽山寺回佛光山途中,全身籠罩在一股濃郁的溫馨中,三、四十年來,信眾對我的主張、意見、看法、指示,都是百分之百的尊重,甚至連道場搬不搬?賣不賣?從不曾反抗過或有討價還價的事情,這份情誼真是血濃於水,我很感動,也很歡喜﹗
■三月 三日 星期三
清晨,焚香靜坐,檀香爐內縷縷香煙裊裊上升,在爐口一圈又一圈的擴大、彌漫﹗「香」在佛門是十供養之一,有燃燒用的燒香、塗抹用的塗香、撒放用的末香;依
產地不同,又分有天香、龍香、夜叉香、還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諸香。在經典上記載一位睺香長者,不僅懂得製香的方法,也
能分辨香的類別和功用,如––
人間有一種香叫「象藏香」,那是由兩龍相鬥時所產生的。此香只要小小一粒,其香雲就能覆蓋全城,聞到此種香味的人,七天七夜身心都會保持歡喜和快樂。
在摩羅耶山中,有一種「牛頭栴檀香」,用來塗抹身體,烈火就不會近身。
大海中有一種「無能勝香」,若塗在戰鼓或法螺上,能發出一種微妙聲音,敵軍聽到,就不戰而潰。
阿那婆達多池邊,有一種蓮華藏的「沉水香」,其香氣能薰遍整個閻浮提界,曾經使用過的眾生,能斷一切惡,成就清淨戒品。
雪山有一種「阿盧那香」,凡聞到這種香氣的眾生,其心能產生離棄染著的念頭,若為他們說法,都能得到離垢三昧。
羅剎所住的地方,也有一種「海藏香」,轉輪王燃燒一小粒,他和他的四軍,立即升騰虛空。
善法天中,有一種「淨莊嚴香」,諸天聞此香,都能發心念佛。
須夜摩天裡也有一種「淨藏香」,天眾聞之,都會立刻來聽聞佛法。
兜率天中「先陀婆香」,在一生補處菩薩座前燃香,能興起遍覆整個法界的香雲,從香雲中落下許多供養品,供養一切諸佛菩薩。
善變化天有「奪意香」,燃之,在七天之中,都會落下一切莊嚴器具,把大地莊嚴得清淨無比。
佛前頂禮三拜,祈祝––
一願佛光山弟子都能戒香嚴身,
二願佛光山徒眾具智慧香弘法,
三願佛光山僧眾施功德香度眾。
上午十時,從佛光山出發往斗六,中午十二時十分抵員林講堂休息並用午餐,功德主賴義明、賴薛雲英夫婦、袁麗青、馮鳳嬌、曾美桂及佛光會員林分會會長黃上鎮、丁麗英夫婦等多人,也都在旁作陪。
席間賴義明居士表示,他原本有很多話要跟我說,且腹稿不知打了多少遍,但不知道為什麼一看到我,卻高興得什麼都忘了。
黃上鎮會長則說,他有很多事要請示我,但一看到我,覺得盡在不言中,好像沒什麼必要的話可說。
我很高興今天來對了,解決他們兩位的問題,這種無問自解的調適方式,非具慧根者不為也。
上個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聯合報》刊載了今年農曆正月初四,我到大陸探親的日記,最近信眾們和我的對話,都離不開其中的內容。以前我的文稿少有人會刊
載,但最近坊間有很多出版社,都轉載了我的作品,如︰希代公司出版的《琉璃系列》、圓神公司出版的《開示錄》、巨龍公司的《話緣錄》、《遠見》連載「星雲
百語」。另外還有一些無以計數的盜版、盜刊我的書和文章,看在弘法方便的份上,對盜版者我少有追究,但並不表示我不在意。有時一篇文稿從頭到尾,沒有更改
一個字的盜刊過去;像有些小故事,是我創造的,卻把我的名字給拿掉,將來還以為我盜用他人的作品。這種不尊重作者智慧財的行為,在道德上就有所缺失,如何
在文化界負起移風易俗的使命?
下午一時三十分,前往黃上鎮會長府上家庭普照。
三時,在員林中洲工專校長湯振鶴先生帶領下,於中洲工專活動中心,為中洲工專的學生們開示。
面對這群活潑、精力充沛的青少年,很自然的就想到,以前我雖在叢林裡就學,但我很會讀書,主要是我從老師的教學法中,獲取讀書技巧,做學問的人最大缺失是不用耳朵,求學不專心聽,法水如何進入心田?勉勵學生們––
癡人不可做要做智人,邪人不可做要做正人,
惡人不可做要做善人,非人不可做要做全人。
晚七時三十分,在虎尾鎮公所內的中山堂,主持佛光會虎尾分會的成立大會。
立委廖福本、林明義,縣議員陳秀月、侯惠仙,虎尾鎮長張世和、縣黨部主委薛正直、國大代表吳修榮、家扶中心主任龐震、虎尾女獅會會長翁秀祝、青商會會長王進雄以及雲林縣縣長廖泉裕等貴賓,都在旁觀禮。
我對廖縣長的施政理念至表嘉許,雲林縣離島工業區的開發,將使雲林縣邁向全國第一大縣,廖縣長為使雲林縣從落後變成富有進步的做法,令人欽佩。一個公務員
或地方官,為民眾謀求福利,是正確的抱負和做法,但好人好事往往不會很順利,看在為民眾服務的分上,任何逆境,以平常心待之,是為上策。
會中,分別為虎尾分會會長廖苑君、副會長王林快、林明義、蔡仁根,祕書林美智、陳嫦惠等人,授證授旗。
成立大會圓滿,又主持一場皈依典禮,有八百多名信眾發心皈依,回到佛光山已過午夜十二時,守門的老伯為我開門,每次這麼晚回山,心中總覺過意不去,因此每次總會帶一些麵包夜點送給老伯,老伯歡喜,我也很感謝老伯。
■三月 四日 星期四
自從上個月宗務委員會會中決定「佛光山修行中心」禪淨法堂於今年十月分,要正式舉行禪七、佛七及八關齋戒等活動,這幾天就有很多信眾紛紛來電話,詢問禪七時間,以及要採取哪一個宗派為藍本。
我覺得「禪堂」,以能讓人身心輕安法喜愉悅為根本,然後進而明心見性,凡事不要先分宗派層次,要站在佛法全面的立場觀機逗教,不一定要採取哪一個宗派,一切以融和為主。
打坐注重「氣氛寧靜」及行住坐臥身心的調和安適,不要用理論來增加分別心,理論只是一種常識,佛門修持重在契機,應確實把握此原則,不要去比較佛法的高低或法門的優劣。
上午十時三十分,和負責禪淨法堂的心定、依寬、慧軍、堅寬、依群、永傳、滿徹、滿和等多人,一起到禪淨法堂實地了解環境,初步演練入堂、開堂、出堂等硬體設備的缺失,期望年底能提供信眾一個理想的禪坐場所。
中午,小港佛光分會督導吳美智、會長江烏為及會員等十多人來訪。由於小港禪淨中心信眾日漸增多,佛堂已不敷使用,每次共修或法會時,人多得連禮佛都沒有空
間拜下去,很想再覓一處小港講堂,以方便信眾們修持禮佛。信徒們對道場如此熱心擁護,我當然全力支持,囑慈莊專案處理,希望能滿足小港地區信眾的願望。
感冒已快十天了,咳嗽仍未痊癒,徒眾一再請我回開山寮休息,午覺睡得很沉。
晚,在書桌前,回了幾封信函––
◎「梁蟬纓樂團」負責人梁蟬纓小姐,因去年(一九九二年)得到佛光山文學創作獎,而與本山結了緣,最近她出版了一本《佛教古箏名曲集》,其特色為佛教箏曲範本,要我替她寫序,感其與佛門的這段因緣,欣然提筆與之作序。
◎大陸佛教在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長者的鼎力護持下,名剎寺院紛紛開放重建,最近有些大陸出版社紛紛要求出版我的《釋迦牟尼佛傳》,此書自一九五五年起,先後已發行了三十二版,在世界各地頗為流通,此書最近能在大陸出版,是我多年心願,當然我也樂於為序﹗
◎住在臺北現年八十二歲老榮民杜英穆先生,利用餘暇編篡《珠璣小語》,將我在書報
雜誌上的文章擇要編入,想廣為宣傳,以期改善社會不良風氣,請我題辭––
「杜英穆先生
珠璣小語出版
珠璣,粒粒皆寶;
小語,句句如金。」
菲律賓檳城慧音社慶祝成立廿周年紀念,我賀辭為––
「慧音社二十周年紀念
此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三月 五日 星期五
今年元月分,我就為自己訂了一份新功課,想替初入佛門的信眾寫一本書《佛教》,用最精簡的筆法,向大家介紹佛教教理的內容。早上犧牲看報的時間,初擬一些重點。《佛教》教理篇––
1.怎麼做一個佛教徒 2.最初的根本佛法
3.佛教的真理是什麼 4.如何實踐佛法
5.學佛的次第 6.學道者的魔障
7.佛學的組織法 8.佛教的宇宙觀
9.佛教的人生觀 10.佛教的淨土思想
11.佛教的宗派哲學 12.佛教的圓滿世界
13.真實的自我 14.人間佛教的建立
15.三世流轉的生命 16.佛陀的樣子
17.佛教的報恩主義 18.佛教的主觀與客觀
慈怡中午到法堂來告假,明天將回日本繼續其博士課程。
下午三時,到普賢寺與日文佛學院的學生們開示︰
世間上的人,要達到成功的道路––
有的人是慢慢來、慢慢學,花很長的時間苦讀(但這種學習方法太不經濟了)。
有的人雖不會,但可以一面做、一面學,因其有實際經驗比較容易成功。
我本身不曾讀過佈教、工程、弘法、知客、典座的課程,但我都抱著「我願意」、「我想」、「我要」的心態,一面做事,一面學習,從錯誤中吸收正確的做事方法,後來才學會的。
人要認識自己才懂得突破。以前若有人到少林寺練武功,少林寺是有門進去,無門出來;想出去唯一的方法就是能跳出三丈高的牆,就可出去。這表示三丈高的牆都有能力跳出去,至少有點能耐,不會被人家欺侮,敗壞少林寺的名聲。
「牆」不僅要跳得出去,更要懂得自己適合跳哪一道牆––
1.個性活潑,講求實用,能聽能說,日文程度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做知客、作簡報、能聯絡、會安排,肯擔當負責者,可以跳第一道牆,往橫的方面去發展。
2.語言為我們所用,不是我們被語言所用。懂得寫信作文,參與國際日語會議,並可從事講演翻譯等工作者,可以跳第二道牆。
3.能十年寒窗苦讀,將來可做專家學者,著書立說,佛學、語文皆專精者(這就好像寶塔,越往上,空間就越小越窄),可以跳第三道牆。
此三道牆,沒有誰大誰小,同樣重要,要知道自己的專長才能選擇跳哪一道牆。
「學院叢林化,叢林學院化」是我的一個理想。由日文佛學院的同學來負責普賢寺的寺務,佛光山就不必再特別派住眾來服務。學生們可以一面讀書一面學習寺務行
政,三年下來,佛門的四十八單職事都可以學會,不必等畢業後才開始學做職事(只是有些專才要提拔,非一視同仁),如果此實驗能夠很順利的話,佛光山派下的
各別分院都可以辦佛學院了。我告訴日文佛學院的同學––
◎學習就是要擔當,沒有什麼所謂好不好或願不願意。
◎出了家就要識大體,龍天常住託付給我們的,怎可兒戲。
◎不要因別人的一句話、一個臉色,在心中七轉八轉的轉不過來。
◎學習做事不要計較名位,會做事才重要。
◎思想要單純,不要鑽牛角尖,對自我利害得失不要太計較。
◎意志力可以克服困難,凡事要由心不苦做到身不苦。
■三月 六日 星期六
沐著晨光,浴著曉風,上午七時正,驅車直奔臺北。一路上,只見遠處綿綿不絕的山嶺籠罩在一層薄霧之中,連近在咫尺的景物,看上去也只是濃淡有致的水墨畫,
讓人體悟一種神祕的朦朧美。漸漸地,晨光熹微,雲霧慢慢地散向四方,山嶺上樹木的顏色已經清晰可辨,兩旁的木棉樹都盛開著燦爛的花朵,驟眼望去,火辣辣的
一片紅色,好美啊﹗偶爾一陣微風,將稻田的水面吹起無數粼粼的波紋,煞是好看。隨著人起人忙,路上的車子也越來越多,又是一個生氣勃勃的早晨﹗
九時三十分到了三義車亭休息站,慧軍下車買了六碗香噴噴的素麵請大家吃,滿和、滿果、覺幻等都吃得很香、很高興。不久,我們來到頭份禪淨中心,當家永澄告
訴我,信徒非常渴望我能為他們題字,故一早準備了文房四寶,待我一到就動筆,我也一鼓作氣地寫了十多張毛筆字,最後以「心中有佛」送給遠從佛羅里達州來的
蕭京娥師姊,她亦歡喜接受。另外,我又題了一張「行八正道,重六和敬」八個大字送給頭份禪淨中心,希望佛光山所有的弟子都能依循佛陀的教誨,奉行八正道,
安住六和僧團。
中午十二時,來到板橋講堂,看到正在廚房忙碌的依德,不禁問道︰「印度朝聖團的領隊,怎麼還在這裡煮飯?」依德興奮地說︰「因為今天師父要來,所以讓大家
先行,我明天才到泰國去跟大家會合。」依德向來以酥酡妙味供養大眾,廣結善緣。令我感動的是每次飯菜上桌後,依德都一直站在身旁,直至看我們吃得很歡喜才
放心地坐下來。可能是這種身心真誠供養的關係,我吃得特別多、也特別香。
下午二時,在板橋講堂主持了一場皈依典禮,這次參加皈依的千名初學佛者皆屬「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社會中堅分子,平均年齡才三十多歲,由於大多數人星期六還要上班,他們特地向公司請假,這種學佛的熱誠我覺得非常難得。
皈依結束後,又來到臺北圓山大飯店為趙寧和劉茵茵主持佛化婚禮,整個十二樓大廳筵開一百二十桌,一片喜氣洋洋,前來參加婚禮的賓客有總統府資政蔣緯國將
軍、總統府祕書長蔣彥士、黎玉璽、章孝慈、楚崧秋、祝基瀅、華視董事長武士嵩、總經理張家驤、男方介紹人朱宗軻、女方介紹人汪元仁等千餘位學術界、文藝
界、政界、軍界知名人士。想不到在客廳中更巧遇第八軍團胡家麟司令官伉儷以及二十多位將軍,胡司令看到我,高興地說道︰「大師所到的地方都是眾星雲集啊
﹗」接著,碰到蔣彥士,他說︰「我指著『玉琳國師』的片子,告訴李登輝總統,這是星雲大師編的劇,對社會有貢獻,真的是非看不可﹗」武士嵩則向我提起曾經
以一塊錢請我主持「星雲法語」的往事。過了不久,我又接受了中視「女人女人」製作單位的訪問,先後與柴松林教授、境管局局長汪元仁等人見面談話。
晚上六時三十分,新郎、新娘隨著悠揚的結婚進行曲和賓客們熱烈的掌聲,在八位法師和二十位普門寺青年菩薩的引導下,徐徐地步入禮堂,接受親友們的祝賀。婚禮中,我希望趙寧要︰
1.做一個如英雄護美的丈夫 2.個如君子誠信的丈夫
3.做一個如男子盡責的丈夫 4.做一個如勞工服務的丈夫
5.做一個如居士有德的丈夫 6.做一個如禪者幽默的丈夫
為人妻子的劉茵茵,我希望她︰
1.做一個勤於家務的妻子 2.做一個善於教化的妻子
3.做一個習於慈愛的妻子 4.做一個肯於讚美的妻子
5.做一個長於職業的妻子 6.做一個熱心公益的妻子
最後,兩位新人在「美滿姻緣」的歌聲和祝福中完成了終身大事。
■三月 七日 星期日
今天應泰國法身寺的邀請,為該寺主持「萬佛節平安燈點燈典禮」,七時餘坐車前往桃園機場。
在車上,永均拿了昨天為趙寧居士和劉茵茵小姐證婚的報紙讓我看。各家報紙都以顯著的版面和彩色相片大篇幅的報導,這對佛教的弘傳有很正面的影響,尤其使社
會大眾了解佛教的人間性和生活性,不再混淆出家法與在家法,更可澄清誤以為佛教是悲觀、消極、與世隔絕的刻板印象。而佛教界也會了解到,莊嚴有意義、合乎
時代的佛教儀禮,是佛法「不離世間覺」社會性的具體實踐。西方宗教就是透過宗教儀禮,緊緊地和西方社會連結在一起;不但婚喪喜慶,連法庭作證、總統就職都
得手持聖經宣誓。我也曾應邀為美國加州議會開議主持誦經祈福。因此我建議佛教界應盡快著手制訂一套適應大小場合、各種需要,包含婚喪喜慶、甚至議會祝福、
總統就職的佛教儀禮參考標準。使佛教能為臺灣社會端正禮俗多盡一份心,佛教與社會能更緊密融和在一起。
這次隨我同行的有慈莊、慈容、慧軍、慧群、滿果和滿華。飛機九時多起飛,途中在香港滯留約五十分鐘,下午一點半左右,在曼谷廊曼機場降落。一步出空橋,法
身寺的法師和信徒們早已在等候了,信徒們更是用金色的供盤,盛著茉莉花串成的精緻花環,一一供養。隨即由機場的官員陪同到貴賓室,並收走我們的護照和行李
單,辦理優待通關。在貴賓室見到上次在佛光山舉行世佛會時,代表法身寺的副住持達特吉佛法師、彌達難陀法師、禪智法師、禪祥法師、徐偉倫居士、范淑智居
士、希麗潘博士,幾乎我認識的都集合來了。法身寺如此費心安排,真是令人感動。
二時三十分左右抵達法身寺,先在客堂用茶,說明行程。三點半,正式由大門進佛殿;住持蘇達瑪雅那法師在殿外結集了僧俗二眾歡迎,信徒都虔誠跪下合掌,走在
紅地毯時,兩旁穿著白衣的優婆夷,紛紛撒下茉莉花瓣供養。到了佛殿,他們請我點燭點香供養三寶,並用中文誦了一卷《心經》,祈求泰國國泰民安,法身寺法務
興隆,僧眾福慧雙進,信徒平安如意。雙方依禮接駕禮座,最後在大眾攝影的閃光燈下步出大殿。
六時五十分,我們的車隊在法會廣場外停下。下車一眼望去,夕陽彩霞照在青青草原上,數萬信徒星羅棋布整整齊齊排列在會場,但一點聲音都沒有,只有微風裡斷
斷續續的蟲叫聲,非常寧靜莊嚴。住持、副住持向前相迎,我們共同領著兩百多位比丘,緩緩走進會場。會場以一尊潔白的佛陀聖像為中心,在供奉佛像的小丘上,
圍繞著一千多位穿搭黃色袈裟的僧伽。中間隔著一圈蓮花池,接著就是陣容壯觀遼闊的白衣居士。
首先我為大眾開示,我以「佛如光,法如水」為題,講了十五分鐘。住持開始帶領大眾誦經和禪坐,約一個半小時;全場除了梵唱,沒有其他的雜音,更沒有人走
動,住持唱誦一句,大家跟一句。在整齊莊嚴的梵唱中,太陽下山了,而又圓又光亮的明月,漸漸升了起來。半途並由副住持領導出家眾手持燭燈,繞內場三匝;白
衣在外場也同時繞場三匝。歸位後,由住持用特地學來的中文,請我為萬佛節平安燈的母火點燈。母火設計很別致,有一點像奧林匹克運動會一樣;我在點火臺一
點,環繞在母火四周的一、兩百盞小燈,依序一一被互相引燃,直徑五尺大的母火才轟然被點亮。隨之,全場一萬多盞燈,也逐漸一圈一圈地亮起來,並悠揚飄逸著
由可愛純真的童音所唱的平安燈頌。全部燈都被點亮後,住持再領著大眾唱誦三皈依祈願。最後在西洋交響樂的伴奏下,傳唱出低沉而莊嚴的巴利文梵樂,遠處燈焰
也燒出「佛光法身普照世界」的中、泰文字樣。
被安排在貴賓席旁的佛光山印度朝聖團約一百位信徒,於法會結束後還感動不已,懷念的說︰「終身難忘﹗」「一輩子也忘不了﹗」
真是一場靈山勝會﹗佛陀時代的再現﹗
■三月 八日 星期一
早晨從鳥叫蟲嗚中醒來,推開陽臺的拉門,看到滿園綠意盎然的景致︰有蓊鬱稠密的林木,色彩艷麗的花朵,水光漾然瀲灔的花池,悠然自得的小魚,加上線條樸素
典雅的建築物,這一切都閃耀在春陽的金光下,真是美不勝收,令人舒服極了﹗昨晚近十一時才到,來不及瀏覽,朝晨才發現,反讓人驚喜。亞洲科技研究所
(AIT)設在如此優美的地方,真是莫大的福報﹗
副住持達特吉佛法師、彌達難陀法師、禪智法師、禪祥法師來陪我們用早餐,還有多位信徒和優婆夷來招呼,如此勞師動眾,實在不敢當,也不習慣;但又不能請大家一起用餐,因為在泰國在家眾是不可和出家眾同桌進食,或較早進食的,只好入鄉隨俗了。
從用餐完到出發前去法身寺之間大約還有兩個小時,法師們不停地提出各種問題︰國際佛教如何發展?國際佛教組織如何合作?佛教所面對的現代社會問題,如何提
出看法和解決之道?佛教本身如何現代化?佛教界的領袖們如何聯誼?南傳教區如何處理比丘尼教團重建的問題?在提倡平等民主的時代,佛教婦女如何定位?大家
如此勇敢面對現實,關心佛教的千秋大計,如果每一個人都能這樣想,佛教的現代化、國際化必定很有希望。
九時餘來到法身寺,住持蘇達瑪雅那法師、多位法師、和多位白衣幹部在會議室門外相迎。住持一見面便說︰「從昨天見面以來,便感覺大師的來到,好像一位年久
未見的家中長者,像父親回來一樣,好溫馨﹗」而我自己也覺得好似回家一般,我以為佛光山就是法身寺,法身寺就是佛光山,只要是秉持佛陀教法成立的弘法教
團,對我來說便是我的家,法身慧命之家。
住持在會談一個小時,陪我看幻燈簡介,互贈禮品後,因須主持在泰北山區的禪修法會,就先行告辭。法身寺住持每個月只在法身寺三天,以聽取報告和主持會議,
其餘時間全在叢林道場負責教育人才。而行政工作全權委由副住持管理。這和中國佛教的大叢林,住持只負責領眾梵修的情形相同,也和我的理念一樣。我一再告誡
佛光山已當住持的徒眾︰「住持要管法,不要管事。」尤其男眾,不要認為沒管經濟和人事的事務,就是沒權,就不像住持。我當佛光山的宗長三任,從來也沒管過
錢;住持管的是政策、原則、如何培養人才?如何用人?當然當家的也應秉持住持的意見辦事。當我得知法身寺如此有制度後,變成我催住持趕快走,以免耽誤事
情。
中餐後,休息到下午兩點,正式舉行座談會。經過熱烈的討論,達成多項協議––
一、佛光山與法身寺締結為兄弟寺,並分別於今年十月在佛光山,和明年此時在法身寺簽約。
二、雙方交換所有的出版品,包含書籍、期刊、錄音帶、錄影帶等等出版品。
三、在雙方的期刊上互相介紹彼此的活動和言論。
四、交換國際弘法的各項資訊。
五、交換教授和學生,促進教育交流。
六、派員互相訪問或參加對方的活動。
七、共同舉辦國際性的學術或聯誼活動。
座談會結束,分乘七、八輛車參觀法身寺各項設施。
法身寺創建至今二十三年,由現任住持的禪坐老師,一位終身的優婆夷所創立。秉持著佛陀的本懷,「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做為創寺的基本理念,故以
「法身」為名;不執表相,直指本體。多年來注重在人才的培育、制度的建立、信徒的教育和社會的福利上。住眾成員大多數是高級知識分子。常常為公務員、軍
官、大學生、高中生、企業職員代訓禪坐和佛法,也時常舉辦短期出家修道會,平時週末每每有近萬人參與法會,所以他們為這座距曼谷只有十六公里的法身寺,取
名休閒禪修中心,是曼谷市民假日休養身心的最佳去處。
法身寺占地約三百多甲,有佛光山的六倍大,是水源充沛,綠草如茵的平地。目前除有莊嚴的大殿、簡單的客堂、會議室、辦公室外,還有二十一座比丘的僧寮,數
十棟沙彌、優婆塞、優婆夷的寮房,更特殊的是有十多個固定鐵架的大帳篷;大的可容上萬人,小的也有數千人。這麼簡易的設備,就能有如此巨大的弘法效果,讓
住在臺灣的我們不禁讚歎︰沒有颱風真好﹗另外就是昨夜舉行法會的大廣場,可容納十萬人以上,很有原始佛教曠野說法的風味。幾年前,在臺灣辦「回歸佛陀時
代」時,就希望能有這樣的場地,在泰國看到了,一樣高興。但是縱然有天時和地利,也要有人和才能發揮啊﹗
法身寺開發以來,飽受媒體的攻擊、社會的批評,甚至同門的質疑。起因都是他們想要有所作為,他們重視信徒,重視社會,積極推動文化教育;可視為一老幹新枝
的溫和改革團體。對這些批評,現在當然都不足為慮了。但為什麼世間都是一樣,想做事、有力量的都要受到毀謗?或許這就是佛法上所說的︰「是法住、法位,世
間相常住」。
法身寺有些情況跟佛光山完全一模一樣。剛開始的時候,說是共產黨支助的;有成的時候,說我們支助共產黨;共產黨垮臺了,說太世俗化、太企業化了;總之,任
何時候都有說詞批評。為什麼見不得別人好?不過,後來我也釋懷了。誰叫我們做得太好?占了別人的光。讓人家說一說,平衡一下情緒,也是應該的。
我最有興趣的是寮房和起居生活。沙彌的寮房都是用茅草搭建而成的高腳屋;在家眾的稍微好一點,建材是木材和鐵皮。都是十六人一間,每人只有一張草席、一件
毯子、一把雨傘、一張蚊帳和少許的私人物品;在家眾多一個枕頭而已。起居時間則是︰五時起床禪坐,六時外出托缽,七時用餐,八時上課或工作,十一時午餐,
十四時上課或工作,十七時自由活動,十八時晚課,二十時禪坐說法,二十二時養息。如此簡單樸素的生活,才是我們修道人的本分。
下午五時離開法身寺,到古典飯店與印度朝聖團會合晚餐。路上塞車塞得很嚴重,據說曾有過七分鐘的路程卻花了兩個小時的紀錄,所以遲到了一會兒。
餐後,跟信徒講話,將自己六次朝聖的體驗說給他們聽,還給他們三個習題,要他們好好參訪。祝福他們此去聖地,一切順利,信心增上,法喜充滿。
■三月 九日 星期二
上午前往曼谷新開發區佛光山預訂的道場查勘工程。在路程途中,看到整個市區到處都是鷹架,到處都在工程中;近幾年來泰國的經濟不斷在起飛,似有成為亞洲第
五條龍的趨勢。我在內心誠心的祝禱︰精神與物質並進,佛法與經濟齊飛;讓佛國成為完整的淨土,也更進一步證實,佛教國家不但是精神文明的國家,也是經濟富
裕的國家,如日本、臺灣一樣。
我記得這一兩天為我翻譯泰語的徐偉倫居士曾告訴我,他有一個員工四百人的工廠,他規定每天早上要誦經禪坐十分鐘,實施下來不但沒有員工反彈,大家反而更穩
定、更勤快,真是一個佛化的公司﹗世界各地的佛教徒老闆們不妨也考慮看看,不過最好也能顧及其他宗教的信仰者,採自由的方式進行。
佛光山曼谷道場位於市區新興區域,一棟三十二層高的現代辦公大樓頂層,共有三百六十坪左右。該樓目前已建到十三、四層,預計明年後半年可完工。內部隔間和
裝璜,也委託建築公司做設計。這次能有如此好的因緣,建築公司老闆的誠意、吳師姑姪兒林聰明先生的居間協調,慈莊的來回奔波都是功不可沒。明年道場成立
後,必能為此地信徒帶來信仰上的新希望。
出了建築公司搭車時,發生一點小意外。慧群扶我上車後,忽然大叫起來︰「My
Foot﹗」原來司機先生沒拉起手剎車,地面稍微傾斜,車子滑向前把他的腳壓住了,慧群用英文對司機大喊,泰國司機聽不懂,一緊張,把車子倒退一點,壓得
更厲害,慧群又對他大叫,他乾脆把車子停下來,慧群的腳正好在輪胎底下,最後導遊魏先生弄懂後,用泰語要司機開向前,才解決一場危險。看他叫那麼大聲的樣
子,我原以為這下子慧群的腳一定受傷得很嚴重,慧群也自以為如此,沒想到卻一點事都沒有,真是不可思議﹗
承蒙大家的好意,曾在西來寺和佛光山召開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又聘請我為榮譽會長,選慈惠為副會長,慧群為執行委員。所以今天特地要慧群安排到世佛會的總部
拜訪,會長桑雅博士因到皇宮開會,改由祕書長帕洛松居士招待我們。祕書長向我說,世佛會的新總部大約在明年完成,同時也要召開第十九屆的世佛會大會。他感
謝我和佛光山,說我是最支持世佛會的人,其實,我也只是盡心而已。他聽佛光山要來此設道場,表示肯定和贊同。
下午在新南宮飯店舉行泰國佛光會的籌備成立會,由施皇旭和王之君夫婦召集,泰國臺灣商會的理事長余聲清先生、夫人劉素卿女士也都前來參加,約有一百餘人與
會,大家討論得十分熱烈。會後,不但資料和錄音帶被索閱一空,人群也久久都沒有散去,於是再與他們做第二回合的座談。並選出會長施皇旭居士、副會長有兩
位,一位是余劉素卿居士、一位是蘇林妙芬女士,祕書則由會長夫人王之君居士擔任。
施會長夫婦為什麼遠在他鄉,也會對佛光山有如此堅定的信心?起因是會長夫人小的時候,便常常由祖母王葉魚免女士抱到雷音寺讓我摸頭加持,尤其有一次她家發
生火災,事後查看,很奇怪的,佛像和經書都沒有損壞;更不可思議的是,夾著雷音寺功德收據的帳簿,竟也完好如初。靈感啟人信心,但可遇而不可求。
晚餐在國賓大飯店的潮州中國餐館,大家相談甚歡,其中多位都希望佛光山能早些派人來弘法。
餐會結束前,信徒帶來一位大陸的氣功師季先生要拜見我,聽說他在此地替許多人看病,並當場做了空手發火燒餐巾表演。他運氣後雙手冒煙,在關燈後還可看到一
些微藍的火花,幾次努力運氣下,真的把餐巾燒著了。事後慧群向我說,那是騙人的,不是真氣功;看他冒煙、藍火花、還不斷咳嗽吐口水來引火,便知道那只是化
學元素「磷」的效應而已。慧群說他很注意在看,發現對方原有的戒指少了一個。其實,縱是真的又如何?能不死嗎?能使道德、慈悲、智慧增加嗎?能使世界和平
沒戰爭嗎?能使家庭幸福美滿、人生快樂和諧嗎?神通都抵不過業力,況且是氣功?
踏出餐館,看著滿天閃爍的星辰,和金碧輝煌的大飯店,這不是我在泰王六十華誕時與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第一次見面的地方嗎?
■三月 十日 星期三
這次在泰國停留四天,今天就要離開,時間很緊湊,因此利用早餐約了正好在此地開會的僧伽先那法師、巴利居士和一位泰國的比丘會談。前者是印度拉達克佛光會
會長,巴利居士是印度德里佛光會會長,另一位是陪同他們前來的當地法師。這次見面純屬巧合,真是有緣千里來相會﹗
巴利會長與我是第一次見面,在慧群的介紹和我自己的觀察中,覺得他是一位溫文爾雅、謙恭有德的君子,德里的佛光會能有這樣一位居士出來帶領,真為他們歡
喜。在印度共有五個佛光會,除了鹿野苑佛光會是以華人為主之外,其餘都是由當地的印度人所組成的。佛光會能有如此本土性的發展,我非常高興,因為這代表佛
光會國際化的成功。
八點到機場,未見法身寺的人,便請滿華和魏先生去辦理登機手續,快辦好的時候,范小姐遠遠的跑過來,說原以為約好在貴賓室碰頭的,等好久了,看我們沒去,
才又到這邊看看。這是聯絡上出問題,看滿華做事幹勁有餘,細心不夠,希望他能再虛心多接受要求,學會「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的辦事要領。不過,對我而言,
倒喜歡如此,可以省去送往迎來的繁文褥節。有時一些資深職事不能完全接受我這樣的作風,建議我不能太平民化,不然,不知輕重的徒眾,會把方便當隨便,亂了
綱常。我則對他們開玩笑說︰「你們不能要我做蔣中正、做毛澤東啊﹗」其實,「三分師徒,七分道友。」我這個師父認真做好師父,而徒弟不願做好徒弟,那也唯
有「個人生死個人了」了﹗
在貴賓室,法身寺將這幾天活動的相片,編輯了一本非常精美的相簿、和兩張用典雅相框裝起來的放大相片送我,加上送往迎來的細心招待,如此的盛情,不知佛光山以後是否也能同樣接待別人?
飛機準時在九點五十分起飛,前一分鐘,泰國移民局長和多位法師直把我們送進了機艙,飛機即刻起飛,回首望一望這一片綠油油的佛國平原,雖然這次沒有閒暇欣
賞到「水上浮舟風光好,且把河流當街道」,號稱「東方威尼斯」曼谷市的優美景致,但深深體會到佛國人士的善良美麗,真正的美麗,發自內心的美麗。
一、他們的「寧靜安詳」︰兩萬多人的集會,聽不到一點吵雜閒談的聲音,平時每個人說話都是輕輕地、徐徐地,沒有大聲,沒有急切;每個人的動作都是溫溫和和、輕輕柔柔地,沒有一點忙亂或爭先恐後,真是靈山的遺風,莊嚴的儀表﹗
二、他們的「謙恭有序」︰沙彌對比丘的恭敬,信徒對僧寶的尊重,後學對前輩的禮貌,雖然禮節嚴謹,但並不杲板,譬如住持有事離席,副住持一定主動補位,前者再有事離開,後者也必定承擔往前,真是井然有序,禮儀之美也﹗
三、他們的「簡約樸素」︰不論出家眾或在家眾都是一張草蓆、一件毯子、一把雨傘、一件蚊帳、幾件衣服和少許的私物。就如同中國的賢人顏回和佛教頭陀行者一樣,如此不足的物質生活,卻能有很高的精神修養,真是生活在空無的禪悅中﹗
四、他們的「周延從容」︰任何一件事情,每一個細節,好像都做過沙盤推演似的,每個人在什麼場合、該講什麼話,都是那麼恰到好處,我想這是所謂的「胸有成竹」吧﹗
也有一些讓我覺得遺憾的,第一是對女眾教團的地位不夠重視,雖然有百分之八十的經濟是女性信徒所奉獻的,但女性的修持者和男眾比較起來卻毫無地位。第二為拘泥於一些小節,使佛法的弘傳受到很大的阻力。希望有朝一日這些情況得以改善。
下午一點多返抵國門,慈惠、心定、永固等來接機。車上,慈惠報告佛光大學昨天與礁溪鄉公所簽好購地協議書。善哉﹗善哉﹗終於突破「先有雞或先有蛋?」不合
理的教育法規了。教育部說,要先有土地才能辦大學;公有地的主管單位說,要先得到教育部的同意才賣土地。這次承蒙教育部和礁溪鄉的盡心協助,佛光大學的美
夢可以實現了。尤其鄉長陳德治先生和全體鄉代表一致的支持,更是隆情盛意。雖然其中為了地上有一座高壓電鐵塔,差一點無法簽約,幸好有臺電的熱心幫忙,確
定是在邊緣沒有妨礙,才平息一場小風波。在討論協議書內容時也花了很長的時間,大家都很認真,一字一句的敲,真可說得上是「字斟句酌」,但都沒傷和氣,甚
至有一位鄉代表還替佛光大學講話,「乙方(佛光大學)違約沒收訂金,甲方(礁溪鄉)違約只無息退還訂金,不公平,應以訂金雙倍退還才對。」有位鄉代,也是
當地帝君廟的主委,是從來不賣鄉公所帳的人,也歡喜的簽了。大家為地方的發展,有如此前瞻性的眼光和包容力,十分難能可貴。祝福佛光大學「好的開始,就是
成功的一半」。
到普門寺,在佛光協會會議室聽取了大家的報告。六點鐘邀約黃永武教授夫婦用餐,並請教他對辦佛光大學的意見。黃教授與我結緣多年,並時常在佛光山講學上課,他所編輯的《敦煌寶藏》,我也曾為圖書館請購。黃教授幾點建議,我都深表贊同。
一、建大坪數的教授宿舍,號召名教授來教學。
二、先聘教授,次辦研究所,再辦大學部。
三、以一流的大學自許,一開辦便要上第一志願。
希望一流的老師、一流的學生,配合一流的管理和設施,能使「佛光」普照世界。
■三月 十一日 星期四
一向以來,雜誌封面多以女性為主角,專以男性為主的雜誌,我還是頭一回碰到。因此,經過了一番思量才決定於上午九時三十分接受《中國男人》雜誌的訪問。雖
然《中國男人》雜誌創刊迄今才短短四年,卻已經在臺灣闖出了一片獨有的天空,曾經接受過訪問的「中國男人」計有︰郝柏村、林洋港、邱創煥、陳水扁等近五十
位知名人士,而我這次成為受邀請的對象,我不禁問自己︰我就是男人嗎?觀世音菩薩就是女人嗎?為什麼世人總是要從外在的假相去分別、執著呢?其實,男人女
人只有生理上的差別而已,其他的地方並沒有什麼不同。像社會上許多女人都擁有男性豪邁勇敢的性格,做事果斷灑脫,甚具大丈夫的風範。印象中,代父從軍的花
木蘭和有「鐵娘子」之稱的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都是很好的例子。另一方面,男人也有女性深厚的慈愛,他們的體諒與細心往往讓女士們佩服不已,像烹飪、做衣
服並不是男性的專職,但飯店的廚師、著名的裁縫師和服裝設計師卻以男性為多數。《金剛經》上說得最透徹︰「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
來。」可見外相並不一定重要,要緊的是男人和女人之間一定要互相尊重、互相幫助,這個世界才會變得融和、可愛﹗
從九時到十二時,《中國男人》訪問後,忽然想起,今天剛好是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聖誕,我也就隨緣為普門寺信眾開示。古云︰「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我們禮拜觀世音、尊敬觀世音、紀念觀世音,主要是為了學習觀世音菩薩的什麼功行呢?
一、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應化︰觀世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以及普門示現、度化眾生的事蹟實在是我們的榜樣。為了推動人間佛教,我一直努力地學習觀世音菩薩
的應化神通︰我常常一下子飛到歐洲,一下子又在美洲,等一會兒又前往澳洲;為了接引外籍人士,我到天主教、基督教的國家弘法,為了度化海外華僑,我又到回
教的國家傳教……。事實上,大家都可以來做觀世音菩薩的應化身,像信徒們今天發心在這個道場的殿堂服務,下次又積極地參與其他寺院的活動,這就是佛陀的法
音宣流,諸菩薩的隨緣應化啊﹗
二、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自在︰自在只有我們自己才能去創造,如果我們能自在地和任何人相處,能自在地處理任何事,能自在地通達任何道理,能使一顆心自
在無礙,任何時間都能自在修持,任何逆境都能自在克服,時時能做到隨人自在、隨事自在、隨物自在、隨心自在、隨緣自在、隨境自在、隨處自在、隨時自在、隨
理自在,那麼,我們自己不就成了觀自在了嗎?
三、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我們可以沒有金錢、沒有愛情、沒有學問,什麼都可以沒有,但是不可以沒有慈悲。一般人只是對喜愛的人慈悲,對不喜歡的人
就不慈悲;只對自己的家屬親人慈悲,對外人或不相干的人就不慈悲,這都缺乏了平等的慈悲。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是以平等的慈悲、無相的慈悲、積極的慈
悲、無對待的慈悲以及無貪求的慈悲去對待一切有情眾生。
四、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智慧︰〈普門品〉中,佛陀一直讚歎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無盡意菩薩聞後就將代表智慧的瓔珞供養觀世音菩薩,表示度眾不光是要有慈
悲,更要運用智慧;而觀世音菩薩卻不肯接受,因為在他的慈悲中已經具足智慧,並不是沒有原則的濫慈悲。最後在釋迦牟尼佛的解說下,觀世音菩薩接受了瓔珞,
將其中的一份供養現世眾生的導師––釋迦牟尼佛,另一份供養代表一切有情的真理法身––多寶佛塔。由此可見,觀世音菩薩慈悲中的智慧是多麼清淨莊嚴啊﹗
開示完畢,又約了陳正博建築師商談安國寺的重建計畫,不知不覺一直談到下午二時,由於山上還有許多事情待處理,匆匆用過午餐又踏上回山的路途。
有人問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對煩惱的看法,邱吉爾幽默地回答道︰「如果我碰到煩惱,我就會想起一個老人在臨終時說的一段話,他說他大半輩子都活在煩惱中,可是
大部分煩惱的事卻從未發生過。」我覺得如果我們天天想到的只是自己,煩惱一定很多,相反的,忘了自己,心中只有常住、只有佛法、只有眾生、只有事業,那
麼,幸福快樂必定無窮無盡﹗
■三月 十二日 星期五
有幾則頗值得深思的小故事––
◎有位沙彌,夜歸過晚,不得入城,便在城外樹下打坐,等待天明。夜深時,來了一個惡鬼要吃小沙彌。
沙彌︰「我和你相隔很遠﹗」
惡鬼︰「為什麼很遠?」
沙彌︰「你吃了我,我生西天,你入地獄,相隔豈不是很遠?」
惡鬼聞言大悟,慚愧而去。
◎元朝不魯罕皇后的獨子死了,就埋怨皈依的上師︰「我師事上師這麼虔誠,為什麼僅有的一個兒子也庇佑不了?」
上師︰「佛法就像燈籠,外界的風雨來時,或許可以遮蔽一陣,但如果蠟燭自己燒光了,燈籠又怎能奈何它呢?」
◎宋宰相富弼處理事務時,都反復考慮,無論事大事小,都要萬無一失才做,但是「萬全之舉多怨」,有人對他瞻前顧後謹慎小心的辦事態度非常不滿,常在背後嘲笑他、攻擊他。
手下的人就對富弼說︰「有人在罵你﹗」
富弼一點也不在意道︰「在罵別人。」
對方強調著︰「不﹗是指名道姓的在罵富某﹗」
富弼淡然回道︰「天下同名同姓者也很多。」
◎有一位名醫名叫耆婆,精於治病更善於用藥,不論何種草木,一經他的調配皆可成藥治病。後來耆婆逝世了,眾草木齊聲哭泣,說道︰「世無耆婆,何人知我?或配合不宜,或輕重失當,雖有良藥不能治病,豈不辜負了我們這樣的良材?」
獨有一草名叫訶梨勒,仍如昔安詳自在,有人問他何以不哭?訶梨勒︰「無論何病我皆能治,不須合配,不問輕重,有耆婆於我無益,無耆婆於我無損,為何要哭?」
上午,會見由美國回來的秦惜今小姐,對於佛光山接管鳳山老人公寓的理念,請都監院院長依淳為其詳說,希望借重秦小姐對老人福利的專業知識與經驗,為老人公寓的福利制度樹立一個楷模。
下午,徒眾紛紛到法堂請示問題,深感佛光山弟子一年比一年多,尤其是一些剛入門不久的徒眾,實在該有戒臘高一點的職事來帶領,囑傳燈會制定「師兄長制度」。
傍晚,和慈惠、依空、依輝、滿德等人巡山,巡至大慈庵時,就順道繞到齋堂晚餐,只見行堂的學生已在做收拾的工作,一看錶已六時二十分(藥石時間是六時),
大慈庵住眾大部分都已用餐完畢,原本有三道菜,我到時只剩下一樣滷白菜,因巡山走得肚子實在也很餓,就隨緣的坐下來吃,心想︰我真是天生的和尚命,打從幼
年在叢林時,每餐只有一道菜下飯,今晚也是一樣﹗它練就我一生不挑食、不揀菜的好習慣﹗
很多徒眾得知我在大慈庵用餐,都跑到齋堂來看我,有的甚至說,早知道師父要來跟我們一起用餐,晚餐就要吃慢一點﹗
我實在太忙了,真應該挪些時間出來常跟徒眾在一起。
■三月 十三日 星期六
從法堂出來,信步走到大雄寶殿,經西淨,上寶橋,抵叢林學院,剛好聽到藥石的打板聲,看學生們正排班進入齋堂,我也隨緣的跟在其後,印象中,這是我退居以
來,第一次跟學生們在齋堂用餐。女眾六百多名同學在一起過堂,非常壯觀,除行堂的走動聲外,都沒有一點聲響,氣氛拘謹得近於嚴肅。如果吃飯時學生的表情能
柔和一點,巡視的糾察能面帶微笑,那就太完美了。
藥石後,學院老師和同學們三、五成群的一直朝我圍過來,問這個,提那個,在家眾同學最關心的莫過於「要具備什麼條件才可以出家?」出家主要是要對自己負責
任,學歷、能力並不重要,能不違常住,不對不起信徒,不違承諾,做個老實的修行人,那才最重要﹗世界非我一個人的,要配合大家一起來發展,有此共識在團體
中就不易流失。
七時,敲晚自習的鐘,學生們紛紛給我紙條––「給師父的一句話」,其內容並不見得很成熟,卻是學子們一份赤子之情,毫無修飾的記錄下來,希望五年後、十年後,大家仍保有這份初心––
◎謝謝師父︰成就我出家因緣,讓我的慧命有成長的機會;給我學習的環境,讓我尋找到生命的信仰;對我鍥而不捨的教導,讓我對未來充滿信心。(覺永)
◎學院的教育讓我學到承擔與成長,師長的愛護讓我知道如何關懷別人。(覺空)
◎能皈依師父,並進叢林學院就讀,對我而言實在是「難遭難遇」,我將永記師父教導,學習承擔力和慈悲心,要為常住分勞並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王金米)
◎「今生一照面,多少香火緣」,我感恩和佛光山的這一份因緣,並珍惜它。(劉秀雲)
◎雖然少有機會親近師父,但是只要知道師父健康快樂,那也是一種幸福。(蕭秀容)
◎感謝「千載一時,一時千載」的因緣,使我有幸在佛光山學習,人生的價值在於能用自己的力量解除別人的痛苦,我會努力學習助人,並在修持道上永不退轉。(楊穩燕)
◎孩子的平安是父母所期盼的,父母的健康是孩子們所祝福祈求的,師徒亦復如是,未敢言上報四重恩,卻常懷著一顆感恩與知足的心。(明徹)
◎想和師父說的話很多,但一見到師父又覺得沒有什麼好說,心中最大的希望就是請師父多保重,弟子一定會好好做一個出家人。(覺曦)
◎假如健康可以彼此交換,我願意將全部健康給師父您,因為師父的健康、快樂是徒弟最大的喜悅。(覺康)
◎雖然我不是慧黠靈巧之人,但我會盡一生做好出家人應具的本分。(覺真)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佛光山是個好地方,我喜歡,雖然我很笨,但我很安住。(陳金汶)
◎感謝師父為我們打先鋒,感謝師父為我們鋪路,雖然我們現在能力有限,但十年後,我們將會高聲呼喚︰師父﹗請讓我們分擔您的慈心悲願吧﹗(覺心)
◎我所有的慧命成長和學習皆來自佛光山,今後我將以當佛光人為榮。(戴月靜)
◎佛菩薩的心永不變質,就像師父的慈心悲願永護著我們及五大洲信眾,我願以師志為己志,效法師父風範,共同參與弘法利生事業,以感恩心回饋十方。(陳寶燕)
◎弟子尊崇師父上人一生的行誼風範,發願做師父上人的侍者,隨侍在師父身邊,跟隨師父學習,願弟子有此福德因緣。(覺馨)
◎弟子願時刻照顧好自己的身、口、意,並不斷向真、善、美真理追尋,做一個腳踏實地的出家人。(滿賢)
◎願跟隨著師父的足跡,邁向真理之路。(溫瑞蘭)
◎感謝師父賜予我慧命法身,弟子發願要做好一個出家人,並請師父留點關懷給自己。(覺訓)
◎感謝有佛光山這麼好的學佛環境,讓我由一個不安的生命,進入充滿寧靜喜悅的生命,心中充滿了感恩。(王淑惠)
◎弟子誓願做個歡喜愉悅的佛光出家人、與人為善的好徒弟,並發恆常心與師父常住相應。(覺喜)
九時,明天將到員林講堂就職報到的永範,特來法堂請示,我送他兩句話︰「對信徒要歡喜、耐心、服務」、「能得到信徒的讚美、肯定,就是成功。」
■三月 十四日 星期日
民國七十三年在佛光山皈依的信徒昝勤服、昝林寶貝夫婦,對本山非常護持,常從《普門》、《覺世》上得知山上的弘法事業,而且非常關心,常將兒子給他們坐計
程車的錢省下來,去擠公共汽車,一百元一百元的積存下來,到一定數目就送上山來做功德,佛光山的北海道場、洛杉磯的西來寺,夫婦倆都非常護持。最近從報上
得知佛光山正在籌建佛光大學,今天又專程送來五萬元要贊助佛光大學,並表示,他們並非富有,省吃儉用存起來的錢要用在有用的地方,而佛光山是真正在弘法利
生,故很歡喜把功德善款拿到佛光山來﹗佛光山之所以能將弘法事業擴及國際,主要是在基層上有不少像昝勤服夫婦這種不居功,純為信仰而發心的信徒在護持﹗
本(三)月底,又有一批英文佛學班的同學結業,最近這幾天,只要時間方便,我都儘可能找時間和即將要分發實習工作的同學們座談。「人」是世界上最麻煩的動
物,尤其是涉及人事方面,其心念轉動之快,常叫我來不及跟隨(前一分鐘談好的工作意向,一轉身又變了),怪不得佛法要將人心的善變喻為一念三千。故在就職
前夕,對徒眾只要求︰
「對自己的承諾要負責任﹗」並期勉大家要––
◎做人處事除了有主從之分外,也要注重佛門的倫理、工作的倫理,言行舉止不可侵犯人,人和為重,不和眾者「不同住」。
◎對周遭的人、事、物要多給人歡喜,對不悅的磨擦要淡化、忘掉,常講人家不好,指責態度不當者,皆屬破和合僧,是犯戒的。
◎人要懂得自我要求,才能找出缺點,修行就是要「時時勤拂拭」,改掉不當、不對、不如法的言行,要懂得自己的長短性格,才知道如何改進。
◎植物要經過風光雨露才能成長,人也是一樣,如果沒有挫折打擊,如何孕育渾厚的氣度?
◎「我慢山高,法水不入」,人要自我要求,不要只會要求別人,在謙恭禮讓中,可以結一份好緣,事情做不好沒有什麼了不起,只要有心可從頭再來;事情做好實在很了不起,要多讚歎多鼓勵。
◎「人事」要讓人家可以搬動,尤其剛出來實習,要自許為一顆棋子,依教奉行的聽常住的需要安排,讓人家動不了者,不合人意,不給人喜﹗
◎煩惱者,會把小事變成複雜,好事變成壞事;智慧者,會把小事做成大事,壞人感化成好人。
◎好話可以對大家說,壞話可不要說,尤其是傷害人的刻薄話、嫉妒人的尖酸話、誣害人的不實話、不負責的風涼話,都不可說;要多說好話、給人歡喜的話、有益大眾的話﹗
◎人不聰明、愚笨沒有關係,重要在有心﹗用心在佛法上,用心在道業上,用心在利眾上,身心自然就能安住。
◎善於論人者,察己則常疏,論人則苛嚴,大家不可不慎﹗
晚,六時,專程繞道到沙彌學園,利用藥石時間和沙彌們一起過堂。從沙彌身上,很自然的都會看到昔時的影子,只是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信徒的供養、常住比較好
的結緣品,第一個就是想到沙彌。有團體出國,回來的行旅箱內,也不忘為沙彌帶點東西,如精緻的文具用品、課外讀物、動物或科學方面的錄影帶、巧克力等。在
這麼多人關愛下,期望沙彌的道業也能日有增長﹗
齋堂內的桌椅,廚房裡的鍋鏟,對沙彌而言,似乎嫌大了一點,但看他們有板有眼的行堂,中規中矩的坐姿,龍吞珠鳳點頭的進食架式,歷代多少高僧大德,不都是在這種環境中長養聖胎嗎?對沙彌寄以厚望。
妙慧樓(女眾員工宿舍)的負責人滿德,常要求我撥個時間為「妙慧學園」學生們開示,妙慧學園是本山特地為女眾員工所開設的佛學班,讓大家在工作之餘,也能有機會進修佛學。今利用晚上空檔,在滿德帶領下,訪妙慧樓。
安單在妙慧樓的女性員工約有二百多人,或許是酒肉少,由素食培養出來的氣質,一個個都長得好清秀、好漂亮、很有道氣﹗我先向她們介紹此行到泰國的見聞,尤
其是泰國的優婆夷,百分之八十都是大專以上的水準,且在社會上都有很好的職位,牛津、劍橋的碩士、博士就有好幾位,卻過著非常樸素、簡單的空無生活。明年
二月分,我將再往泰國參加泰國第十六屆的萬佛節上燈法會,屆時會推選五十名女眾員工隨行,觀摩其優婆夷的修行生活。簡略回答大家的發問––
◎人不管走到哪裡,都會有挫折,不要太計較外人的閒話批評,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將這些阻力化為助力﹗人家傷害我們,是在替我們消業、積陰德。
◎前途是要靠自己創造的,要前途不一定就會有前途,佛門的前途必然是有的,就要看自己怎麼走。
◎「悟」,要悟無常,可以改變自己;悟煩惱如空華水月;悟生死如大海要超脫沉淪;並能在悟中隨喜、隨緣、隨眾﹗
■三月 十五日 星期一
晚,七時,在檀信樓和徒眾們舉行「師徒時間」。
聞同學們還沒有結業,就有很多人在擔心將來會分發到哪個單位實習。對自己的未來投以關心,原本是人之常情,但太過分則沒有這個必要。實習年限長者一年,短
則半年,如不合適,可以要求調換職務,並非「無期徒刑」,故不必那麼介意、那麼計較將來會到哪個單位。出家人本來就是要過如雲似水的雲水生活,更何況滾石
不生苔,工作有流動,才有機會多方面學習。
職務輪調主要是在健全佛光山人事制度,所以配合常住最好的方法是在接到派令時,能信受奉行由此單位調到彼單位,由此職務轉換他職務,任由常住需要調派,可以樹立自己很好的形象。
如果被分發的工作自己不喜歡,或是個不受重視的單位,仍要欣然前往(日後再找機會申調),不接受調派或拒絕前往,未來就會很麻煩(可能再也接不到派令)。
反之,對目前工作已服務三年、五年很習慣不想調動,這樣對自己的成長也是很大的損失,因在安逸環境中,不僅會失去鬥志,更沒有參學機會,自然就不會有進步
﹗
對不適的工作,有很多方法可以申述請調的意願,如在人事調動之際,事先跟人事處或都監院商量,想換個工作多方面學習;或向宗務委員會任何一位委員表明,請其代為述說;甚至親自找我,必定可以滿大家的願,除非不信受奉行,自然就沒有管道可以解決。
在工作崗位上,最重要的是要讓主管說你好話,如果主管對你有很多意見或不喜歡,會影響到將來的調職,因為別的單位也會聞風而不敢要你,故如何樹立自己生活正常、觀念正確、待人親和、工作勤勞的形象非常重要。
本山人事對徒眾考核,是以學業、事業、道業三項作為升等認定的基準,在學業方面有賴大家平時自發進修,有著作發表,能講經說法,有各種技能專長表現;在事
業方面則要看公務上的發心、負責以及具體的成績,尤其注重工作時橫的聯繫,豎的報告,人和最重要。常住對徒眾比較掛心的是大家在道業上的修持,每日讀經多
少?禮拜多少?密行多少?目前尚在佛學院就讀的徒眾,因過的是團體生活,起居飲食五堂功課,除了有老師、監學、糾察們在督促外,同學間彼此也會互勉。常住
很體恤職事們平時公務辛勞並尊重其自修生活,在共修上就不像對學生那麼嚴格要求,但不能因此懈怠、竄寮、輕易下山、荒廢梵修功課,要懂得自愛、自我要求、
自我約束﹗在生活中一遇到挫折、罣礙、計較的事就起煩惱,而不能安然自在,主要是因為有我想、我要、我見、我喜歡的「我」在作祟,「我」是自私的,「我」
是煩惱的根源,凡事少講我,並時常提起正念––
對口業要維護不要任意多言,對道業要精進不要懶惰懈怠,
對學業要努力不要放逸因循,對事業要開創不要茍且偷安。
佛道要在眾生身上求,所以,學佛修行要多講常住、多講大眾、多講佛教、多講眾生、少講自我,就不會有煩惱了﹗
由高雄岡山國中承辦的全省校長行政研討會,因借用佛光山場地,明起一連兩天在本山舉行,四維高中校長黃英吉(國際佛光會花蓮地區督導)為參加此研討會,今天先行來山準備報到,特請他一起參加今晚的師徒會,並請黃校長向大眾講幾句話––
黃英吉校長︰「我經常跟四維高中四千多名師生講話,不僅不會怯場,且也很習慣,可是現在大師要我跟各位講話,站在此,我不是害怕而是激動,今晚的聚會,如
果照一般世俗而言,是一種家庭會議、內部會議,大師沒有把我當外人,主動請我一起來參加,讓我好感動,慶幸自己跟對了師父,更堅定我『一日佛光人,終身佛
光人』的信念。
各位很有福報,世間上除了佛光山,哪裡可以找得到這種大家長?連調職都會告訴大家如何找管道,我個人在教育界已有三十二年歷史,大師這種關愛呵護的教育方式,我很感動。
我和大師及佛光山的因緣說來話長,四維高中在東部地區是師生最多的學校,我的辦學理念都是跟佛光山學的。佛光山的任何活動,我幾乎沒有缺席過,常將所見所
聞所得帶回花蓮和四維高中的師生們分享,如︰佛光山的人眾不管早晚,不管工作的繁瑣,再怎麼忙,臉上始終帶著微笑,一副舉重若輕的辦事風儀,是學習的好榜
樣。
四維高中的教職員成立了國際佛光會四維分會,會員計有一百七十名,我以花蓮地區督導身分特別規定每個人都要訂閱《普門雜誌》,並彼此研讀《普門》裡「星雲日記」的內容,以親近大師的辦學理念,而我從中也學習到很多––
1.在學校裡,我很珍惜跟老師、學生的緣分。
2.在工作裡,我很信仰因果不會辜負自己。
3.在生活上,我很明白無常真理,不拘泥執著。
4.在心理上,我們要具慈悲胸懷,公事要嚴,人情要寬。
我的家庭很幸福美滿,個人很少讀佛經,但每天睡前必定看大師的文章,尤其是《星雲大師講演集》,這都是智慧結晶,在大學書本上是看不到的,但卻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家庭、事業﹗」
黃英吉校長稱四維高中的學生為「愛徒」﹗我也忍不住要稱黃校長為愛徒﹗我的弟子中不一定每一個人都看我的日記,不一定知道佛光山給予他們什麼影響力,不一定知道有佛光山的歡喜,然而黃校長卻一一如此透徹,能講出如此印心的話,所以夠資格讓我稱他一聲「愛徒」﹗
四維高中是私立學校,全校師生多達四千多人,被教育部評為模範學校,可見其辦學嚴謹。黃校長治校精神,常把老師當家人,學生當徒弟,上個月底我在花蓮臺東弘法時,曾到黃校長府上家庭普照,負責端茶、行堂、招待者都是四維高中老師,整個學校就像個大家庭。
佛光山在花蓮壽豐精舍的負責人永任,受黃校長的照顧很多,永任年紀小(比黃校長女兒還小),但黃校長仍以法師的禮數尊敬永任,實在是位金剛大護法﹗
四維高中不僅辦學理念學佛光山,連硬體設備也一樣,像庭院有如成佛大道上的設計;校訓為「孝親感恩」,也有「孝親樓」、「感恩樓」,即將要落成的游泳池大樓也要取為「佛光樓」﹗很感慨的想到︰四維高中比佛光山辦的普門中學,更像是佛光山辦的學校﹗
黃校長說他對參與我們的師徒時間覺得很感動,我認為只要我們坦誠,沒有什麼不能講的,沒有什麼好顧忌的,佛在世時,還有六群比丘的邪說在破壞,黃校長是真正以佛光山的精神在做事,隸屬於佛光山下的事業單位,有如黃校長這般的要求嗎?這才是真正問題所在。